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与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其中,自我观察法是改善教学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即时观察,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察自己的课堂;第二种是延时观察,即“坐在自己的课堂前”,带着明确的目的观察自己的课堂,研究自己的课堂,最终改善自己的教学,一般采用录像、录音的方法,通过音像的回放来观察自己的课堂。本文研究的是延时观察。
当教师真的“坐在自己的课堂”前看自己的课时,对固有理念的冲击是十分强烈的。我从教多年,开设过很多堂公开课,听到的大多是同行的赞语,因此,我对自己的课堂风格有点自我满足。2009年秋天,我上了一节录像课——《黄河的治理》,“坐在自己的课堂”前观察自己的课,不看则已,一看羞愧不已。
先不说教学设计如何,教学有效性如何,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何,单单观察课堂语言,就足够让我去反思了。
一、从语音语调为切入点进行观察
1.声音太轻,缺乏穿透力。
轻微的声音不能够主动钻入学生的耳朵,需要学生刻意地、费劲地去捕捉,才能够听得很清楚,这样就给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后排的学生,听课的效果就更差了。
2.语调太平板,缺乏激情。
视频回放:“黄河的概况”教学片段
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
(1)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最终流入什么地方?
(2)黄河流经哪些地形区?
(3)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的地名是什么?
(4)黄河流经哪些省区?
视频中的我指着图,以轻平的语调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用波澜不惊的语调把答案再说一遍。
轻柔平和的语调,用于和学生情感沟通,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在学习“黄河的概况”这种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时,平板的语调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不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相反,此时如果教师讲课时声音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有强有弱,顿挫和停顿交替使用,有意形成错落有致、跌宕起伏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张有驰,就一定能让知识顺利“入脑”,增强记忆效果。
二、从语言的简洁度为切入点进行观察
1.口头禅较多。
在本节录像课中,我的语言不简洁,口头禅较多。平时我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即使在教研组开课,其他老师在评课时也没有向我提出过。但看了自己上课的录像,我却发现自己不断地在说着“就是说”“是不是”“对不对”,其中“就是说”三个字达到了16次。
2.引导与点拨的话语过多。
视频回放:我向学生提问“地上河是怎么形成的?”问题提出后,我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隔几十秒钟,我就请一位学生回答,学生刚回答:“由于下游地区地势地平。”我就马上接过话题:“答得很好。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变得怎么样?是不是开阔?然后流速怎么样?是不是变慢了?……”
还有几处,我也是如上面的例子一样,刚向学生提出问题,没有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就请学生回答,学生刚回答出一部分,我就迫不及待地在那里评价、引导、点拨了,如此一来,学生的回答还不如我的总结语言多。于是,课堂上,处处都是我的声音,即使我请学生朗读阅读材料“黄河的忧患、痛苦的记忆”,也还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学生读……
三、肢体语言为切入点进行观察课堂
课堂上我们不仅要使用多样的教辅手段,创设丰富的情境,而且要用灿烂的笑容、高昂的情绪、丰富的肢体语言去感染每个学生,使他们作出积极的回应。通过这次自我观察,我发现自己的肢体语言存在很大问题。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学生接收到老师最直接的肢体语言。在教室中,教师的面部表情如果能传达热诚、欣赏等信息,就可给予学生信心,让学生保持好心情,从而创造好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我的面部表情很严肃,整节课只有两次展示了宝贵的微笑,僵化呆板的面部表情、高高在上的形象,使课堂气氛非常压抑,学生很少有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
2.眼神。
眼神是传递人与人之间信息和保持良好沟通最直接、最准确的一种方式,眼神的接触和交流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是一项特别重要的沟通技巧。地理课堂上教师直接的眼神接触,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有效地帮助开小差的学生拉回注意力。有技巧的老师会持续地扫视整个教室,并与每个学生的眼神接触,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果。
依靠眼神交流的方式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大法宝,可惜视频中的我表现实在欠佳:我的目光大部分时间盯着电脑显示器,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如何播放自己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上,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期间有两三个学生低着头在玩手中的笔,有一个学生趴在桌子发呆,这些,我当时都没有关注到。
3.手势。
规范、准确,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手势是学生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可以传递知识,传递情感,加深印象。通过观察,我发现在手势这个领域,自己又出现了问题:其一,在讲黄河的轮廓时,我用手势在空中划出了一个轮廓,我的本意是划出一个“几”字形,但是通过自我观察,我发现这个手势不够准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学生们一定没法解读我的手势含义。其二,我在对学生个别提问时,直接用教鞭指向学生,用这个手势邀请学生起来作答,看到视频中自己的这个手势,觉得很刺眼,因为这个手势会让人理解为对学生的不够尊重。
有了这次课堂的自我观察,如同找到了一面可以清楚观察自己的镜子,我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平时“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一直没有关注的问题。多年来没有自我的比照,我形成了自己固有的上课方式,这种固有的方式被称为“冰山理论”,其中的一些不良习惯自己无从发现,所以更是很难改变。多一点课堂自我观察,就是多一次对镜整衣冠,可以尽可能减少一些课堂失误,让我以更清醒的头脑,把课上得更加优雅从容。
当教师真的“坐在自己的课堂”前看自己的课时,对固有理念的冲击是十分强烈的。我从教多年,开设过很多堂公开课,听到的大多是同行的赞语,因此,我对自己的课堂风格有点自我满足。2009年秋天,我上了一节录像课——《黄河的治理》,“坐在自己的课堂”前观察自己的课,不看则已,一看羞愧不已。
先不说教学设计如何,教学有效性如何,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何,单单观察课堂语言,就足够让我去反思了。
一、从语音语调为切入点进行观察
1.声音太轻,缺乏穿透力。
轻微的声音不能够主动钻入学生的耳朵,需要学生刻意地、费劲地去捕捉,才能够听得很清楚,这样就给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后排的学生,听课的效果就更差了。
2.语调太平板,缺乏激情。
视频回放:“黄河的概况”教学片段
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
(1)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最终流入什么地方?
(2)黄河流经哪些地形区?
(3)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的地名是什么?
(4)黄河流经哪些省区?
视频中的我指着图,以轻平的语调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用波澜不惊的语调把答案再说一遍。
轻柔平和的语调,用于和学生情感沟通,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在学习“黄河的概况”这种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时,平板的语调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不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相反,此时如果教师讲课时声音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有强有弱,顿挫和停顿交替使用,有意形成错落有致、跌宕起伏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张有驰,就一定能让知识顺利“入脑”,增强记忆效果。
二、从语言的简洁度为切入点进行观察
1.口头禅较多。
在本节录像课中,我的语言不简洁,口头禅较多。平时我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即使在教研组开课,其他老师在评课时也没有向我提出过。但看了自己上课的录像,我却发现自己不断地在说着“就是说”“是不是”“对不对”,其中“就是说”三个字达到了16次。
2.引导与点拨的话语过多。
视频回放:我向学生提问“地上河是怎么形成的?”问题提出后,我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隔几十秒钟,我就请一位学生回答,学生刚回答:“由于下游地区地势地平。”我就马上接过话题:“答得很好。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变得怎么样?是不是开阔?然后流速怎么样?是不是变慢了?……”
还有几处,我也是如上面的例子一样,刚向学生提出问题,没有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就请学生回答,学生刚回答出一部分,我就迫不及待地在那里评价、引导、点拨了,如此一来,学生的回答还不如我的总结语言多。于是,课堂上,处处都是我的声音,即使我请学生朗读阅读材料“黄河的忧患、痛苦的记忆”,也还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学生读……
三、肢体语言为切入点进行观察课堂
课堂上我们不仅要使用多样的教辅手段,创设丰富的情境,而且要用灿烂的笑容、高昂的情绪、丰富的肢体语言去感染每个学生,使他们作出积极的回应。通过这次自我观察,我发现自己的肢体语言存在很大问题。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学生接收到老师最直接的肢体语言。在教室中,教师的面部表情如果能传达热诚、欣赏等信息,就可给予学生信心,让学生保持好心情,从而创造好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我的面部表情很严肃,整节课只有两次展示了宝贵的微笑,僵化呆板的面部表情、高高在上的形象,使课堂气氛非常压抑,学生很少有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
2.眼神。
眼神是传递人与人之间信息和保持良好沟通最直接、最准确的一种方式,眼神的接触和交流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是一项特别重要的沟通技巧。地理课堂上教师直接的眼神接触,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有效地帮助开小差的学生拉回注意力。有技巧的老师会持续地扫视整个教室,并与每个学生的眼神接触,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果。
依靠眼神交流的方式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大法宝,可惜视频中的我表现实在欠佳:我的目光大部分时间盯着电脑显示器,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如何播放自己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上,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期间有两三个学生低着头在玩手中的笔,有一个学生趴在桌子发呆,这些,我当时都没有关注到。
3.手势。
规范、准确,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手势是学生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可以传递知识,传递情感,加深印象。通过观察,我发现在手势这个领域,自己又出现了问题:其一,在讲黄河的轮廓时,我用手势在空中划出了一个轮廓,我的本意是划出一个“几”字形,但是通过自我观察,我发现这个手势不够准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学生们一定没法解读我的手势含义。其二,我在对学生个别提问时,直接用教鞭指向学生,用这个手势邀请学生起来作答,看到视频中自己的这个手势,觉得很刺眼,因为这个手势会让人理解为对学生的不够尊重。
有了这次课堂的自我观察,如同找到了一面可以清楚观察自己的镜子,我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平时“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一直没有关注的问题。多年来没有自我的比照,我形成了自己固有的上课方式,这种固有的方式被称为“冰山理论”,其中的一些不良习惯自己无从发现,所以更是很难改变。多一点课堂自我观察,就是多一次对镜整衣冠,可以尽可能减少一些课堂失误,让我以更清醒的头脑,把课上得更加优雅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