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前期准备、培养料的堆制与上架灭菌、播种及播后管理、覆土及覆后管理、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双孢蘑菇室内架式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双孢蘑菇;室内;架式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46.1 104 .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070-01
双孢蘑菇具有品质优良,口感好,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将双孢蘑菇室内架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前期准备
1.1建设菇房搭好菇架
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离电源不远的平地或缓坡地。一般每栋菇房长16m,宽9m,高4.5m;朝南面开两扇门,南北两边墙上宽度每隔5m、高度每隔1m开好通风孔;菇房顶上用竹架搭好后,覆盖稻草,再盖上塑料薄膜,保温防雨;每栋菇房旁要建1座简易的灶台,供菇房消毒备用。用竹木搭建横竖支架,每排宽0.8m,排与排中间留0.6m宽的过道,每层高0.5m,共搭6~7层;每层菇架间用尼龙绳结成盛料网,网孔大小以培养料不会漏下为宜。除去空间,每座菇房可实际种植500m2左右。
1.2准备培养料及配方
需备优质干稻草1 70t/hm2,干牛粪120t/hm2,磷肥5 t/hm2,尿素1.5t/hm2,石灰粉2.5t/hm2,碳酸钙1.25t/hm2。
2培养料的堆制与上架灭菌
2.1堆制
根据气候情况,我县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堆制培养料。建堆前2~3d,将稻草浸水,同时将牛粪预湿;选在地平、不积水、无污染、有水源、离菇房近的地方做堆料场。建堆时先在堆料场上铺1层浸湿好的稻草,厚15~20cm;然后在稻草上撒1层预湿的牛粪,逐层均匀撒入石灰粉、尿素、碳酸钙,逐层踏实;将培养料堆成长方形大堆,共计10层,从第2层开始适量加水,培养料堆好后用塑料薄膜盖好密封。翻堆分4次进行,第1次在建堆后的第7天进行,以后每次间隔时间分别为6d、5d、4d,每次翻堆后都应密封。堆制培养料的全过程需要22~25d。
2.2上架灭菌
将堆制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在菇架的绳网上,厚30~35cm。铺好培养料后,把装满水的铁油桶放在灶台上,将水烧开,用导管将蒸汽导入密闭的菇房内,使菇房内温度稳定在65℃以上,持续12h后,让其自然冷却,以便播种。
3播种及播后管理
当菇房内温度自然冷却到23℃左右,料温在28℃以下时适宜播种。我县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每1m2接种菌种500g(1瓶)。若播种季节稍迟,则应增加到750g,以促进菌丝快速繁殖。播种后,菇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如料温超过28℃,菇房内温度超过30℃,要及时打开菇房的通风孔,适当通风降温;如菇房内的相对湿度在70%左右,属于偏低,可用喷雾器将1%的石灰水喷在料面上,至料面湿而不积水为止。喷水时,应将喷雾器的喷嘴朝上,避免水柱直接冲刷培养料面,抑制菌丝生产。播种15~20d后,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即可进行覆土。
4覆土及覆后管理
4.1覆土
我县多采用黄泥土作覆土。按100m2种菇面积计算,需干土2.5m3。要选择干净无污染的土,将土充分打碎,最好过筛。在土中均匀拌入磷肥50kg,石灰粉1~2kg,用水渗透,湿度以手抓起成团,松开撒下则散开为宜,然后将拌好的土均匀地铺在长满菌丝的培养料面上。覆土层的厚度一般以2.0~2.5cm为宜。覆土层过厚或过薄,都会抑制子实体的快速生长,不能起到覆土增产的作用。
4.2覆后管理
4.2.1水分。覆土层的含水量一般在25%最佳,在菇蕾长成米粒大时,喷1次出菇水。覆土层的含水量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土层板结,抑制菇蕾生产,致使子实体不易出土。
4.2.2湿度。覆土后要求菇房内空间相对湿度在80%~90%。若湿度过大,则应打开通风孔通风换气,降低菇房内的湿度;若菇房内空间相对湿度在70%时,说明湿度过低,则应用喷雾器向菇房内空间喷水,增加菇房内空间的相对湿度。
4.2.3温度。菌丝体生长适温22~25℃,实体生长适温13~18℃。菌丝体大量繁殖生长期间多为冬天,如遇短期极低温度天气,可烧木炭炉火放置于菇房内,以提高菇房内温度,促进菌丝体生长;在实体生长后期,即翌年的4~5月,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子实体生长将受到抑制,可采取通风和喷水结合进行的方法,降低菇房内温度,延长出菇时间,增加产量。
5适时采收
双孢蘑菇的采收标准为子实体的直径2~4cm,未开伞。一般每栋菇房隔天进行1次采摘,多栋菇房交叉进行,如果有时间,也可每天采摘1次。采下的蘑菇如果鲜销,可不剪去菇脚,直接送收购点;如果不鲜销,则要及时剪去菇脚,用清水洗净,再进行冷冻或煮熟后用盐水浸泡保存。
关键词 双孢蘑菇;室内;架式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46.1 104 .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070-01
双孢蘑菇具有品质优良,口感好,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将双孢蘑菇室内架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前期准备
1.1建设菇房搭好菇架
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离电源不远的平地或缓坡地。一般每栋菇房长16m,宽9m,高4.5m;朝南面开两扇门,南北两边墙上宽度每隔5m、高度每隔1m开好通风孔;菇房顶上用竹架搭好后,覆盖稻草,再盖上塑料薄膜,保温防雨;每栋菇房旁要建1座简易的灶台,供菇房消毒备用。用竹木搭建横竖支架,每排宽0.8m,排与排中间留0.6m宽的过道,每层高0.5m,共搭6~7层;每层菇架间用尼龙绳结成盛料网,网孔大小以培养料不会漏下为宜。除去空间,每座菇房可实际种植500m2左右。
1.2准备培养料及配方
需备优质干稻草1 70t/hm2,干牛粪120t/hm2,磷肥5 t/hm2,尿素1.5t/hm2,石灰粉2.5t/hm2,碳酸钙1.25t/hm2。
2培养料的堆制与上架灭菌
2.1堆制
根据气候情况,我县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堆制培养料。建堆前2~3d,将稻草浸水,同时将牛粪预湿;选在地平、不积水、无污染、有水源、离菇房近的地方做堆料场。建堆时先在堆料场上铺1层浸湿好的稻草,厚15~20cm;然后在稻草上撒1层预湿的牛粪,逐层均匀撒入石灰粉、尿素、碳酸钙,逐层踏实;将培养料堆成长方形大堆,共计10层,从第2层开始适量加水,培养料堆好后用塑料薄膜盖好密封。翻堆分4次进行,第1次在建堆后的第7天进行,以后每次间隔时间分别为6d、5d、4d,每次翻堆后都应密封。堆制培养料的全过程需要22~25d。
2.2上架灭菌
将堆制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在菇架的绳网上,厚30~35cm。铺好培养料后,把装满水的铁油桶放在灶台上,将水烧开,用导管将蒸汽导入密闭的菇房内,使菇房内温度稳定在65℃以上,持续12h后,让其自然冷却,以便播种。
3播种及播后管理
当菇房内温度自然冷却到23℃左右,料温在28℃以下时适宜播种。我县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每1m2接种菌种500g(1瓶)。若播种季节稍迟,则应增加到750g,以促进菌丝快速繁殖。播种后,菇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如料温超过28℃,菇房内温度超过30℃,要及时打开菇房的通风孔,适当通风降温;如菇房内的相对湿度在70%左右,属于偏低,可用喷雾器将1%的石灰水喷在料面上,至料面湿而不积水为止。喷水时,应将喷雾器的喷嘴朝上,避免水柱直接冲刷培养料面,抑制菌丝生产。播种15~20d后,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即可进行覆土。
4覆土及覆后管理
4.1覆土
我县多采用黄泥土作覆土。按100m2种菇面积计算,需干土2.5m3。要选择干净无污染的土,将土充分打碎,最好过筛。在土中均匀拌入磷肥50kg,石灰粉1~2kg,用水渗透,湿度以手抓起成团,松开撒下则散开为宜,然后将拌好的土均匀地铺在长满菌丝的培养料面上。覆土层的厚度一般以2.0~2.5cm为宜。覆土层过厚或过薄,都会抑制子实体的快速生长,不能起到覆土增产的作用。
4.2覆后管理
4.2.1水分。覆土层的含水量一般在25%最佳,在菇蕾长成米粒大时,喷1次出菇水。覆土层的含水量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土层板结,抑制菇蕾生产,致使子实体不易出土。
4.2.2湿度。覆土后要求菇房内空间相对湿度在80%~90%。若湿度过大,则应打开通风孔通风换气,降低菇房内的湿度;若菇房内空间相对湿度在70%时,说明湿度过低,则应用喷雾器向菇房内空间喷水,增加菇房内空间的相对湿度。
4.2.3温度。菌丝体生长适温22~25℃,实体生长适温13~18℃。菌丝体大量繁殖生长期间多为冬天,如遇短期极低温度天气,可烧木炭炉火放置于菇房内,以提高菇房内温度,促进菌丝体生长;在实体生长后期,即翌年的4~5月,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子实体生长将受到抑制,可采取通风和喷水结合进行的方法,降低菇房内温度,延长出菇时间,增加产量。
5适时采收
双孢蘑菇的采收标准为子实体的直径2~4cm,未开伞。一般每栋菇房隔天进行1次采摘,多栋菇房交叉进行,如果有时间,也可每天采摘1次。采下的蘑菇如果鲜销,可不剪去菇脚,直接送收购点;如果不鲜销,则要及时剪去菇脚,用清水洗净,再进行冷冻或煮熟后用盐水浸泡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