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篇章发现乡村教师
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据教育部《2018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8教育统计数据,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38万所,在校生1.50亿人,专任教师973.09万人。其中约有634万教师在乡镇及以下学校任教。乡村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一位优秀的乡村好老师或者说教育家型乡村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一位优秀的乡村校长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乡村教育家人才画像模型
乡村教育家人才画像的模型构建历经两年,运用了多种方法及研究形式,从而保证了建模程序的科学性与建模结果的客观性。首先,项目立足于马云基金会多年在乡村教育领域的探索成果,以及对教师胜任力相关研究文献、教育部相关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的资料分析。之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乡村教育家代表进行深度访谈和日常工作事例调研,不断提炼乡村教育家胜任潜力的核心素质,逐步聚焦。同时采用人才测评工具进行量化评估,并对测评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比分析,探索各个群体的典型特征。最终经过多轮数据验证和优化,形成鉴别力良好的乡村教育家人才画像模型。
乡村教育家模型:幸福感是乡村教育的源动力
教育幸福感是乡村教育的源动力,指乡村教育家们在从事乡村教师这一职业的过程中,对自我生活的整体满意度,在其中体验到的积极情感,以及投入其中时实现个人发展和发挥自我潜能的程度。 教育幸福感评估结果显示,乡村教育家队伍是一个高幸福感的群体,高幸福感的人数比例高达85.5%,低幸福感的人数比例仅为0.7%。
教育幸福感评估结果分为两部分,分别评估乡村教育家的情感状态和生活满意度,两项加和为总体幸福感指数。进一步分析乡村校长、教师和师范生各群体的评估结果的差异*,结果显示,校长和教师的各项幸福感显著高于师范生,其中教师的情感状态评分尤其高。
这一能力结果与他们的日常工作情况息息相关。相比于一线教师,校长的日常工作中加入了更多管理性的工作内容,因此在教育智慧方面,诸如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创新投入相对减少,他们需要对整体教师队伍的教学管理投入更多关注。而一线的乡村教师们较高的领域影响力,可能来自于日常与学生、家长等进行频繁的人际协调,以及与同事教师间的密切教学合作与互动。
进一步分析各项细分能力评估结果,我们发现教育使命感是乡村教育家群体最突出的能力项,其次是以学生为中心。
分群体看,除群体共性的突出特点外,校长的相对优势能力项是影响与支持、开放与合作、乡村教育愿景;相对弱势能力项主要是驱动变革和终身学习,以及教育智慧方面的教学组织与执行、研究与创新和适应与融合。
教师相对优势能力项是影响与支持、阳光心态和行为示范,相对弱势能力项是适应与融合、乡村教育愿景。
师范生相对优势能力项是影响与支持、阳光心态和终身学习;相对弱势能力项是乡村教育愿景、适应与融合。
乡村教育家价值观:利他、专业、坚守和奉献
工作价值观,是超越具体情境,引导个体对与工作相关的行为与事件进行选择和评价,指向希望达到的状态与行为的一些重要性不同的观念与信仰。它直指个体的深层次内心需求,在乡村教育事业中引领教育信念和使命,深刻影响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选择和发展。
价值观评估结果显示,乡村教育家的价值取向是重安全、同事关系和利他,不重经济、认可和舒适生活。最重要的取向中,安全和同事关系与其工作状态密切相关,从侧面反映了乡村教育的工作状态,相对更稳定,需要通过人际协同达成影响力。而利他和专业,则直指乡村教师们的深层次内心力量——通过专业去帮助他人(尤其是学生)。最不重要的取向则反映出了他们在教育事业中的坚守和奉献,愿意为了工作舍弃生活条件和个人利益。
进一步分析乡村校长、教师和师范生各群体的评估结果差异,校长更看重利他,师范生更看重同事关系;相比于校长,教师和师范生更不看重权力。 工作价值观的分析结果,为我们展现了优秀乡村教育家的价值观画像,他们热爱乡村教育,希望帮助乡村孩子成长成才,愿意坚守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希望在乡村这片土地上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以上结果,也为乡村教育岗位人才遴选时的价值观匹配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第三篇章乡村教师的未来
2015年—2020年,五年时间,马云乡村教育计划共支持获奖教师500人、入选校长60人、入选师范生200人,试点9 所寄宿制学校,建成 39 所乡村少年宫,直接影响乡村学生超过10万人。其中,51名入选校长(占85%)、385名获奖教师(占77%)、172名入选师范生(占86%)来自并工作于全国的312个贫困县。这批涌现出来的乡村教师、乡村校长代表,不代表整个乡村教师群体,却让我们看到乡村教育的未来与希望。他们每一步改变,每一点成长,都让我们对乡村教育的未来燃起了更多的期盼和信心。而未来,乡村教育的挑战在哪里?发展地图应该是怎样的走向?
乡村教育家工作挑战
基于乡村教育家人才画像的能力要求,我们列举了乡村校长、教师和师范生在当前岗位上即将面临的一些挑战,通过调研问卷请其回答“未来1~3年在当前岗位上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一问题。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教育家的工作挑战集中在适应与融合、研究与创新、影响与支持和教学组织与执行等能力项上。
除了共性挑战,乡村校长需优先关注的能力项主要是驱动变革、激励与发展团队和共创力。这三项能力也是校长区别于一线教师、更侧重管理职能的能力要求,更是培养乡村校长领导力的焦点所在。它们要求校长从学校发展的视角,关注教育行业的发展和变革,推动和落实基础建设变革、课程和教师管理优化和学校文化建设。在人才管理工作中,要能给予团队激励、授权和督导,主动分享先进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培养教师骨干,发掘有潜力的人才和接班人,带领团队共同进步。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应用各种对外沟通的机会和平台,秉持共赢的理念引入和协调社会资源,如同当地教育基层站所建立良好关系和改善办学条件,主动与社会组织交流,吸引更多组织和资源加入乡村学校建设等,并以更好的教育成果回馈各方支持。
除了和教师群体共性的挑战赋予教育时代感之外,乡村师范生还需优先关注的能力项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指有持续自我提升的动力,不满足于现状,愿意为了教育事业坚持学习教育理念、方法和相关技能。从长远来看,它和教育使命感、愿景和阳光心态,共同构成教育信念这一必不可少的底层内核力。具体表现在进入教师岗位后,无论教育起点高低,仍持续保持阅读和学习的习惯,持续精进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钻研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完善自我的同时,也能带动周围的同事、影响自己的学生持续完善自我。这一结果也对师范生队伍的人才甄选、培养和生涯辅导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写在最后
马云老师曾说衡量一个老师好不好,不是学生有多少考进大学,而是学生是否喜欢学习,是否享受学习的过程。对于乡村孩子们需要具备的能力,除了情商、智商、爱商,还一定要有逆商。相比起人人都在强调的智商和情商,逆商,也就是一个人应对挫败的能力,触底反弹的能力,才真正决定了一个人最后的高度。知道怎么赢的人,最后不一定会赢,而扛得住失败的人,才能笑到最后。好老师,就是要培养具有“四商”的孩子。
好校长是带动好老师发展的核心。有好校长才有好教育,一个优秀的校长可以带动一方的教育,好学校是孩子们老师们愿意去的地方。
未来的教育,校长和教师们应该发现更好的创新方法,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永远对未来充满好奇心、充满希望,学习适应未来的能力。对乡村教师来说,这是挑战,也是自我要求。
最后,在接下来的乡村好老师、乡村好校长的故事里,让我们去感念那些帮助他们成长的人与社会,让我们共同期待,乡村教育更美好的未来!
注:本数字报告数据由马云公益基金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