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考为目标的当今语文教学中,教学者为了追求高分,更注重于“短平快”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往往容易忽略语文本身的学科内涵,即对文学作品美的感知与感悟。在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忽视了学生研读文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高考要考的高层次的能力,是学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及表达应用的能力,这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培养与训练才能形成。
   怎样才能形成学生自己对文学的感悟,“涵咏”是进入作品,解读作品的好的方式。涵咏即深入于课文之中,品味作品的语言,体悟作者内心的情感律动,体验作品真正的美。“涵咏:指读书时的反复诵读、品味,也就是读书时必须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里去口诵心察,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促使学生积累一定量的语言材料,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语言积累转化为语言能力。”①
  一、 “涵咏”——朗读,感悟作品的美。
  在语文课本中,诗词是最能抒发作者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最容易引起学生文学情怀的载体。诗词的音韵美是最直观的体现,学生往往能在反复诵读中去感受诗人的情怀。教师在教授诗词的时候,应善于把握诗词独特的美,选择恰当的角度,引导学生去领悟诗词意境之妙。
  (一)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韵美。
  如在教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诗中若行云流水般的韵律往往能吸引读者。因而在教这首诗时,诗歌的韵律美是引导学生学习此诗的一个契机。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读、小组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在和谐的音韵中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教师还可配上优雅的音乐,添入自然的声音,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畅游于诗歌之中,让自然之景与人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之美。学生有情感的朗读是对诗歌的再创造,能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而现实教学中,很多同学往往不重视诗歌的朗读,读诗的时候也不能充分把握诗人的情感去读,读不出诗歌的韵味与情趣。这首诗歌的情感是缠绵悱恻的,寄托相思之苦但又不露痕迹。诗歌开始描述的景物优美雅致,在朗读时情感悠扬,含蓄蕴藉;中间部分情感略带忧伤,但意境寥廓;结尾部分情感激昂,意境悠远。又如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诗中的情感也是不断变化的,诗歌开始感叹人生短暂,情调悲凉;中间部分倾吐求贤若渴的慷慨激烈,得到人才的轻快愉悦;最后表达自己成就大业的雄才大略,情绪激昂。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积极模仿诗歌朗诵,把握诗歌的音韵变化与情感变化,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诗歌中,让学生通过朗诵去发现诗歌的美,积极地去鉴赏品味诗歌,学生对诗歌的领悟力会大大增强。
  (二)朗读中想象诗歌的画面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去体会音韵美,还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诗歌中描述的画面,在画面中去体会诗歌的美,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画面展现出来。如诗歌《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几句,就描绘了一幅春江花月图。诗中景物自然流动,随着月的起落而不断变化,有了月,诗中景物变得朦胧迷离而优美。江水的壮阔让诗歌充满了灵动的气息。要读懂这首诗,教师一定要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将无声的文字变成动态的画面,感受到月夜下江水的浩瀚,品读出月夜下的无限相思之情。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教师同样可引导学生去想象诗中的画面,诗中的静景与动景充分结合在一起,明月松间,清泉静静流淌,月下采莲,情趣盎然。这诗中画面经过读者的想象,变得更加美丽。学生的想象力在文学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想象力单一的学生,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多次启发与训练,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就会有一个新的提升。对于诗歌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多个途径进行诗歌思维的训练。
  二、“涵咏”——品读,品味文章深层含义。
  好的文学作品不仅需要诵读,对于一些意蕴深厚的文章还需要品读。把握文章的特点去品读。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诗意很浓,它化用或者直接引用了名人写雨的诗句,使得诗意盎然。我们应让学生认真去品读。如文中最有韵味的是化用了南宋词人蒋捷的一首《虞美人·听雨》,“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作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词巧妙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一颗远方游子的赤子之心,也表达了自己远离故土的无边的痛楚,使文章多了几许沧桑感。
   《听听那冷雨》这篇课文,引用或者化用古诗人的诗句,蕴含的是博大精深的汉唐文化。余光中曾说过,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他的汉魂唐魄。杏花、春雨、江南,这个让无数诗人魂牵梦绕的诗之乡,同样进入了余光中的文学世界。
  教师也可以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品读。如文中的“冷”有何深意?文中的冷雨与其他作品中的雨有何区别?文中仅仅是听雨吗,是否还有更深刻的内涵。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见解。对于这些见解与观点,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们,鼓励他们认真体会领悟,从而由表及里,感触文中真实的灵魂。
  教师应教会学生品读的方法,如把握关键词句,结合修辞手法,联系作者实际,比较阅读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品读的快乐,才能真正体会作品的独特韵味。对于作品中的一些观点句,有哲理的句子需要重点去品味,在对文句不同的理解中去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品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较高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思维的契机,肯定他们的思想的创意,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平常的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多问、多思,多探究,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让学习成为一种主动。
  三、涵咏——活动体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心灵感悟。
  “涵泳法,要求人们在充分尊重作品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通过诵读,把主观感受同作品统一起来,也就是把“我”(欣赏者)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神会其中的审美感受,达到学生“内化”的程度。”②    在课堂上,教师应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应充分拓展知识,让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广阔的天空。将课本与生活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学生去体验情感,感悟生活。在学习“体验情感”单元的文章时,如《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展示自己内心世界。通过创设一定的话语情境,来表达学生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只有自己充分阅读了作品,体验了这种情感,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上来,语文课堂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会发现,学生说出的自己的想法,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上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语文课才显得真实动人。这才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的语文课堂。
   在学习苏轼的词与赋之后,教师可让学生与苏轼进行心灵的对话,如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题,让学生发表看法。同学们各抒己见,对苏轼的一生进行评价。既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堂的把握程度,又可以通过同学思想的交流,明确孰是孰非,并进一步明白人生成长的道理。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真正去了解词人,把握作品,同时去感受词人的内心世界,他不为外物所左右,超然洒脱。这正是让学生去感受词人的生命意识,通过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认知。让他们去感受古代文人士子们的独特情怀,那种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内心的矛盾,那种面对大风雨之后旷达的胸怀。在平常的作文中,如果能够将古代文人的高远意趣与自己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那文章一定是见解不凡。
  “宋代陆九渊在《陆象山语录》中诗云: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读书时,一定要细细品读,反复揣摩,推敲,琢磨书中的语言文字,要通过潜心专注的研究,不断掂量玩索,鉴赏比较,才能真正理解书中内容,同时也能培养起审美情趣。”长期以来,语文课为部分学生敬畏,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发现语文学习的奥秘所在。涵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品读作品,让学生走进语文,把握文学之美,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成绩,培养语文技能。
  涵咏,是学生自我领悟作品的一种途径,改变传统教学中由教师设计好教学思路,学生只需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即可的模式。更突出学生对作品的创新解读能力,更侧重于课堂生成的领悟与思想。它不仅是对作品的一种解读,而是有多种解读方式。好的领悟等于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
  由学生领悟文学之美,是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创新精神,是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方式。在解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不用再拘泥于传统教学中对作品的解读,在新的时代中对作品会有更多新的认识。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作品往往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观点,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尤其要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传统教学往往忽略学生理解作品的个体差异,教师急于将知识传授于他们,即使是给出问题,学生也是匆忙给出答案了事。整个课堂成了“提出问题——答案展示”的单一模式,学生有没有真正读懂作品,上完课之后真正学到了什么,一无所知。尤其受“快餐阅读”的影响,学生没有真正咀嚼品味文中的句子,而对一些意蕴深厚的文章匆匆掠过。这也是学生不能真正品味语文味的原因所在。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习,在争辩中求知,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释
  ① 张志芳.在“研读”与“涵咏”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现代教学,2004,4.
  ② 张耀丽.“涵咏”法阅读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电磁轴承作为一种新颖的高性能支承部件 ,具有传统轴承无可比拟的许多优点 .电磁轴承进入应用基础研究阶段后 ,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其中之一就是在高速旋转机器中应用
战争对今天的我们来只是听老一代人说起过,而在作家戴延恭的笔下我们却好像真真实实经历了一次战争的洗礼,由于作家笔下的战争就发生在笔者所出生的城市西宁,读完作品后一直
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15年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所面临困难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引领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与必然要求.现阶段,地勘单位
通过比较2016年实施债转股与1999年实施债转股的背景、环境、方式,阐述了本轮债转股的特点,同时引用徐矿集团两轮债转股的做法为案例,对煤炭企业债转股及国有企业降杠杆提出
你传递的温情铭刻我心。那次我们只是接触了短短的几分钟,但我总是久久不能忘记你。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岁月如水,成长为岸;左岸是童真,右岸是成熟;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多么重要如何使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就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新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
南通是我国著名的蓝染之乡、棉产之乡、土布之乡。岁月更替,历史变迁,男耕女织,“家家习为恒业”,史有“木棉花布之产甲诸郡”之称。本文将从南通土布产品开发的现状、南通土布产品开发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及南通土布产品开发的对策方面来具体阐述。  南通地处长江中下游、江海汇集处,古时候叫做“通州”,滨江临海,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适宜生产棉花。南通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南通独特丰厚的江海文化历史底蕴。南通土布以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无疑是对我国民办教育的立法;对民办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空前、莫大的鼓舞。但是法律的实施和政策的执行需要一个过程;要实现立法与执法的和谐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