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之巧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7825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学与思的重要性。而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体验,对“教而不问则罔,问而不教则殆” 似乎有深刻领悟,因为如果只有“教”而不问,那么学生就成了接收器,不能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如果只有“问”,而没有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去“问”,没有在恰当处释疑,那么学生就变成被发问器,他们就不会积极思考。作为一位教师,教好学,充分发挥课堂效率,是我们所追求的。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下面,我就教学中“问”的三个提问角度,略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善于从文章的构思上提问
  例如:在讲授《丑小鸭》时,我首先让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①“丑小鸭”它“丑”吗?又“丑”在哪?请同学们找出具体体现。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出其丑的外形等。
  ②“丑小鸭”是“丑”,作者用意是写其“丑”吗?
  同学们说:“不是。”
  ③不是写其“丑”,那又是什么?文章如何体现呢?
  同学们都能回答:“不是丑,而是美。”而且基本上能找出其美之处。
  ④作者由“丑小鸭”之“丑”变成“美天鹅”之“美”,由“丑”变“美”的写作妙处在哪?能否直接写其美?
  同学们在思考此四个问题时,实际在思考这篇文章的谋篇布局,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也有利于学生在自己行文时构思布局,从而能达到行云流水之畅。
  其次,善于从文章的选材上提问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幢建筑,那么构思就是框架,而选材就是选料。在读懂构思的基础上,还要学生学会选材,学会理解作者为什么会选这样的素材?以便理解文章主旨和注意自己行文时如何选择题材,从而能达到巧妇有“米”之炊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都德《最后一课》,当讲到上习字课时,首先让学生们读一读习字课这一段,然后问:
  ①这中间讲到几个细节?许多同学都能答到两个,而且大多数同学都讲到“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一点。
   ②老师点评:很好!那天是习字课,作者为什么要写鸽子的情况,这是跑题吗?为什么?
  甲同学回答:不是。而且这能充分体现小佛朗士对普鲁士的恨。
  乙同学回答:这是一种侧面突出,能突出当时紧张气氛。
  ③老师点评:好。但鸽子是一种自然界中的鸟类动物,它本是没有感情的,作者为什么会选择写鸽子的感受?
  甲同学回答:鸽子是和平的象征,鸽子在呻吟,以此表达作者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普鲁士的无尽憎恨。
  乙同学回答:鸽子咕咕地叫,本是与生俱来的,就正如法国人讲法语也是与生俱来的一样,这有利于形象地揭露普鲁士不准法国人讲法语的残暴。
  由此可见,这提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深刻挖掘文章的主旨,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善于从文章的语言上提问
  如果前两者的提问角度是从大方面思维的话,那么从语言上提问,应属于从细节上去发掘文章的闪光点,而这种细节之美在诗歌中尤显突出。诗歌很注重语言的凝练、含蓄之美,如“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敲”和“绿”的魅力令世人叹服。我觉得在教古诗歌阅读鉴赏时,应注重从推敲字入手,品味语言的神奇。
  例如,在学习吴均《山中杂诗》时,讲到“云从窗里出”时,老师问: “云”怎么会从窗户中出来?学生甲答:“云”不是真的云而是烟。老师问:那能否把云换成烟呢?学生答:不行,因为这有利于体现山之高,天之蓝,山天浑然一体的壮观景象。老师问:作者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幻觉?这与前面哪句相照应?学生答:山际见来烟。云似烟,烟似云,给人一种梦幻的美景,并把山中的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空中楼阁的神奇画卷。
  一个“云”字把全诗意境勾勒,让我们想象神往,意犹未尽。
  总之,无问无学,无问无教。我们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要授之以渔,善问也是至关重要的。让我们以“问”为点,以“教”为线,以激情为催化剂,在三尺讲台上燃烧自己的青春吧!◆(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永安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自己的语言变得幽默诙谐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本人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巧妙设喻  写作课上,语文教师为了强调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巧妙设喻,他先引用《周礼》上的话:“绘图之事,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接着打比方说:“人的脸有赤有青亦有白,可见每个人的脸天生就是一篇文章。古往今来,许多女同胞都喜欢讲究修改自己的文章的。她们每天晨起梳洗罢,独自改文章;用白大夫反复揣摩(涂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现状,指出新版《大学语文》更加注重人文化的功能,爱的理念作为其隐性线索贯穿始终,这对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能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语文 人文素养 爱的理念 教材建设  一、“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现状  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各异,归总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文学史为纲,即按照文学史的脉络,精选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如武汉大学
期刊
英语复习课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但如何让教师的动机产生良好的教学结果,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为此,我在英语复习课中,对历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逐一分析。  一、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  复习课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每次讲授新课之前,多数教师都会花上简短的几分钟复习,让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印象,巩固教学成果。  按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伴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个性的发展,有一些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逐渐衰减。如何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使他们好学乐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爱心带入课堂,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  1.尊重和宽容,做学生的朋友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让学生真正成
期刊
【缘起】  曾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禅师的最后一课》,是这么说的:  一位著名的禅师将不久于人世,弟子们围坐在其周围,等待师父告诉他们人生的奥秘。没想到禅师突然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怎么才能除掉旷野里的杂草?”众弟子争相答道,不外乎是“用铲子铲、用火烧、用石灰撒”一类方法或者“斩草就要除根,把草根挖出来”……禅师始终微笑着听完,并不时点头。  “你们讲得都很好!”禅师说,“这样吧,寺庙后面有块杂草
期刊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瑰宝,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义务教育教材中选取的唐诗宋词都堪称历代的经典之作。它们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但是,由于古诗词言简意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还仅仅停留在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陈旧教法上,学生容易产生畏惧的厌学心理。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的不断革
期刊
花开一度:万紫千红由疑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第一篇文章,如何为学生打开审美视野,在新奇与惊喜中去领略异国丰富绚丽的文化魅力显得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开课伊始,师板书不完整课题,让学生比较课本和黑板上课题的不同,引发“花是给别人看的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有什么不同”之思考,从而
期刊
作为教师,大都有过批评学生的经历。批评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之一,每当我们批评学生时,往往多以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循循善诱为主,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时,实在是忍不住了,也可能会当众大声的训斥,甚至责骂,但效果往往也不佳。他们的行为总与你的期望“背道而驰”,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通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我对学生实施批评教育的口语技巧,在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明确了对学生实施批评教育时应遵
期刊
作文“点改法”,一反传统的批改方式,在作文批改中,采用一系列的标注符号,在有问题的文段中加以指示,并在对应的眉批处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让学生自己寻找途径和方法,最后完成修改任务。它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包办代替,必须是师生双方活动,教师负责点,学生负责改。以“点”带“面”,以“改”促“思”,从而使学生作文能力迅速得到提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点改法,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中学生作文,最
期刊
德育是一项伟大、系统的育人工程,也是素质教育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第一要义。主动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并充分发挥德育的特殊功能,能“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的培养,达到行之有效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针对初中学生底子薄、视野窄、表达差的现状,曾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渠道进行德育渗透,并且已在时间与操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挖掘词句 情理并融  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