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通过学习语文课程中诗词鉴赏模块,有助于形成对于古诗词的鉴别和鉴赏能力,从而能够精准完成高考中所给定的诗词鉴赏题目的解题要求。本文在论述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时,将高考诗词鉴赏题目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点和教学针对点,结合《高考考试说明》对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的命题方式进行了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诗词鉴赏基础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解题能力
前言:通过分析历年高考语文试卷可以获悉,古诗词鉴赏部分的分值均维持在十分左右,诗词选择大部分集中于唐宋两代,部分地区试卷也会涉及到明清的诗歌类型。这类题目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诗歌主题风格的整体把握,以及对诗词文本当中艺术表现和用典的掌握情况,学生需要运用精准的文字阐述方式,对诗词文本进行全面概括。因此,高中语文课程中,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应当侧重在感悟和文字提炼两个方面。
一、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命题规律
(一)《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命题要求
高考语文的命题需要依据《高考考试说明》当中的六个维度进行,其中诗词鉴赏题目主要考察的内容是考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这几个方面。对于考生来说,在日常的语文学习当中尤其需要对自身这几方面的解题能力进行锻炼。教师则要求能够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磨炼学生的古诗词基本功,帮助学生形成文本信息搜集整理的基本能力。根据这一考察目标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在进行古诗词题材内容选择和提名创作时,往往不会脱离考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题材、创作手法、鉴赏技巧。同时,结合语文考卷的命题规则,可以推测出诗词鉴赏题目在整份考卷当中题目内容和难以程度的具体占比,而这部分内容也使得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时更能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二)历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命题特点
通过观察近年来各地高考语文考卷当中的诗词鉴赏题目命题,可以看到,在众多古典诗词作品当中,唐诗和宋词入选考卷的频次最高,其他年代的其他类型诗歌作品偶有入选,但比例相对较低。题材内容方面,古诗词文本大部分以写景抒情为主要的创作内容,而这一类型的诗歌创作也是高考考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最为常见也是解题训练频次最多的。此外,部分考卷的古诗词选题也有包含赠友送别、思乡怀人以及咏史怀古等常见类型;分值设置方面,大部分考卷均以10分为分值设置标准,部分考卷由于题目数量原因,会低于或高于这一分数,例如2015年浙江卷诗词鉴赏题目总分为7分,设置题目数量为两道,而同年的北京卷,设置题目为四道,总分值高达18分,且其中包含有选择题内容;在考点方面,各地区高考卷答题相同,主要集中在艺术技巧、情感表现以及文学常识这三个方面[1]。
(三)高考古诗词鉴赏考察的学生能力
高考考题当中的古诗词鉴赏内容,其主要的题目设置和诗词本文的选择,往往类型相对集中,对于较为生僻的诗词作者和创作类型,在历年高考中均较为罕见。对于考生来说,这部分考题内容主要考察的能力范围为两个方面。首先,詩词鉴赏题目多为主观题,需要学生通过运用日常所学的分析能力和作答能力,对诗歌进行艺术创作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分析,例如,在近年来高考题目中,借景抒情类诗歌出题占比较高,同时也是学生接触较为广泛的作品,学生在进行解答是,需要能够了解诗歌创作过程中景色描写和情感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诗人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其次,学生在完成诗词文本阅读后,要能够从题目设置角度,对分析结论进行精准论述,对于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是一种考验。
二、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一)厚积薄发——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
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文学常识,是学生在进行诗词鉴赏类题目解答时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学生通过了解诗人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够在阅读诗词文本之前对于诗词的创作规律有一个较为初步的了解和宏观的概括,从而使学生能够将题目设置问题代入到诗词文本阅读,增加学生的解答准确率。基于这一能力要求,教师在开展诗词鉴赏教学时,应当全面细致地向学生普及相关的诗词文化常识和诗人在进行诗词创作时的大致思路和基本特点[2]。例如笔者在进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这篇诗词作品的讲解时,就在其创作内容的基础之上,引入了晚唐五代花间词的创作规律和创作内容。学生在进行这首以描写“闺怨”为主体的花间词时,除了能够从作者温庭筠所处的晚唐时代角度出发,对词的创作过程进行探讨外,更能够从花间词在创作体裁、内容特点方面,对这一类型的词作进行全面概括,继而简单了解花间词派代表性的人物如韦庄、牛峤等。这使得学生在考试中,一旦遇到类似的诗词创作,就可以联想到学习过的花间词创作规律,从而完成题目解答。
(二)由点及面——引导学生形成诗词结构观
古典诗词的创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往往会遵循一定的创作规律,这种创作规律作为作品的内在组成部分,同样是可以被学习和掌握的。通过前文关于高考诗词命题规律可以看到,大部分命题中的诗词类型选择,都集中在学生在学习当中常见的借景抒情题材,这种题材是创作者利用景色描写进行情感概括的主要形式,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着重注意创作者在叙事当中的情感线索,从而完成对诗人情感特征的分析。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利用诗词本身的结构分析,来帮助学生对诗歌中的情景两个部分进行分辨。例如,在律诗创作中,诗歌的四联要求具备“起承转合”四个特点,其中首联和颔联用以进行内容的展开,而到了颈联则直接进行情绪转折,诗歌进入高潮,尾联则继承颈联进行对前文的概括和总结。笔者在进行《旅夜书怀》教学时,就利用结构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于诗人杜甫创作内容的分析。学生通过结构分析,了解到前两联所描写的诗人在旅夜所见的景色。而颈联笔锋瞬间转变,“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表达了诗人羁旅当中对于自身现状的愤懑和不满。学生通过结构分析的学习,最终掌握了诗词分析解题方法。
结论:高考诗词鉴赏题目是历来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难点,为了避免学生在面对题目解答时的束手无策,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当中,应当利用文学常识和诗词结构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对诗词创作的判断力,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卫香香.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课的若干建议[J].文学教育(上),2017(10):62.
[2]郑莹.意象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6.
作者简历:王建(1987-),男,河南驻马店人,中一教师,现在驻马店高级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解题能力
前言:通过分析历年高考语文试卷可以获悉,古诗词鉴赏部分的分值均维持在十分左右,诗词选择大部分集中于唐宋两代,部分地区试卷也会涉及到明清的诗歌类型。这类题目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诗歌主题风格的整体把握,以及对诗词文本当中艺术表现和用典的掌握情况,学生需要运用精准的文字阐述方式,对诗词文本进行全面概括。因此,高中语文课程中,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应当侧重在感悟和文字提炼两个方面。
一、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命题规律
(一)《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命题要求
高考语文的命题需要依据《高考考试说明》当中的六个维度进行,其中诗词鉴赏题目主要考察的内容是考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这几个方面。对于考生来说,在日常的语文学习当中尤其需要对自身这几方面的解题能力进行锻炼。教师则要求能够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磨炼学生的古诗词基本功,帮助学生形成文本信息搜集整理的基本能力。根据这一考察目标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在进行古诗词题材内容选择和提名创作时,往往不会脱离考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题材、创作手法、鉴赏技巧。同时,结合语文考卷的命题规则,可以推测出诗词鉴赏题目在整份考卷当中题目内容和难以程度的具体占比,而这部分内容也使得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时更能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二)历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命题特点
通过观察近年来各地高考语文考卷当中的诗词鉴赏题目命题,可以看到,在众多古典诗词作品当中,唐诗和宋词入选考卷的频次最高,其他年代的其他类型诗歌作品偶有入选,但比例相对较低。题材内容方面,古诗词文本大部分以写景抒情为主要的创作内容,而这一类型的诗歌创作也是高考考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最为常见也是解题训练频次最多的。此外,部分考卷的古诗词选题也有包含赠友送别、思乡怀人以及咏史怀古等常见类型;分值设置方面,大部分考卷均以10分为分值设置标准,部分考卷由于题目数量原因,会低于或高于这一分数,例如2015年浙江卷诗词鉴赏题目总分为7分,设置题目数量为两道,而同年的北京卷,设置题目为四道,总分值高达18分,且其中包含有选择题内容;在考点方面,各地区高考卷答题相同,主要集中在艺术技巧、情感表现以及文学常识这三个方面[1]。
(三)高考古诗词鉴赏考察的学生能力
高考考题当中的古诗词鉴赏内容,其主要的题目设置和诗词本文的选择,往往类型相对集中,对于较为生僻的诗词作者和创作类型,在历年高考中均较为罕见。对于考生来说,这部分考题内容主要考察的能力范围为两个方面。首先,詩词鉴赏题目多为主观题,需要学生通过运用日常所学的分析能力和作答能力,对诗歌进行艺术创作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分析,例如,在近年来高考题目中,借景抒情类诗歌出题占比较高,同时也是学生接触较为广泛的作品,学生在进行解答是,需要能够了解诗歌创作过程中景色描写和情感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诗人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其次,学生在完成诗词文本阅读后,要能够从题目设置角度,对分析结论进行精准论述,对于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是一种考验。
二、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一)厚积薄发——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
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文学常识,是学生在进行诗词鉴赏类题目解答时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学生通过了解诗人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够在阅读诗词文本之前对于诗词的创作规律有一个较为初步的了解和宏观的概括,从而使学生能够将题目设置问题代入到诗词文本阅读,增加学生的解答准确率。基于这一能力要求,教师在开展诗词鉴赏教学时,应当全面细致地向学生普及相关的诗词文化常识和诗人在进行诗词创作时的大致思路和基本特点[2]。例如笔者在进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这篇诗词作品的讲解时,就在其创作内容的基础之上,引入了晚唐五代花间词的创作规律和创作内容。学生在进行这首以描写“闺怨”为主体的花间词时,除了能够从作者温庭筠所处的晚唐时代角度出发,对词的创作过程进行探讨外,更能够从花间词在创作体裁、内容特点方面,对这一类型的词作进行全面概括,继而简单了解花间词派代表性的人物如韦庄、牛峤等。这使得学生在考试中,一旦遇到类似的诗词创作,就可以联想到学习过的花间词创作规律,从而完成题目解答。
(二)由点及面——引导学生形成诗词结构观
古典诗词的创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往往会遵循一定的创作规律,这种创作规律作为作品的内在组成部分,同样是可以被学习和掌握的。通过前文关于高考诗词命题规律可以看到,大部分命题中的诗词类型选择,都集中在学生在学习当中常见的借景抒情题材,这种题材是创作者利用景色描写进行情感概括的主要形式,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着重注意创作者在叙事当中的情感线索,从而完成对诗人情感特征的分析。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利用诗词本身的结构分析,来帮助学生对诗歌中的情景两个部分进行分辨。例如,在律诗创作中,诗歌的四联要求具备“起承转合”四个特点,其中首联和颔联用以进行内容的展开,而到了颈联则直接进行情绪转折,诗歌进入高潮,尾联则继承颈联进行对前文的概括和总结。笔者在进行《旅夜书怀》教学时,就利用结构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于诗人杜甫创作内容的分析。学生通过结构分析,了解到前两联所描写的诗人在旅夜所见的景色。而颈联笔锋瞬间转变,“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表达了诗人羁旅当中对于自身现状的愤懑和不满。学生通过结构分析的学习,最终掌握了诗词分析解题方法。
结论:高考诗词鉴赏题目是历来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难点,为了避免学生在面对题目解答时的束手无策,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当中,应当利用文学常识和诗词结构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对诗词创作的判断力,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卫香香.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课的若干建议[J].文学教育(上),2017(10):62.
[2]郑莹.意象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6.
作者简历:王建(1987-),男,河南驻马店人,中一教师,现在驻马店高级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