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索拉非尼联合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抑制剂在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地坛医院肿瘤内科使用国产PD-1抑制剂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不可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完整且符合入组条件者共22例,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索拉非尼组9例,信迪利单抗联合索拉非尼组13例,随访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统计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肿瘤内科,北京 10001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索拉非尼联合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抑制剂在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地坛医院肿瘤内科使用国产PD-1抑制剂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不可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完整且符合入组条件者共22例,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索拉非尼组9例,信迪利单抗联合索拉非尼组13例,随访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统计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安全性.结果 在可评价疗效的22例患者中,7例患者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10例患者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5例患者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ORR为31.8%,DCR为77.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8.0个月(5.4~10.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27.3%)、手足综合征(22.7%)、转氨酶升高(22.7%)、疲乏(18.2%).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国产PD-1抑制剂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HCC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可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就诊的68例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给予对照组口服那格列奈片治疗,给予观察组利拉鲁肽治疗,两组原有胰岛素治疗方案不改变,将两组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TC、TG和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l
目的 分析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准确率的提升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该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早期肾损伤分为研究组(合并早期肾损伤)和对照组(单纯糖尿病),各40例.两组均予以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并分析两者单独检测与联合应用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效果.结果 研究组尿糖水平为(3.89±0.57)mmol/L,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31.75±4.39)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2±0.46)mmol/L和(15.86±2.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损伤造成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累积及降解不足的病理结果,如不加以干预会逐渐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ECM的主要来源,并且HSC在肝纤维化的起始、发展和消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HSC活化涉及的信号传导通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HSC活化过程中的重要信号通路.
肝硬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疾病的终末期病变,过去对于肝硬化治疗多以病因管理(抗病毒治疗)和结果管理(出现并发症治疗)为主,但仍存在抗病毒应答率需提高、脂肪肝进程控制不佳及失代偿期肝硬化病情常出现反复等问题.近年来,基于血氨管理控制肝硬化的发展进程的“过程管理”成为新的关注热点,为干预肝硬化进展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本文就以血氨为靶点监测和干预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发展进程的现状作一概述.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目前无临床特效药,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肥胖、肠道菌群、胰岛素抵抗、环境、遗传等.近年来,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MAFLD中被广泛研究,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GG)属乳杆菌属的经典益生菌菌株.大量研究证明,LGG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及降低胆固醇改善MAFLD.本文主要阐述LGG干预MAFL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慢性肝病病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其预防和治疗也成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特异性药物及明确的治疗方案,本文针对NAFLD的相关治疗及新兴靶向药物作一概述,给临床医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