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大学计算思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信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知识需求的日趋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授课和实验室上机操作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文中探索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将碎片化知识构建成系统化知识,利用微课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同时基于微视频教学改革学生评价方法。经过两个学期的考查,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都有了较大提升。
  关键词:计算思维;微视频教学;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13-0196-03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tudents’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vel and the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demand for computer knowledge,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aboratory computer operation teaching methods can no longer meet the teaching need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icro-video,in the teaching design,the fragmented knowledge is constructed into systematic knowledge,the teaching content is modularized by using micro class,and the student evaluation method is reformed based on micro video teaching. After two semesters of examination,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Keywords:computational thinking;micro-video teaching;blended teaching
  0  引  言
  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今天,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授课和实验室上机操作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随着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推进,计算机通识课程的主体内容经历了从以信息技术到计算思维的转变,教学模式也由原来的“传统课堂教学+实验室上机”转变为“MOOC+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
  “大学计算思维”课程以提升网络素养与计算思维为目标,培养学生理解计算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拥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从计算思维的角度理解计算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可以使计算思维融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为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做好必要的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准备,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由于课程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因此微视频的制作和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微视频教学资源建设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设计,令其更符合教学需求;其次,微视频使学生学习途径多样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视频,重复观看重点和难点,微视频可以作为永久性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复习;由于高校课时的压缩,微视频能够针对难点和重点进行答疑,对理论知识不再进行强化,只需要操作训练,大大节省了时间,拓展了学习的内容。
  1  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1  严格制定教学目标以做好教学设计
  针对计算思维的微课教学,我们首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解决问题需要了解的内容如表示数据、组织数据、设计算法、编写程序等;熟练如何利用二进制表示各种信息,掌握二进制的运算,充分理解各种数据的组织形式和特点;掌握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方法和语法以及程序设计的经典算法,熟悉程序设计在多领域的应用;理解互联网思维的成功应用之道,并通过实战案例让学生领会互联网思维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了解计算机前沿技术,为学生建立互联网思维,进而为其日后的创业创新夯实基础。
  在进行微课内容设计时,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对于计算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基础知识安排了前沿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对Python程序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如表1所示。教学设计既立足于基本理论,也在实践操作上进一步加强,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
  1.2  利用微课将教学内容模块化
  “大学计算思维”课程相关知识涵盖的范围广,学生往往很难轻松地掌握复杂的教学内容。利用微课,我们将教学重难点内容进行分解,开展模块化教学,如表2所示。
  微课将各模块内容以视频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微视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展开学习。对编程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多为学生播放几次Python程序设计的内容,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显著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
  1.3  微视频结合雨课堂的教学方式
  采用微视频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结合使用雨课堂,如图1所示。   这是一款使用微信与学生互动的教学工具,可以用来推送微视频教学课件。学生可随时发送图、文、声音向老师求助,并得到及时的指导;学生容易在交流中找到兴趣相同的朋友,形成学习共同体。老师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收集学生反馈,对学生实现单独指导;也可通过分析反馈的问题,有目的性地查漏补缺;还可有效地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展开多元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绩效和成绩。
  1.4  微视频教学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
  学生在通过微视频学习后,要对照本单元的课程提纲、学习重点及需完成的相应课程设计(包括书面、上机操作)进行自我检查。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期末学生还需填写一份自评表,内容包括:观看微视频的数量、参与讨论的次数、完成的课程设计、对微视频课程建设所做的贡献等。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又有助于其对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过程的控制以及对学习及活动的评价能力。同时开展小组评价,互评活动的开展要在教学的组织下进行,主要是针对翻转讨论的评价。翻转讨论属于提高性及开放性的任务。
  2  微视频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2.1  教学效果分析
  我们对临沂大学任“大学计算思维”课程的11名教师和两个专业共120名体验混合式教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反馈,82%的教师认为微视频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84%的学生认为微视频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对微视频教学效果进行调查,T为教师,S为学生。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经过三个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实施,针对同专业不同年级期末成绩的比对如表4所示。
  经过对调查问卷和成绩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学生通过微视频学习课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学效果大大提成,及格率提高。(2)微视频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由此可见,微视频教学不仅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可永久保存、反复利用的宝贵资源。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认真组织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划设计教学各个环节,并在实际过程进行录制,其策划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2.2  微视频教学的意义
  2.2.1  微视频教学符合课程的性质和定位
  模块化的微视频内容精炼、重点突出,既能体现教学目标,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半数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微视频使用便捷,有助于学习者开展重点小单元的学习,同时可以有效掌握课程难点。微视频的使用,丰富了课程资源,做到基础知识上的查漏补缺。
  同时,通过微视频教学模式和与之对应的评价方式,养成了学生认真完成课程设计和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互相帮助、自我评价的能力以及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听课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量化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实时的直观反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基于微视频的教学模式较好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促进了学生思考、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和自身的教学不足,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2.2.2  学习者大数据为教学提供了精准指导
  微视频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学习者的数据,比如学生的注册信息、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长度和进度、作业的正确率、测验的成绩等。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并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制定后續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实现精准化教学,达到传统教学难以获得的效果。
  3  结  论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提高、网络流量资费的下调、校园无线网的覆盖,学生微视频学习成为高校大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为应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制作微视频时,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顺应微视频教学的规律。一个成功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微视频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教材内容从书上搬到屏幕上,而需要教师精心规划、设计、制作,最终通过教学效果来检验微视频的质量。我们充分利用微视频来开展“大学计算思维”课程的教学,师生通过微视频传递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知识,丰富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做好教学设计,将碎片化知识构建成系统化知识,同时改革学生评价方法,不断探索和尝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谦.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J].才智,2019(14):154.
  [2] 李海英.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8):12.
  [3] 李素静.浅谈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J].甘肃教育,2019(8):59.
  [4] 杜棋东.职业教育微视频课程知识元的深度聚合与实践应用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4):32-35.
  作者简介:赵慧(1977—),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其他文献
摘 要:“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系统是城市工程项目审批中通过各类空间要素“一张图”,明确项目落地建设的相关事项,使项目具备可决策、可落地、可明确实施条件的工作过程。基于智慧柳州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对系统的支撑作用进行研究,借助时空信息云平台在地理信息、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共享交换方面的优势,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系统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并从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层、平台层四个方面构建系统的技术框架,来为柳
期刊
摘 要:信号的运算和分解是“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章节的内容要点,设计多个算例,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仿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直观的图形演示相结合。由于解题思路和编程逻辑并不唯一,促使学员主动寻找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答案,开阔了学习思路、激发了创新热情,为“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信号运算和分解;仿真教学  中图
期刊
摘 要: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教育部及学校提出“停课不停学”的教学要求及目标。通过研究钉钉直播、群课堂直播、腾讯会议直播等平台在“文献检索与文献分析”课程的应用,从课程的特点出发,将上述平台应用到课前准备、授课方式与内容、课堂安排、实习课的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最后通过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评价教学方式是否可行。结论发现,“文献检索与文献分析”课程采用网络直播结合数据库实习课的网络在线操作取得了理想的教学
期刊
摘 要:文章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为契机,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将传统的“满堂灌”课堂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将信息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群特色相结合,提出适合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做到一模块一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模式教学改革;课程思政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金课”建设标准,针对民办高校“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引用网上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网上优质教学资源,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凝练、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梳理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基于MOOC和钉钉教学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中,将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为专业课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数控技术;金课;混合式
期刊
摘 要:教室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教学改革的前沿。“互联网+”时代构建符合学校需求的智慧教室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西安财经大学经过调研,结合自身实际,启动了智慧教室建设。文章阐述了构建智慧教室的目标与功能需求,分析了智慧教室的基础构架及其功能设计,以期能为更好地建设智慧学习环境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智慧教室;互联网+;设计与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碼:
期刊
摘 要:在艺术类工业设计CAID教学中,通过明确的课程重点讲解和针对性的课程训练使学生掌握建模思维和自主方法已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三亚学院产品设计专业CAID课程教学的跟踪研究,归类出普遍存在于CAID课程学习的三类误区,提出了工业设计CAID课程教学应以思维建模为主,以识图建模、比例建模、细节建模和曲率建模为辅的五位一体课程训练建议。  关键词:工业设计;CAID;课程重点 
期刊
摘 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孪生平台是对智慧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教育教学空间,促进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智能管理,实现万物互联,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管控系统,突出“集中、智慧、定制、个性化”四大特色,打造高效、智能、幸福的智慧校园。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校
期刊
摘 要:新工科专业群建设体现了学科交叉、突出技术应用的特点,非常契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途径,文章通过介绍滇西边疆高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办学经验,探讨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挑战,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文章认为实践教学改革应当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之路,紧扣物联网和新工科技术发展方向,努力实现校企间人才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新工科;物联网;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广州工商学院三水校区商业街区域的建筑和自然景观为研究对象,用3ds Max对建筑和自然景观进行针对性的三维建模和场景渲染制作,采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制作模型的贴图,最后将建立好的三维模型根据卫星二维平面地图上的位置和大小,进行优化调整和组合,完成一个具有真实感的虚拟三维校园景观沙盘,通过虚拟三维校园景观沙盘的三维可视化,让观察者在虚拟校园中能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