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的资源中心,是当今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以及再造生产力的重要场所。它既是书刊交叉利用的密集地,也是人群集中的场所,每天不可避免地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微生物危害,不仅关系到工作人员及读者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因此图书馆的卫生防疫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通过探讨图书馆污染来源的途径,指出图书馆在卫生防疫中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建立图书馆卫生防疫的机制。
一、图书馆污染的来源
(一)图书污染
以纸张为载体的图书,在加工过程中,各种微生物如真菌、霉菌会被大量地带进了纸张内,当书刊在存储、流通过程中就可能成为污染源。据文献报道【1】,图书资料中的主要优势菌为霉菌.其中,曲霉、青霉、毛霉、根霉、腐霉等为最多。霉菌能产生毒素,如黄曲霉可产生黄曲霉毒素,可导致小鼠等动物发生脏器肿瘤;霉菌孢子可导致人皮肤过敏及上呼吸道感染。因此,长期接触会使图书管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并且霉菌是图书、档案、胶片等文献资料破坏的最大魁首。霉菌的孢子,在书库空气湿度为70%左右时,就可能萌发,所以保持书库的适当湿度和温度对抑制霉菌的生长非常重要。
书刊在流通过程中也易受污染,而且是图书污染的重要环节。图书馆的读者群人数众多,体质复杂,在读者群中,有一定疾病的读者存在是必然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感染到某些疾病。图书经过众多人的手上沾有的细菌可达几十万之多。有人曾对人民币污染和从事票券工作人员手污染进行调查,结果在检测的900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中,大肠菌群阳性的708张,沙雷氏菌群阳性的245张,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228张,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99张。在345个工作人员的手样品中,菌数总数超标301份,书刊和货币一样都是许多人交叉使用,特别是流通率高的书刊尤其严重。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如乙型肝炎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读者在患传染病期间借阅书刊,就容易将病毒留在书刊上,使图书成为新的传染途径。尤其是在传染病流行高峰期间,由于读者中患病的人数相对增加,如果图书馆没有预防消毒等措施,通过书刊传递感染的机会就会大增。
(二)空气污染
图书馆内人流量集中,会造成空气的污浊,图书馆阅览室、自学室、开架书库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室内空气污染要比室外高2-5倍,读者在深呼吸、说话、打喷嚏时,会将寄生于口腔、咽喉部位的微生物以飞沫的形式散布到空气中。此外,人的皮屑与尘埃也可传播病菌。据测算,每个皮屑上平均含菌量达4万个,随着读者在室内的活动,皮屑与尘埃可悬浮于空气中污染空气,特别是室内有带病读者时,在空气中可查找到相应得病原菌。而SARS就是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的。
纸张里面的油墨、铅字也会成为空气的污染源,这种气味闻的时间长了,有的人鼻子酸痒、打喷嚏,产生轻微的过敏反应。据调查,教科书的彩色封面的含铅量超标13.6倍【2】,报纸中的铅含量为30㎎/㎏。铅的危害主要作用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如失眠、记忆力减退等,故图书中铅的污染应该重视。而其他有毒元素经读者对图书的翻阅传递到人的口与鼻子及皮肤上,也引发疾病与不适及过敏,如甲醛,据福建医科大学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测定【3】,一本2厘米的新书一小时可释放出1ug甲醛,可以说图书馆的甲醛污染状况严重。甲醛可以引发人体的急、慢性危害如皮肤粘膜刺激、胸闷咳嗽、心脏疼痛、疲乏、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
图书馆的许多文献资料尤其是期刊必须进行合订加工,加工的过程中需要用胶黏剂,如浆糊、胶水、乳白胶等,由于这些涂料含有淀粉、蛋白质和乳化剂等,往往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而且在阴暗、潮湿通风不好的条件下极易滋生霉菌,并影响胶黏剂的黏度,易使书刊等文献资料发生污斑和异味。这也是书库内空气污染来源之一。
(三)电脑设备的污染
在使用电脑时,每个人都必须用手敲键盘以及使用鼠标,这就给病菌的传播提供了途径。虽然目前没有人专门对图书馆使用的计算机进行微生物学检测,但我们可以对照其他行业的检测结果。有人曾对深圳市机关单位、商场超市、网吧及家庭用的电脑键盘、鼠标进行调查【4】,在230分样品中检出病原菌25份。从这个结果可以说明键盘、鼠标被病源微生物污染颇为严重,不容忽视。图书馆放置在流通、阅览室等地用于读者检索用的计算机,使用人数多,相互间轮流操作,且大多不进行消毒处理,有的甚至还有很多灰尘,更增加了病原交叉感染的机会。据有关报道,公用物一经受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可长期存在,在20~37度环境下至少可存活30天。故一些电子公用设备的消毒很必要。
(四)公用设施的污染
图书馆的书桌、椅子、走廊、公共电话、饮水机、公用电脑台、洗手间、空凋设备等地方都是读者使用率很高的公用场所。这也是疾病传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媒介。
二、预防措施及健康防护对策
(一)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
在图书馆的宣传栏、阅览室、书库、自学室的等读者集中而且显目的地方张贴标语,教育提醒读者爱护读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卫生习惯,爱护图书馆环境。
(二) 保持书库、阅览室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加强对图书的防霉和消毒
在图书阅览室、书库等地方要有适度的温度和湿度,并加强通风,因此建议维持20-22摄氏度、湿度55-65%以内的保管环境,这对防霉有很大的作用。对归还图书资料进行消毒。带菌图书是工作人员、读者交叉感染的媒介,如何做好防范带菌图书的传染,唯一的方法、措施是对归还图书进行消毒处理后上架,最常见的方法是(1) 利用微波杀虫灭菌。(2)紫外线日光灯(3)臭氧消毒灭菌。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实,SARS肆虐期间,图书资料的消毒已开始引起图书馆界的重视。如上海图书馆的公共阅览室,对每一本归还的图书都喷洒消毒液,还新建书刊消毒房,采用高浓度臭氧灭菌,一次消毒2000册图书;天津市图书馆对所有阅览和外借的5O万册图书都进行了过氧乙酸蒸熏消毒;天津少年儿童图书馆,专门购置了1O个紫外线杀菌灯管,对数十万册图书杀菌;青岛市图书馆购置了4台DAX型挡案图书消毒柜,将归还的图书先消毒后上架。然而,对于全国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尚需普遍效仿。
(三)优化图书馆环境,合理布置,加强自然通风,并加强对室内空气的定期消毒
自然通风是最廉价的也是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据有关报道,在室内空气与外界流通的状况下,在最初30分钟内空气中微生物可减少77.3%~79.3%,75分钟内可减少96.0~9905%,140分钟后则基本查不到细菌。甲醛在开窗3小时后浓度显著下降。陈旧的文献纸张和字迹会散发出酸性有害气体,库房内施放防虫药物,如果通风不良,会使各种挥发物在空气中滞留,导致库内空气混浊,这不仅影响到文献的安全,而且对管理人员的健康也有害。因此,经常对库内进行通风,不仅可以防止霉的产生,还可以降低室内有害气体、挥发物的浓度,保持库内空气清新,从而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建馆方案特别强调要考虑春、秋、冬三季采用全面自然通风【5】,要求优化大楼外墙,调整墙体与窗户的比例达到最佳契合点,外墙窗扇全部采用外推方式,扩大自然风的流量,同时考虑满足夏季读者对自然通风的需求。强调在空调机房的回风处设置二氧化碳感应器,根据二氧化碳的浓度调节新风阀的开度,达到满足室内对新风量的需求,同时新风阀的开度不应小于设定的最小新风量时的开度。同时,读者活动场所室温设定为国家卫生部在SARS流行时所颁布的27℃下限,最大限度地缩小室内外温度的温差,尽量确保读者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加强定期对室内的空气消毒。一般来讲,室内空气的消毒用紫外线或臭氧效果良好。
(四)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并向读者开放;加强对电脑设备、公共设施和公用场所的清洁消毒
图书馆已有的卫生设施要向读者开放,如洗手设施,同时配备必要的洗涤消毒用品供读者使用。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安装干手机。因为人手是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对于电脑设备等公用的电子设备可用1:500的“84”消毒液对键盘、鼠标定期消毒,不但可使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污染率降低,而且还有利于切断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其他的公共设施如书桌、椅子、电脑台等以及走廊、洗手间等公用场所的地面要每日坚持擦试保洁,并定期使用消毒液抹试消毒。若是有被传染病读者污染过的地面、设备、桌椅,必须进行立刻消毒处理。特别要提及的有两点,其一是用于清洗的抹布与拖把往往会被忽略。一个未处理的拖把会散发从别处污染来的细菌,湿拖把、湿抹布是更好的细菌孳生地。因而对抹布与拖把必须进行消毒。其二是阅览室内的空调消毒,开空调之前要进行必要的消毒措施,过滤网消毒尤其重要,经常将空调过滤网拆下清洁干净,然后将其浸泡于2%的戊二醛溶液中10一15分钟,取出后装入空调即可。对于功能简单的陈旧空调,最好配合使用具有杀菌解毒供氧的空气清新机,对于安装中央空调系统的则应该加装除菌装置,以避免细菌的传播。
(五)加强职工健康防护
图书馆职工每天面对着大量的读者,是属于高接触的人群。故应该建立每年的体检制度和对一线职工的预防接种制度。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已经建立职工的每年健康体检制度,并自2002年起,建立对一线职工的预防接种制度。接种乙肝疫苗和流行性感冒的疫苗,对职工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证,保障了正常工作秩序的运行。在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期,在广东这个非典重灾区,我馆职工坚守工作岗位,科学、沉着面对突如而来的疫情,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提供周全、优质的服务。
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卫生防疫,为广大读者提供绿色、健康、舒适的读书环境。让广大到馆的读者在汲吸知识的同时,带来了精神的享受。让全社会的人热爱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为我们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肖春玲,龙婉婉,刘良勇,杨柳华。图书馆藏书中微生物的研究,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3(6),23~25
[2]张炳菊.论图书馆与身体健康.医学图书馆通讯.1997(4):9~10
[3]赵丰丰,李映兵.图书馆与卫生防疫工作.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2)60~62
[4]吴海鹰.加强图书馆公共卫生工作预防疾病的传播.医学情报工作.2000(1):33~34
[5]李昭淳.图书馆建设的绿色文化思考. 图书馆论坛2003(l2)203~206
一、图书馆污染的来源
(一)图书污染
以纸张为载体的图书,在加工过程中,各种微生物如真菌、霉菌会被大量地带进了纸张内,当书刊在存储、流通过程中就可能成为污染源。据文献报道【1】,图书资料中的主要优势菌为霉菌.其中,曲霉、青霉、毛霉、根霉、腐霉等为最多。霉菌能产生毒素,如黄曲霉可产生黄曲霉毒素,可导致小鼠等动物发生脏器肿瘤;霉菌孢子可导致人皮肤过敏及上呼吸道感染。因此,长期接触会使图书管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并且霉菌是图书、档案、胶片等文献资料破坏的最大魁首。霉菌的孢子,在书库空气湿度为70%左右时,就可能萌发,所以保持书库的适当湿度和温度对抑制霉菌的生长非常重要。
书刊在流通过程中也易受污染,而且是图书污染的重要环节。图书馆的读者群人数众多,体质复杂,在读者群中,有一定疾病的读者存在是必然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感染到某些疾病。图书经过众多人的手上沾有的细菌可达几十万之多。有人曾对人民币污染和从事票券工作人员手污染进行调查,结果在检测的900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中,大肠菌群阳性的708张,沙雷氏菌群阳性的245张,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228张,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99张。在345个工作人员的手样品中,菌数总数超标301份,书刊和货币一样都是许多人交叉使用,特别是流通率高的书刊尤其严重。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如乙型肝炎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读者在患传染病期间借阅书刊,就容易将病毒留在书刊上,使图书成为新的传染途径。尤其是在传染病流行高峰期间,由于读者中患病的人数相对增加,如果图书馆没有预防消毒等措施,通过书刊传递感染的机会就会大增。
(二)空气污染
图书馆内人流量集中,会造成空气的污浊,图书馆阅览室、自学室、开架书库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室内空气污染要比室外高2-5倍,读者在深呼吸、说话、打喷嚏时,会将寄生于口腔、咽喉部位的微生物以飞沫的形式散布到空气中。此外,人的皮屑与尘埃也可传播病菌。据测算,每个皮屑上平均含菌量达4万个,随着读者在室内的活动,皮屑与尘埃可悬浮于空气中污染空气,特别是室内有带病读者时,在空气中可查找到相应得病原菌。而SARS就是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的。
纸张里面的油墨、铅字也会成为空气的污染源,这种气味闻的时间长了,有的人鼻子酸痒、打喷嚏,产生轻微的过敏反应。据调查,教科书的彩色封面的含铅量超标13.6倍【2】,报纸中的铅含量为30㎎/㎏。铅的危害主要作用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如失眠、记忆力减退等,故图书中铅的污染应该重视。而其他有毒元素经读者对图书的翻阅传递到人的口与鼻子及皮肤上,也引发疾病与不适及过敏,如甲醛,据福建医科大学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测定【3】,一本2厘米的新书一小时可释放出1ug甲醛,可以说图书馆的甲醛污染状况严重。甲醛可以引发人体的急、慢性危害如皮肤粘膜刺激、胸闷咳嗽、心脏疼痛、疲乏、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
图书馆的许多文献资料尤其是期刊必须进行合订加工,加工的过程中需要用胶黏剂,如浆糊、胶水、乳白胶等,由于这些涂料含有淀粉、蛋白质和乳化剂等,往往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而且在阴暗、潮湿通风不好的条件下极易滋生霉菌,并影响胶黏剂的黏度,易使书刊等文献资料发生污斑和异味。这也是书库内空气污染来源之一。
(三)电脑设备的污染
在使用电脑时,每个人都必须用手敲键盘以及使用鼠标,这就给病菌的传播提供了途径。虽然目前没有人专门对图书馆使用的计算机进行微生物学检测,但我们可以对照其他行业的检测结果。有人曾对深圳市机关单位、商场超市、网吧及家庭用的电脑键盘、鼠标进行调查【4】,在230分样品中检出病原菌25份。从这个结果可以说明键盘、鼠标被病源微生物污染颇为严重,不容忽视。图书馆放置在流通、阅览室等地用于读者检索用的计算机,使用人数多,相互间轮流操作,且大多不进行消毒处理,有的甚至还有很多灰尘,更增加了病原交叉感染的机会。据有关报道,公用物一经受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可长期存在,在20~37度环境下至少可存活30天。故一些电子公用设备的消毒很必要。
(四)公用设施的污染
图书馆的书桌、椅子、走廊、公共电话、饮水机、公用电脑台、洗手间、空凋设备等地方都是读者使用率很高的公用场所。这也是疾病传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媒介。
二、预防措施及健康防护对策
(一)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
在图书馆的宣传栏、阅览室、书库、自学室的等读者集中而且显目的地方张贴标语,教育提醒读者爱护读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卫生习惯,爱护图书馆环境。
(二) 保持书库、阅览室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加强对图书的防霉和消毒
在图书阅览室、书库等地方要有适度的温度和湿度,并加强通风,因此建议维持20-22摄氏度、湿度55-65%以内的保管环境,这对防霉有很大的作用。对归还图书资料进行消毒。带菌图书是工作人员、读者交叉感染的媒介,如何做好防范带菌图书的传染,唯一的方法、措施是对归还图书进行消毒处理后上架,最常见的方法是(1) 利用微波杀虫灭菌。(2)紫外线日光灯(3)臭氧消毒灭菌。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实,SARS肆虐期间,图书资料的消毒已开始引起图书馆界的重视。如上海图书馆的公共阅览室,对每一本归还的图书都喷洒消毒液,还新建书刊消毒房,采用高浓度臭氧灭菌,一次消毒2000册图书;天津市图书馆对所有阅览和外借的5O万册图书都进行了过氧乙酸蒸熏消毒;天津少年儿童图书馆,专门购置了1O个紫外线杀菌灯管,对数十万册图书杀菌;青岛市图书馆购置了4台DAX型挡案图书消毒柜,将归还的图书先消毒后上架。然而,对于全国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尚需普遍效仿。
(三)优化图书馆环境,合理布置,加强自然通风,并加强对室内空气的定期消毒
自然通风是最廉价的也是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据有关报道,在室内空气与外界流通的状况下,在最初30分钟内空气中微生物可减少77.3%~79.3%,75分钟内可减少96.0~9905%,140分钟后则基本查不到细菌。甲醛在开窗3小时后浓度显著下降。陈旧的文献纸张和字迹会散发出酸性有害气体,库房内施放防虫药物,如果通风不良,会使各种挥发物在空气中滞留,导致库内空气混浊,这不仅影响到文献的安全,而且对管理人员的健康也有害。因此,经常对库内进行通风,不仅可以防止霉的产生,还可以降低室内有害气体、挥发物的浓度,保持库内空气清新,从而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建馆方案特别强调要考虑春、秋、冬三季采用全面自然通风【5】,要求优化大楼外墙,调整墙体与窗户的比例达到最佳契合点,外墙窗扇全部采用外推方式,扩大自然风的流量,同时考虑满足夏季读者对自然通风的需求。强调在空调机房的回风处设置二氧化碳感应器,根据二氧化碳的浓度调节新风阀的开度,达到满足室内对新风量的需求,同时新风阀的开度不应小于设定的最小新风量时的开度。同时,读者活动场所室温设定为国家卫生部在SARS流行时所颁布的27℃下限,最大限度地缩小室内外温度的温差,尽量确保读者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加强定期对室内的空气消毒。一般来讲,室内空气的消毒用紫外线或臭氧效果良好。
(四)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并向读者开放;加强对电脑设备、公共设施和公用场所的清洁消毒
图书馆已有的卫生设施要向读者开放,如洗手设施,同时配备必要的洗涤消毒用品供读者使用。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安装干手机。因为人手是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对于电脑设备等公用的电子设备可用1:500的“84”消毒液对键盘、鼠标定期消毒,不但可使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污染率降低,而且还有利于切断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其他的公共设施如书桌、椅子、电脑台等以及走廊、洗手间等公用场所的地面要每日坚持擦试保洁,并定期使用消毒液抹试消毒。若是有被传染病读者污染过的地面、设备、桌椅,必须进行立刻消毒处理。特别要提及的有两点,其一是用于清洗的抹布与拖把往往会被忽略。一个未处理的拖把会散发从别处污染来的细菌,湿拖把、湿抹布是更好的细菌孳生地。因而对抹布与拖把必须进行消毒。其二是阅览室内的空调消毒,开空调之前要进行必要的消毒措施,过滤网消毒尤其重要,经常将空调过滤网拆下清洁干净,然后将其浸泡于2%的戊二醛溶液中10一15分钟,取出后装入空调即可。对于功能简单的陈旧空调,最好配合使用具有杀菌解毒供氧的空气清新机,对于安装中央空调系统的则应该加装除菌装置,以避免细菌的传播。
(五)加强职工健康防护
图书馆职工每天面对着大量的读者,是属于高接触的人群。故应该建立每年的体检制度和对一线职工的预防接种制度。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已经建立职工的每年健康体检制度,并自2002年起,建立对一线职工的预防接种制度。接种乙肝疫苗和流行性感冒的疫苗,对职工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证,保障了正常工作秩序的运行。在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期,在广东这个非典重灾区,我馆职工坚守工作岗位,科学、沉着面对突如而来的疫情,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提供周全、优质的服务。
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卫生防疫,为广大读者提供绿色、健康、舒适的读书环境。让广大到馆的读者在汲吸知识的同时,带来了精神的享受。让全社会的人热爱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为我们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肖春玲,龙婉婉,刘良勇,杨柳华。图书馆藏书中微生物的研究,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3(6),23~25
[2]张炳菊.论图书馆与身体健康.医学图书馆通讯.1997(4):9~10
[3]赵丰丰,李映兵.图书馆与卫生防疫工作.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2)60~62
[4]吴海鹰.加强图书馆公共卫生工作预防疾病的传播.医学情报工作.2000(1):33~34
[5]李昭淳.图书馆建设的绿色文化思考. 图书馆论坛2003(l2)20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