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一个个生活场景的浓缩。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在生活中阅读,才能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近文本。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在练习中走近文本,在实践中读活文本。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生活场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64-01
语文教学应当具有情感關怀的使命,应当具备价值引导的功能。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氛围,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走近文本,领略文本的无言之美,感受生活的无限乐趣,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无穷快意。
一、依托生活,在朗读中感悟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并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在教学中调动起学生全部的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中,在反复朗读感悟中真正完成与作者灵魂的亲切对话。
在教学《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课文并质疑。有的学生问:“文中,学生们已经满腹经纶了,哲学家为什么还要问他们‘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这么简单的问题呢?”有的学生问:“学生回答哲学家的问题时,为什么没有像老师那样说出这个答案是否正确,而是要用自己的方法去除掉一片草,一年后再来相聚呢?”还有的学生问:“后来杂草丛生的旷野是谁把它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围绕问题,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哲学家的良苦用心,明白哲学家面对学生的回答之所以没有表态,是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把杂草丛生的旷野变成长满谷子的庄稼地,从而使他们领悟到人生真谛:光有学问不行,还要做一个堂堂正正、具有美德的人。
学到这儿,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最近,街上有不少自行车被人盗了,真该让这些偷车的人好好地读读这篇文章,让他们能改邪归正,做一个有美德的人。”还有的说:“我平时爱骂人,给别人起外号,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要改掉自己的缺点,与同学和睦相处,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在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中感悟了文本,升华了情感。
二、关注生活,在练习中走近文本
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生活,以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即在教学中我们要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爷爷的芦笛》时,学生刚朗读过课文,就迫不及待地质疑:“在爷爷的小闸屋里,白天,强强别提多高兴了;晚上,爷爷去查看潮汛,问他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他说不怕;夜里,他却害怕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啊,文中的强强白天与夜晚的表现为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试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自主探索,自我发现。在讨论交流中,他们了解了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领悟了为何在独自经过潮汛之夜后强强才明白爷爷曾说过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强强昼夜之所以表现不同,是因为环境发生了变化。在获得答案后,学生产生了一种快慰的心境,文章的主题也在这种深入的讨论中得以升华。随后,教师提出练笔要求:“在实际生活中,你有过害怕的经历吗?你为什么害怕?以后又为什么不再害怕了?写下来,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有的写妈妈没在家害怕,有的写天黑了一个人在家害怕,有的写独自一人在野外害怕,等等。在叙述的时候,他们都注意到了环境的描写及环境对其心理的影响。可见,让学生自由地质疑释疑、迁移训练,是引领其走近文本的重要一环。
三、走向生活,在实践中读活文本
教学中,我们要改“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读活文本、感悟文本,进而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本。
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在第一课时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社会小调查。①实地测量一层楼有多高,146米相当于多少层楼?②丈量一下:柳新街道从东到西有多少公里?③胡夫金字塔由230万块巨石砌成,每块重2.5吨,如果用卡车运载需要多少辆?调查一下该卡车的运载量是多少?学生考察后,再次学习课文,合作交流,体会到金字塔相当于学校的50层教学楼那么高,金字塔可真高啊!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也就是要从柳新街的东头走到西头,金字塔的塔身可真宏伟啊!2.5吨重的石块相当于六年级(平均体重80斤)62个同学体重的总和,砌金字塔用的石块可真重啊!如果用载重10吨的“自卸王”来运载230万块巨石的话,需要575000辆车,砌金字塔用的石块可真多啊!可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获得感官上的真实体验,对学生深入感悟文本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总之,文本是生活场景的浓缩,是生活的记录。只有引领学生在生活中阅读,才能让其走近作者、走近文本。作文语文教师,我们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阅读。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生活场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64-01
语文教学应当具有情感關怀的使命,应当具备价值引导的功能。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氛围,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走近文本,领略文本的无言之美,感受生活的无限乐趣,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无穷快意。
一、依托生活,在朗读中感悟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并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在教学中调动起学生全部的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中,在反复朗读感悟中真正完成与作者灵魂的亲切对话。
在教学《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课文并质疑。有的学生问:“文中,学生们已经满腹经纶了,哲学家为什么还要问他们‘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这么简单的问题呢?”有的学生问:“学生回答哲学家的问题时,为什么没有像老师那样说出这个答案是否正确,而是要用自己的方法去除掉一片草,一年后再来相聚呢?”还有的学生问:“后来杂草丛生的旷野是谁把它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围绕问题,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哲学家的良苦用心,明白哲学家面对学生的回答之所以没有表态,是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把杂草丛生的旷野变成长满谷子的庄稼地,从而使他们领悟到人生真谛:光有学问不行,还要做一个堂堂正正、具有美德的人。
学到这儿,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最近,街上有不少自行车被人盗了,真该让这些偷车的人好好地读读这篇文章,让他们能改邪归正,做一个有美德的人。”还有的说:“我平时爱骂人,给别人起外号,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要改掉自己的缺点,与同学和睦相处,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在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中感悟了文本,升华了情感。
二、关注生活,在练习中走近文本
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生活,以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即在教学中我们要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爷爷的芦笛》时,学生刚朗读过课文,就迫不及待地质疑:“在爷爷的小闸屋里,白天,强强别提多高兴了;晚上,爷爷去查看潮汛,问他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他说不怕;夜里,他却害怕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啊,文中的强强白天与夜晚的表现为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试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自主探索,自我发现。在讨论交流中,他们了解了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领悟了为何在独自经过潮汛之夜后强强才明白爷爷曾说过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强强昼夜之所以表现不同,是因为环境发生了变化。在获得答案后,学生产生了一种快慰的心境,文章的主题也在这种深入的讨论中得以升华。随后,教师提出练笔要求:“在实际生活中,你有过害怕的经历吗?你为什么害怕?以后又为什么不再害怕了?写下来,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有的写妈妈没在家害怕,有的写天黑了一个人在家害怕,有的写独自一人在野外害怕,等等。在叙述的时候,他们都注意到了环境的描写及环境对其心理的影响。可见,让学生自由地质疑释疑、迁移训练,是引领其走近文本的重要一环。
三、走向生活,在实践中读活文本
教学中,我们要改“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读活文本、感悟文本,进而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本。
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在第一课时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社会小调查。①实地测量一层楼有多高,146米相当于多少层楼?②丈量一下:柳新街道从东到西有多少公里?③胡夫金字塔由230万块巨石砌成,每块重2.5吨,如果用卡车运载需要多少辆?调查一下该卡车的运载量是多少?学生考察后,再次学习课文,合作交流,体会到金字塔相当于学校的50层教学楼那么高,金字塔可真高啊!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也就是要从柳新街的东头走到西头,金字塔的塔身可真宏伟啊!2.5吨重的石块相当于六年级(平均体重80斤)62个同学体重的总和,砌金字塔用的石块可真重啊!如果用载重10吨的“自卸王”来运载230万块巨石的话,需要575000辆车,砌金字塔用的石块可真多啊!可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获得感官上的真实体验,对学生深入感悟文本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总之,文本是生活场景的浓缩,是生活的记录。只有引领学生在生活中阅读,才能让其走近作者、走近文本。作文语文教师,我们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阅读。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