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岁老人杨绛,有一个被时代熟知的称号——钱钟书夫人。但其实,她自己也是声名显赫,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戏剧家。杨绛生于1911年,今年已经103岁高龄,仍思路敏捷,埋头长篇小说写作,成就了一个传奇。
杨绛笔健高寿,这得益于她豁达的人生境界。她在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1966年8月,杨绛、钱钟书先后被打成“牛鬼蛇神”。1970年,夫妻双双被“发配”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接受改造。如果说“坚强”构成了杨绛生命的支撑点,那么“豁达”则是她对命运不作逃遁的杠杆。这种豁达,是对恶意攻击的一种漠视,也是一种洞达世情的超然物外。她在磨难中直面人生、豁达乐观的精神足以让人仰视。
杨绛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喜欢买回大棒骨敲碎煮黑木耳汤,每天吃一小碗。她坚持活动身体,习惯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百岁后,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练习钱钟书在世时教给她的“八段锦”,直到现在还能弯腰手指触碰到地面,腿脚也很灵活。
杨绛的食量很小,这与她本人胃口有关。或许是钱钟书喜欢喝牛奶红茶,所以她家的早餐多是牛奶红茶、鸡蛋、面包配黄油或果酱。豆浆也是他们家经常吃到的东西。杨绛说她“每天给他们亲手做豆浆。要打得非常非常细,我还会做杏仁酱,那个杏仁酱好吃着呢,我自己做豆浆,我还发现花生可以搁在里头,核桃也可以做”。
杨绛的养生经验是相辅相成的,说说容易做着难,她却坚持做到。她体味生命,珍爱生命,超越生命。独生女儿钱嫒、丈夫钱钟书相继去世,杨绛心灵上的痛楚是别人都体会不到的。半年之后,她翻译柏拉图对话录之一《斐多》,“试图做一件力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2002年冬,杨绛又定下心来写《我们仨》。她几乎是伴着眼泪写完的。钱钟书、杨绛、钱嫒“我们仨”跃然纸上,情趣盎然。创作让她进入超然忘我的境界,烦恼也就无从生起了。
读书对杨绛的长寿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是因为,静心读书时,忘却烦恼,心静如水,物我两忘,身体各个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人体远离疾病的侵袭。年少时,有人开玩笑说,杨绛考入清华是为了“两书”,一为读书,二为钟书。杨绛的父亲曾经问她:“阿季(杨绛原名杨季康),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杨绛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一星期都白过了。”如今,百岁的杨绛还坚持着每天读书、整理丈夫的笔记,或是翻译作品等。
杨绛的长寿,更来自内心的安宁与淡泊。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擅长也不喜爱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地写作,平平淡淡地度日。人们赞誉她是著名作家,她说自己“没有这份野心”;人们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地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杨绛最喜欢的名言是:“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简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有旧式的柜子、桌子以及浓浓的书香。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当客厅,但每间屋子里都有书柜、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她非常满足于这样的简朴生活方式。
现在,杨绛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已经闭门谢客。面对人生百年,杨绛说:“我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100多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愿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朴实的言语,令人敬佩。
杨绛笔健高寿,这得益于她豁达的人生境界。她在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1966年8月,杨绛、钱钟书先后被打成“牛鬼蛇神”。1970年,夫妻双双被“发配”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接受改造。如果说“坚强”构成了杨绛生命的支撑点,那么“豁达”则是她对命运不作逃遁的杠杆。这种豁达,是对恶意攻击的一种漠视,也是一种洞达世情的超然物外。她在磨难中直面人生、豁达乐观的精神足以让人仰视。
杨绛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喜欢买回大棒骨敲碎煮黑木耳汤,每天吃一小碗。她坚持活动身体,习惯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百岁后,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练习钱钟书在世时教给她的“八段锦”,直到现在还能弯腰手指触碰到地面,腿脚也很灵活。
杨绛的食量很小,这与她本人胃口有关。或许是钱钟书喜欢喝牛奶红茶,所以她家的早餐多是牛奶红茶、鸡蛋、面包配黄油或果酱。豆浆也是他们家经常吃到的东西。杨绛说她“每天给他们亲手做豆浆。要打得非常非常细,我还会做杏仁酱,那个杏仁酱好吃着呢,我自己做豆浆,我还发现花生可以搁在里头,核桃也可以做”。
杨绛的养生经验是相辅相成的,说说容易做着难,她却坚持做到。她体味生命,珍爱生命,超越生命。独生女儿钱嫒、丈夫钱钟书相继去世,杨绛心灵上的痛楚是别人都体会不到的。半年之后,她翻译柏拉图对话录之一《斐多》,“试图做一件力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2002年冬,杨绛又定下心来写《我们仨》。她几乎是伴着眼泪写完的。钱钟书、杨绛、钱嫒“我们仨”跃然纸上,情趣盎然。创作让她进入超然忘我的境界,烦恼也就无从生起了。
读书对杨绛的长寿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是因为,静心读书时,忘却烦恼,心静如水,物我两忘,身体各个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人体远离疾病的侵袭。年少时,有人开玩笑说,杨绛考入清华是为了“两书”,一为读书,二为钟书。杨绛的父亲曾经问她:“阿季(杨绛原名杨季康),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杨绛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一星期都白过了。”如今,百岁的杨绛还坚持着每天读书、整理丈夫的笔记,或是翻译作品等。
杨绛的长寿,更来自内心的安宁与淡泊。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擅长也不喜爱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地写作,平平淡淡地度日。人们赞誉她是著名作家,她说自己“没有这份野心”;人们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地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杨绛最喜欢的名言是:“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简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有旧式的柜子、桌子以及浓浓的书香。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当客厅,但每间屋子里都有书柜、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她非常满足于这样的简朴生活方式。
现在,杨绛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已经闭门谢客。面对人生百年,杨绛说:“我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100多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愿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朴实的言语,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