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为家国,爱国心是一种本能
吴功芳先生的故乡是福建省闽侯县,在1979年移居香港之前,他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从战火纷飞的岁月走来,年少的他亲见满目苍夷,整个国家因为战爭变得支离破碎。历经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爭,中国终於以无数鲜血换来独立解放,卻依然百废待兴的时期,随後他亲历三年困难时期、十年文化大革命,吃尽生活的苦。
恰是因为历经了这一段段满怀悲情的历史,吴功芳先生对於祖国更添一份患难与共的深情。他悲中国之悲,苦中国之苦,那种感觉就像一些人类原始的本能一般,和血肉亲情一样,是与生俱来就被铭心刻骨赋予的;那份爱国的激情,在任何与国家大事有关时自然地显露,並且一发不可收拾。
1979年,吴功芳先生成为一位移居香港的遊子,每一位遊子对於家乡都蕴藏着至美至纯的赤子心,那时的香港还属於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之下,有别於香港不一样“国籍”的“大陆人”身份尴尬,难以避免地遭受到歧视,被人轻视,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吴功芳先生深有体会。因为两地制度上的差異,他在内地的牙科医生身份不被认可,使得他不得不另谋出路。而据他所知,中国人在国外从事的大多是苦力。
那时,吴功芳先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国家的强大之於国民来说太过重要。“国强则民强。”他努力工作,一心期望自己能夠回报祖国,在祖国强大的路上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聚水成涓。他一面发展自己的事业,一面在香港开启自己的服务之路,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维护香港繁荣稳定。
1990年,香港《基本法》颁佈实施之时,他自费出版《基本法》小册子,並在大街小巷派发宣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之日,吴功芳先生喜上眉梢,他与香港福州十邑同乡会荃湾区同仁一起庆祝组织了大型的庆回归活动,纪念这伟大的时刻,表达了他满心喜悦;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暨中国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他前往南京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呼籲所有国人勿忘国耻;他亲自筹备,邀请福建闽剧演员来港演出抗日题材闽剧,举行抗战七十周年庆祝活动。一桩桩,一件件,折射的都是吴功芳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他言:“谁人不爱国?”他喜欢讨论政治,关注並关心时事,在太平盛世的今天,他依然对“天下事”感觉敏锐。那种爱国的力量仿佛一股无坚不摧的劲风,尤其是国家发生大事的时候,自觉地引导他关心国事,关心国人。
当香港佔中事件、旺角事件等发生之後,他对於香港的年轻人深表担忧,他呼籲年轻人应该更理智地看待问题,吴功芳先生说:“社会稳定是大家安居乐业的前提,暴乱带来的影响是经济下滑,生活水平下降。大家应该将时间花在工作上,去做一些有意义,有利於香港发展之事。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他提议年轻人多了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能夠知晓如何做才是真正有益於香港,心怀感恩,珍惜如今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吴功芳先生爱自己的国家,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会背叛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祖宗。在他居住的荃湾地区,气氛融洽,他於其中服务了诸多社团,传扬爱国精神。对於来港的内地人士,他和这里的人们表达着欢迎的热情与友好。吴功芳先生创办了香港闽剧艺术研究会,并将香港福州闽剧社团组织起来,与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杨东主任签订文化交流合作意向,致力於将中国的闽剧文化带来香港,增加传统文化在香港的交流。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七周年,他邀请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来港表演;他在荃湾演奏厅主持“送乡音”、演出优秀闽剧节目《贻顺哥烛蒂》及《贬官记》;主办了“福建乡亲闽剧文化艺术交流联欢晚宴”;2015年10月18日,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由荃湾地区之友社主办、吴功芳先生主持的闽剧文化惠阳在香港荃湾大会堂举行,日场表演《红灯记》、《梅玉佩》,夜场表演《沙家浜》《桐油煮粉乾》,两场演出座无虚席,让演员及吴功芳先生等人深觉鼓舞……无数次,他们通过闽剧的形式,将闽港文化交流活动推向高潮,传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忠孝礼义等。
吴功芳先生在和平年代赋予了自己新的使命,永怀爱国之心,喜中国之喜,幸中国之幸,与祖国甘甜同享,为国家倾尽全力。
上善若水,奉献精神是一种气度
吴功芳先生一生与人为善,上善若水,他是具有宽容气度、澹泊气质的人。他对生活充满感激,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他从小与贫困为伍,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温饱成为了他和家人最基本也是最大的追求。他一直追求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务实,坚韧自强,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在行医资格在香港不被认可之後,他转行从商,成立香港榕城发展贸易公司,做木材生意。一路拼搏,走到了事业成功的今天。
而今,年近八十的吴功芳先生退而不休,将时间和精力全心投入社区义工服务中,心甘情愿地付出,从不计较付出了多少,得到了多少。他说:“到了这个年岁,对於得到多少看得淡了,更多的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为社会服务,发挥一份餘热。”
吴功芳先生的服务工作由来已久,香港回归前,他为香港回归平稳过度而竭诚尽职,不遗餘力地投身维护香港稳定之中;香港回归之後,他亦继续将爱国爱港的情怀浓缩在每一个细节中。
2000年,吴功芳先生成立了荃湾地区之友社,服务荃湾地区低收入人士、长者、病人、儿童以及单亲家庭等弱势群体,协助香港特区有关部门解决问题。他因每年累积服务时间长达两百小时以上,而连续三年获得香港社会福利署颁发的“傑出义工金奖。他致力於慈善活动,参与新界社团联会社会服务基金、新界青年联会服务基金、敬老护老爱心券等慈善筹款活动,慷慨解囊。他因此广受讚誉,香港荃湾区公民教育委员会为此颁发了“热心慈善奖”。他从第七届起连续三届担任福建省福州市政协委员,他是福建闽侯县侨联副主席、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委员、福州十邑旅港同乡会副监事长等,为香港与家乡的交流牵线搭桥,为家乡捐助善款铺路架桥、建水塔、设管道、捐资助学、关爱长者……他是福建省长乐市荣誉市民,他被评定为对家乡有重大贡献的人士,他的故事被写进了村誌和村史中……
德居人前,利在人後。无论是社团普通成员,抑或社团主席,他谦虚谨慎,以一颗奉献之心,站立於任何一个位置上,善於付出,亦甘愿付出。他有一颗无私的心,为社团、为社会出钱出力,以道德为準绳,清清白白、认认真真地为社会做一些事。在港三十多年,吴功芳先生身兼数十项社会公职,他为社会义务工作而奔波忙碌,並乐此不疲。在社团服务中,他十分注重发展、培养年轻人,成立青年部,通过地区服务工作,将年轻人凝聚在一起,传递正能量,将爱国情怀、奉献情怀一代代传承下去。
“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吴功芳先生说,一句朴素的话道出了他的无私与无悔,因为“利为家国”是他一生矢志不渝的事,他将继续为之而努力。
吴功芳先生的故乡是福建省闽侯县,在1979年移居香港之前,他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从战火纷飞的岁月走来,年少的他亲见满目苍夷,整个国家因为战爭变得支离破碎。历经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爭,中国终於以无数鲜血换来独立解放,卻依然百废待兴的时期,随後他亲历三年困难时期、十年文化大革命,吃尽生活的苦。
恰是因为历经了这一段段满怀悲情的历史,吴功芳先生对於祖国更添一份患难与共的深情。他悲中国之悲,苦中国之苦,那种感觉就像一些人类原始的本能一般,和血肉亲情一样,是与生俱来就被铭心刻骨赋予的;那份爱国的激情,在任何与国家大事有关时自然地显露,並且一发不可收拾。
1979年,吴功芳先生成为一位移居香港的遊子,每一位遊子对於家乡都蕴藏着至美至纯的赤子心,那时的香港还属於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之下,有别於香港不一样“国籍”的“大陆人”身份尴尬,难以避免地遭受到歧视,被人轻视,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吴功芳先生深有体会。因为两地制度上的差異,他在内地的牙科医生身份不被认可,使得他不得不另谋出路。而据他所知,中国人在国外从事的大多是苦力。
那时,吴功芳先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国家的强大之於国民来说太过重要。“国强则民强。”他努力工作,一心期望自己能夠回报祖国,在祖国强大的路上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聚水成涓。他一面发展自己的事业,一面在香港开启自己的服务之路,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维护香港繁荣稳定。
1990年,香港《基本法》颁佈实施之时,他自费出版《基本法》小册子,並在大街小巷派发宣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之日,吴功芳先生喜上眉梢,他与香港福州十邑同乡会荃湾区同仁一起庆祝组织了大型的庆回归活动,纪念这伟大的时刻,表达了他满心喜悦;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暨中国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他前往南京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呼籲所有国人勿忘国耻;他亲自筹备,邀请福建闽剧演员来港演出抗日题材闽剧,举行抗战七十周年庆祝活动。一桩桩,一件件,折射的都是吴功芳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他言:“谁人不爱国?”他喜欢讨论政治,关注並关心时事,在太平盛世的今天,他依然对“天下事”感觉敏锐。那种爱国的力量仿佛一股无坚不摧的劲风,尤其是国家发生大事的时候,自觉地引导他关心国事,关心国人。
当香港佔中事件、旺角事件等发生之後,他对於香港的年轻人深表担忧,他呼籲年轻人应该更理智地看待问题,吴功芳先生说:“社会稳定是大家安居乐业的前提,暴乱带来的影响是经济下滑,生活水平下降。大家应该将时间花在工作上,去做一些有意义,有利於香港发展之事。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他提议年轻人多了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能夠知晓如何做才是真正有益於香港,心怀感恩,珍惜如今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吴功芳先生爱自己的国家,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会背叛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祖宗。在他居住的荃湾地区,气氛融洽,他於其中服务了诸多社团,传扬爱国精神。对於来港的内地人士,他和这里的人们表达着欢迎的热情与友好。吴功芳先生创办了香港闽剧艺术研究会,并将香港福州闽剧社团组织起来,与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杨东主任签订文化交流合作意向,致力於将中国的闽剧文化带来香港,增加传统文化在香港的交流。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七周年,他邀请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来港表演;他在荃湾演奏厅主持“送乡音”、演出优秀闽剧节目《贻顺哥烛蒂》及《贬官记》;主办了“福建乡亲闽剧文化艺术交流联欢晚宴”;2015年10月18日,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由荃湾地区之友社主办、吴功芳先生主持的闽剧文化惠阳在香港荃湾大会堂举行,日场表演《红灯记》、《梅玉佩》,夜场表演《沙家浜》《桐油煮粉乾》,两场演出座无虚席,让演员及吴功芳先生等人深觉鼓舞……无数次,他们通过闽剧的形式,将闽港文化交流活动推向高潮,传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忠孝礼义等。
吴功芳先生在和平年代赋予了自己新的使命,永怀爱国之心,喜中国之喜,幸中国之幸,与祖国甘甜同享,为国家倾尽全力。
上善若水,奉献精神是一种气度
吴功芳先生一生与人为善,上善若水,他是具有宽容气度、澹泊气质的人。他对生活充满感激,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他从小与贫困为伍,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温饱成为了他和家人最基本也是最大的追求。他一直追求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务实,坚韧自强,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在行医资格在香港不被认可之後,他转行从商,成立香港榕城发展贸易公司,做木材生意。一路拼搏,走到了事业成功的今天。
而今,年近八十的吴功芳先生退而不休,将时间和精力全心投入社区义工服务中,心甘情愿地付出,从不计较付出了多少,得到了多少。他说:“到了这个年岁,对於得到多少看得淡了,更多的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为社会服务,发挥一份餘热。”
吴功芳先生的服务工作由来已久,香港回归前,他为香港回归平稳过度而竭诚尽职,不遗餘力地投身维护香港稳定之中;香港回归之後,他亦继续将爱国爱港的情怀浓缩在每一个细节中。
2000年,吴功芳先生成立了荃湾地区之友社,服务荃湾地区低收入人士、长者、病人、儿童以及单亲家庭等弱势群体,协助香港特区有关部门解决问题。他因每年累积服务时间长达两百小时以上,而连续三年获得香港社会福利署颁发的“傑出义工金奖。他致力於慈善活动,参与新界社团联会社会服务基金、新界青年联会服务基金、敬老护老爱心券等慈善筹款活动,慷慨解囊。他因此广受讚誉,香港荃湾区公民教育委员会为此颁发了“热心慈善奖”。他从第七届起连续三届担任福建省福州市政协委员,他是福建闽侯县侨联副主席、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委员、福州十邑旅港同乡会副监事长等,为香港与家乡的交流牵线搭桥,为家乡捐助善款铺路架桥、建水塔、设管道、捐资助学、关爱长者……他是福建省长乐市荣誉市民,他被评定为对家乡有重大贡献的人士,他的故事被写进了村誌和村史中……
德居人前,利在人後。无论是社团普通成员,抑或社团主席,他谦虚谨慎,以一颗奉献之心,站立於任何一个位置上,善於付出,亦甘愿付出。他有一颗无私的心,为社团、为社会出钱出力,以道德为準绳,清清白白、认认真真地为社会做一些事。在港三十多年,吴功芳先生身兼数十项社会公职,他为社会义务工作而奔波忙碌,並乐此不疲。在社团服务中,他十分注重发展、培养年轻人,成立青年部,通过地区服务工作,将年轻人凝聚在一起,传递正能量,将爱国情怀、奉献情怀一代代传承下去。
“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吴功芳先生说,一句朴素的话道出了他的无私与无悔,因为“利为家国”是他一生矢志不渝的事,他将继续为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