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位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学生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体育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本文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体育能力 体育教学
一、体育能力的内涵
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
按能力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日常活动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一般智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等。特殊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来讲的,它是指入在进行某项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绘画、色彩的鉴别及体育的运动能力等。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实践能力。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
依据体育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一本质特征;制定出构成体育运动能力的六种基本成份,即:(1)身体锻炼能力;(2)运动能力;(3)开拓创新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保健能力;(6)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
二、身体锻练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政治和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经常地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高校体育提出培养大学生具备能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问题。为此,就必须在大学体育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体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三、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从事各种运动的本领。运动能力是反映体育运动总体特征的一种能力,是锻炼身体和参加劳动、军事活动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基础,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应贯穿体育课程的始末,教学中应考虑:
1.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生技术,而不顾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
2.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以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3.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鼓励,尽量避免学生站在运动场上。
四、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
五、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
有许多的运动项目是集体进行的,集体活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在运动中与同伴协调合作,加强纪律观念,又要训练学生学会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有组织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还必须具备组织管理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系或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六、保健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任务,而且,也是增强体质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教养的程度和社会的良好风尚。在我们的国家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讲究卫生自我保健的行为和习惯,为此,教学中必须做到:
1.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表率,同时要认真地传授给学生卫生保健的知识,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2.要使学生自己能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掌握和控制运动量、运动负荷,防止在教学中产生傷害事故,同时,还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做练习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3.要注意运动场地的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七、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和教育学生,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变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充分利用,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总之,以上几种能力既是独立的,又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而且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体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分两个过程,即教——学,学——用,运用已学的知识、技术于体育之中,才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体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使他们懂得科学锻炼的原理、方法,以及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而且欣赏体育比赛,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所以,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关键词:体育能力 体育教学
一、体育能力的内涵
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
按能力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日常活动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一般智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等。特殊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来讲的,它是指入在进行某项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绘画、色彩的鉴别及体育的运动能力等。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实践能力。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
依据体育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一本质特征;制定出构成体育运动能力的六种基本成份,即:(1)身体锻炼能力;(2)运动能力;(3)开拓创新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保健能力;(6)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
二、身体锻练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政治和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经常地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高校体育提出培养大学生具备能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问题。为此,就必须在大学体育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体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三、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从事各种运动的本领。运动能力是反映体育运动总体特征的一种能力,是锻炼身体和参加劳动、军事活动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基础,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应贯穿体育课程的始末,教学中应考虑:
1.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生技术,而不顾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
2.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以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3.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鼓励,尽量避免学生站在运动场上。
四、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
五、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
有许多的运动项目是集体进行的,集体活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在运动中与同伴协调合作,加强纪律观念,又要训练学生学会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有组织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还必须具备组织管理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系或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六、保健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任务,而且,也是增强体质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教养的程度和社会的良好风尚。在我们的国家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讲究卫生自我保健的行为和习惯,为此,教学中必须做到:
1.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表率,同时要认真地传授给学生卫生保健的知识,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2.要使学生自己能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掌握和控制运动量、运动负荷,防止在教学中产生傷害事故,同时,还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做练习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3.要注意运动场地的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七、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和教育学生,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变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充分利用,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总之,以上几种能力既是独立的,又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而且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体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分两个过程,即教——学,学——用,运用已学的知识、技术于体育之中,才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体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使他们懂得科学锻炼的原理、方法,以及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而且欣赏体育比赛,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所以,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