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十三品字体库制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来源 :颂雅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renl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石门是连接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的褒斜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是蜀道的重要部分,系东汉年间所开,后来在隧道两壁及褒河两岸悬崖上凿有大量题咏和记事。
  关键词:石刻 石门十三品 互联网
  一、石门十三品的历史
  汉《石门颂》有云:“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斜,凿通石门。” 意即公元61年,汉明帝刘庄下诏,开通褒斜道并凿通此道南端的一段隧道。因当时尚无隧道这一称谓,故称其为石门。现已察知,此隧道高、宽各四米多,长十六米多,岩质为坚硬的石英岩。而石门十三品,就是石门内外的诸多石刻中备受推崇的十三件,其中有汉刻8种,曹魏和北魏石刻各1种,宋刻3种。分别是被称为“隶中之篆”汉代的《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隶中草书”《石门颂》,《故司隶校尉健为杨君颂》《右扶风垂李君通阁道摩崖》《杨淮、杨弼表记摩崖》汉隶大字《“石门”摩崖》《“石虎”摩崖》《“玉盆”摩崖》《“衮雪”摩崖》,曹魏《李苞通阁道摩崖》、北魏《石门铭》、南宋晏裹《郁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释文》、晏裹《释潘宗伯韩仲元季苞通阁道题名》《山河堰落成记》。
  二、石门十三品的文化价值
  石门十三品在书法艺术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它们提高了人的审美观念,让人从中体会到书法带给人们的艺术熏陶,被誉为“国之瑰宝”。其中汉魏时期石刻作品早在唐宋时就颇负盛名,誉满全国,更为历代考古家、书法家所推崇。石门十三品贯穿着书法艺术创作的主线,古代汉中的书法艺术家们从汉字本身字正方圆的特点来进行书写,自由自在地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崇高理想,让自己的独特性格尽情的展现。因此,这些摩崖石刻既保留了由汉到宋的部分书法真迹,又凝聚了从汉到宋汉中人的美的意识。同时也是研究汉隶的重要实物,并且在中外书法界和金石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三、石门十三品字体库制作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而石门十三品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汉代以来书和刻两者的最高艺术结晶,为研究汉隶的重要实物。制作石门十三品字体库,首先不仅可以借助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同时也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其次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汉中旅游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活跃汉中地区经济,拉动汉中经济增长。
  (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方针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石门十三品在书法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汉代以来书和刻两者的最高艺术结晶,是研究汉隶的重要实物,被誉为“国之瑰宝”,并且在中外书法界和金石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制作石门十三品字体库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其跨越时空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历程,在当今时代节点上,维护全球语境下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凝聚价值共识,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我国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我国文化话语权无疑具有战略价值。作为一种国家力量,文化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自主提出、表达、传播本国文化话语,维护本国文化安全,主导本国文化发展,维护本国文化权益和根本利益的权利和权力。当今时代,已经不再是只局限于领土的界限,更多的是倾向于文化意识形态的竞争,文化意识形态作为国家的软实力,我们更应该发挥本国的一切特色优势,推动国家发展,促进国家力量壮大。作为当代大学生,地处具有石刻艺术浓郁的文化宝地——汉中,将石门十三品石刻艺术推向世界是我们大学生当之无愧的责任,这样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实施相关的方针政策。
  (二)石门十三品字体库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制作石门十三品字体库,首先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赋予石门十三品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竞争加强其传播,扩大其知晓率,使其跨越时空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通过石门十三品字体库的制作和传播,扩大地方与其相关的石门栈道风景区、武侯祠、拜将坛、张良庙、张骞墓等古迹的全国知名度,通过汉中浓郁的文化底蕴来带动旅游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活跃汉中地方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荣章.石门十三品底蕴管窥[J].中国书法,2017(10).
  [2]谢芳琳.石门十三品说略[J].艺术长廊,2009(03).
  作者单位:
  陜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1501班级指导教师:严都岿 石玉才
其他文献
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影响上层建筑以来,便事事有了联系。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中重要一部分更是与众多相关联,形成了其自律性与他律性的发展特点。随着对艺术的了解和对王宏建老师《艺术概论》的学习,更多艺术现象得以归因。  艺术由于其社会本质,使得在生活中不离其踪,无论是作为精神欣赏还是物质生产。最初就有艺术源于巫术的说法,人们通过唱跳施法以敬贡神灵,并勾画现实绘在墙壁,当时艺术并无具体划分。再到之后的
期刊
摘要:川剧演出的过程中,司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司鼓对于川剧在表演过程中,引导指挥川剧的演出节奏。戏剧演员根据司鼓的声音来控制演出过程中的情感色彩。随着现代川剧的发展以及进步,川剧音乐种类以及内容更加丰富,川剧表演过程中司鼓者作为其中的引导者,必须顺应新时代的潮流,符合川剧的节奏,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其现实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够让川剧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  关键词:川剧 司鼓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与以往相比具有较大的变化:室内不再是单纯的居住场所,而是身心放松的主要场地,承载着用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审美观的改变,使得室内装饰以及环境设计成为一种潮流。这就需要室内设计师不仅要注重环境的设计、更要注重装饰的创新。本文主要针对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装饰创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装饰创新 探究  对于设计师来说,在设计中要注重装饰
期刊
摘要:社会发展的脚步一直向前,随着人们鉴赏水平的提升,工艺品也成为人们收藏和保护的对象。民间工艺美术是艺术发展的典型代表,浓缩了艺术的精华,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人们对其不断地研究和触摸,可以感受不同社会社会制度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从中挖掘他们的内在,对于历史的高度还原以及美术工艺的发展研究意义非凡。本文以某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为例,对其内在美进行了阐述和鉴赏,以供参考,旨在保护民间工艺美术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文旅融合为研究视角,从基层文化站的建设发展出发,结合基层文化站实践经验,遵循文旅融合发展的总要求,因地制宜、尊重规律、鼓励创新、稳中求进,尝试思考和探索基层文化站未来建设发展路径。  关键词:文旅融合 文化站 文化 旅游  基层文化站的建设是人民群众文化知识再教育和文化素养提升的关键之基,是改变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关键之策。文旅融合是一个老话题、新命题,如何在文旅融合的视角下,立足缙云县
期刊
摘要:动画效果的呈现大多是由线条的多变而组成的。线条是表现动画的基本元素,线条应用是否合理,关系到动画运动的流畅效果。鉴于动画效果中的线条重要性,为能够展现线条的美感,本文从动画中线条应用的三个方面切入,对线条的美感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线条 二维动画 运用  “線”的定义,简而言之,指的是作者创作时用以勾勒事物的线条,线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同时又带有强烈的动感、质感、速度感等特性。其
期刊
如果说,剧本是戏剧之本,音乐是戏剧之魂,那么舞台灯光的呈现则是将观众带入戏剧情境、语境、心境的无声语言,是直观的、渗透的、包容的舞台表现艺术。舞台灯光是在运用以技术为手段来为舞台照明,创造全新的视觉空间。舞台灯光所表达的是剧本的内在精神,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提供人物生活的感情基础。  原创大型淮北梆子戏《永远的大别山》舞台灯光的布局我认为应该是诗化的格局,在中国传统戏曲美学写实、写意手法的基础上,
期刊
摘要: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让我们的阅读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由传统的纸质阅读向电子阅读转变,由单一的文字阅读向音频阅读转变,我们的阅读视野变得越来越宽,阅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阅读体验得到了有效提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的网民群体在进一步扩大,这对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产生了一些影响,虽然让我们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书籍,但是网络书籍质量良莠不齐,对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与体验产生了不利影响,人们在追求新鲜事物
期刊
以河源紫金上義镇村貌为背景,采用剪纸风格,提取当地建筑元素“上义兵工厂”及“培锋书院”等红色文化元素设计出东江纵队图,表现出东江纵队不畏艰苦、勇敢向前的革命精神,并开发水晶球、零钱袋等文化创意产品,便于更好地推广及宣传客家红色文化。  本文系2015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资助项目“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Q2015194);2017年度广东省高
期刊
摘要:随着科研领域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几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美,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追求。因此,在时代的更迭下,人工智能与美学也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本文以人工智能与美学为主体,分析人工智能与美学之间的关系,使人工智能与美学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引起人们的思考。  关键:人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