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钦州浦北县第二中学 广西 535300)
【摘要】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248-02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数学探究”、“合作学习”、“数学建模”等各种各样的琳琅满目的课改方案,似乎强烈的影响着我们原本熟悉的教学环境,课时的减少,学习方式的改变,无不对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人对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愿与各位老师共同商讨。
1 创建良好课堂必须首先走出如下几个“误区”
1.1 教师主导论。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师称作课堂教学舞台上的导演,而学生顺理成章地成为演员,实际上学生扮演的是传统的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其主体地位常常被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全方位地取代了。这样,“授人以鱼”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它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使教学园地成为满堂灌者、越俎代庖者、罚学生抄作业者的一统天下,而我们失去的则是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生生的有机互动,丢掉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实在是要大加鞭挞,尽快摒弃的。
1.2 学生助手论。教师是主导,学生理所当然的成为“助手”。助手做了哪些事情呢?帮助老师布置作业,收收作业本,向老师汇报有哪些学生作业未完成,如此而已。这样的课堂,与教学改革的形势与要求实在是大相径庭,如果我们不把学生放到应该具有的位置上去,课程改革的力度再大,恐怕也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和新瓶装旧酒的局面吧。
1.3 师道尊严论。不可否认,我们的学生尊重老师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那种陈腐的师道尊严观在今天无论如何也是不合时宜的。因为教育改革的形势已经给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难魏书生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研究。他一个人身居教委主任之职,还做两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一年中有一半以上时间不在家上课,而这两个班学生的语文却学得很好,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它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成为教学改革的促进派。否则,等待我们的只能是退出历史舞台。
2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众所周知,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数学教学而言,师生和谐共处意味着知识和思想的相互建构, 意味着相互参与对话,它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態能够更开放、主体性能够更凸现,同时个性的张扬更有利于创造性的解放。尊重学生人格,特别是差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3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形成丰富的学习方式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丰富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教材编排的结构体系能够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每一节常常是从“思考”开始,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归纳、推理,进行自主探索;书中设置的“探究”、“探究与发现”等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促使他们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阅读与思考”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自学习惯的养成;“实习作业”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 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5 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6 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才能让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7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新课程在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面对新的要求,学生会出现不适应问题,例如许多学生感觉进入高一,数学教学进度很快、知识变得抽象了、理解难度加大了、解题思路不清晰……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认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与体会,但是,由于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诸多的,所以仅从数学学习方法本身做指导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的引导应该是多方面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引导;自我监控能力的引导;探究性学习的引导;个别学习的引导;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引导等。
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让学生明白,任何一种学习方式,只要运用得当,就是有意义的学习。
8 释放作业权,落实强化训练
批改作业本历来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常规,也是教师认为最繁重的一项工作。老师常常觉得上课以外的时间多是花在批改作业上,不仅耽误了备课时间,而且效果甚微。最打击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莫过于花了大把的时间改完作业。发现学生犯的都是一些啼笑皆非的错误。另一方面,由于教師是坐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所以对于学生思维上的错误并不能很好的加以纠正,而学生在作业本发下后并没有很好的反思自己的错误之处,只是简单的把正确答案写上。作业天天有,教师天天改,耗时多,负担重,流于形式,反馈慢,收效不明。然而,因数学本身的学科性质,不做作业是绝对不行的。我们可以作业布置分层次,作业批改多样化,一是及时批改,高效反馈,一是组间互批作业,一是当堂批改。通过释放作业权,来进行数学的强化训练。
9 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从心理上看,学生学习成果的获得对学习的动机会产生正反馈作用,并且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而注入式教学模式中,数学上的定理、公式是由老师来完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演员”而学生是“观众”。学生的任务只是消化吸收这些知识,学生不会产生有亲身探索的经历和感受,也不会有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数学感到乏味,对学习感到厌倦,思维上懒惰,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益。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要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去解决,获得亲身探索的经历,获得探索后的成功的感受和体验。用成功来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再用兴趣来创造成功的良性循环。如我在讲解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推导时,先复习三角函数、点到面的距离、法向量的定义,最后由学生自己探索点到面的距离公式,班上大部分同学都能推出,最后学生很容量记住公式,也从成功中获得了动力,今后对数学的学习信心更强。
总之,教学是一门技术,影响教学效益的首要因素是对这门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作为老师,应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应不断努力地学习现代先进的教育与教学理论。影响教学效益的第二个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观,即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的教学实践。教学技术的提高和熟练,都是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总探索,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摘要】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248-02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数学探究”、“合作学习”、“数学建模”等各种各样的琳琅满目的课改方案,似乎强烈的影响着我们原本熟悉的教学环境,课时的减少,学习方式的改变,无不对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人对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愿与各位老师共同商讨。
1 创建良好课堂必须首先走出如下几个“误区”
1.1 教师主导论。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师称作课堂教学舞台上的导演,而学生顺理成章地成为演员,实际上学生扮演的是传统的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其主体地位常常被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全方位地取代了。这样,“授人以鱼”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它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使教学园地成为满堂灌者、越俎代庖者、罚学生抄作业者的一统天下,而我们失去的则是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生生的有机互动,丢掉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实在是要大加鞭挞,尽快摒弃的。
1.2 学生助手论。教师是主导,学生理所当然的成为“助手”。助手做了哪些事情呢?帮助老师布置作业,收收作业本,向老师汇报有哪些学生作业未完成,如此而已。这样的课堂,与教学改革的形势与要求实在是大相径庭,如果我们不把学生放到应该具有的位置上去,课程改革的力度再大,恐怕也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和新瓶装旧酒的局面吧。
1.3 师道尊严论。不可否认,我们的学生尊重老师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那种陈腐的师道尊严观在今天无论如何也是不合时宜的。因为教育改革的形势已经给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难魏书生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研究。他一个人身居教委主任之职,还做两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一年中有一半以上时间不在家上课,而这两个班学生的语文却学得很好,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它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成为教学改革的促进派。否则,等待我们的只能是退出历史舞台。
2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众所周知,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数学教学而言,师生和谐共处意味着知识和思想的相互建构, 意味着相互参与对话,它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態能够更开放、主体性能够更凸现,同时个性的张扬更有利于创造性的解放。尊重学生人格,特别是差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3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形成丰富的学习方式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丰富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教材编排的结构体系能够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每一节常常是从“思考”开始,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归纳、推理,进行自主探索;书中设置的“探究”、“探究与发现”等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促使他们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阅读与思考”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自学习惯的养成;“实习作业”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 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5 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6 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才能让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7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新课程在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面对新的要求,学生会出现不适应问题,例如许多学生感觉进入高一,数学教学进度很快、知识变得抽象了、理解难度加大了、解题思路不清晰……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认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与体会,但是,由于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诸多的,所以仅从数学学习方法本身做指导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的引导应该是多方面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引导;自我监控能力的引导;探究性学习的引导;个别学习的引导;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引导等。
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让学生明白,任何一种学习方式,只要运用得当,就是有意义的学习。
8 释放作业权,落实强化训练
批改作业本历来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常规,也是教师认为最繁重的一项工作。老师常常觉得上课以外的时间多是花在批改作业上,不仅耽误了备课时间,而且效果甚微。最打击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莫过于花了大把的时间改完作业。发现学生犯的都是一些啼笑皆非的错误。另一方面,由于教師是坐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所以对于学生思维上的错误并不能很好的加以纠正,而学生在作业本发下后并没有很好的反思自己的错误之处,只是简单的把正确答案写上。作业天天有,教师天天改,耗时多,负担重,流于形式,反馈慢,收效不明。然而,因数学本身的学科性质,不做作业是绝对不行的。我们可以作业布置分层次,作业批改多样化,一是及时批改,高效反馈,一是组间互批作业,一是当堂批改。通过释放作业权,来进行数学的强化训练。
9 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从心理上看,学生学习成果的获得对学习的动机会产生正反馈作用,并且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而注入式教学模式中,数学上的定理、公式是由老师来完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演员”而学生是“观众”。学生的任务只是消化吸收这些知识,学生不会产生有亲身探索的经历和感受,也不会有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数学感到乏味,对学习感到厌倦,思维上懒惰,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益。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要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去解决,获得亲身探索的经历,获得探索后的成功的感受和体验。用成功来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再用兴趣来创造成功的良性循环。如我在讲解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推导时,先复习三角函数、点到面的距离、法向量的定义,最后由学生自己探索点到面的距离公式,班上大部分同学都能推出,最后学生很容量记住公式,也从成功中获得了动力,今后对数学的学习信心更强。
总之,教学是一门技术,影响教学效益的首要因素是对这门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作为老师,应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应不断努力地学习现代先进的教育与教学理论。影响教学效益的第二个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观,即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的教学实践。教学技术的提高和熟练,都是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总探索,才能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