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今年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地税部门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大局、服务这一大局、保障这一大局,全力争创一流业绩,切实履行税收职能,为发展大局出力、为和谐社会尽责,努力在应对危机、促进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优化服务
由于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组织税收收入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进一步加大。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地税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更加充分地发挥税收在保增长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坚持依法征收,确保税收增长。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对税收的影响,加强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和预测预警分析,全面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坚持向管理要税收,在严格控制新欠、大力清缴陈欠的同时,积极排查新增长点、深入挖掘增收潜力,保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严格落实“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切实抓好组织收入工作,既坚决制止有税不收和人为调节税收进度,又坚决杜绝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转引税款和虚收空转,确保完成今年税收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加强减免税和缓税审批管理。坚决杜绝违规批准减免税和缓税。深入开展对税收收入质量的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逐步实现组织收入工作由计划管理向质量管理转变。
坚决落实政策。促进经济增长。认真贯彻新修订的营业税暂行条例,用足用活、用准用好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促进转制科研机构发展、支持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发展、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社会资金捐赠科技创新活动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为自主创新“提速”。强化税收政策的产业导向功能,综合运用优惠税率、加速折旧、税前扣除、投资抵免等多种方式,引导资金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发展“两高两低”产业,为产业升级“引路”。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约束作用,鼓励支持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业和企业发展,限制和淘汰资源浪费严重、工艺技术落后的装备和产品,把资源利用率提上去,把污染排放量降下来,为节能减排“助力”。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放”要求,全力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不断增强全省微观经济主体活力。为中小企业发展“解难”。
二、把保民生作为永恒使命。在全面贴近纳税人中优化服务
为纳税人服务是税收工作的宗旨,也是地税部门最大的民生工程。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满足的理念,加快推进纳税服务的品牌化、规范化、信息化,努力为纳税人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不断推进纳税服务的品牌化。组织实施统一品牌战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纳税人权益维护组织和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社会认知度。在维护纳税人权益方面,建立纳税人权益维护组织,广泛开展纳税人权益维护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权益维护服务内容,拓展权益维护服务手段,完善权益服务制度,把纳税人权益维护组织建设成为征纳双方平等沟通和良性互动的重要渠道、纳税人公平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核心载体。把12366纳税服务热线建设成为纳税咨询的首选渠道、征纳互动的重要平台和展示地税形象的重要窗口。
不断推进纳税服务的规范化。制定《全省地税系统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建立健全纳税服务体制机制,明确纳税服务的岗位职责,统一和规范纳税服务标准,推进纳税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定纳税服务质量与效率考评办法,建立健全纳税人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评价监督机制,促进纳税服务质量与效率的不断提高。大力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重点放在优化办税流程、实现限时承诺、提高办税效率上,努力构建“统一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格局。切实抓好机关作风和行风建设。以解决纳税人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严肃查处地税干部乱摊派、乱收费、推销商品以及“吃、拿、卡、要、报”等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对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行为的监管,坚决纠正地税干部在税务师事务所兼职取酬、强迫纳税人参加税务代理、收受好处等行为。强化对权力运行情况的监控,加快建设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
不断推进纳税服务的信息化。全面推广应用省级大集中系统,确保年内完成在全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基本税收业务的省级集中,力争在软件、硬件、运维、应用等方面尽快达到全国一流水平。认真做好省级大集中系统与电子缴库系统的衔接。加快电子缴库由税银模式向税库银模式转变,做好TIPS扩面后续工作,不断推进电子缴库方式的规范化。开展统一的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综合办公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机关行政管理效率。加强数据的集约管理与分析应用,以省国、地税数据交换平台建设为重点,建设法人信息库、外部信息库、发票信息库,探索建立自然人数据库,开发应用数据审计软件。积极推进与外部门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不断拓展数据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大力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把江苏地税网站建设成省级集中模式网站,通过信息互通、系统互联、资源共享,全面实现信息公开、纳税服务和公众参与的功能。
三、把保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在深入走进社会中优化服务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是地税部门的职责所在。要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同时,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硬任务,坚决完成好。
一方面,积极维护社会公平。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下岗再就业、扶持弱势群体、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研究完善、兑现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措施,做到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增强改善民生的普惠性。把农民增收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调查了解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开办免费技能培训,认真落实强农支农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深化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特别是加强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管理,做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工作,减少居民收入差距,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大力加强社保费征缴,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的追缴力度,对长期拖欠不缴的进行曝光,必要时提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缴纳,确保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保障,保证保障性收入的分配到位。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税收法治。认真落实依法治税评价标准,积极开展依法治税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建立全省统一、集中管理、分级维护的地方税收法规库系统,为税收执法人员和广大纳税人提供准确高效的税收法规查询服务。组织开展以新企业所得税法贯彻、重点行业税收管理等为内容的专项检查,加强对吸税引税、税收空转、寅吃卯粮等违规行为的重点检查,加强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加大对重大执法案件的督查力度,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深入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建筑安装、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发票使用情况开展深入检查,力争从根本上遏制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日趋泛滥的势头。认真组织对劳务中介、规划设计等行业的专项检查,深入开展区域税收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涉税违法大要案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认真落实《江苏省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积极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建立以“政府领导、地税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信息支撑、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税体系,增强依法治税的工作合力。
责任编辑 戈尚达
一、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优化服务
由于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组织税收收入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进一步加大。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地税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更加充分地发挥税收在保增长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坚持依法征收,确保税收增长。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对税收的影响,加强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和预测预警分析,全面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坚持向管理要税收,在严格控制新欠、大力清缴陈欠的同时,积极排查新增长点、深入挖掘增收潜力,保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严格落实“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切实抓好组织收入工作,既坚决制止有税不收和人为调节税收进度,又坚决杜绝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转引税款和虚收空转,确保完成今年税收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加强减免税和缓税审批管理。坚决杜绝违规批准减免税和缓税。深入开展对税收收入质量的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逐步实现组织收入工作由计划管理向质量管理转变。
坚决落实政策。促进经济增长。认真贯彻新修订的营业税暂行条例,用足用活、用准用好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促进转制科研机构发展、支持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发展、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社会资金捐赠科技创新活动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为自主创新“提速”。强化税收政策的产业导向功能,综合运用优惠税率、加速折旧、税前扣除、投资抵免等多种方式,引导资金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发展“两高两低”产业,为产业升级“引路”。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约束作用,鼓励支持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业和企业发展,限制和淘汰资源浪费严重、工艺技术落后的装备和产品,把资源利用率提上去,把污染排放量降下来,为节能减排“助力”。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放”要求,全力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不断增强全省微观经济主体活力。为中小企业发展“解难”。
二、把保民生作为永恒使命。在全面贴近纳税人中优化服务
为纳税人服务是税收工作的宗旨,也是地税部门最大的民生工程。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满足的理念,加快推进纳税服务的品牌化、规范化、信息化,努力为纳税人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不断推进纳税服务的品牌化。组织实施统一品牌战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纳税人权益维护组织和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社会认知度。在维护纳税人权益方面,建立纳税人权益维护组织,广泛开展纳税人权益维护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权益维护服务内容,拓展权益维护服务手段,完善权益服务制度,把纳税人权益维护组织建设成为征纳双方平等沟通和良性互动的重要渠道、纳税人公平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核心载体。把12366纳税服务热线建设成为纳税咨询的首选渠道、征纳互动的重要平台和展示地税形象的重要窗口。
不断推进纳税服务的规范化。制定《全省地税系统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建立健全纳税服务体制机制,明确纳税服务的岗位职责,统一和规范纳税服务标准,推进纳税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定纳税服务质量与效率考评办法,建立健全纳税人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评价监督机制,促进纳税服务质量与效率的不断提高。大力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重点放在优化办税流程、实现限时承诺、提高办税效率上,努力构建“统一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格局。切实抓好机关作风和行风建设。以解决纳税人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严肃查处地税干部乱摊派、乱收费、推销商品以及“吃、拿、卡、要、报”等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对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行为的监管,坚决纠正地税干部在税务师事务所兼职取酬、强迫纳税人参加税务代理、收受好处等行为。强化对权力运行情况的监控,加快建设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
不断推进纳税服务的信息化。全面推广应用省级大集中系统,确保年内完成在全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基本税收业务的省级集中,力争在软件、硬件、运维、应用等方面尽快达到全国一流水平。认真做好省级大集中系统与电子缴库系统的衔接。加快电子缴库由税银模式向税库银模式转变,做好TIPS扩面后续工作,不断推进电子缴库方式的规范化。开展统一的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综合办公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机关行政管理效率。加强数据的集约管理与分析应用,以省国、地税数据交换平台建设为重点,建设法人信息库、外部信息库、发票信息库,探索建立自然人数据库,开发应用数据审计软件。积极推进与外部门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不断拓展数据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大力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把江苏地税网站建设成省级集中模式网站,通过信息互通、系统互联、资源共享,全面实现信息公开、纳税服务和公众参与的功能。
三、把保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在深入走进社会中优化服务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是地税部门的职责所在。要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同时,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硬任务,坚决完成好。
一方面,积极维护社会公平。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下岗再就业、扶持弱势群体、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研究完善、兑现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措施,做到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增强改善民生的普惠性。把农民增收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调查了解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开办免费技能培训,认真落实强农支农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深化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特别是加强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管理,做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工作,减少居民收入差距,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大力加强社保费征缴,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的追缴力度,对长期拖欠不缴的进行曝光,必要时提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缴纳,确保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保障,保证保障性收入的分配到位。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税收法治。认真落实依法治税评价标准,积极开展依法治税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建立全省统一、集中管理、分级维护的地方税收法规库系统,为税收执法人员和广大纳税人提供准确高效的税收法规查询服务。组织开展以新企业所得税法贯彻、重点行业税收管理等为内容的专项检查,加强对吸税引税、税收空转、寅吃卯粮等违规行为的重点检查,加强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加大对重大执法案件的督查力度,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深入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建筑安装、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发票使用情况开展深入检查,力争从根本上遏制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日趋泛滥的势头。认真组织对劳务中介、规划设计等行业的专项检查,深入开展区域税收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涉税违法大要案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认真落实《江苏省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积极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建立以“政府领导、地税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信息支撑、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税体系,增强依法治税的工作合力。
责任编辑 戈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