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穗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火灾报警系统已成为各种建筑物必不可少的安全预警装置,本文结合现行有关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以某办公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例,介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系统形式的选择、消防控制室、火灾探测器的选择、系统设备的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计以及系统供电及布线,以期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破坏性灾害;建筑工程;系统形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物不断朝着密集化与高层化方向发展的同时,火灾隐患也在增加。火灾作为一种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强的灾害,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为了实现在火灾早期发现和通报火情,消除或降低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人们对建筑的消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现代工程研发的一种新系统和技术,具有快捷、方便、报警精确度高、价格便宜等优点,是现代工程建设中必须具备的消防设施设备,为建筑以及居民的人身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办公建筑的消防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现行有关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以某办公建筑消防工程设计实例为依托,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运用以及设计进行了探讨。
1 系统形式的选择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和设计要求与保护对象及消防安全目标的设立直接相关。正确理解火灾发生、发展的过程和阶段,对合理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1给出了与火灾相关的几个消防过程。从“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基本理念出发,尽早发现火灾、及时报警、启动有关消防设施引导人员疏散,在人员疏散完后,如果火灾发展到需要启动自动灭火设施的程度,就应启动相应的自动灭火设施,扑灭初期火灾,防止火灾蔓延。
图1 与火灾相关的消防过程示意
GB 50116-1998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系统形式选择根据保护对象分级选择系统形式,规范规定:区域报警系统宜用于二级保护对象;集中报警系统宜用于一级和二级保护对象;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宜用于特级和一级保护对象。该管理楼属二级保护对象,采用区域报警系统,设区域报警控制器(联动型)。
新规范GB 50116-2013取消了系统保护对象分级的说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选择给出了如下规定:
(1)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宜采用区域报警系统。
(2)不仅需要报警,同时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且只设置1台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保护对象,应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并应设置1个消防控制室。
(3)设置2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的保护对象,或已设置2个及以上集中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根据新规范,该管理楼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需与消火栓系统联动,应选为集中报警控制系统,并设1个消防控制室。
2 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是火灾扑救时的信息、指挥中心,设有火灾自动报警和控制设备,用于接收、显示和处理火灾报警信号,联动控制相关消防设施。
该办公建筑采用区域报警系统,依据GB 50116-1998,“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场所”。管理楼受建筑用房面积的限制.不专门设置消防控制室,由有人值班的值班室代管,区域报警控制器设于值班室内。
若依据新规范GB 50116-2013,规范规定“具有消防联动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中应设置消防控制室”,作为强制性条文,管理楼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应设置1个消防控制室。新规范的条文说明中:区域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若受建筑用房面积的限制,可以不设消防值班室,火灾报警控制器可设置在有人值班的房间,但该值班室应昼夜有人值班,并且应由消防、保卫部门直接领导管理;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设备)应设在专用的消防控制室或消防值班室内,以保证系统可靠运行和有效管理。
新规范还从使用角度对消防控制室的设备布置做了原则性规定。根据调查,不同地区、不同工程消防控制室的规模差别很大,控制室的面积有的大到60~80m2,有的小到10m2,面积大了造成一定的浪费,面积小了又影响消防值班人员的工作。为了满足消防控制室值班维修人员工作的需要,便于设计部门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参照建筑电气设计的有关规程,新规范对建筑内消防控制设备的布置及操作、维修所需的空间做了原则性规定,以便使建设、设计和规划等有关部门有章可循,使消防控制室的设计既满足工作的需要,又避免浪费。
3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火灾探测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巾,对探测区域进行探奁,发现火灾的设备。火灾探测器的作用是监视有没有火灾发生一旦发生火情,就将火灾的特征物理量,如温度、娴雾、气体和辐射光强等转换成电信号,并立即动作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探测器的设置和选择合适与否,直接会影响整个系统。
火灾探测器主要有感烟式、感温式、感光式、可燃气体探测式和复合式等类型,而每种类型中,又可分为不同的形式。根据办公建筑内各个功能房间或场所和GB 50116-1998的相关条文,办公建筑内火灾探测器选用点型感烟探测器。
对不同高度的房间,依据GB50116—1998选择点型感娴探测器,见表1。
表1 火灾探测器选择表
新规范GB 50116-2013中。对不同高度房间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上表相同,仅点型感温探测器的不同级别替换了原来“Al、A2”、“B”和“C、D、E、F、G”。
新规范条文中汽车库建议采用感烟探测器,比以前普遍采用的感温探测器保护面积大,探头的数量大大减少。 4 系统设备的设置
该办公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区域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区域显示器、火灾警报器以及消防专用电话等组成。
依据GB 50116-1998,区域报警控制器设于值班室内.安装在墙上,底距地1.5ITI。新规范GB 50116-2013与GB 50116-1998相比较,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由原来“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改为“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5~1.8m”。
办公建筑楼火灾探测器选用点型感娴探测器,每个探测区域内所需探测器的数量.依据GB 501J6-l998不小于式的计算值:
式中,N——探测器数量,取整数:
S——该探测区域面积,m2:
K——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
A——修正系数。
新规范GB 50116-20l3由于取消系统保护对象分级的说法,修正系数由原来根据保护对象确定改为根据人员数量确定,人员数值越大.疏散要求越高。就越需要早报警,以便尽早疏散办公建筑公共活动场所的出人口处设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小大于30m。办公建筑区域报警控制器控制4个楼层,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设置区域显示器,来识别着火楼层以便及时扑灭火灾。新规范GB 501l6-20l3与GB 50l16-l998规定保持一致。
办公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警报装置设置,依据GB 50116-1998未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的,楼内各层走道靠近楼梯口没火灾声光报警器。新规范则要求火灾光警报器应设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消防电梯前室、建筑内部捌角等处的明显部位,且宜与安全出口指示灯具设置在同一面墙上。新规范作为强制性条文,规定了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消防广播系统,还规定丁建筑中设置的火灾警报器的声压等级要求,保证火灾警报信息有效传递的基本技术要求。
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新规范GB 501l6-2013GB 50116-1998相比较.将条文“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应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确定为强制性条文,能利用一般电话线路或综合布线网络代替消防专川电话线路,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应独立布线.是保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基本技术要求。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或企业消防站等处是消防作业的主要场所,必须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活,存新规范中为强条。
新规范规定了总数上设置短路隔离器的要求,规定每个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现场部件的数量不应超过32点,是考虑一旦某个现场部件出现故障,短路隔离器在对故障部件进行隔离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受故障部件的影响,这也是新规范的强条。
5 消防联动控制设计
室内消火栓是建筑内最基本的消防设备,消火栓启泵装置及消防水泵等都是室内消火栓必须配套的设备。该办公建筑内设消火栓系统,室外设消防水池及消防泵。
依据GB 50116-1998,办公建筑内设区域报警控制器(联动型)与消火栓系统联动,室内消火栓箱内设消火栓启泵按钮。消火栓启泵控制线除与区域报警控制器连接外,还直接引至室外消防泵控制箱。
新规范GB 501l6-20l3中,有关消防联动控制要求的叙述更加详细和明确,尤其是触发信号、联动信号和直接控制等,避免了歧意。消火栓使用时,系统内出水干管的低压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的流量开关,或报警阀压力开关等均有相应的反应,这些可以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消火栓泵,可以不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当建筑物内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作为火灾报警系统和消火栓系统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消防泵启动,消防泵的动作信号作为系统的联动反馈信号应反馈至消防控制室,并在消防联动控制器上显示。消火栓按钮经联动控制器启动消防泵的优点是简化设计,减少布线量和线缆使用量。按钮主要起定位作用,提高整个消火栓系统的可靠性。消火栓按钮与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使用目的不同,不能互相替代。稳高压系统中,虽然不需要消火栓按钮启动消防泵。但消火栓按钮给出的使用消火栓位置的报警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稳高压系统中,消火栓按钮也是不能省略的。当建筑物内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消火栓按钮用导线直接引至消防泵控制箱来启动消防泵。
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由消防控制室直接控制,原为审图要点,新规范中变成了强制性条文,而且要求雨淋阀、预作用阀、放气阀均要直接控制线,硬拉线更多了。
6 系统供电及布线
依据GB 501l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电源。除要求设主电源外.还要求设置直流备用电源。规范规定:主电源应采用消防电源,直流备用电源宜采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专用蓄电池或集中设置的蓄电池。
该办公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采用专用回路作为主电源.区域报警控制器自带专用蓄电池做直流备用电源。
新规范GB 50116-20l3也规定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电源要求,蓄电池备用电源主要用于停电条件下保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正常工作。规范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交流电源和蓄电池备用电源”.确定为强制性条文,保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稳定运行的基本技术要求。
与GB 50116-1998相比,新规范还规定了消防设备应急电源的容量要求。此外,由于消防用电及配线的重要性,新规范强调消防用电回路及配线应为专用,不应与其他用电设备合用。消防配电及控制线路要求尽可能按防火分区范围来配置,可提高消防线路的可靠性。
由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消防联动控制线路需要在火灾时继续工作,应有相应的耐火性能,因此,新规范GB 50116-2013强制性条文规定此类线路应采用耐火类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对其他传输线等要求采用阻燃型或阻燃耐火电线电缆,以避免在火灾中发生延燃。同时,新规范强制性条文规定“不同电压等级的线缆不应穿人同一根保护管内,当合用同一线槽时,线槽内应有隔板分隔”。两个强制性条文保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及对其他建筑消防设施联动控制可靠性的基本技术要求。
7 结语
总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建筑消防的必要消防设施,在办公建筑的消防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因此,在具体的工程中,要高度重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加强安全保障措施,保障及时发现火情并快速反应,将可能酿成的大祸消灭于萌芽状态,为建筑的长久使用以及安全性奠定基础,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结合某办公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运用实例,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安装、设计要求及设备选择等进行介绍,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程璐.浅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消防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低碳世界.2014(09)
[2]郭晶.浅议高层厂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3)
摘要:火灾报警系统已成为各种建筑物必不可少的安全预警装置,本文结合现行有关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以某办公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例,介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系统形式的选择、消防控制室、火灾探测器的选择、系统设备的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计以及系统供电及布线,以期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破坏性灾害;建筑工程;系统形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物不断朝着密集化与高层化方向发展的同时,火灾隐患也在增加。火灾作为一种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强的灾害,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为了实现在火灾早期发现和通报火情,消除或降低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人们对建筑的消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现代工程研发的一种新系统和技术,具有快捷、方便、报警精确度高、价格便宜等优点,是现代工程建设中必须具备的消防设施设备,为建筑以及居民的人身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办公建筑的消防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现行有关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以某办公建筑消防工程设计实例为依托,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运用以及设计进行了探讨。
1 系统形式的选择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和设计要求与保护对象及消防安全目标的设立直接相关。正确理解火灾发生、发展的过程和阶段,对合理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1给出了与火灾相关的几个消防过程。从“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基本理念出发,尽早发现火灾、及时报警、启动有关消防设施引导人员疏散,在人员疏散完后,如果火灾发展到需要启动自动灭火设施的程度,就应启动相应的自动灭火设施,扑灭初期火灾,防止火灾蔓延。
图1 与火灾相关的消防过程示意
GB 50116-1998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系统形式选择根据保护对象分级选择系统形式,规范规定:区域报警系统宜用于二级保护对象;集中报警系统宜用于一级和二级保护对象;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宜用于特级和一级保护对象。该管理楼属二级保护对象,采用区域报警系统,设区域报警控制器(联动型)。
新规范GB 50116-2013取消了系统保护对象分级的说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选择给出了如下规定:
(1)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宜采用区域报警系统。
(2)不仅需要报警,同时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且只设置1台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保护对象,应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并应设置1个消防控制室。
(3)设置2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的保护对象,或已设置2个及以上集中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根据新规范,该管理楼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需与消火栓系统联动,应选为集中报警控制系统,并设1个消防控制室。
2 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是火灾扑救时的信息、指挥中心,设有火灾自动报警和控制设备,用于接收、显示和处理火灾报警信号,联动控制相关消防设施。
该办公建筑采用区域报警系统,依据GB 50116-1998,“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场所”。管理楼受建筑用房面积的限制.不专门设置消防控制室,由有人值班的值班室代管,区域报警控制器设于值班室内。
若依据新规范GB 50116-2013,规范规定“具有消防联动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中应设置消防控制室”,作为强制性条文,管理楼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应设置1个消防控制室。新规范的条文说明中:区域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若受建筑用房面积的限制,可以不设消防值班室,火灾报警控制器可设置在有人值班的房间,但该值班室应昼夜有人值班,并且应由消防、保卫部门直接领导管理;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设备)应设在专用的消防控制室或消防值班室内,以保证系统可靠运行和有效管理。
新规范还从使用角度对消防控制室的设备布置做了原则性规定。根据调查,不同地区、不同工程消防控制室的规模差别很大,控制室的面积有的大到60~80m2,有的小到10m2,面积大了造成一定的浪费,面积小了又影响消防值班人员的工作。为了满足消防控制室值班维修人员工作的需要,便于设计部门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参照建筑电气设计的有关规程,新规范对建筑内消防控制设备的布置及操作、维修所需的空间做了原则性规定,以便使建设、设计和规划等有关部门有章可循,使消防控制室的设计既满足工作的需要,又避免浪费。
3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火灾探测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巾,对探测区域进行探奁,发现火灾的设备。火灾探测器的作用是监视有没有火灾发生一旦发生火情,就将火灾的特征物理量,如温度、娴雾、气体和辐射光强等转换成电信号,并立即动作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探测器的设置和选择合适与否,直接会影响整个系统。
火灾探测器主要有感烟式、感温式、感光式、可燃气体探测式和复合式等类型,而每种类型中,又可分为不同的形式。根据办公建筑内各个功能房间或场所和GB 50116-1998的相关条文,办公建筑内火灾探测器选用点型感烟探测器。
对不同高度的房间,依据GB50116—1998选择点型感娴探测器,见表1。
表1 火灾探测器选择表
新规范GB 50116-2013中。对不同高度房间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上表相同,仅点型感温探测器的不同级别替换了原来“Al、A2”、“B”和“C、D、E、F、G”。
新规范条文中汽车库建议采用感烟探测器,比以前普遍采用的感温探测器保护面积大,探头的数量大大减少。 4 系统设备的设置
该办公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区域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区域显示器、火灾警报器以及消防专用电话等组成。
依据GB 50116-1998,区域报警控制器设于值班室内.安装在墙上,底距地1.5ITI。新规范GB 50116-2013与GB 50116-1998相比较,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由原来“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改为“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5~1.8m”。
办公建筑楼火灾探测器选用点型感娴探测器,每个探测区域内所需探测器的数量.依据GB 501J6-l998不小于式的计算值:
式中,N——探测器数量,取整数:
S——该探测区域面积,m2:
K——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
A——修正系数。
新规范GB 50116-20l3由于取消系统保护对象分级的说法,修正系数由原来根据保护对象确定改为根据人员数量确定,人员数值越大.疏散要求越高。就越需要早报警,以便尽早疏散办公建筑公共活动场所的出人口处设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小大于30m。办公建筑区域报警控制器控制4个楼层,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设置区域显示器,来识别着火楼层以便及时扑灭火灾。新规范GB 501l6-20l3与GB 50l16-l998规定保持一致。
办公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警报装置设置,依据GB 50116-1998未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的,楼内各层走道靠近楼梯口没火灾声光报警器。新规范则要求火灾光警报器应设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消防电梯前室、建筑内部捌角等处的明显部位,且宜与安全出口指示灯具设置在同一面墙上。新规范作为强制性条文,规定了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消防广播系统,还规定丁建筑中设置的火灾警报器的声压等级要求,保证火灾警报信息有效传递的基本技术要求。
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新规范GB 501l6-2013GB 50116-1998相比较.将条文“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应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确定为强制性条文,能利用一般电话线路或综合布线网络代替消防专川电话线路,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应独立布线.是保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基本技术要求。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或企业消防站等处是消防作业的主要场所,必须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活,存新规范中为强条。
新规范规定了总数上设置短路隔离器的要求,规定每个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现场部件的数量不应超过32点,是考虑一旦某个现场部件出现故障,短路隔离器在对故障部件进行隔离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受故障部件的影响,这也是新规范的强条。
5 消防联动控制设计
室内消火栓是建筑内最基本的消防设备,消火栓启泵装置及消防水泵等都是室内消火栓必须配套的设备。该办公建筑内设消火栓系统,室外设消防水池及消防泵。
依据GB 50116-1998,办公建筑内设区域报警控制器(联动型)与消火栓系统联动,室内消火栓箱内设消火栓启泵按钮。消火栓启泵控制线除与区域报警控制器连接外,还直接引至室外消防泵控制箱。
新规范GB 501l6-20l3中,有关消防联动控制要求的叙述更加详细和明确,尤其是触发信号、联动信号和直接控制等,避免了歧意。消火栓使用时,系统内出水干管的低压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的流量开关,或报警阀压力开关等均有相应的反应,这些可以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消火栓泵,可以不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当建筑物内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作为火灾报警系统和消火栓系统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消防泵启动,消防泵的动作信号作为系统的联动反馈信号应反馈至消防控制室,并在消防联动控制器上显示。消火栓按钮经联动控制器启动消防泵的优点是简化设计,减少布线量和线缆使用量。按钮主要起定位作用,提高整个消火栓系统的可靠性。消火栓按钮与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使用目的不同,不能互相替代。稳高压系统中,虽然不需要消火栓按钮启动消防泵。但消火栓按钮给出的使用消火栓位置的报警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稳高压系统中,消火栓按钮也是不能省略的。当建筑物内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消火栓按钮用导线直接引至消防泵控制箱来启动消防泵。
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由消防控制室直接控制,原为审图要点,新规范中变成了强制性条文,而且要求雨淋阀、预作用阀、放气阀均要直接控制线,硬拉线更多了。
6 系统供电及布线
依据GB 501l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电源。除要求设主电源外.还要求设置直流备用电源。规范规定:主电源应采用消防电源,直流备用电源宜采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专用蓄电池或集中设置的蓄电池。
该办公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采用专用回路作为主电源.区域报警控制器自带专用蓄电池做直流备用电源。
新规范GB 50116-20l3也规定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电源要求,蓄电池备用电源主要用于停电条件下保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正常工作。规范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交流电源和蓄电池备用电源”.确定为强制性条文,保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稳定运行的基本技术要求。
与GB 50116-1998相比,新规范还规定了消防设备应急电源的容量要求。此外,由于消防用电及配线的重要性,新规范强调消防用电回路及配线应为专用,不应与其他用电设备合用。消防配电及控制线路要求尽可能按防火分区范围来配置,可提高消防线路的可靠性。
由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消防联动控制线路需要在火灾时继续工作,应有相应的耐火性能,因此,新规范GB 50116-2013强制性条文规定此类线路应采用耐火类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对其他传输线等要求采用阻燃型或阻燃耐火电线电缆,以避免在火灾中发生延燃。同时,新规范强制性条文规定“不同电压等级的线缆不应穿人同一根保护管内,当合用同一线槽时,线槽内应有隔板分隔”。两个强制性条文保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及对其他建筑消防设施联动控制可靠性的基本技术要求。
7 结语
总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建筑消防的必要消防设施,在办公建筑的消防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因此,在具体的工程中,要高度重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加强安全保障措施,保障及时发现火情并快速反应,将可能酿成的大祸消灭于萌芽状态,为建筑的长久使用以及安全性奠定基础,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结合某办公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运用实例,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安装、设计要求及设备选择等进行介绍,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程璐.浅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消防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低碳世界.2014(09)
[2]郭晶.浅议高层厂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