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能否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将直接决定改革的效果,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创新,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文章就具体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阅读途径 提高 小学生 数学 阅读能力
前言
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会将其窄化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其对题目的理解,也关系着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展开,会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合理寻找阅读途径,做好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文章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趣味,在趣味引导下阅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展学习活动的最重要内驱力就是兴趣。而且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阅读是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其直接关系着小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这项教学的重要意义有充分认识,使小学生能够在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乐趣,进而在趣味的引导下发展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在实际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于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将一些古今中外的数学名人故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感染,使自身的数学阅读动机能够得到有效激发。
其次,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其设置悬念,通过课堂上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针对性,进而使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得到有效激发。改变了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进行讲解而导致的课堂趣味性缺失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学“数据处理”相关知识的过程中,由于针对此类知识进行考察的题目多数带有十分有趣的情境,教师在实际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以教学题目为基础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梳理,进而达到解题的目的。其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发展学生参与数学阅读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以及数学阅读自主性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在寻找中展开阅读
小学数学科目中的阅读材料多数比较简短,但是,要想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且解答相应题目,小学生就要能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借助关键信息来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实现对阅读内容的深入掌握,进而明确解答问题的思路。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百分数”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百分数的概念进行仔细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能够体现百分数特点的关键词,在归纳以及讨论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能够对其中的关键词给予充分的重视,促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百分数的概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同时在寻找的过程中展开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对于小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进行阅读
相比与其他学科的学科语言来说,小学数学学科的学科语言不仅具有较强的抽象化特点以及逻辑化特点,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符号化特点,新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针对数学定律、数学规律以及数学定义等方面知识的呈现虽然体现出了简化性的特点,但无论是形象性还是生动性,都略显不足。对此,教师在实际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使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够尽量靠近他们的生活,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以及层次出发来进行问题的思考,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小学数学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同时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圆柱与圆锥”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针对圆柱部分知识的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就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圆柱本质上属于立体图形,但是课本中为什么没有将圆柱描写成圆柱体呢?两者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呢?”通过对教材进行阅读以及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发现,从数学的角度来讲,圆柱与圆柱体两个概念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从生活的角度来讲,近似于圆柱体的物体,例如水杯、水桶,虽然严格来讲其并不属于圆柱体,但是由于外形类似,因此,将其称为圆柱,可以将圆柱理解为一个比较虚化的概念。而圆柱体则是一个十分严谨的数学概念,主要指规则的几何物体。学生通过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思考的过程中阅读数学材料,不仅深化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通过数学阅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让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在比较中参与阅读
小学生在实际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一事物的特点,则往往需要运用到比较的阅读方法。实际阅读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性,也可以比较同类题目之间的异同性。比较阅读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类:
第一个大类是同中求异法,借助同中求异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无法找到解题思路,则能够通过联系旧知识来进行思考。
第二个大类是异中求同法,所谓异中求同法,主要指的就是学生在实际阅读数学材料的过程中,要能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多变性,虽然很多问题在表面呈现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其所揭示的内在规律并不存在差异。由此让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视野,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为后续数学阅读活动的高质量展开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玲侠.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国际公关,2020(08):105-106.
[2] 陳辉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例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5):80-81.
[3] 杨红萍,杨捷.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5):14-18+91.
【关键词】 阅读途径 提高 小学生 数学 阅读能力
前言
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会将其窄化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其对题目的理解,也关系着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展开,会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合理寻找阅读途径,做好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文章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趣味,在趣味引导下阅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展学习活动的最重要内驱力就是兴趣。而且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阅读是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其直接关系着小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这项教学的重要意义有充分认识,使小学生能够在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乐趣,进而在趣味的引导下发展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在实际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于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将一些古今中外的数学名人故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感染,使自身的数学阅读动机能够得到有效激发。
其次,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其设置悬念,通过课堂上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针对性,进而使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得到有效激发。改变了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进行讲解而导致的课堂趣味性缺失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学“数据处理”相关知识的过程中,由于针对此类知识进行考察的题目多数带有十分有趣的情境,教师在实际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以教学题目为基础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梳理,进而达到解题的目的。其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发展学生参与数学阅读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以及数学阅读自主性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在寻找中展开阅读
小学数学科目中的阅读材料多数比较简短,但是,要想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且解答相应题目,小学生就要能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借助关键信息来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实现对阅读内容的深入掌握,进而明确解答问题的思路。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百分数”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百分数的概念进行仔细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能够体现百分数特点的关键词,在归纳以及讨论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能够对其中的关键词给予充分的重视,促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百分数的概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同时在寻找的过程中展开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对于小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进行阅读
相比与其他学科的学科语言来说,小学数学学科的学科语言不仅具有较强的抽象化特点以及逻辑化特点,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符号化特点,新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针对数学定律、数学规律以及数学定义等方面知识的呈现虽然体现出了简化性的特点,但无论是形象性还是生动性,都略显不足。对此,教师在实际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使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够尽量靠近他们的生活,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以及层次出发来进行问题的思考,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小学数学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同时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圆柱与圆锥”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针对圆柱部分知识的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就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圆柱本质上属于立体图形,但是课本中为什么没有将圆柱描写成圆柱体呢?两者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呢?”通过对教材进行阅读以及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发现,从数学的角度来讲,圆柱与圆柱体两个概念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从生活的角度来讲,近似于圆柱体的物体,例如水杯、水桶,虽然严格来讲其并不属于圆柱体,但是由于外形类似,因此,将其称为圆柱,可以将圆柱理解为一个比较虚化的概念。而圆柱体则是一个十分严谨的数学概念,主要指规则的几何物体。学生通过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思考的过程中阅读数学材料,不仅深化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通过数学阅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让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在比较中参与阅读
小学生在实际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一事物的特点,则往往需要运用到比较的阅读方法。实际阅读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性,也可以比较同类题目之间的异同性。比较阅读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类:
第一个大类是同中求异法,借助同中求异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无法找到解题思路,则能够通过联系旧知识来进行思考。
第二个大类是异中求同法,所谓异中求同法,主要指的就是学生在实际阅读数学材料的过程中,要能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多变性,虽然很多问题在表面呈现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其所揭示的内在规律并不存在差异。由此让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视野,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为后续数学阅读活动的高质量展开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玲侠.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国际公关,2020(08):105-106.
[2] 陳辉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例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5):80-81.
[3] 杨红萍,杨捷.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5):14-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