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教师的素质和质量决定高校的质量和发展能力。在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推进变革的大环境下,当前市属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竞争非常激烈、教学经验不足、职业压力大、生活压力大、经济地位低。市属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途径有:市属高校研修基地研修,国内(外)访问学者,市属高校之间的异校交流,构建青年教师培训机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作报告。市属高校管理者要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师岗位,为广大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进而促进市属高校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市属高校 青年教师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003-03
一、引言
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而青年教师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希望和未来,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新生力量。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北京市属普通高校近40所(不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大部分都是教学型大学和高职高专。在新形势下,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市属高校引进了许多青年教师,其中不乏“80后”青年教师。大量青年教师进入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领域工作。如何使青年教师健康成长为各高校的生力军,不断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和水平,对青年教师自身发展和市属高校的持续发展都是重要问题。
二、市属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竞争非常激烈
目前,各市属高校内教师竞争日趋激烈,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例如职称晋升、科研和教改项目申请等。另外,推进教师博士化进程,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并且在职称聘任、市教委项目申报、等级晋升、硕士指导教师遴选中,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予以倾斜等。这些实际问题,都使得青年教师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二)教学经验不足
目前,市属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是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以上毕业,这些青年教师大都具有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掌握前沿的科研领域。但是教育理论知识欠缺,课堂教学经验不足。对于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教学技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还处于摸索积累阶段。对于课堂教学管理、增进和学生的沟通、教学过程控制、课堂突发问题应急处理、课堂教学氛围的调节等都不熟练,教学反思能力还欠缺。青年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课堂过程管理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规划自身发展和思考学生成长过程的比较少,不能很熟练地驾驭教学过程,角色适应困难。
(三)职业压力大
由于高校发展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提高,使得目前各市属高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普遍偏多,包括教学和科研任务都比较重。同时,北京市加强了对市属高校的管理力度,比较严格的执行教师聘任制度和绩效考核工资制度,加强了教师职称晋升和评定的管理,这些标准与制度的执行,对青年教师来说进一步增加了工作压力。在市属高校中,由于人员编制、职称晋升的名额限制,青年教师职称晋升困难。总之,青年教师在高校中处于弱势地位,青年教师在学术交流、项目申请、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拥有的资源都比较少,在高校中生存的压力比较大。
(四)生活压力大,经济地位低
青年教师工作后就要面临许多生活问题,如组建家庭、赡养老人、买房买车等。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师的经济收入尽管有所提高,但是由于青年教师一般来说职称普遍较低,在个人工资、奖金、科研等方面的收入也明显较低,这些情况,都对青年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成影响。青年教师面临的生存压力使之对目前的生存状况不太满意。尤其是在北京,寸土寸金,房价高涨,生活压力比较大,为了生存,没有条件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教学、科研上。因此,高校管理者需要理清管理思路,摆正自己学校的定位,正确引领青年教师发展的方向。高校管理者应多关心青年教师的生存情况,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和进步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努力改善青年教师的待遇,解除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
三、市属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途径探讨
(一)市属高校研修基地研修
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发展基地研修工作的意见》(京教人[2011]3号)文件精神及相关工作部署,“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等部属重点高校建立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发展基地,每年选拔市属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一百多名进入发展基地研修一年。
教师发展基地采取跨学校、跨学科合作等途径,搭建部属高校与市属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部属重点大学的优质资源,为市属高校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提供平台,为进一步带动市属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修工作主要采取集中学习、导师带教、学员助教等方式,通过“零距离”的观察和体验,使研修教师深入学习、体会、领悟优秀教育教学专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科研方法,感受名师的教学艺术,丰富教学科研实践,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研修学习分为脱产学习和半脱产学习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为脱产学习阶段,主要为集中学习、教学观摩、教学研讨,在导师指导下确立教学科研专题等。第二阶段(第二学期)为半脱产学习阶段,主要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教学科研和教学实践。
部属高校的指导教师须是获得国家级或北京市级的“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特色专业”负责人等教学领域的专家或具有教授专业技术职务、在一线教学、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研修学员则是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和管理干部。 研修期间,研修学员按学校相关规定享受派出学校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研修表现纳入派出学校的年度考核,研修成果作为年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依据。研修结业的优秀学员优先选派参加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国外研修项目,在申报市教委的各类人才选拔项目、教学科研项目及专业技术职务时优先推荐。
(二)国内(外)访问学者
在北京市部属重点院校中,国内各学科领域的领军人和教学名师、专家学者很多,他们既了解各自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又有各自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专长,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工作了多年,这些资源是市属高校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国内访问学者发展模式对青年教师的发展非常有帮助。市属高校青年教师到这些部属院校做国内访问学者,具有特有的优势。一是同城交流,不需要脱产学习。市属高校的青年教师一般都是各高校授课的主力军,到市内其他部属院校做访问学者,可以不用脱产,不耽误本校的教学任务。二是导师所在的部属重点大学办学资源和学术氛围都有优势,有利于青年教师分享的资源也很多,比如专业课程观摩、图书馆藏书资料、先进的教学设施、科研学术交流、国内外学术权威的讲座和论坛等。这些能使青年教师及时跟踪教学改革的前沿和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培养青年教师发展创新能力的意识。三是做国内访问学者不需要考试入学,学习时间灵活。且国内访问学者覆盖面也比较宽,只要自己联系好导师,基本都能成行,非常适合市属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
当然,也可以顺应教育国际化趋势,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出国研修,到国外做访问学者,利用国际优质教育科技资源,进行国际教育交流。每年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都会在市属高校中遴选几十名教师,赴国外大学进行深入研修。但是这样的机会比较少,往往名额有限,一般各市属高校选派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人。因此只有少数青年教师能够得到这种机会。如果是自费出国,费用太高,很多市属高校青年教师无法承担。
总之,到国、内外名校做访问学者,在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术氛围下,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观摩、参与学术交流等活动,得到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通过这些教育交流,能使青年教师感受到不同的学术文化价值观念、教学教育方式。
(三)市属高校之间的异校交流
每个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生活等基本上被限于学校一个场所,时间长了,会逐渐磨灭其对工作的激情,也会因知识与视野的闭塞而丧失教学的主导性。其他市属高校的独特理念、先进教法以及专家、名师的发展历程,也是推动本校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着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等目的,进行市属高校之间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互换教师授课、听课,可以给青年教师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实践能力。并且,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同城交流的时间、费用等代价较低。这种校际合作,不仅能给双方学校注入新鲜活力,还能给各高校带来双赢的结果,对学生、教师、学校都有所助益。
(四)构建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应根据市属高校各自发展的需要,加大青年教师培训力度。应通过制定并完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从政策上为青年教师培训提供保障,以激发青年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同时,加强对培训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青年教师培训信息库,妥善保存受训青年教师的相关培训资料,实行培训质量动态跟踪机制,力争保持培训效果的长效性。
(五)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作报告
可以聘请知名专家学者甚至院士,来市属高校做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各市属高校应不定期邀请国内外学术界知名的专家、学者举办教学科研讲座,经常举办这样的学术讲座,能给学校带来新鲜血液,使青年教师开阔眼界和思路。应加强与市内部属大学及本学科知名学者在学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和青年教师的快速健康成长。
青年教师是思维敏捷、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事业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和挑战。市属高校管理者要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师岗位,为广大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进而促进市属高校持续健康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于淼.部属院校对市属高校教师的师资培训刍议[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128-129.
[2] 李继秀.教师发展与学校组织变革[J].教育研究,2008(3):79.
[3] 黄颖.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探析[J].前沿,2012(12):124-125.
[4] 杨光.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03-104.
[5] 郭丽君,周清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1):65-69.
[6] 孔凡胜.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的多维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1(1):84-86.
[7] 周健敏.解读高校教师发展的新理路——一种现象学的视角[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5):58-60.
[8] 王海文.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07-108.
[9] 刘萍,苏玉琼,刘国勋.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9-101.
[10] 徐金明,杨瑾,余艳.我国高校教师培训改革发展的前瞻与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04(4):13-20.
[责任编辑:陈 明]
[关键词]市属高校 青年教师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003-03
一、引言
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而青年教师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希望和未来,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新生力量。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北京市属普通高校近40所(不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大部分都是教学型大学和高职高专。在新形势下,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市属高校引进了许多青年教师,其中不乏“80后”青年教师。大量青年教师进入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领域工作。如何使青年教师健康成长为各高校的生力军,不断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和水平,对青年教师自身发展和市属高校的持续发展都是重要问题。
二、市属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竞争非常激烈
目前,各市属高校内教师竞争日趋激烈,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例如职称晋升、科研和教改项目申请等。另外,推进教师博士化进程,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并且在职称聘任、市教委项目申报、等级晋升、硕士指导教师遴选中,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予以倾斜等。这些实际问题,都使得青年教师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二)教学经验不足
目前,市属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是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以上毕业,这些青年教师大都具有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掌握前沿的科研领域。但是教育理论知识欠缺,课堂教学经验不足。对于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教学技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还处于摸索积累阶段。对于课堂教学管理、增进和学生的沟通、教学过程控制、课堂突发问题应急处理、课堂教学氛围的调节等都不熟练,教学反思能力还欠缺。青年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课堂过程管理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规划自身发展和思考学生成长过程的比较少,不能很熟练地驾驭教学过程,角色适应困难。
(三)职业压力大
由于高校发展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提高,使得目前各市属高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普遍偏多,包括教学和科研任务都比较重。同时,北京市加强了对市属高校的管理力度,比较严格的执行教师聘任制度和绩效考核工资制度,加强了教师职称晋升和评定的管理,这些标准与制度的执行,对青年教师来说进一步增加了工作压力。在市属高校中,由于人员编制、职称晋升的名额限制,青年教师职称晋升困难。总之,青年教师在高校中处于弱势地位,青年教师在学术交流、项目申请、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拥有的资源都比较少,在高校中生存的压力比较大。
(四)生活压力大,经济地位低
青年教师工作后就要面临许多生活问题,如组建家庭、赡养老人、买房买车等。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师的经济收入尽管有所提高,但是由于青年教师一般来说职称普遍较低,在个人工资、奖金、科研等方面的收入也明显较低,这些情况,都对青年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成影响。青年教师面临的生存压力使之对目前的生存状况不太满意。尤其是在北京,寸土寸金,房价高涨,生活压力比较大,为了生存,没有条件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教学、科研上。因此,高校管理者需要理清管理思路,摆正自己学校的定位,正确引领青年教师发展的方向。高校管理者应多关心青年教师的生存情况,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和进步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努力改善青年教师的待遇,解除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
三、市属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途径探讨
(一)市属高校研修基地研修
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发展基地研修工作的意见》(京教人[2011]3号)文件精神及相关工作部署,“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等部属重点高校建立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发展基地,每年选拔市属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一百多名进入发展基地研修一年。
教师发展基地采取跨学校、跨学科合作等途径,搭建部属高校与市属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部属重点大学的优质资源,为市属高校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提供平台,为进一步带动市属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修工作主要采取集中学习、导师带教、学员助教等方式,通过“零距离”的观察和体验,使研修教师深入学习、体会、领悟优秀教育教学专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科研方法,感受名师的教学艺术,丰富教学科研实践,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研修学习分为脱产学习和半脱产学习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为脱产学习阶段,主要为集中学习、教学观摩、教学研讨,在导师指导下确立教学科研专题等。第二阶段(第二学期)为半脱产学习阶段,主要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教学科研和教学实践。
部属高校的指导教师须是获得国家级或北京市级的“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特色专业”负责人等教学领域的专家或具有教授专业技术职务、在一线教学、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研修学员则是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和管理干部。 研修期间,研修学员按学校相关规定享受派出学校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研修表现纳入派出学校的年度考核,研修成果作为年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依据。研修结业的优秀学员优先选派参加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国外研修项目,在申报市教委的各类人才选拔项目、教学科研项目及专业技术职务时优先推荐。
(二)国内(外)访问学者
在北京市部属重点院校中,国内各学科领域的领军人和教学名师、专家学者很多,他们既了解各自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又有各自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专长,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工作了多年,这些资源是市属高校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国内访问学者发展模式对青年教师的发展非常有帮助。市属高校青年教师到这些部属院校做国内访问学者,具有特有的优势。一是同城交流,不需要脱产学习。市属高校的青年教师一般都是各高校授课的主力军,到市内其他部属院校做访问学者,可以不用脱产,不耽误本校的教学任务。二是导师所在的部属重点大学办学资源和学术氛围都有优势,有利于青年教师分享的资源也很多,比如专业课程观摩、图书馆藏书资料、先进的教学设施、科研学术交流、国内外学术权威的讲座和论坛等。这些能使青年教师及时跟踪教学改革的前沿和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培养青年教师发展创新能力的意识。三是做国内访问学者不需要考试入学,学习时间灵活。且国内访问学者覆盖面也比较宽,只要自己联系好导师,基本都能成行,非常适合市属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
当然,也可以顺应教育国际化趋势,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出国研修,到国外做访问学者,利用国际优质教育科技资源,进行国际教育交流。每年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都会在市属高校中遴选几十名教师,赴国外大学进行深入研修。但是这样的机会比较少,往往名额有限,一般各市属高校选派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人。因此只有少数青年教师能够得到这种机会。如果是自费出国,费用太高,很多市属高校青年教师无法承担。
总之,到国、内外名校做访问学者,在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术氛围下,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观摩、参与学术交流等活动,得到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通过这些教育交流,能使青年教师感受到不同的学术文化价值观念、教学教育方式。
(三)市属高校之间的异校交流
每个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生活等基本上被限于学校一个场所,时间长了,会逐渐磨灭其对工作的激情,也会因知识与视野的闭塞而丧失教学的主导性。其他市属高校的独特理念、先进教法以及专家、名师的发展历程,也是推动本校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着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等目的,进行市属高校之间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互换教师授课、听课,可以给青年教师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实践能力。并且,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同城交流的时间、费用等代价较低。这种校际合作,不仅能给双方学校注入新鲜活力,还能给各高校带来双赢的结果,对学生、教师、学校都有所助益。
(四)构建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应根据市属高校各自发展的需要,加大青年教师培训力度。应通过制定并完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从政策上为青年教师培训提供保障,以激发青年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同时,加强对培训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青年教师培训信息库,妥善保存受训青年教师的相关培训资料,实行培训质量动态跟踪机制,力争保持培训效果的长效性。
(五)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作报告
可以聘请知名专家学者甚至院士,来市属高校做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各市属高校应不定期邀请国内外学术界知名的专家、学者举办教学科研讲座,经常举办这样的学术讲座,能给学校带来新鲜血液,使青年教师开阔眼界和思路。应加强与市内部属大学及本学科知名学者在学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和青年教师的快速健康成长。
青年教师是思维敏捷、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事业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和挑战。市属高校管理者要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师岗位,为广大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进而促进市属高校持续健康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于淼.部属院校对市属高校教师的师资培训刍议[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128-129.
[2] 李继秀.教师发展与学校组织变革[J].教育研究,2008(3):79.
[3] 黄颖.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探析[J].前沿,2012(12):124-125.
[4] 杨光.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03-104.
[5] 郭丽君,周清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1):65-69.
[6] 孔凡胜.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的多维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1(1):84-86.
[7] 周健敏.解读高校教师发展的新理路——一种现象学的视角[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5):58-60.
[8] 王海文.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07-108.
[9] 刘萍,苏玉琼,刘国勋.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9-101.
[10] 徐金明,杨瑾,余艳.我国高校教师培训改革发展的前瞻与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04(4):13-20.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