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教师辞职回大山“玩转”木制品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18年时间走出了这片大山,决定回来,只用了几天时间。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奋斗,已经有7年。”这是安徽省岳西县响肠镇返乡创业青年方红的真实经历。
  一身休闲装、常年扎着马尾辫的方红不爱化妆,但对工艺品的“打扮”却精益求精。
  老家响肠镇不仅有柳条,还有茶枝、桑枝、瓜蒌藤、秸秆等作物原材料,方红回乡创业,将这些原材料变为精美的工艺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利用好家乡的天然资源,不仅能圆自己的创业梦,还能帮乡亲们在家门口挣钱。”方红说。
  从大城市的教师到山里的篾匠
  学商务英语专业的方红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从事英语教学。2013年,正值第114届广交会举办期间,出于好奇,方红入场参观。她发现,木制工艺品在国际上有广阔市场,大到柜子、其他家具,小到垃圾桶、花篮,精巧实用。方红也发现,这些工艺品大多都用柳条、藤条制成,她家里祖辈就是篾匠,从小看着长辈编东西的她内心就嘀咕:“这材料也未免太单一了吧,我老家的原材料可比这个丰富多了。”
  2014年年初,方红回乡创立了安徽红方工艺品有限公司,初次创业的艰辛让方红记忆尤深。她坦言,原材料的选择和手艺的打磨是重中之重,也是最大难点。
  为了寻找最独特的合适的原材料,方红翻山越岭,请教林木专家,亲手收集试验。最终她发现木姜子的枝条韧性好,是用来编织工艺品的好材料,山合欢树心呈深褐色,可用作工艺品装饰。
  “在我眼里,稻草秸秆、茭白秸秆、泡桐、玉米包衣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原材料。”方红发现,响肠镇每年新生林抚育、茶桑修剪所遗留的梢头枝丫、枯桩烂蔸,都可以变废为宝。
  创业之初,她跟随有着20多年经验的老木匠、篾匠学技术,学习他们的韧劲,也把年轻人的想法和思维传递给他们,分解产品工艺,互相“磨合”。
  她从安徽省阜阳市请来柳编老师傅,从设计、用料到原材料脱脂、制作、风干,陪着老师傅一点一点打磨精细。
  发力国际市场,每一份订单
  都来之不易
  工艺品成品做好后,就要考虑如何销售。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她,敏锐地发现了中国工艺品在海外更受欢迎的实际情况,于是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家的工艺品,方红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广交会平台。
  “开了十几小时车带了100多款产品去广州,前三天都没人来问询。”方红当时有些焦急,便硬着头皮主动询问参会的外国客商,这才知道自己的产品样式在国外都已经“过时”了。经过一番交談后,那位客商表示:“如果你的公司能做出我们企业网站上的产品,且能保证质量,下一季订单就给你做。”
  于是,方红带着她的设计团队根据图纸打样,历经40多天13次改版,终于拿到了那家公司的订单。
  赚到第一桶金,也让方红逐渐摸清了外贸出口的一整套流程。她学习、了解产品渠道和消费需求,专门成立设计和销售团队,根据国外市场需求,引进时尚的设计理念。
  2014年秋季,她又拿下247万美金的订单。
  工艺品外贸生意越做越大的同时,一些细节问题也随之暴露。2015年下半年开始,方红的公司产品订单超负荷,有时为了赶工期、节约成本,一味求快,公司在质量把控上出了问题。
  木质手工艺品最怕淋雨、发霉、生虫,因此,在加工中,对脱脂等处理工序要求严格,再加上国际贸易路途远、时间长,有诸多不可控因素,工艺品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曾经就出过问题,给方红上了一课。她汲取经验教训,严把质量关,对于工艺品的原材料选择、脱脂、晒干等工序严格要求,全面监控、检查。
  近年来,方红团队已研发出近3000款不同风格的草编、竹、木、藤类等产品系列,销往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事业蒸蒸日上,她始终挂念家乡
  “我创业后始终难忘家乡,是社会和家乡帮助了我,回馈家乡是应尽的本分。”近年来,方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遗余力地协助解决贫困群众实际困难。公司采取“扶贫工厂+居家就业示范基地”模式,为贫困户提供生产工具、原材料,将订单分散到农户家中,统一组织培训和生产标准监控,由农户代加工。县里也向企业下发用工补助和资金补贴。
  随着公司规模扩大,方红也不断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每年6月到8月的农闲,也是红方工艺品有限公司最忙碌的时候。
  “要让贫困乡亲们活出自己的价值,凭手艺吃饭。”方红介绍,自2014年以来,公司从大别山区农民处收购原材料,并雇佣留守妇女、贫困人口、残疾人士等600余人,每户年均增收两万元左右。同时,公司组织开展来料加工技能培训班,帮助更多人熟练掌握技能。“很多村民在家门口有了工作,可以照顾家庭,经济收入增加了,家庭矛盾少了。”方红说。
  谈到未来发展,方红表示,公司开始瞄准国内市场。“最近一直忙内销,白天跑市场,晚上聊订单。只要能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一切辛苦都值得。”
  (北方摘自中青网)
其他文献
有一次,木心先生和一位朋友吃饭,邻座坐了两个外国人,朋友问他们是不是意大利人,回答果然是。朋友有点儿得意,木心却说:“你刚去过意大利,想证明你的虚荣。人难免会这样,但要克制,这是随口就来的虚荣心。”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大多是平和的。因为他们没必要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也能在平凡简单的生活中活得从容和淡定。一个人见识狭隘,并非指他没见过多少人,没走过多少路,没看过多大的世界,而是指他的思维僵化,不
期刊
我们收到旧金山郊外梅西百货的营销产品订单后,迅速寄出了货物,因此当买家几天后打电话说没有收到货时,我很吃惊。我知道货物已经交付,但我不知道那批货在哪儿。  我们的优势之一就是确定性:总是确保货物及时送达。我们没有让买家等待我们解决问题,而是寄出了另一批相同的货物,并且索要了承运人的签字。  几天后,买家再次打来了电话。“我们一直没有收到货。”他用明显失望的语气说道。我知道梅西百货收到了第二批货物,
期刊
那一年,南京暑天溽暑蒸人,历时特别长,且久旱无雨。?  中午烈日高照,热浪袭人。我们老两口午餐也懒得烧了,就电话订了两份外卖。十二点过后外卖还没有到,我们想可能是天气太热,像我们一样订外卖的人多。近十二点三十分,大楼门禁的铃声响了,送外卖的小哥到了,我从后窗伸头一看,他手上提着两包饭菜,怀抱着一个小孩。?  我急忙告诉他:“我们下来,你不要爬三楼了。”我和夫人下楼去拿盒饭。因为儿孙远在大洋彼岸,夫
期刊
1  幸好有莊子  庄子是善于说故事的人,他的故事是神话,是寓言,像今天的魔幻文学,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幸好有庄子,一个民族的文化才不会沉闷无趣到让人昏昏欲睡。  青年的时候,厌烦了学校千篇一律的死板教科书,常常要偷偷翻开《庄子》。翻到第一页,那一页就说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无边无际的北方海洋里,有一条叫“鲲”的大鱼,不知道为什么,不想做鱼了。它想化身成一只鸟,它想飞起来。  庄子一定相信,有一天梦想可
期刊
和妻子去探望在宁波北仑工作的女儿。我们刚从中河路站坐上地铁,旁边就有两人在大声交谈。这时,一位年轻姑娘走上前去,拍了拍其中一个人的肩膀指着旁边贴着的一行大字,那两人的声音立即变小了,我一看那几个字“轻声细语我喜欢”,太浪漫太有诗意了。而寻看每节车厢,“轻声细语我喜欢”随处可见,一个多小时的地铁,除了轨道的声音,听到的都是轻声细语。  轻声细语我喜欢。轻声的意思,不高声喧闹的,不刺耳的,音高和音量都
期刊
《周易·系辞下》里有一条交际箴言:“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如何在日常交往中做到上不奉承讨好、下不轻慢高傲?  黄永玉有一弟叫黄永厚,也是一位画家,其画独具一格,有个很有权势的人拎着一箱子钱上门求画,黄永厚却拒不相见。他说:“我喜欢跟真正懂画的人打交道,不是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对达官贵人,黄永厚向来不攀附,不谄媚逢迎,而对一些底层的人却非常热情,又十分慷慨。有一次,一位爱好绘画的农民,崇
期刊
风帆和船桨都是渔夫的好帮手。  它们经常受到渔夫的夸奖。渔夫常说,风帆和船桨是他最好的伙伴。假如没有风帆和船桨,他将寸步难行,生活也会难以为继。  风帆具有很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每当风帆扬起的时候,它更是豪情满怀,兴奋不已。它想,自己身材高大,十分漂亮而又惹眼,在船上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可以说,自己是这艘渔船最大的功臣,也是这艘渔船的主角。  风帆很瞧不起船桨。它觉得,船桨是那么不起眼,用途也不大
期刊
没人敢否认,“李保田”这三个字是时代的缩影,也是中国银幕形象的代表,这个名字是佝偻着腰,谈笑间能让和珅悬梁自裁的宰相刘罗锅;是妙手回春,搭个脉就能让病人起死回生的神医喜来乐;是鱼肉乡里,欺上瞒下的龙隐镇王保长……  “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孤僻,任性自由、不大听话,也不合群,甚至连自己儿子都影响不了。”说话间,年过七旬的他吃下一粒特效安定。  虽然偶尔还会演戏,但如今的李保田,对电影、电视的兴趣远远低于
期刊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的阳光如雨般倾盆而下,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开始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胀破土地。我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有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谷已经平铺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也被染成了一种强悍的古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我们
期刊
我喜欢周作人谈吃的文章,瓠子汤、霉豆腐、霉干菜、腌萝卜等等,这些东西我大多吃过,知味,觉着可亲。也喜欢他的饮食态度:咬了菜根是否百事可做,我不能确说,但是我觉得这是颇有意义的,第一可以食贫,第二可以习苦,而实在却也有清淡的滋味,并没有蕺这样难吃,胆这样难尝。  “蕺”是鱼腥草的旧名,有人恨之入骨,有人嗜之如命。至于胆,只是勾践这样的人用来励志的,我们偶尔不小心弄破鱼胆,才晓得胆那么苦。  这两样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