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讲究秩序的中国政坛,领导人的排名并不是一件小事,无论是在职或退休的领导人,在出席活动时的排名先后,往往隐藏着丰富的政治信息。
行政职务不是唯一依据
依惯例,对在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排名顺序,一般先是党的领导人,然后依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之后,是全国人大和“一府两院”的领导。具体来说,依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两高”负责人;再往后,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委员。
中央书记处书记之后的排名,主要依据行政职务,不在于是否中共党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有不少党外人士如蒋树声、周铁农等,他们的排名总在身为中共党员的国务委员戴秉国、梁光烈之前。
但行政职务并不是排名的唯一依据。对于身兼多职的领导人,排名时以他担任的最高职务为准。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排名,是以姓氏笔画为序的。与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排名不同,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排名并不依据姓氏笔画,而与常委的分工和他们的党内资历有关。
在担任国家级正职的政治局常委之后,其他政治局常委的排名也并不固定。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中纪委书记尉健行排名在副总理李岚清之前;但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副总理黄菊排名在中纪委书记吴官正之前;十七届政治局常委中,副总理李克强的排名也在中纪委书记贺国强之前。
“老一辈”领导人地位高
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后出现干部断层,不少老一辈领导人仍在一线领导岗位。由于威望和资历,一些人尽管没有担任正职领导人,但排名却在正职领导人前面。
邓小平的地位最特殊,但他又没有担任过党的最高领导人,当他和党的最高领导人同时出现时,如何排名就要看具体情况了。1989年11月,不再担任任何职务的邓小平,在新闻报道中排在时任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之后、其他领导人之前。当时除了邓小平,还有一些已离开一线的老一辈领导人如陈云、彭真、邓颖超等,排名仍在不少在任政治局常委之前。
到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时,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大部分人物已经去世,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退任老常委们,排名方式也有了新变化。出席活动的中央领导人名单中,先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随后是政治局委员,之后依次是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宋平、尉健行、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罗干等老常委们,排名顺序与在任时一致——这些老常委们没有像当年“老一辈”领导人那样,退休后还与在任常委一起排名。
“和”字隔开现任和退休领导人
新老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中出现的场合,往往是一些纪念大会、仪式性场合,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十八大开幕式等。在任领导人排名在先,之后才是原任(政治局常委除外)领导人的名单。在新闻报道中,关键词在于一个“和”字——名单中,“和”字之前是现任领导人,“和”之后是原任领导人。
已退休的领导人中,也有一些党内资深的老人。他们虽然没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委员,但会排名在原政治局委员之前。
一般来说,所有现任、原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单排完之后,现任和原任的中央军委委员开始登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名单结束时,会出现一个“,”号,然后是军委委员的名字。
2012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春节团拜会,“,”号之前最后一个名字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之后就是“军委委员陈炳德、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靖志远、吴胜利、许其亮”,这些都是现任的军委委员。
已退休的原军委委员王克也参加了团拜会,对王克的提及方式是“以及”王克,而不加“原军委委员”的解释。历年团拜会以及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的报道中,对原军委委员的提及方式都是“以及”。
“排名约定俗成”
尽管领导人排名富含重要的政治信息,但无成文的制度规范。这种排名有约定俗成的规律。这些或长或短的名单进入公众视野的方式,一般是在重大活动、庆典,或党内重要干部去世的新闻报道中。
由于中国政治的特殊性,外界往往将中国领导人的排名视为观察政治变动的一个窗口。
这一窗口在“文化大革命”前后曾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刘少奇在政治局常委中的排名由第二位下降到第八位;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老干部平反和复出,也往往以名字重新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为标志。
改革开放后,政治秩序得以恢复,排名变动也大大减少,今日已形成大致固定的模式。
(摘自《南方周末》2013.2.8)
行政职务不是唯一依据
依惯例,对在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排名顺序,一般先是党的领导人,然后依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之后,是全国人大和“一府两院”的领导。具体来说,依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两高”负责人;再往后,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委员。
中央书记处书记之后的排名,主要依据行政职务,不在于是否中共党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有不少党外人士如蒋树声、周铁农等,他们的排名总在身为中共党员的国务委员戴秉国、梁光烈之前。
但行政职务并不是排名的唯一依据。对于身兼多职的领导人,排名时以他担任的最高职务为准。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排名,是以姓氏笔画为序的。与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排名不同,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排名并不依据姓氏笔画,而与常委的分工和他们的党内资历有关。
在担任国家级正职的政治局常委之后,其他政治局常委的排名也并不固定。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中纪委书记尉健行排名在副总理李岚清之前;但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副总理黄菊排名在中纪委书记吴官正之前;十七届政治局常委中,副总理李克强的排名也在中纪委书记贺国强之前。
“老一辈”领导人地位高
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后出现干部断层,不少老一辈领导人仍在一线领导岗位。由于威望和资历,一些人尽管没有担任正职领导人,但排名却在正职领导人前面。
邓小平的地位最特殊,但他又没有担任过党的最高领导人,当他和党的最高领导人同时出现时,如何排名就要看具体情况了。1989年11月,不再担任任何职务的邓小平,在新闻报道中排在时任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之后、其他领导人之前。当时除了邓小平,还有一些已离开一线的老一辈领导人如陈云、彭真、邓颖超等,排名仍在不少在任政治局常委之前。
到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时,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大部分人物已经去世,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退任老常委们,排名方式也有了新变化。出席活动的中央领导人名单中,先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随后是政治局委员,之后依次是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宋平、尉健行、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罗干等老常委们,排名顺序与在任时一致——这些老常委们没有像当年“老一辈”领导人那样,退休后还与在任常委一起排名。
“和”字隔开现任和退休领导人
新老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中出现的场合,往往是一些纪念大会、仪式性场合,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十八大开幕式等。在任领导人排名在先,之后才是原任(政治局常委除外)领导人的名单。在新闻报道中,关键词在于一个“和”字——名单中,“和”字之前是现任领导人,“和”之后是原任领导人。
已退休的领导人中,也有一些党内资深的老人。他们虽然没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委员,但会排名在原政治局委员之前。
一般来说,所有现任、原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单排完之后,现任和原任的中央军委委员开始登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名单结束时,会出现一个“,”号,然后是军委委员的名字。
2012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春节团拜会,“,”号之前最后一个名字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之后就是“军委委员陈炳德、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靖志远、吴胜利、许其亮”,这些都是现任的军委委员。
已退休的原军委委员王克也参加了团拜会,对王克的提及方式是“以及”王克,而不加“原军委委员”的解释。历年团拜会以及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的报道中,对原军委委员的提及方式都是“以及”。
“排名约定俗成”
尽管领导人排名富含重要的政治信息,但无成文的制度规范。这种排名有约定俗成的规律。这些或长或短的名单进入公众视野的方式,一般是在重大活动、庆典,或党内重要干部去世的新闻报道中。
由于中国政治的特殊性,外界往往将中国领导人的排名视为观察政治变动的一个窗口。
这一窗口在“文化大革命”前后曾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刘少奇在政治局常委中的排名由第二位下降到第八位;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老干部平反和复出,也往往以名字重新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为标志。
改革开放后,政治秩序得以恢复,排名变动也大大减少,今日已形成大致固定的模式。
(摘自《南方周末》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