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诗词行脚:世界文学之都的文化行走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t5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4年6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南京分部成立,这是南京第一家现代旅行代理机构。也是在这一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题为《南京游览指南》的小书。将近百年前问世的一家旅行社和一本图书,成为南京现代文旅产业初现和发展的见证(邢定康《南京游览指南·后记》,陆衣言编《南京游览指南》,南京出版社2014年)。
  《南京游览指南》编者陆衣言先生说,他编纂这本小册子的目的,是“专作游览南京者的向导”,而这本指南最大的特点,是编者以城内中正街(即今白下路)为中心,将南京城内不可胜数的文化古迹、今昔名胜按照地理方位为游客划分了六条旅行线路,分别是:
  东山路:以钟山为主,其余如古物保存所(南京古物陈列所始建于1915年,位于午朝门公园内,是南京第一所现代博物馆,抗日战争中被毁。参见刘传吉《民国时期的南京古物保存所》,《中国档案报》2014年11月18日)、明故宫、半山寺、明孝陵、紫霞洞、中山陵、灵谷寺、南汤山等。
  南山路:以雨花台和牛首山为主,其余如第一公园(南京第一公园位于复成桥畔原明故宫皇城遗址上,1923年建成,后更名南京第一公园。参见一舟《毁于日军战火的南京第一公园》,《中国档案报》2019年3月11日)、秦淮公园、秦淮河、贡院、胡园(即愚园)、周处台灯。
  西山路:以清凉山公园为主,其余如朝天宫、莫愁湖、薛庐(薛庐位于乌龙潭西侧龙蟠里,是惜阴书院山长薛时雨的居所。参见黄强《晚清金陵名园薛庐,风景独特堪称“小西湖”》,《南京日报》2016年5月25日)等。
  北山路:以幕府山为主,其余如燕子矶、观音阁、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狮子山等。
  中山路:以钦天山(即今北极阁)为主,其余如鼓楼公园、大钟亭、鸡鸣寺、台城、胭脂井、五洲公园(即今玄武湖公园)等。
  栖霞路:以栖霞山为主。
  可以说,这样的线路规划不仅是南京旅游史上的创新,也是整理和发扬南京人文传统的一种新尝试。朱自清先生赞许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悠然遐想”,而陆衣言先生的这种策划,更让每一位仰慕金陵文脉的旅者,有了实实在在可以按图索骥的指针,能够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地触摸南京这座2000多岁的古董铺,而不用担心顾此失彼,挂一漏万。正因为如此,《南京游览指南》里的这种文化线路方案在此后也不断为后人学习借鉴,加以深化利用,比如1928年出版的《新都游览指南》,就不仅将六条文化线路扩充为七条,还详细介绍了每条线路的行止安排,“先叙游览行程,视所经途路,及吊访秀气之顺序。次详述各名胜古迹。大约每程,可一日游毕”(方继之编《新都游览指南》,南京出版社2014年版)。这种“南京名胜七日游”的擘画,也是今天方兴未艾的“城市文化行走”的滥觞。
  时光荏苒,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逝如流水,南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变的是朱偰先生说的“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的自然形胜,“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的人文传统和“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的精神格局(朱偰《金陵古迹名胜影集·序》,南京出版社2019年版)。南京作家毕飞宇说,“南京与文学的关联是天然的,南京是一个最富有文艺腔的城市,王羲之、李白、曹雪芹,都和这个城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文学的足迹”。同为南京作家的叶兆言则用大诗人李白寓居南京时写下的诗句“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来形容南京这座城市对文学的那种自发而持久的热情。2019年10月31日,这种热情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被全世界认可——这一天,南京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世界“文学之都”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绵延近两千年的南京文脉,仅以古典诗词而言,千百年来吟咏南京的诗词宛如淙淙溪水,流淌不息。从六朝至明清,谢脁、谢灵运、李白、杜甫、刘禹锡、李煜、王安石,李清照、萨都剌、纳兰性德……光耀文学史册的名字灿若星河。对于南京来说,这些博大深厚的人文传统能否在今天真正“活化”為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躺在文学史里被束之高阁的铅字,成为衡量这座世界“文学之都”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为此,2020年10月南京成功申请世界“文学之都”一周年之际,在南京市旅游学会创会会长邢定康等专家的指导下,笔者与南京文化行旅专家袁幼平尝试继承《南京游览指南》《新都游览指南》的余绪,以吟咏南京的古典诗词为经,以南京城市地理格局为纬,经纬相配,时空结合,策划设计了“跟着古诗词行走南京”的十条主题线路,带着读者们追寻历代诗人们的诗兴游踪,在行走中触摸深厚历史,在生活中体验活的文学。

主题之一:跨越千年的城市文脉


  行走线路:凤凰台(瓦官寺)—明城墙西南角—西干长巷—远观越城遗址—长干里—聚宝门—大报恩寺—秦淮河北岸浮雕墙《南都繁会图》
  这条线路最能够代表南京城从建城之初一直到明代的文脉传承。越城被视作南京城市史的开端,清代诗人周宝偀写下的“一堆土石迷烟草,人踏斜阳问越台”记录了越城湮没历史尘埃中的荒凉与慨叹。金粟庵、瓦官寺与顾恺之的妙笔则曾令杜甫留下“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的名句。至于长干里,因为李白的《长干行》而举世闻名,至今我们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典型的纯美爱情意象。至于聚宝门、报恩寺和《南都繁会图》浮雕,则是大明王朝气吞山河繁华盛世景象的忠实记录。

主题之二:人间烟火与天下文枢


  行走线路:天下文枢牌坊—大成殿—尊经阁—卫山—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桃叶渡—吴敬梓故居—东水关
  秦淮河水流淌千年,留下无数古代诗人的屐痕,“秦淮”也由此成为南京最具辨识度的城市文化符号之一。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早已跻身有唐一代最脍炙人口的咏古诗句的行列。而明清时期这里成为江南地区科考重地,秦淮河两岸,一边是天下文枢为国选士的科举文化,一边是柳岸河房桨声灯影的消费文化,两者并行不悖交相辉映,体现出南京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

主题之三:从军事要塞到文教重镇


  行走线路:魏紫熙纪念馆—清凉山—乌龙潭—魏源故居—颜鲁公祠—龙蟠里—清凉门—石头城
  石头城本是一个军事重地,相传为孙权所筑,位于石头山之上,扼守长江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随着长江逐渐西移,石头城的军事意义逐渐减弱,南唐后主李煜将石头山下的兴教寺扩建为石城清凉大道场,在山上建避暑离宫,广植翠竹,从此石头山改名清凉山,尔后千年间,清凉山上建起了寺庙、书院,香火不绝、文气氤氲,多少文人骚客曾与这里发生过或多或少的关联,这里逐渐成了南京著名的人文荟萃之地。刘禹锡的名作《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正是这种历史变迁的文学意象。到了近现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在这里居停,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在这里建成,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河海大学在周边落成,都增加了清凉山板块作为南京城市文教重镇的分量。

主题之四:行走钟山探龙盘


  行走线路:白马公园—龙脖子路—琵琶湖—明孝陵—定林寺—紫霞湖
  南京的山川形胜,向来被誉为“虎踞龙盘”,第三条线路以清凉山-石头城为中心,探访的是“石城虎踞”,那么第四条线路,行走的就是“钟山龙盘”的山林脉络。李白曾留下“钟山龙盘走势来”的诗句,寥寥七个字就点出了钟山的伟岸。在此定居的王安石,留下“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的人生哲思,在此为官的萨都剌则称颂“楼阁云龙气,苍茫第几峰。长风万松雨,落月半山钟”,可以说,钟山既是一座自然之山,更是一座人文之山。加之南京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也在钟山怀抱,更增加了它的人文底蕴。

主题之五:千年运渎与城市脉络


  行走线路:升州路—红土桥—嘉兆巷—草桥—可园纪念馆—平安巷—大辉复巷—七家湾—鸽子桥—笪桥—鼎新桥—仓巷桥—江宁府学—万仞宫墙—文津桥—下马碑—忠孝泉—张公桥—铁窗棂—赏心亭—谢公墩
  运渎,自孙吴时人工开凿之水道。溝通九曲青溪一通潮沟,画成了建业城里水系蓝图。千又八百年过去,水上曾经的桥,水边曾经的道,更有那曾经的枕水人家,都远去了,模糊了,淡忘了,今日回看重寻,致敬古都。至于赏心亭,更是令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和辛弃疾分别留下“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和“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咏叹的名胜。

主题之六:南京的山水城林


  行走线路:神策门—玄武门—玄武湖—台城书房
  玄武湖被誉为“金陵明珠”,是南京的城市地标之一,晚唐诗人韦庄留下“依旧烟笼十里堤”的叹惋,如今虽然古十里堤不复存在,但是“北湖烟柳”早已成为金陵四十八景中令人向往的人间画图。王安石诗咏玄武湖时写道:“覆舟山上龙光寺,玄武湖上五龙堂。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如今行走玄武湖,一边是湖光山色,一边是各色建筑与道路。城市的发展也在诉说着历史,有远处剑指云霄的紫峰,有城墙下待修葺的民国别墅,有国子监旧址上的绿瓦中科院,有缓缓弯行的山道与居所……步移景异,斗转星移,令人在湖光山色中得到人文历史的熏陶。

主题之七:大明雄风与晚清夕照


  行走线路:仪凤门—狮子山—阅江楼—静海寺—三宿岩—城之角—挹江门
  中国文化史上有所谓“江南四大名楼”之说(“江南四大名楼”中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之外的第四楼,除南京阅江楼以外,尚有容县真武阁、德兴聚远楼、镇江芙蓉楼、九江浔阳楼、宣城谢朓楼诸说)。四楼之中,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都是先有楼阁建筑,继而引发历代迁客骚人登临送目,各自写下不朽篇章,继而楼与文交相辉映,名垂史册。唯一不同的是南京阅江楼,因为直到公元21世纪,才终于有了“真身”,但这并不妨碍此前600多年里,这座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雄伟楼阁因为宋濂的名文《阅江楼记》而举世闻名。更重要的是,宋濂在《阅江楼记》中一扫六朝以后数百年间历代诗人们对南京那种“凤去台空江自流”“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怅惘之情,展示了一个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气度与风范,所谓“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这种如虹气势是南京文化传统中时常为历史所遮蔽的一面,却也是全面解读南京气质不可或缺的一面。及至近代,阅江楼下的滔滔江水和静海寺里的悠悠钟声,又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多舛命途与曲折历程,这是南京历史深沉厚重的体现。

主题之八:浩浩大江边的南京文脉


  行走线路:五马渡—达摩洞—夹骡峰-南京原点—幕府登高—观音门
  熟悉中国文学史的人,大概少有不知道李煜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写作此词时,已被宋太宗幽困汴京三年,当初在金陵繁花似锦时,他的眼里或许只有六朝金粉的秦淮河,等生命即将走到终点时,才想到还有大浪淘沙的浩荡江水。而这浩浩江水,不仅衍生了达摩一苇渡江的神奇传说,也与东晋王朝“五马渡江,一马化龙”的历史书写息息相关。又过了数百年,年轻的词人纳兰性德跟着皇帝南下,在古城里写下“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的句子,这种怀古之意,也足令今人唏嘘。

主题之九:六朝风物,诗栖名山


  行走线路:萧景墓石刻—萧恢墓石刻—萧憺墓石刻—萧统墓石刻—栖霞寺—舍利塔—千佛岩—乾隆行宫遗址
  所谓“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栖霞,留下千余首不朽诗篇,栖霞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南京文脉的养成、滋长和弘扬,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栖霞佛教文化起源于南朝,而目前星落于栖霞区境内各处的南朝石刻,又为今人生动、立体和形象地感受1000多年前风流时代的气度风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样本。
达摩古洞

主题之十:双阙临风秋露盘


  行走线路:牛首山风景
  南京人一向有“春牛首、秋栖霞”的郊游习惯,而“牛首烟岚”自明代以来就侧身金陵著名景观之列。与栖霞山一样,牛首山的梵音也始唱于南朝,此后历代吟诵牛首山的诗作,已在500首以上。2015年,牛首山为躬迎佛顶舍利,利用矿坑兴建佛顶宫,创设了以佛教文化为主体的牛首山风景区,呈现出“天阙双塔日照”的胜境,这也是传统文化遗产在近日的创造性重生。
  以上粗略介绍“跟着古诗词行走南京”的十条线路。如何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世界“文学之都”文旅融合及文化创新动力,还有待各领域人士持续不断地努力探寻。
  作者简介:陆远,法学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师,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常务理事
其他文献
首先你是原点,再是古老的石头  人们不能把你记起  日子也只开在人首的上头  而我的头也已经发冷,像潮湿的火柴  擦亮在无尽暖风的长夜  我却是赞赏你的,只因你知道早春的水温  拥抱过好多美丽漂亮的姑娘  明白她们的裙子像时针,会在什么样的风中  往特定的方向摆  愛和尘埃一样,总是反复  凝结成固体,又飘散如空气  我们有许多说不出的感觉,犹豫  懦弱,闷在心里,阻碍心动的持续发生  你的到来是
期刊
1  阿羽要走了。  在前天,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到我的窗户前,放了一封信,黄皮纸的信封上面有些油渍,看来他很用力把信封塞进窗户缝,信的边边角角都被磨出了小洞,大概能看见里面的信纸是黑色的。那张黑色的信纸,让我确定写这封信的主人就是阿羽,一是我曾经送给他一沓黑色的纸,二是他之前给我写纸条便签都是用黑色的纸。  为何这次要用信封?疑问催促着我把信拆开,黑色的纸上面有铅笔浅浅亮亮的痕迹,我对着光,纸上
期刊
随着欧洲留学热的升温,在英、法、德的中国学生不断增多。伊比利亚牛岛上的美丽国家西班牙以其独特的留学优势,开始成为中国学生欧洲留学的新热点。  西班牙语是世界第三大语种,其使用人数仅次于英语和汉语。它是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贸总协定等的重要官力·语种之一,也是很多国际政治会议的最重要语种之一。在西班牙和南美洲地区共有4亿人使用西班牙语;在美国有超过2000万的居民正在使用西班牙语;在日本,有10
期刊
有人因为一阵风而流泪  一阵风吹过  吹到了我身上  我感受到了风  他没有吹到你身上  所以你没有感觉  一阵风吹过土路  卷起些许沙尘  一阵风吹过一棵树  树叶微微摇摆  发出一点声音  不知算风的声音还是树的声音  算他们一起的声音吧  一个人走在离别的路上  一阵风吹过  他默默流泪  不知是风沙迷了眼  还是因为  一阵风为他送行倒垃圾  一家人每天都要产生很多垃圾  我每天都要倒垃圾
期刊
你怀念吃掉满树桑葚的童年  那时夕阳落下很晚,芦花初绽  我们面江而坐,并不覺得流水无情  只是田畴间的母亲还不能放下手中的活计  她正在捡择着芫须与菜豆,并深以为  明日街市的人群也将散去很晚  每个人都沉郁在夕照里  忘记了风携带着的光阴变化反言  居于宁谧。我脱去果浆染过的袖衣  将心中一切预示而来的芜杂搪塞  坐在窗前,按住脉搏  目视着周遭令人心动不安的所有事物  黄昏结束时,我终于放弃
期刊
那里有八路公共汽车和水  我给城中村买下白色的外衣  我练习融入社会和组建家庭  很多卡车满载黄土和钢铁  陆陆续续地走过来  你开始回忆黄昏的味道  我们的队伍被赋予一个新的名号  他们给我们留下空白和逗号  下班后我们就可以坐在小卖铺的店里  我们的脑袋微微痛,去年的街道  我們的种子在他们的土壤上  被风吹,又开了花
期刊
那座无名山,原本没那么孤僻  我们环绕着它,修了一条小路  周围依然保留蒲公英、婆婆纳、竹叶菜  在上面走路的人,就会把脚步放得很轻  很慢  而那些山上的野菊花、馬兰  走着走着就茂盛了  像小姑娘的妆容,它们有小肩膀、小手  并和我们一样,相互搀扶  但,也有水。似乎想从我的眼里渗出来  但我已厌倦了一阵跟着一阵的荡漾  在没有家人的日子  对着一棵老树满怀深情  秋天,总有一些激动,在来的路
期刊
我曾经遇到我的爱人,  那时原野上的麦子还未完全成熟  之后就有了人间最早最深的思绪  那段日子,我总觉得山矗立在世界尽头  河流过夜晚的耳朵  心隔着它们离我万般遥远  想你时白昼是短得马不停蹄  黑夜是長的  足以在你的发梢滋养星辰月光  这种思绪一直以来是执着的  人总要走上一条道形成拥挤的人潮  距离将两个点错开像麦田之间穿行的小径  出发便会产生相交或者平行  麦子金黄,在每一种情急之下
期刊
胡适常以徽州著名的“一品锅”款待宾客,“酒菜、饭菜、汤,都在其中矣”。的确,和友人相聚,火锅总是上选——它像澎湃的大海容纳分叉的河流,是一扇敞开的门,递送情切的邀请。所有的饮食模板中,唯属火锅种类繁多,品式丰富,可匀难调之众口。想象一个时间宽绰的夜晚,市井之声消散在斜阳里,三五人围坐在桌旁,食指大动,谈空说有,便是一首有了民俗之趣的《山行留客》。一次和舍友聚餐,一人不喜食鸡鸭,一人最厌恨牛羊,还有
期刊
我们踩过时光的月臺  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走进四季  又走出来  用耳朵用眼睛用心感受过真实的交替  寒露和霜降俩领着重阳来了  可不清楚自己还剩多少认真  河水都已早早睡着  秋风把月光给搅得浑浊  树叶儿也在一天天变秃  露逝霜近,秋的呼吸更加沉重  月季离最后凋谢的花期已经不远  没有惊讶菊花怎么还开得正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