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含水期油井最佳举升方式选择与比较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xyvpf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深入,各区块相继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勘探、开发、采收率等工作受到较大的影响,经济效益下降。如何为油井选择最佳的采油方式,进而指导其所在区块的生产,成为油井开发首先解决的问题。由于各采油方式的工作原理各有特点,因而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具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适应性,在了解了它们各自的适应性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采油方式的初选,进而确定了采油方式优选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以模糊一致矩阵为理论指导的采油方式优选研究,对各采油方式进行技术经济综合评价。
  关键词:采油方式;适应性;优选;综合评价
  1 采油方式优选模型研究
  1.1 采油方式初选
  现有的采油方式优选方法[1]效用函数法、逼近理想解的排序等方法虽然都能确定出最终的优选方案,但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应该确定一种能更多地避免主观性,计算简单且评价结果更客观的采油方式优选方法。采油方式适应性评价就是对机械采油设备所处的油田自然环境、油井开采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价,从中初选出技术上可行的采油方法。在进行经济评价之前要考虑举升工艺对生产条件的适应性[2],适应性对应表选定后利用评价和选择采油方式的等级加权法进行初选:将参数分为两大类,一是与可行性有关的参数,分为最好(4),好(3),适合(2),不好(1),不可行(0)五个等级,二是与复杂性等有关的一些参数,分为高(3),中(2),低(1)三个等级。
  1.2 采油方式优选模型
  初选后,会存在几种可选采油方式,还需要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评价。对抽油机等三种举升方式,设定工艺成本、投资回收期、检泵周期三个经济评价指标和产油量、举升效率、泵效三个技术评价指标。对每一指标进行优度评价,得出综合优度评价,建立采油方式优选模型。应用各种优选方法确定最优采油方式,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反映各项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指标权重值对于采油方式的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举升工艺优化
  举升系统的优化以满足配产条件,系统的能耗最低为原则,如图1所示:
  图中A、B曲线为不同下泵深度条件下产量与泵出口压力之间的关系曲线,C、D为不同下泵深度下产量与泵入口压力的关系曲线(设定一组产量,通过IPR得到一组井底流压,通过多相管流可得一组泵入口压力与产量的关系),A、C曲线之间的压差 即为泵的增压,如果要达到系统能耗最低則应该选取曲线A、C曲线之间距离最短的点,即需要泵做功最小的点,该点对应的产量即为能耗最小条件下的产量。
  3 以某油井为例进行计算
  在对采油优选评价方面,较为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数据包络分析法,其能够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方法是一种非参数方法,其是利用数学工具对于经济系统生产前沿面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该方法是以相对效率为依据,结合数量不等的指标投入和数量不等的指标产出,对比分析类型一致的决策单元的有效性,并对其实施准确的评价。利用该方法能够对机械采油方式的前 沿面进行分析,能够获得机械采油系统最低成本、效益最大的的参数,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工艺初选
  用等级加权法对有杆泵、螺杆泵、电潜泵和水力射流泵四种采油方式进行初选:(1)通过获取该口井的基础数据,与采油方式适应性表比较,得到该口井的适应性分析指标表;(2)利用等级加权法根据匹配到的适应性分析指标表计算得到四种采油方式的评选得分较大的几种采油方式作为初步筛选的采油方式。
  3.2工艺设计
  对抽油机井参数优选设计、螺杆泵井参数优选设计、电潜泵井参数优选设计、根据三种举升方式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公式,对初选的举升方式的产油量、举升效率等等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如表1:
  3.3 工艺优选
  根据计算出各举升方式技术、经济指标的综合优度值,如表2所示:
  可知电潜泵的综合优度值最大,所以该油井的最优的采油方式为有杆泵采油,与该区块已广泛使用有杆泵采油相一致。
  4 结束语
  通过对有杆泵等采油方式的研究,确立了综合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采油方式优选模型,通过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目前常用的采油方式各有其特点,实际应用中应结合现场实际进行采油方式的初选;(2) 建立了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采油方式优选模型,计算过程简单易懂,结果更加客观;(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应充分考虑到油田的生产实际,进而指导进行采油方式优选,确定油井、油田区块的合理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1] 宇新,周宇鹏,崔海清. 机械采油方式优选的模糊评价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34)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居民精神生活日渐丰富,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各个城市都修建了很多的公共建筑,这其中体育场馆最为突出。通常而言,体育场馆多是应用多曲面钢网架屋面吊顶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难度比较大,需要各个施工人员多加配合,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创新。本文以某地区体育场馆为例,对多曲面钢网架屋面吊顶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体育场馆;曲面钢网架屋面;吊顶;施工技术  某体育馆工程,
期刊
摘 要:有一些设备负责高压供电,有一些设备负责低压供电,高低压开关柜内的元器件要有防护等级,一般的防护等级都是IP30。要定期的维护设备,以免开关柜中的元器件受损。在梅雨天气的时候,开关柜内会进入潮气,一旦内部的潮气多,开关柜内的变频器以及互感器等都会出现失灵,甚至一些器件会被击穿,造成短路或者是其他的松动,因此必须要控制开关柜内的温湿度。现本文主要分析了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在高低压开关柜中的应用。
期刊
摘 要:黄金价格的居高不下代表着人们对金需求量的提高以及金矿数量的减少,想要保证黄金的供求关系能够达到平衡,就一定要做好其选矿试验工作。文章主要论述的便是关于微细粒金矿石的选矿试验的内容,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能够使我国对金矿的选取以及开采工作能够更加顺利,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社会对于金的需求。  关键词:微细粒金矿石;选矿试验;选矿工艺  近些年来,黄金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这是由其不会贬值的
期刊
摘 要:时代的更新与科技的进步使产品生产向小型化、精密化、微型化的趋势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领域对微型产品的质量和种类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微模具制作的技术成为文章的探讨对象,从工艺特点、运行原理等方面介绍相关的模具加工技术,总结出几种常用和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在微模具制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模具 制作 加工 技术应用  1 微机械加工技术综述  1.1 微机械加工概念  微机械加工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白炭黑生产的主要方法,并就目前我国白炭黑的生产与发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沉淀法、气相法等几种白炭黑生产工艺的应用与研究,指出了今后我国白炭黑生产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白炭黑;沉淀法;气相法  白炭黑是微细粉末状或超细粒子状无水及含水二氧化硅或硅酸盐类的统称,是一种白色、无毒、无定形微细粉状物,其二氧化硅含量较大 (大于90% ),原始粒径一般为10—40nm,因表面含有較多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涡流管制冷在冶金天车电气柜上的应用,阐述涡流管制冷的原理及优越性,涡流管是利用一种能够把压缩气体分离为冷热两股温度不同气流的简单装置。由于这种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易于维修、无运动部件且温度变化范围大等优点,目前已被应用到许多工业领域。它是一种对臭氧层没有破坏的制冷方式,有利于环境保护。  关键词:涡流、制冷、冶金天车、环境保护  前言  冶金行业的天车大多工作在高温
期刊
一、概况  上半年我矿共作业井183井次,其中重复作业井21井次,占总井次11.5﹪,严重的增加了作业井劳务费,降低作业井质量,降低了油井的一次性产量。因此我们选定加强作业井管理水平降低重复作业井率为此次活动课题。  二、现状调查  由于作业系统属于采油厂的单位,首先要转变“我们还是一家人过日子,有事好商量”的观念。由于外协队伍的介入,作业水平良莠不齐,而且作业队伍施工范围大、队伍周转速度慢,即使
期刊
摘 要:财务管理工作对于现代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市场综合竞争实力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且随着企业进入微利时代,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也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如何才能进一步获得质量提升。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问题,探索  在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财务风险将是财务管理者需要面对的一道难题。目
期刊
摘 要:大约在上个世纪出的时候,就出现了现代美术,而且美术在不断的发展,先从欧洲开设,最后全球都在发展。我国的建筑在设计的时候,也加入了美术色彩,这样可以让项目在整体的设计中更有专业性。如果在设计建筑的时候,运用了美术设计,那么就要求设计者有丰富的灵感,而且对设计有独特的看法,这样才能符合现代设计标准。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建筑的设计要求,要对美术的思想进行创新,本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了现代建筑中美术设计思
期刊
1、矿床地质特征  虎林市四平山金矿床位于完达山早中生代优地槽褶皱带内,产于中生代火山盆地与海相沉积盆地接壤处,矿床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上统四平山组,该组为一套热泉一盆地沉积物。岩性以泉胶砾岩为主,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粉砂岩,并且有植物化石炭化碎片,厚121.42m。在其底部贯入硅质脉,在其上部堆积有硅质泉华。在强硅化地段可见金矿体及富矿脉。  矿区内侵人岩不发育,地表尚未发现侵入岩,仅在个别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