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题在历年高考政治试卷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类试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概念性强、灵活性大、构思巧妙等特点。下面结合例题,就同学们易犯的几种错误进行分析。
一、审题马虎,不抓关键
例1 一个领导干部,总是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能否客观地、辩证地认识两者的关系,关系到领导干部是否有自知之明,能否勤学不倦,不断进取,立于时代潮流。这段话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B.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点
C.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D.要正确地估量自己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应为B。但不少学生误选A和C。其实,同学们在做本题时,只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就可以排除A(A属唯物论),抓住题干的另一关键词“原理”,就可以排除C(C属方法论)。
例2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目标的是: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②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③基本实现现代化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但不少同学误选A和C,主要原因在于审题马虎,既没有抓住题干的关键词“经济目标”,分析题干考查的角度,又没有仔细审查题支。题支①、③带有较大迷惑性:①的后半句是政治目标,③的表述错误,应是“实现工业化”。
解题指导 同学们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仔细审题,既要审清题干,也要审查题支(选项)。审清题干,就是要注意题干的限定性要求,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的指向性。审清选项,就是要明确选项本身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选项是否符合题干的规定性,特别是要注意选项的迷惑性。
二、基础不牢,混淆知识
例3 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省发生了7.6级地震,中国红十字总会向灾区同胞提供10万美元的救灾款及50万元人民币的救灾物资。针对中国红十字会本次救灾援助,某国外报纸称,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在内的二十几个国家先后对台湾提供国际援助。那种认为中国向台湾提供“国际援助”的说法:
A.是正确的,因为台湾与大陆尚未实现统一
B.是不正确的,因为台湾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只有某些外交权
C.是不正确的,因为大陆与台湾尚未建立外交关系
D.是不正确的,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台湾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但多数同学误选了B。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懂得什么是外交权,不明白外交权和外事权的区别。外交权的主体是国家,外事权的主体是地方。台湾自古属于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香港及未来的台湾等特别行政区在国务院的授权下可以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享有某些外事权。
解题指导 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对基本概念、原理,特别是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准确把握、透彻理解,而不能似懂非懂。
三、定势思维,逆向正选
例4 (不定项选择)中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在《慕贤》中指出: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下列说法与这一观点所体现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人谗之
C.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
D.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解析 教育家颜之推的意思是说:与好人相处,会受到他们的影响,逐渐成为好人;与恶人相处,则会受到他们不良习性的影响,逐渐成为品行低下的人。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外因的作用。A、D与颜之推《慕贤》中的意思是一致的,但该题题干限定为反向选择,因此正确答案为B、C(B、C强调内因的作用)。不少同学误选A、D,与没有认真审题有关,但主要受思维定势影响,凭印象做题。
解题指导 同学们在平时训练时,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尤其要注意反向选择,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一、审题马虎,不抓关键
例1 一个领导干部,总是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能否客观地、辩证地认识两者的关系,关系到领导干部是否有自知之明,能否勤学不倦,不断进取,立于时代潮流。这段话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B.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点
C.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D.要正确地估量自己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应为B。但不少学生误选A和C。其实,同学们在做本题时,只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就可以排除A(A属唯物论),抓住题干的另一关键词“原理”,就可以排除C(C属方法论)。
例2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目标的是: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②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③基本实现现代化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但不少同学误选A和C,主要原因在于审题马虎,既没有抓住题干的关键词“经济目标”,分析题干考查的角度,又没有仔细审查题支。题支①、③带有较大迷惑性:①的后半句是政治目标,③的表述错误,应是“实现工业化”。
解题指导 同学们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仔细审题,既要审清题干,也要审查题支(选项)。审清题干,就是要注意题干的限定性要求,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的指向性。审清选项,就是要明确选项本身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选项是否符合题干的规定性,特别是要注意选项的迷惑性。
二、基础不牢,混淆知识
例3 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省发生了7.6级地震,中国红十字总会向灾区同胞提供10万美元的救灾款及50万元人民币的救灾物资。针对中国红十字会本次救灾援助,某国外报纸称,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在内的二十几个国家先后对台湾提供国际援助。那种认为中国向台湾提供“国际援助”的说法:
A.是正确的,因为台湾与大陆尚未实现统一
B.是不正确的,因为台湾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只有某些外交权
C.是不正确的,因为大陆与台湾尚未建立外交关系
D.是不正确的,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台湾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但多数同学误选了B。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懂得什么是外交权,不明白外交权和外事权的区别。外交权的主体是国家,外事权的主体是地方。台湾自古属于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香港及未来的台湾等特别行政区在国务院的授权下可以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享有某些外事权。
解题指导 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对基本概念、原理,特别是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准确把握、透彻理解,而不能似懂非懂。
三、定势思维,逆向正选
例4 (不定项选择)中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在《慕贤》中指出: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下列说法与这一观点所体现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人谗之
C.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
D.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解析 教育家颜之推的意思是说:与好人相处,会受到他们的影响,逐渐成为好人;与恶人相处,则会受到他们不良习性的影响,逐渐成为品行低下的人。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外因的作用。A、D与颜之推《慕贤》中的意思是一致的,但该题题干限定为反向选择,因此正确答案为B、C(B、C强调内因的作用)。不少同学误选A、D,与没有认真审题有关,但主要受思维定势影响,凭印象做题。
解题指导 同学们在平时训练时,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尤其要注意反向选择,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