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概念,化“无形”为“有形”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838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概念教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本文中笔者随着课改的步伐,以《负数的认识》一课为契机,寻求概念课堂的高效、高能。笔者从探、究两个过程阐述了从备课到上课的经历和过程,呈现了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精彩与失败,由此展开对概念教学的新思考。
  【关键词】概念教学小学数学精致
  【探:回归本源,溯古论今】
  研读一:教材地位——承上启下
  “负数的认识”一课是人教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它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属于概念教学。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而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六年级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读二:版本不同——殊途同归
  备课之前,我仔细研读了北师大版、苏教版的教材,与人教版教材进行了对比。虽然三个版本所安排的年级不同,如北师大版安排在四年级上册、苏教版安排在五年级上册,而人教版却安排在六年级下,但是不管是哪一版的教材,他们对负数意义教学的展开都是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温度的零上和零下”来建立负数的表象,再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出、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冲破学生原有认知,建构新知。
  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
  研读三:学生理解——流于表面
  在生活中,学生不难发现负数的存在,如存折上、气象预报里、电梯按钮上等等,但是细究到底什么是负数,大部分的学生会认为“有‘-’的就是负数”。很显然,他们对负数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符号表面,至于意义,可以说是他们学习的盲点。这也恰恰是本堂课要教给学生的知识难点。
  【究:精致概念,别样价值】
  个体对概念的理解结果(头脑中的概念意义)既非来自外部提供的信息,也不是原来的长时记忆,而是思维过程的产物,认知心理学家将之称为“精致的概念”。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尽量详细的“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具体界定,以使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例证,对概念的细节把握更加准确,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获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条件等。
  基于对教材的研读,结合理论,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负数的概念进行重构和精致。
  一、 似懂非懂,未成曲调先有情
  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数学上选取了简洁的符号“+、-”来区分正负数的形象。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符号并不陌生,早在一年级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知道“+”叫做加号,“-”叫做减号,然而在这里它们又有了自己的符号定义。为了消减学生对符号形似的定势情感,加深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一) 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师:同学们,刚开始上课大家就会做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
  生:起立、坐下
  师: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这样相反的情况: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热闹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赢也有输……你能从生活中找到这样的现象吗?
  生:银行存款、取款;上楼、下楼;气温上升、下降
  师:如果顺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生活中的几个例子。【出示】
  ① 389公交车开到电影院站时,上车2人,同时下车2人。
  ② 某水果店九月份盈利4805.5元,十月份亏本670.8元。
  ③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310米,冬季水位下降23100米。
  师:在这些例子中你能找到一组意思相反的词吗?
  师:把这些相反意思的词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数据信息记录下来吗?
  (生填写记录单)
  (二) 反馈比较
  师小结:数学上就是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师:请你用这样的符号重新表示一下这些量,开始!(一生上台写)
  (三) 揭示定义
  数学上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像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板书正数、负数】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负数。【板书课题】“-”作为符号,就不代表减法了,叫做负号,读作“负”,而“+”就是正号,读作“正”。
  (四) 学会读写
  正负数的产生是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短语,学生往往很难明白其中的意思,因此在本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找“相反的情况”“意思相反的词”等活动,让他们明确这个短语表示的意义即“意思相反的词+具体的数量”,由此“精致”了这个短语的概念,为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是,“+”“-”似是而非的外表不足以迷惑学生的思维,而他们对负数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了。
  二、 去粕存精,相逢何必曾相识
  不同版本的教材都选取温度引入负数,以“温度计”作为研究负数意义的模型。究其原因,温度计里有0刻度,刚好成为正负数的分界点。于是,我也选取了温度计作为“突破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的模型。
  设计:【出示空白温度计(见右图)】这里显示的是温度计刻度的一部分,每小格表示1℃。学生标零上4℃和零下4℃
  预设反馈:a 图1——没0,图2有0   师:这两幅作品,大家更欣赏谁?(图2)
  (理由:有0能清楚标明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区域范围。)
  b 示图3、图4(有0,但0的位置不同)
  c 比较小结
  师:同样都是零上4℃,为什么可以把4的位置标在第一格、第二格或者第三格?
  整堂课在这一环节中耗时10分钟,却是无效的。第一,在空白温度计上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因为他们不理解老师到底要他干什么。第二,学生作品中大都只能呈现预设的图1、图2,学生想不到图3、图4的标示方法,也就达不到这一环节的最大效益。
  细细想来,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温度计与此处所需要的模型之间是有出入的。在正负数的概念里是这样规定零上温度:以0为分界点,高于0摄氏度的叫零上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叫零下温度。对于温度的零上零下都是以0摄氏度为起点。而实际的温度计表示的温度则是由水银柱从最下面开始往上升,超过0摄氏度了就是零上温度,没有超过0摄氏度就是零下温度(见图1)。对温度零上零下的区分该是0℃线,这与生活中的温度计模型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教学中该突出这一点。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刚才的操作中无从下手。
  因此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必须舍去温度计原有的结构,冠上我们需要的模型,即从0℃开始,向上升高或者往下降低。同时在此之后,告诉学生生活中温度计的表示是怎样的,以此让学生明确数学模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与区别(见图2)。
  图1图2
  三、 数形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负数是与正数意义相反的一类数,而它与正数的区别就是正数表示分界点以上的一类数,而负数则表示分界点以下的一类数,这是人为规定的事实。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意义,必须让他们学会在生活情境中找到分界点。仅以温度计上的数理解负数的定义过于单调,可是把海拔高度、体重等等生活中的例子融入其中,又显得凌乱,学生无法将这杂乱的知识统一到新的知识结构中去。
  基于这种想法,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 在海拔高度中感受分界点——海平面,定为0。出示线段图,明白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一般用负数表示。
  (2) 体质测试中,明确此时的分界点是标准体重。出示线段图,理解高于标准体重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标准体重的用负数表示。
  (3) 【出示】刚才你们也是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的,那请你想一想它们的分界点分别是什么?
  ① 389公交车开到电影院站时,上车2人,下车2人。——原来人数,上车的用正数,下车的用负数
  ② 某水果店九月份盈利4805.5元,十月份亏本670.8元。——成本,盈利为正,亏本的为负
  ③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310米,冬季水位下降23100米。——正常水位,高于它的是正,低于它的是负
  师:仔细观察,这些例子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总结:这个分界点不仅可以是0,还可以是一个标准量。当高于分界点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正数表示,当低于分界点时,我们可以用负数来表示。
  这个环节的设计可谓“新颖独特”。首先把之前呈现的大量生活情境穿成一线,发挥出生活材料的最大功效,可以说将材料用到实处。其次,在每一幅图中出现的线段图,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负数的含义,找出区分正负数的分界点。在这个环节的雕琢下,学生对于负数的意义达到深层次的理解,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0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已经不再是学生思维的盲点了,他们深刻认识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而且这个分界点不一定是0,还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量。此时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负数的符号特征上,更能从深入的意义入手来看负数。另外,本环节一反常态,将解决问题特有的线段图融入到概念的理解,为抽象的概念增添了更直观的感受,为概念课的教学开创了新思路,更加凸显数学的简洁严密性。
其他文献
【摘要】课文只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是我们进行语文知识、语文智能教育的抓手,语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不是课文,而是语文知识,语文智能。教师只有依据课文的文体特征、文本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学会语文。了解文体,可以帮助教书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了解文体有利于指导学法,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从学会一篇到学会一类;了解文体更有利于教师设计
期刊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人们往往喜欢运用美术形式来表达思想与传递情感。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美术更加广泛地被人们应用于生活之中。美育也逐渐成为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作为美育的起步阶段,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小学美术教师背负的责任与义务不言而喻。然而,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美术教学都普遍存在着学生兴趣不大或老师不重视弃之不用、教学设计单一、教学方法落后
期刊
【摘要】诗歌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幼儿园学习语言的有效手段,我们在设计幼儿园的诗歌教学中的首要事情是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在诗歌内容的学习中形式要多样化,鼓励幼儿在学会诗歌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标记进行诗歌朗诵,鼓励幼儿一起合作演绎诗歌朗诵,体验诗歌朗诵的精彩。  【关键词】幼儿园诗歌朗诵标记运用合作演绎  诗歌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为常见,诗歌语言通俗凝练,形象性强,
期刊
【摘要】在新课标的形式下,如何设计、开发制作微课是目前教育科研前沿问题。本文以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为例,探究了微课的设计、开发制作等问题。  【关键词】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微课开发制作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与此相应,人们更乐于接受简单、便捷、有趣和高效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微课”“微学习”“翻转课堂”“可汗学院”“慕课”等概念广为人知,它
期刊
作分得的份数,先求出每一份;思路之二是求出前项、后项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即把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解答。因此,本节课注意勾连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自主探究,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以此形成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所需要的数学技能。解答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时,紧紧抓住“把谁分配”和“按怎样的比分配”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条件,解答时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课。  【设计理念】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但未必能习得智慧,也就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很多情况下,学生在第一课时只是得到一些词语与课文内容的知识积累,没能加以运用,不能完全架构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课着力凸显第一课时特点,以词串为纽带贯穿全课教学,从积累到运用,构筑词语教学立体网络,为学生第二课时学习作铺垫。  【教学目标】  1. 读
期刊
【摘要】现代“熊孩子”教育之难前所未有,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溺爱,养成了不少恶习。更由于年龄原因,他们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心中也是只有自我,没有他人。转变他们,一需要爱心,二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从现代教育家李镇西的后进生教育故事中,静心品读,我品出了不少适合我们一线老师的教育策略:充分了解是教育的基础,择机而动、持之以恒、不断完善是教育的主要策略,追求自管是教育成效的最大保障。  【关
期刊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思想、价值、信念、态度以及知识技能和教学行为方式随时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修正。为催生教师不断“拔节”,学校积极搭建多维平台,努力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创设优质环境和条件,以达到激活潜能、迸发激情、生长智慧、提升品质、促进成长的目的,进而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文化引领打造团队变革形式自主发展  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创建于2010年,
期刊
【摘要】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为了满足人的主观与情感的需求而存在的。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表达情感、提升生活的质量,直指人性的发展。儿童阶段是培养人性之美、健全人格之美的关键阶段。新常态教育背景下的学校艺术教育,应当理念先行、立德树人、彰显个性、特色鲜明。  【关键词】艺术教育新常态学校管理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就是培养大写的人,舒展的人,使人的生命经教育而更加情韵悠长,光明磊落。艺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平面几何里“根心定理”原理,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训练这三个两两不同心的圆,形成的三条根轴,两两相交,必汇于教学质量这个“根心”。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活起来,让训练实起来,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这个“根心”升起来,语文课堂才具有持久而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根心定理语文教学小学  在平面几何里,有条非常著名的定理——根心定理:三个两两不同心的圆,形成三条根轴,则必有下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