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之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正式进入了课堂,而且逐渐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之外,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思考能力和对团队整体的合作意识,保证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的质量。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不少老师只想着追求这种形式的运用过程,而没有重视其最终的目标。这就造成了小组的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形式表面上,而没有体现出它真正的运用价值和所具有的意义。下面谈谈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合理进行分组是前提
对所有学生实施合理的分组是非常重要的,既是学生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又是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原则是必须保证每一位学生自身的特长都能够在各自的小组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协调好各方面的因素。一般可以采取4人一组的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方便的在—起进行讨论,保证优势互补。每个小组的组长可以经过内部成员的推举产生,也可以轮流去担任,争取每个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去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小组成员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轻易改变,无论上哪个学科的课,尽可能保持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让学生有熟悉的学习氛围和增强小组凝聚力,小组成员的互相适应也有利于合作学习有效幽的提高。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
1.在学生独立思考遇到障碍时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挑战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难题是极其正常的。遇到难题后如果老师立刻直接给出正确答案,那么以后遇到同一种问题,记忆起来也是比较片面的,思维仍会有障碍。但如果这时候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支持学生相互之间去交流讨论,帮助学生亲身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那么就可以对该知识点就会有着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还有老师在评讲作业或测验卷某一多错题的时候,如果是老师从头到尾地评讲,累就不用说了,学生也听得没劲。在这个时候如果及时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学习,就会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了。—来做得对的同学有一种优越感,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和其他同学分享;二来做错的同学需要改正也非常迫切和乐意听,这样一个要讲,一个想听,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就有了保障。
2.在探究规律、推导公式、归纳结论时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这一学科与语文和英语等学科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绝大多数的定义、公式、定力等知识点都需要学生去亲自动手实践后才能学会并且记忆清楚,这一方面也正是新课标的内容所支持的。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讨或分数基本性质的归纳等,教师不适宜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要留给学生自主探讨、合作学习的空间。笔者听过五年级《植树问题》一课,老师先让学生从图片上直观看到了每10米建一个桥墩,30米的桥长均分成3段建了4个桥墩。第二幅图,老师出示了40米的桥长,学生马上回答出均分成4段建立5个桥墩。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又一次问他们:“你们发现了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学生自信地回答:“桥墩数总比段数多1。”这时,老师并没有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而是出示了第三幅图:—望无际的桥梁横卧在水面上。老师问道:“用你们刚才的发现规律,能根据给出的桥长算出桥墩数吗?”这时候,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被充分激发,合作意愿和热情已经被点燃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小组合作中去。这位老师就是很好地抓住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时机开展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有了很好的保障。
3.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开放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唯一,这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学生可以在小组里畅所欲言,想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小组成员进行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发言,每个同学都能从他人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和善于学习别人的良好习惯。
三、恰当指导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第一,在真正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之前,需要先带领着每位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第二,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问题。老师提前选择的问题要与教学计划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把它变成一个个小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好这个问题的难易程度。要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下果子”;第三,让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发挥出主人翁的精神,体现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如,教学六年级“确定起跑线”时,笔者没有统一要求学生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而是要求他们小组内商量,一边讨论一边计算记录,结果学生的思路开阔,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算出如何确定不同跑道的起跑线。
四、建立多元的评价和竞争机制
老师在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充分体现出其具有的多元性特征。不仅要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性地开展小组的综合评价。学生的个人表现评价不能只关注表现优秀的学生,更要多关心下层生和中层生,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进行表扬。还有的老师对合作的小组采用评分制度,对每个小组的举手、发言,是否认真聆听等进行评分统计,定期评出优胜的小组若干,再给获胜的小组学生送一些小礼物等做法,这样不仅体现了老师的心思和爱,还容易让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巩固。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小学数学发展形式的需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萬能的,还需要我们不停地摸索,努力地改进,不断地完善。只有提高有效陛,我们才能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得更好,才能构建高效、精彩的课堂,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 (2):121.
[2]黎金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分析[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6):60.
[3]吴艳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47.
[4]李艳莹,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
一、合理进行分组是前提
对所有学生实施合理的分组是非常重要的,既是学生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又是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原则是必须保证每一位学生自身的特长都能够在各自的小组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协调好各方面的因素。一般可以采取4人一组的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方便的在—起进行讨论,保证优势互补。每个小组的组长可以经过内部成员的推举产生,也可以轮流去担任,争取每个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去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小组成员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轻易改变,无论上哪个学科的课,尽可能保持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让学生有熟悉的学习氛围和增强小组凝聚力,小组成员的互相适应也有利于合作学习有效幽的提高。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
1.在学生独立思考遇到障碍时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挑战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难题是极其正常的。遇到难题后如果老师立刻直接给出正确答案,那么以后遇到同一种问题,记忆起来也是比较片面的,思维仍会有障碍。但如果这时候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支持学生相互之间去交流讨论,帮助学生亲身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那么就可以对该知识点就会有着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还有老师在评讲作业或测验卷某一多错题的时候,如果是老师从头到尾地评讲,累就不用说了,学生也听得没劲。在这个时候如果及时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学习,就会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了。—来做得对的同学有一种优越感,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和其他同学分享;二来做错的同学需要改正也非常迫切和乐意听,这样一个要讲,一个想听,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就有了保障。
2.在探究规律、推导公式、归纳结论时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这一学科与语文和英语等学科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绝大多数的定义、公式、定力等知识点都需要学生去亲自动手实践后才能学会并且记忆清楚,这一方面也正是新课标的内容所支持的。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讨或分数基本性质的归纳等,教师不适宜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要留给学生自主探讨、合作学习的空间。笔者听过五年级《植树问题》一课,老师先让学生从图片上直观看到了每10米建一个桥墩,30米的桥长均分成3段建了4个桥墩。第二幅图,老师出示了40米的桥长,学生马上回答出均分成4段建立5个桥墩。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又一次问他们:“你们发现了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学生自信地回答:“桥墩数总比段数多1。”这时,老师并没有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而是出示了第三幅图:—望无际的桥梁横卧在水面上。老师问道:“用你们刚才的发现规律,能根据给出的桥长算出桥墩数吗?”这时候,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被充分激发,合作意愿和热情已经被点燃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小组合作中去。这位老师就是很好地抓住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时机开展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有了很好的保障。
3.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开放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唯一,这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学生可以在小组里畅所欲言,想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小组成员进行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发言,每个同学都能从他人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和善于学习别人的良好习惯。
三、恰当指导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第一,在真正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之前,需要先带领着每位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第二,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问题。老师提前选择的问题要与教学计划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把它变成一个个小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好这个问题的难易程度。要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下果子”;第三,让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发挥出主人翁的精神,体现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如,教学六年级“确定起跑线”时,笔者没有统一要求学生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而是要求他们小组内商量,一边讨论一边计算记录,结果学生的思路开阔,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算出如何确定不同跑道的起跑线。
四、建立多元的评价和竞争机制
老师在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充分体现出其具有的多元性特征。不仅要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性地开展小组的综合评价。学生的个人表现评价不能只关注表现优秀的学生,更要多关心下层生和中层生,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进行表扬。还有的老师对合作的小组采用评分制度,对每个小组的举手、发言,是否认真聆听等进行评分统计,定期评出优胜的小组若干,再给获胜的小组学生送一些小礼物等做法,这样不仅体现了老师的心思和爱,还容易让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巩固。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小学数学发展形式的需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萬能的,还需要我们不停地摸索,努力地改进,不断地完善。只有提高有效陛,我们才能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得更好,才能构建高效、精彩的课堂,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 (2):121.
[2]黎金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分析[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6):60.
[3]吴艳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47.
[4]李艳莹,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