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等于说”是一个口语色彩极强的固化结构。在共时平面下,从句法角度看,可以充当谓语,又可以做独立成分;从语用角度看,能够作话语标记语,具有语篇衔接功能,表达多种语义关系,又具有主观性。
关键词:“等于说” 话语标记语 句法功能 语义功能 语用功能
文章试图在共时平面运用前人的相关理论,描写话语联系语“等于说”的句法功能、虚化过程、在篇章中的位置、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
一、“等于说”的句法功能
“等于说”是个熟语,在句子中可以做谓语,后面可以接不同层次的句法成分。如:
(1)王力《古代汉语》也注解说:“属,等于说请。”①
(2)他那副神气完全是等于说:“你就是我的人。”
上面两个例子中,“等于说”在例(1)中连接词语,例(2)中连接小句。
二、话语标记语“等于说”的来源及形成
“等于说”既具有谓词性功能,又具有话语连接功能。它是由动词短语凝固而成的话语标记语,是篇章衔接成分,与其他话语标记语一样“不与其他成分构成句法单位”,“并不是句子的组成部分,在句法研究中应将它们排除在外”。如:
(3)小规模的个人公司,董事长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整个公司的存亡,公司的安危等于说全系在董事长一个人的身上。
(4)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那么它就是等于说又把人逼成,把现代人、每一个人都逼成罪犯的人。
上例中的“等于说”是不能当作谓语的,只能当作话语标记语。因为没有它,该句仍然是一个合乎句法规则的完整的句子,基本上不影响句意,也就是说,“等于说”失去了谓词性功能,其句法功能虚化,所以它可以充当话语连接成分。作为话语连接成分,可以用逗号将其与后续语句隔开,如:
(5)这是一定要改善的,不然的话,等于说,你们不要好好吃饭,但要好好工作,这是不对的。
三、变体及其位置
“等于说”固化为语篇衔接语后,在实际话语应用中,它有着不同的变体。总地来讲,有两种形式:
(一)复合形式,即词语前有其他词语
一种是与代词“这、那”等配合为“代词+等于说”形式。这类衔接语有的用在句首,如:
(6)语言学家们有一个坏习惯,他们认为缺少句法的东西都不是语言。那就等于说,格列高利圣咏并非音乐。
用在分句句首,如:
(7)此外,工会现在不注重提高生产力,而只会要求加工资;这等于说,它们只愿意造一块很小的饼,而又要咬一大口。
另一种是“状语+等于说”,即“等于说”前有副词或副词性短语修饰,构成“就等于说 、实际上等于说、简直等于说、其实等于说、几乎等于说”等形式。如:
(8)周恩来又进了一步:他直接将邓小平划到林彪一伙的对立面,实际上等于说,邓也是属于毛泽东所说的“我们这些老人”之列。
此类形式的话语篇章衔接语一般用在两个语句之间,或单独作一个话语单位,或用在第二语句的句首。
(二)综合形式,“代词+状语+等于说”类
(9)把世界看得就好像它是一个至上理智和意志的作品似的,这实际上就等于说,感性世界与未知者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一只钟表……
四、“等于说”的语义功能
国内许多学者一致认为话语标记具有多功能性。黄国文(1988b)指出:有些逻辑联系语可以表示不止一种的语义关系。黄大网(2001)也强调单独的一个话语标记可以发挥不止一种功能,它传达的含义与联系亦可以由不止一种话语结构表达。他们都无不例外的强调同一个联系语可以体现出多种语义关系。话语标记语可以表示各种不同的语义关系。“等于说”作为话语标记语,像其它话语标记语一样,在不同的语境中也具有增补、并列、因果等多种语义关系。
(一)增补类关系
增补语义关系是指逻辑联系语连接的后一语段意是对前一语段意的进一步补充,使得语义信息量增加,从而使整个语义具体化、明了化。如:
(10)还有,说你这个人长得,啊,很,很胖,很,好像很那个,很有福哇,等于说,你很富态……
(11)一刻钟后他就可到达交易所桥和新桥之间,塞纳河的一处出口,这也等于说在大白天出现在巴黎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例(10)中“等于说”后接句子语义是对前面句意的补充,显然,“富态”是对“有福”所含信息的追补,让听话人获得更多的信息内容。例(11)中用“巴黎人口最稠密的地方”进一步补充说明“出口”。
(二)并列关系
邢福义(2004)指出并列句有三种类型,其中解注式并列句的特点就在于,不是甲与乙平行并列,而是甲与乙相互之间有所解释,且分为对等解注和总分解注两类。李佐文(2003)认为注释标记语主要是传达讲话者向受话者提供的新信息或解释性的信息,以保证受话者准确理解话语中的某些词句的隐含语义。“等于说”所联系的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也体现了解注关系。
1.对等解注
“等于说”所引导的分句常用通俗易懂或者是具体的描述廓清前一分句的意义,变抽象为具体。
(12)这个挑战太痛苦了,这等于说是在欲火中自焚,是阉割自己。
(13)相反,把灵魂想成是一个单一的实体,这就等于说把一个对象(单一的东西)想成是完全不能由感官来表象的东西。
例(12)中,逻辑联系语后面的句子采用比喻句形式具体解释前面句子的意义,使得“痛苦”明了、具体化;例(13)则是后句说明前句。
2.总结解注
“等于说”领起的句子的含义是对前一句子意义的归纳总括。通常用极为简练的话语概括前面话语的主旨,以帮助听读者理解说写者的意图。
(14)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穷国的贫困并非由于缺乏自由贸易,因为贫穷国家的外贸依存度已超过40%——远远高于富裕国家的平均水平。这等于说,外贸依存度奇高所表明的,可能并不是这个国家贸易的发达程度,而是这个国家的贫穷程度。
上例中,篇章衔接成分“这等于说”所引导的句子是对前面句子意义的总结,并说明句子的意义,归纳说话人的意图,帮助参与者更准确地理解话语的意思。
(三)因果关系
邢福义(2004b)认为因果类复句反映各种各样的因果聚合并将因果类复句根据语义关系划分为因果句、推断句、假设句、条件句、和目的句。“等于说”领起的句意也有因果、推断、假设、条件等关系。
1.因果语义关系
这种关系里,话语标记语所引导出的语句有的表原因,有的表结果。特点是因和果都不出现。如:
(15)果真如此也就没什么办法,这等于说我就是这么个命。(原因)
(16)基因有了专利,就等于说,谁先发现了某个基因的功能这基因就是谁的。(结果)
这面两例中,例(15)引出原因,例(16)引出结果。
2.推断语义关系
邢福义(2004)认为推断句体现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强调客观事实和理据,往往是据因推果,以已然原因为根据;有时据果推因,以已然结果为根据。
(17) 因为当着这许多漂亮人面前,他忽然直觉到,既然他的老二被抓,这就等于说他已经没面子了。
(18)但是既然这种统一性是抽象,它只是相对立的双方的一方面,这就等于说,统一性是分裂为二的过程;因为如果统一性是一个否定性的东西……
上面两例都是推论句,例(17)中,话语标记语后面是根据原因推断出结果;例(18)中,是根据结果推断出原因。
3.假设关系
(19)如果现在否定了八届十二中全会和九大的合法性,就等于说我们有一段时间党都没有了。
(20)假如一个人怯懦到果真没有这种信念和认识,那就等于说怯懦已拙劣到了不道德的地步。
在假设句子里,“等于说”及其变体应该是假设标志词语的一部分,并且这些标记语不能去掉。
4.条件关系
(21)然而,除非人们认为事物的本质是多元的,从而也就等于说事物没有本质或事物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在这里,“等于说”必须与条件标志连词连用,所引导出的后续句语义,是以前导句语义为必要条件的。
五、语用功能
语用学界一致认为,话语标记语具有主观性,它表明说话人在说话,体现了对所说话语的情感态度和立场观点。因而“等于说”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反映了说写者对相邻话语意义的认识,体现了说写者引导听读者准确把握理解语句意义,保证交际顺利进行,以取得最佳的言语交际效果。
(22)她正色道:“想想看,你是一个会唱歌又会跳舞的木乃伊。”“你说得我也恐怖起来了。”他耸耸肩膀,“你等于说我是个行尸走肉,你骂人的本领真高。”
(23)最后,由第二轮的两支胜出队一决高下,争夺市级比赛的参赛权。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县的小组赛在两周内完成。等于说,如果不出意外,我们下周就能和一中决一胜负。
两例中,话语标记语凸现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前者含有谴责抱怨的情绪,后者体现了说写者的信念。
另外,话语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不但不影响话语真值意义,反而对话语间的衔接连贯起着重要作用。Mann & Thomppson(1983)和 Schiffrin(1987)等学者一致认为句子或语段之间隐含各种语义关系,话语联系语就是连接这些语义关系的纽带。如例(22),“你等于说”连接“木乃伊”和“行尸走肉”,将说者与听者双方的表达目的融为一体。例(23),“等于说”将上一个语段中所隐含的语义“一中和我们县都会赢”与“下周会师决赛”连接起来。
六、结论
“等于说”既有谓词性功能,又是个话语标记语。作为话语标记语,是词汇化的结果,能连接不同的语义关系,具有主观性,是话语顺利交际的重要纽带。
注 释:
①本文所用例句都来自北大语料库。
参考文献:
[1]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语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2]廖秋忠.廖秋忠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黄大网.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福建外语(季刊),2001,(1).
[5]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李佐文.话语联系语对连贯关系的标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3,(1).
[7]Manm & Thompson. Relational Propositions in Dis-course process[A].Markkanen & Schr.Hedging and Discourse[C].Berlin:Degruyter,1983.
[8]Schiffrin,D.Discourse marker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87 .
(徐炽喜,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等于说” 话语标记语 句法功能 语义功能 语用功能
文章试图在共时平面运用前人的相关理论,描写话语联系语“等于说”的句法功能、虚化过程、在篇章中的位置、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
一、“等于说”的句法功能
“等于说”是个熟语,在句子中可以做谓语,后面可以接不同层次的句法成分。如:
(1)王力《古代汉语》也注解说:“属,等于说请。”①
(2)他那副神气完全是等于说:“你就是我的人。”
上面两个例子中,“等于说”在例(1)中连接词语,例(2)中连接小句。
二、话语标记语“等于说”的来源及形成
“等于说”既具有谓词性功能,又具有话语连接功能。它是由动词短语凝固而成的话语标记语,是篇章衔接成分,与其他话语标记语一样“不与其他成分构成句法单位”,“并不是句子的组成部分,在句法研究中应将它们排除在外”。如:
(3)小规模的个人公司,董事长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整个公司的存亡,公司的安危等于说全系在董事长一个人的身上。
(4)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那么它就是等于说又把人逼成,把现代人、每一个人都逼成罪犯的人。
上例中的“等于说”是不能当作谓语的,只能当作话语标记语。因为没有它,该句仍然是一个合乎句法规则的完整的句子,基本上不影响句意,也就是说,“等于说”失去了谓词性功能,其句法功能虚化,所以它可以充当话语连接成分。作为话语连接成分,可以用逗号将其与后续语句隔开,如:
(5)这是一定要改善的,不然的话,等于说,你们不要好好吃饭,但要好好工作,这是不对的。
三、变体及其位置
“等于说”固化为语篇衔接语后,在实际话语应用中,它有着不同的变体。总地来讲,有两种形式:
(一)复合形式,即词语前有其他词语
一种是与代词“这、那”等配合为“代词+等于说”形式。这类衔接语有的用在句首,如:
(6)语言学家们有一个坏习惯,他们认为缺少句法的东西都不是语言。那就等于说,格列高利圣咏并非音乐。
用在分句句首,如:
(7)此外,工会现在不注重提高生产力,而只会要求加工资;这等于说,它们只愿意造一块很小的饼,而又要咬一大口。
另一种是“状语+等于说”,即“等于说”前有副词或副词性短语修饰,构成“就等于说 、实际上等于说、简直等于说、其实等于说、几乎等于说”等形式。如:
(8)周恩来又进了一步:他直接将邓小平划到林彪一伙的对立面,实际上等于说,邓也是属于毛泽东所说的“我们这些老人”之列。
此类形式的话语篇章衔接语一般用在两个语句之间,或单独作一个话语单位,或用在第二语句的句首。
(二)综合形式,“代词+状语+等于说”类
(9)把世界看得就好像它是一个至上理智和意志的作品似的,这实际上就等于说,感性世界与未知者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一只钟表……
四、“等于说”的语义功能
国内许多学者一致认为话语标记具有多功能性。黄国文(1988b)指出:有些逻辑联系语可以表示不止一种的语义关系。黄大网(2001)也强调单独的一个话语标记可以发挥不止一种功能,它传达的含义与联系亦可以由不止一种话语结构表达。他们都无不例外的强调同一个联系语可以体现出多种语义关系。话语标记语可以表示各种不同的语义关系。“等于说”作为话语标记语,像其它话语标记语一样,在不同的语境中也具有增补、并列、因果等多种语义关系。
(一)增补类关系
增补语义关系是指逻辑联系语连接的后一语段意是对前一语段意的进一步补充,使得语义信息量增加,从而使整个语义具体化、明了化。如:
(10)还有,说你这个人长得,啊,很,很胖,很,好像很那个,很有福哇,等于说,你很富态……
(11)一刻钟后他就可到达交易所桥和新桥之间,塞纳河的一处出口,这也等于说在大白天出现在巴黎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例(10)中“等于说”后接句子语义是对前面句意的补充,显然,“富态”是对“有福”所含信息的追补,让听话人获得更多的信息内容。例(11)中用“巴黎人口最稠密的地方”进一步补充说明“出口”。
(二)并列关系
邢福义(2004)指出并列句有三种类型,其中解注式并列句的特点就在于,不是甲与乙平行并列,而是甲与乙相互之间有所解释,且分为对等解注和总分解注两类。李佐文(2003)认为注释标记语主要是传达讲话者向受话者提供的新信息或解释性的信息,以保证受话者准确理解话语中的某些词句的隐含语义。“等于说”所联系的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也体现了解注关系。
1.对等解注
“等于说”所引导的分句常用通俗易懂或者是具体的描述廓清前一分句的意义,变抽象为具体。
(12)这个挑战太痛苦了,这等于说是在欲火中自焚,是阉割自己。
(13)相反,把灵魂想成是一个单一的实体,这就等于说把一个对象(单一的东西)想成是完全不能由感官来表象的东西。
例(12)中,逻辑联系语后面的句子采用比喻句形式具体解释前面句子的意义,使得“痛苦”明了、具体化;例(13)则是后句说明前句。
2.总结解注
“等于说”领起的句子的含义是对前一句子意义的归纳总括。通常用极为简练的话语概括前面话语的主旨,以帮助听读者理解说写者的意图。
(14)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穷国的贫困并非由于缺乏自由贸易,因为贫穷国家的外贸依存度已超过40%——远远高于富裕国家的平均水平。这等于说,外贸依存度奇高所表明的,可能并不是这个国家贸易的发达程度,而是这个国家的贫穷程度。
上例中,篇章衔接成分“这等于说”所引导的句子是对前面句子意义的总结,并说明句子的意义,归纳说话人的意图,帮助参与者更准确地理解话语的意思。
(三)因果关系
邢福义(2004b)认为因果类复句反映各种各样的因果聚合并将因果类复句根据语义关系划分为因果句、推断句、假设句、条件句、和目的句。“等于说”领起的句意也有因果、推断、假设、条件等关系。
1.因果语义关系
这种关系里,话语标记语所引导出的语句有的表原因,有的表结果。特点是因和果都不出现。如:
(15)果真如此也就没什么办法,这等于说我就是这么个命。(原因)
(16)基因有了专利,就等于说,谁先发现了某个基因的功能这基因就是谁的。(结果)
这面两例中,例(15)引出原因,例(16)引出结果。
2.推断语义关系
邢福义(2004)认为推断句体现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强调客观事实和理据,往往是据因推果,以已然原因为根据;有时据果推因,以已然结果为根据。
(17) 因为当着这许多漂亮人面前,他忽然直觉到,既然他的老二被抓,这就等于说他已经没面子了。
(18)但是既然这种统一性是抽象,它只是相对立的双方的一方面,这就等于说,统一性是分裂为二的过程;因为如果统一性是一个否定性的东西……
上面两例都是推论句,例(17)中,话语标记语后面是根据原因推断出结果;例(18)中,是根据结果推断出原因。
3.假设关系
(19)如果现在否定了八届十二中全会和九大的合法性,就等于说我们有一段时间党都没有了。
(20)假如一个人怯懦到果真没有这种信念和认识,那就等于说怯懦已拙劣到了不道德的地步。
在假设句子里,“等于说”及其变体应该是假设标志词语的一部分,并且这些标记语不能去掉。
4.条件关系
(21)然而,除非人们认为事物的本质是多元的,从而也就等于说事物没有本质或事物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在这里,“等于说”必须与条件标志连词连用,所引导出的后续句语义,是以前导句语义为必要条件的。
五、语用功能
语用学界一致认为,话语标记语具有主观性,它表明说话人在说话,体现了对所说话语的情感态度和立场观点。因而“等于说”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反映了说写者对相邻话语意义的认识,体现了说写者引导听读者准确把握理解语句意义,保证交际顺利进行,以取得最佳的言语交际效果。
(22)她正色道:“想想看,你是一个会唱歌又会跳舞的木乃伊。”“你说得我也恐怖起来了。”他耸耸肩膀,“你等于说我是个行尸走肉,你骂人的本领真高。”
(23)最后,由第二轮的两支胜出队一决高下,争夺市级比赛的参赛权。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县的小组赛在两周内完成。等于说,如果不出意外,我们下周就能和一中决一胜负。
两例中,话语标记语凸现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前者含有谴责抱怨的情绪,后者体现了说写者的信念。
另外,话语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不但不影响话语真值意义,反而对话语间的衔接连贯起着重要作用。Mann & Thomppson(1983)和 Schiffrin(1987)等学者一致认为句子或语段之间隐含各种语义关系,话语联系语就是连接这些语义关系的纽带。如例(22),“你等于说”连接“木乃伊”和“行尸走肉”,将说者与听者双方的表达目的融为一体。例(23),“等于说”将上一个语段中所隐含的语义“一中和我们县都会赢”与“下周会师决赛”连接起来。
六、结论
“等于说”既有谓词性功能,又是个话语标记语。作为话语标记语,是词汇化的结果,能连接不同的语义关系,具有主观性,是话语顺利交际的重要纽带。
注 释:
①本文所用例句都来自北大语料库。
参考文献:
[1]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语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2]廖秋忠.廖秋忠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黄大网.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福建外语(季刊),2001,(1).
[5]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李佐文.话语联系语对连贯关系的标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3,(1).
[7]Manm & Thompson. Relational Propositions in Dis-course process[A].Markkanen & Schr.Hedging and Discourse[C].Berlin:Degruyter,1983.
[8]Schiffrin,D.Discourse marker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87 .
(徐炽喜,南昌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