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在关注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等为其设计合适的体育游戏,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体探究了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游戏化的教学。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和奠基阶段,而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小学体育游戏化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给学生带来独特的体验,让体育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与竞技性为一体,成为增强学生提个、提升学生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行为、塑造学生体育品质的重要载体。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目前,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困境。部分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他们认为体育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玩耍和放松,导致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中持懈怠心理,不听从教师的安排,使得体育教育的质量出现下降趋势。还有一部分教师教学缺乏实践性,他们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课,并没有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和学生设备等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显著。这些问题都是阻碍体育教学效能的重要因素。
二、体育游戏在的应用策略
(一)选择有针对性的游戏内容
不同学段的小学生其身体特征、兴趣爱好和认知程度都各不相同,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可将游戏按照“增强体质健康类”“掌握运用技能类”等内容进行分类,在确保练习密度、适宜负荷量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娱乐需求,实现教学目标。
以低年级的学生为例,他们的认知水平和体能较弱,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差,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尽量选择难度等级低的游戏,既让学生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又锻炼他们的体能,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如开展“立定跳远接力赛”小游戏,将学生按每组五人分组,每组第一人从起点处立定跳远向前跳出,第二人以第一人落地点为起点继续跳,直至组内五人全部跳完,最后比一比哪一组跳的最远。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设计运动幅度较大、难度较高的游戏,如篮球运球技术教学“防守与进攻”小游戏,在指定范围内,每人持一球,在保护自己球不被破坏的同时主动向他人“进攻”。
(二)采用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方式
在小学体育游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寓教于乐,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不要让学生被动地参与游戏,要让体育游戏服务于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体育基础知识,提升参与课堂的兴趣,全神贯注地参与到体育游戏活动中去,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专业素质。
例如,在体育课热身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短小的游戏来活跃学生的身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行“列队练习”,让同学们每十人一组,当游戏开始时,教师制定一人说“立正。”并要求他作出稍息的样子,然后顺时针方向的下一位学生说:“稍息。”同时作出立正的姿势。接下来的学生以此说向左转,向右转,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自己所做的动作必须与说出的口令相反,讲话与动作需同时进行。这种形式丰富的体育游戏,不仅增强了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也让学生们趣味和欢乐中获得了体育锻炼和身体成长。
(三)开展文化性游戏,丰富文化内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也应不断创新和发展。教师应丰富体育教学的文化内涵,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关注体育文化的传授,让学生理解并形成强大的、富有感染力的体育精神,使他们感受到体育的“动感”和“文艺”,感受体育带来的力量与温暖,也让体育游戏真正促进学生体育品质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乒乓球的相关内容时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富有文化意蕴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我国乒乓球发展的历史,并了解我国乒乓球球员。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他们开展了邓亚萍采访活动:一名学生扮演邓亚萍接受采访,另一名学生扮演采访者,其他学生分为两个团体,还有一部分学生以“记者群”的方式参与游戏活动。这一游戏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而且在采访的角色扮演游戏活动中,能让学生感受到乒乓球运动的魅力,使学生受到强烈的体育文化熏陶,从邓亚萍身上感受到体育文化的深厚魅力,进而培养了他们的体育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要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体育游戏实践与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载体作用,在保障學生在体育游戏和课堂中的安全的同时,使其学习到基本的体育知识,同时身心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参考文献:
[1]李振华.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9(35):154.
[2]杨海艳.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31):85-86.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和奠基阶段,而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小学体育游戏化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给学生带来独特的体验,让体育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与竞技性为一体,成为增强学生提个、提升学生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行为、塑造学生体育品质的重要载体。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目前,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困境。部分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他们认为体育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玩耍和放松,导致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中持懈怠心理,不听从教师的安排,使得体育教育的质量出现下降趋势。还有一部分教师教学缺乏实践性,他们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课,并没有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和学生设备等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显著。这些问题都是阻碍体育教学效能的重要因素。
二、体育游戏在的应用策略
(一)选择有针对性的游戏内容
不同学段的小学生其身体特征、兴趣爱好和认知程度都各不相同,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可将游戏按照“增强体质健康类”“掌握运用技能类”等内容进行分类,在确保练习密度、适宜负荷量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娱乐需求,实现教学目标。
以低年级的学生为例,他们的认知水平和体能较弱,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差,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尽量选择难度等级低的游戏,既让学生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又锻炼他们的体能,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如开展“立定跳远接力赛”小游戏,将学生按每组五人分组,每组第一人从起点处立定跳远向前跳出,第二人以第一人落地点为起点继续跳,直至组内五人全部跳完,最后比一比哪一组跳的最远。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设计运动幅度较大、难度较高的游戏,如篮球运球技术教学“防守与进攻”小游戏,在指定范围内,每人持一球,在保护自己球不被破坏的同时主动向他人“进攻”。
(二)采用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方式
在小学体育游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寓教于乐,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不要让学生被动地参与游戏,要让体育游戏服务于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体育基础知识,提升参与课堂的兴趣,全神贯注地参与到体育游戏活动中去,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专业素质。
例如,在体育课热身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短小的游戏来活跃学生的身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行“列队练习”,让同学们每十人一组,当游戏开始时,教师制定一人说“立正。”并要求他作出稍息的样子,然后顺时针方向的下一位学生说:“稍息。”同时作出立正的姿势。接下来的学生以此说向左转,向右转,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自己所做的动作必须与说出的口令相反,讲话与动作需同时进行。这种形式丰富的体育游戏,不仅增强了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也让学生们趣味和欢乐中获得了体育锻炼和身体成长。
(三)开展文化性游戏,丰富文化内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也应不断创新和发展。教师应丰富体育教学的文化内涵,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关注体育文化的传授,让学生理解并形成强大的、富有感染力的体育精神,使他们感受到体育的“动感”和“文艺”,感受体育带来的力量与温暖,也让体育游戏真正促进学生体育品质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乒乓球的相关内容时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富有文化意蕴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我国乒乓球发展的历史,并了解我国乒乓球球员。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他们开展了邓亚萍采访活动:一名学生扮演邓亚萍接受采访,另一名学生扮演采访者,其他学生分为两个团体,还有一部分学生以“记者群”的方式参与游戏活动。这一游戏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而且在采访的角色扮演游戏活动中,能让学生感受到乒乓球运动的魅力,使学生受到强烈的体育文化熏陶,从邓亚萍身上感受到体育文化的深厚魅力,进而培养了他们的体育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要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体育游戏实践与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载体作用,在保障學生在体育游戏和课堂中的安全的同时,使其学习到基本的体育知识,同时身心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参考文献:
[1]李振华.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9(35):154.
[2]杨海艳.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3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