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炕
雪盖村野,天寒地冻。寒冷的日子,在甘肃天水农村,不管是多么简陋的屋子,总有一个让人迷醉的大热炕……大雪天的土炕,更热,更温暖人的心。如果你是从雪地里走来的,一进屋子,便会感觉到土炕的热乎,诱惑着你,扭屁股挪上炕,一腿伸进软和的炕被里。而不经意间,却蹬着了被子里的猫,“吱唔”叫一声,懒懒地挪一下,又顺着你的腿蜷下,闭上眼睛,“呼噜噜”念着十足的“经文”(甘肃天水一带的说法,说猫的呼噜声是在念经文)。
冬日的土炕,承载着女人的针头线脑,针线串起了女人大多的日子。女人做的最多的,是鞋子。一根麻绳在一个个鞋底子上下穿行,把女人对老人的爱,对丈夫、娃娃的爱一针针绱进去,绱出一双双软和、温暖的布鞋,在家人的脚底下踏走在泥里土里风雨里。你拉开一户人家炕头的柜子,便会发现一双双布鞋,老人的、大人的、娃娃的。这一撂撂鞋子得费多大功夫?你端详女人的手掌,是被那麻绳勒红的印子,有多痛啊!可女人全被鞋子做好后的喜悦所代替。花功夫不怕,走日子哩,备不好鞋子哪行呢?鞋子纳好了,好日子就走出来了。
做鞋子是一项漫长的针线活。先得从“换麻”的货郎说起——是一个老头子,在一个冬雪后的上午,挑着一担麻到村里来。选一个地方歇了担,底气十足地吆喝起来:换麻哩……女人们便拿上从麻子杆上剥下的粗麻,跟货郎换能挑绳子的麻。把一大束杂乱无章的麻在窗户上挂着,用一个特制的工具“挑车”,把一团团麻挑成一把把麻绳。绳子挑好了,准备纳鞋底。鞋底是用穿破的衣裳和一块块破碎的布头,一层层粘起来,1厘米厚,叫“千层底”。然后,用麻绳纳。一双鞋底,要纳多少针?密密麻麻的线脚,根本数不清;要纳多长时间,也不知道。一家人的鞋子,都得一针针纳出来啊!如果细心一点的话,会在某一只鞋底上,发现有那么一点血迹,那就是在某一天晚上,纳鞋底太晚了,也太困了,稍一走神,针扎在了手上。尽管女人利索地把手指噙在了嘴里,但还是有那么一点血永远留在了鞋底上。终于,鞋底纳好了,绱好鞋帮,一双鞋子便做成了。从一团杂乱的麻,从一堆破碎的布头,到一双鞋子,你会惊叹一个女人对一个家的打理是多么温馨,多么有条有理;你一下就会悟明白,一个女人是怎样把杂乱的生活串缝得有滋有味,气蕴悠长的……
扎笤帚
农人很用心地扎着笤帚。金黄色的秫秫在他的手下跳跃着,红红的秫秫头,像一团燃烧的火。
这是天水农村冬日常见的情景。几杆秫秫,一团麻绳,经营扎实、精细的生活……
一群麻雀扑楞楞地落下来,麻灰的翅膀在接近地面的瞬间,把才落下的雪扇得呼啦啦四溅着。一粒粒红红的秫秫籽,在地上很是耀目。其实,这是秫秫杆上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籽,很多的秫秫籽,在秋收后,就已经装进了口袋,为牲畜做饲料了。农人在扎笤帚的过程中,把仅剩的籽粒也捋下来。门外,等满了鸡。这时,麻雀也飞来了,争夺这冬日难得的食物。院子里,是鸡鸟同食,一种平和、共享的情景……麻雀的嘴频繁而准确地啄向那一粒粒籽实。如果仔细看一下,能看见麻雀叼起籽粒的同时,一粒粒雪,茸茸在嘴角,之后,又倏然地化了。“这精灵鬼,找着好食了。”农人又撒出一把籽粒。麻雀呼地惊起,飞到院中的杨槐树上,脑袋“突碌突碌”地转着,见没有危险,又“哗”地一声,水般泻下来。
农人扎笤帚熟练而投入。一株株秫秫秸,裁得长短有致。两三株一束,用麻绳扎起来。之前,农人很细心地做了准备,把一把把秫秫杆在水中浸泡,这样,潮湿的秫秫杆就很耐扎,不泡水,绳子一扎就勒断了。农人用老茧累累的手一紧勒,麻绳便深深勒进秫秫杆,同时,也紧紧勒着了农人的肉,勒出一道白印子,当绳子扎上松劲时,手上便出现一道红印痕。这是慈祥的父亲所共有的大手,他有力,温暖。扎笤帚时,他其实可以不用力,笤帚是出卖的,只要做得齐刷好看就行,可他已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在种田的过程中养成的,做事都要尽心的习惯,使他在扎笤帚时,定要用心扎。这样扎出的笤帚耐用。乡下人过日子,讲究物件结实、耐用。就连娶媳妇,也要娶强健高大壮实的女人。他在选择秫秫杆时,也是细致的,他把有些腐烂和细杂的枝杆都挑了出来,就如同他选用种籽一样用心。
下雪的时候扎笤帚,天晴了,就可以出去卖了。一把笤帚卖2元钱,20把笤帚就是一笔钱啊。其实,不是所有的笤帚都能卖掉,现在用秫秫笤帚的人越来越少。可农人想的是,一块田地,年成好,得种,年成不好,也得种。农人不知道书面上所说的“忠诚”一词,可他认定一个理,一辈辈都扎笤帚,不能在自己手上不扎了。另外,扎笤帚是一门手艺,在农村有些手艺是不能丢的,如箍碗、扎笤帚、做犁头、烧窑……要生活,就得做下去,往下传啊。别看笤帚卖不了几个钱,可一毛毛一块块攒起来,就能补贴家用。日子要一点点打算啊!
在县城街道上,便能看见卖笤帚的农人,一边啃着自带的馍馍,一边等着买主。农人舍不得花2元钱吃一碗牛肉面。寒冷的天气里,农人的哈气,使他的碴碴胡上挂着细小的水珠,或者,如果天太冷的话,胡子上还有冰碴 碴……这慈祥可亲的农人,转悠在县城的每一个旮旮旯旯里,他的脚步执拗、匆忙而又有力,他正是这么乐观着,把日子一点点操持着旺起来、瓷实起来的……
雪盖乡村。天水的雪好大啊!
在大雪天,农人扎好了一把把笤帚,撂得整整齐齐。农人抬起头,由于劳作,脸上是一层腾腾的红色,健康、知足、快乐……起身拍打身子,秫秫屑纷纷落下,像刚从麻雀翅膀上落下的细碎的雪花。
雪盖村野,天寒地冻。寒冷的日子,在甘肃天水农村,不管是多么简陋的屋子,总有一个让人迷醉的大热炕……大雪天的土炕,更热,更温暖人的心。如果你是从雪地里走来的,一进屋子,便会感觉到土炕的热乎,诱惑着你,扭屁股挪上炕,一腿伸进软和的炕被里。而不经意间,却蹬着了被子里的猫,“吱唔”叫一声,懒懒地挪一下,又顺着你的腿蜷下,闭上眼睛,“呼噜噜”念着十足的“经文”(甘肃天水一带的说法,说猫的呼噜声是在念经文)。
冬日的土炕,承载着女人的针头线脑,针线串起了女人大多的日子。女人做的最多的,是鞋子。一根麻绳在一个个鞋底子上下穿行,把女人对老人的爱,对丈夫、娃娃的爱一针针绱进去,绱出一双双软和、温暖的布鞋,在家人的脚底下踏走在泥里土里风雨里。你拉开一户人家炕头的柜子,便会发现一双双布鞋,老人的、大人的、娃娃的。这一撂撂鞋子得费多大功夫?你端详女人的手掌,是被那麻绳勒红的印子,有多痛啊!可女人全被鞋子做好后的喜悦所代替。花功夫不怕,走日子哩,备不好鞋子哪行呢?鞋子纳好了,好日子就走出来了。
做鞋子是一项漫长的针线活。先得从“换麻”的货郎说起——是一个老头子,在一个冬雪后的上午,挑着一担麻到村里来。选一个地方歇了担,底气十足地吆喝起来:换麻哩……女人们便拿上从麻子杆上剥下的粗麻,跟货郎换能挑绳子的麻。把一大束杂乱无章的麻在窗户上挂着,用一个特制的工具“挑车”,把一团团麻挑成一把把麻绳。绳子挑好了,准备纳鞋底。鞋底是用穿破的衣裳和一块块破碎的布头,一层层粘起来,1厘米厚,叫“千层底”。然后,用麻绳纳。一双鞋底,要纳多少针?密密麻麻的线脚,根本数不清;要纳多长时间,也不知道。一家人的鞋子,都得一针针纳出来啊!如果细心一点的话,会在某一只鞋底上,发现有那么一点血迹,那就是在某一天晚上,纳鞋底太晚了,也太困了,稍一走神,针扎在了手上。尽管女人利索地把手指噙在了嘴里,但还是有那么一点血永远留在了鞋底上。终于,鞋底纳好了,绱好鞋帮,一双鞋子便做成了。从一团杂乱的麻,从一堆破碎的布头,到一双鞋子,你会惊叹一个女人对一个家的打理是多么温馨,多么有条有理;你一下就会悟明白,一个女人是怎样把杂乱的生活串缝得有滋有味,气蕴悠长的……
扎笤帚
农人很用心地扎着笤帚。金黄色的秫秫在他的手下跳跃着,红红的秫秫头,像一团燃烧的火。
这是天水农村冬日常见的情景。几杆秫秫,一团麻绳,经营扎实、精细的生活……
一群麻雀扑楞楞地落下来,麻灰的翅膀在接近地面的瞬间,把才落下的雪扇得呼啦啦四溅着。一粒粒红红的秫秫籽,在地上很是耀目。其实,这是秫秫杆上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籽,很多的秫秫籽,在秋收后,就已经装进了口袋,为牲畜做饲料了。农人在扎笤帚的过程中,把仅剩的籽粒也捋下来。门外,等满了鸡。这时,麻雀也飞来了,争夺这冬日难得的食物。院子里,是鸡鸟同食,一种平和、共享的情景……麻雀的嘴频繁而准确地啄向那一粒粒籽实。如果仔细看一下,能看见麻雀叼起籽粒的同时,一粒粒雪,茸茸在嘴角,之后,又倏然地化了。“这精灵鬼,找着好食了。”农人又撒出一把籽粒。麻雀呼地惊起,飞到院中的杨槐树上,脑袋“突碌突碌”地转着,见没有危险,又“哗”地一声,水般泻下来。
农人扎笤帚熟练而投入。一株株秫秫秸,裁得长短有致。两三株一束,用麻绳扎起来。之前,农人很细心地做了准备,把一把把秫秫杆在水中浸泡,这样,潮湿的秫秫杆就很耐扎,不泡水,绳子一扎就勒断了。农人用老茧累累的手一紧勒,麻绳便深深勒进秫秫杆,同时,也紧紧勒着了农人的肉,勒出一道白印子,当绳子扎上松劲时,手上便出现一道红印痕。这是慈祥的父亲所共有的大手,他有力,温暖。扎笤帚时,他其实可以不用力,笤帚是出卖的,只要做得齐刷好看就行,可他已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在种田的过程中养成的,做事都要尽心的习惯,使他在扎笤帚时,定要用心扎。这样扎出的笤帚耐用。乡下人过日子,讲究物件结实、耐用。就连娶媳妇,也要娶强健高大壮实的女人。他在选择秫秫杆时,也是细致的,他把有些腐烂和细杂的枝杆都挑了出来,就如同他选用种籽一样用心。
下雪的时候扎笤帚,天晴了,就可以出去卖了。一把笤帚卖2元钱,20把笤帚就是一笔钱啊。其实,不是所有的笤帚都能卖掉,现在用秫秫笤帚的人越来越少。可农人想的是,一块田地,年成好,得种,年成不好,也得种。农人不知道书面上所说的“忠诚”一词,可他认定一个理,一辈辈都扎笤帚,不能在自己手上不扎了。另外,扎笤帚是一门手艺,在农村有些手艺是不能丢的,如箍碗、扎笤帚、做犁头、烧窑……要生活,就得做下去,往下传啊。别看笤帚卖不了几个钱,可一毛毛一块块攒起来,就能补贴家用。日子要一点点打算啊!
在县城街道上,便能看见卖笤帚的农人,一边啃着自带的馍馍,一边等着买主。农人舍不得花2元钱吃一碗牛肉面。寒冷的天气里,农人的哈气,使他的碴碴胡上挂着细小的水珠,或者,如果天太冷的话,胡子上还有冰碴 碴……这慈祥可亲的农人,转悠在县城的每一个旮旮旯旯里,他的脚步执拗、匆忙而又有力,他正是这么乐观着,把日子一点点操持着旺起来、瓷实起来的……
雪盖乡村。天水的雪好大啊!
在大雪天,农人扎好了一把把笤帚,撂得整整齐齐。农人抬起头,由于劳作,脸上是一层腾腾的红色,健康、知足、快乐……起身拍打身子,秫秫屑纷纷落下,像刚从麻雀翅膀上落下的细碎的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