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还逝去的物事与人以尊严

来源 :雪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play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青烟》,我依旧写到了村庙。
  近几年,乡村美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已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农村开展着推进着,随之而来的是,村里的旧物事老景致正悄然消失,整洁划一的村道和规范一色的庄廓墙有序排开,家家门前停着档次不低的小轿车。而人们呢?有的老了死了,有的正在出生,更多的人出去打工挣钱,一年半载回不了一趟家,村里很少见到人。
  我每回去一趟,又急匆匆离开,心情随之会糟糕数日——我在怀念,也在憧憬;我在挽留,也在接纳。当面前的一切变得似是而非、变得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冷漠时,我唯有沉默。
  此刻,置身村庄的父老乡亲们在想些什么呢?
  带着疑问,我偶然走进了村庙。雕梁画栋,砖刻石琢,描红绘绿,青砖灰瓦,村庙威严神圣地将历史烟云和人世沧桑尽收于内,而无数人演绎过的无数故事,也如庙院坚固的墙体一样存活了下来。曾當过村委会、小学、医疗室,排练过社火,现在,村民们仍进进出出,以庙会、节目演出、村民大会等名目与村庙发生着密切联系。这不正是一个极合适打捞攫取往事、了解人们内心世界、探寻人与人、人与生存环境之间隐秘关系的“载物”吗?
  于是,村庙走进了我作品里。
  我希望从每一条砖缝里嗅出先人的汗味泪味甚至血腥,从每一块木纹间听见先人的喊叫咳嗽甚至呼噜声。然后,我把这些放置在时代背景下,忠实记录下他们的焦虑、彷徨、矛盾,他们的兴奋、躁动、憧憬,也记录下太平村的历史和时代印痕……这样一种带有精神编年书写性质的记录,无疑暗含了我作为一个原乡故人发自肺腑的嗟叹——很多东西都会被时间抹掉,但不妨碍人们去创造去奋斗,就如同柴禾会使人变成一缕青烟,但人们依然依赖火崇拜火一样。
  记录逝去的、即将逝去的物事及人,还原他们的本质,并赋予他们以尊严,这是我愿意选取并竭力书写的题材。
其他文献
《京汉铁路大罢工》傅中望、李三汉、李江、王昇、郭雪、安维秋雕塑300×540×200cm 2009 年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美术作品无疑具有绘史和证史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南齐谢赫在《古画品论》中说到“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深沉,千载寂寥,批图可鉴”,即指出传承文明的美术作品,具有形象阐释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功能和价值。古往今来,亦产生了一大批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风土人情、历史事件的经典美术作
期刊
高淳老街      清晨,当城市开始喧嚣忙碌起来的时候,距离南京一百多公里的高淳刚刚苏醒。只有八百多米的高淳老街,却浓缩了自宋以来历代建筑的精华,被誉为“金陵第一古街”。十多条巷弄沿老街横向排列,形成了鱼骨状的街区格局。青瓦白墙间,少了一些都市的尘嚣,寻常巷陌处,多了几许水乡人家的温婉。   高淳东邻苏州、无锡,西接安徽,自古就被誉为“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鱼米之乡。   高淳之高,在其眼
期刊
【作者简介】陈素云,笔名媚子,祖籍陕西周至,深圳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宝安文学》《伶仃洋》《西部散文选刊》。散文《秦腔,瓷实了如水的岁月》选入初中语文素养读本丛书《风与花的手稿》,散文《从流水线走向讲台》获第四届全国打工文学大赛铜奖,散文《被房号串起的日子》获2020年深圳市睦邻文学大赛“年度十佳”,已出版散文集《故乡云》。  在北方,吃一碗面是件平常事儿,而生活在岭南的北方人,能吃上一碗地地道
期刊
【作者简介】张恒,安徽省作协会员。在《人民日报》《文学报》《上海文学》《安徽文学》《天津文学》《四川文学》《时代文学》《奔流》《散文》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万字。出版有散文集《走过南昌菊花台》 《缺月疏桐》 《山色水韵》和小说集《尘封》等。  一  土地流转后,大伯的犁耙就没用场了。有办民俗馆的人来收,给不菲的钱,大伯却不卖,依旧摆放在厢房里。大伯说,或许还会用上的。  大伯相信田还会继续做。田是祖上
期刊
2021年7月,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党史,百年辉煌。从五四运动的爆发,到大革命失败;从土地革命到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铭记建党百年光辉业绩,向革命先辈致敬,传承红色革命理想,我们早在半年前即开始筹划本期庆祝建党百年专号的工作。感
期刊
火焰照亮了生命历程,青烟却把历程带走了。  ——题记  父亲领着我走进村庙的时候,我已经长到七八岁了。  也许这之前他抱着或者牵着我的手无数次走进过村庙里——他是“庙倌爷”,大队赤脚医生,大队会计,以任何一个身份,他都可以堂而皇之的打开设有医疗室和大队委员会的庙门锁子。但我对村庙懵懂的记忆,仅仅限定于以父亲为中心,半径不超过数米的庙宇大殿堂,其次就是方正、规则、狭隘的四合庭院和四壁方格里的动植物砖
盐 湖  我收到神的谕旨,去吧  去格尔木,去河流密集的地方  去将沧海走成桑田  去为日出埋下重量  去遥远的荒原,重新获得  贯穿一生的盐粒  我的梦就拴在马匹之上  从密密的胡杨林,一直走到  青草消失了绿色的地方  我所穿过的格尔木河、柴達木河  无不用歌声将日月吸吮  我越过了飞鸟的痕迹  去到鱼鳍再也挥不动的远方  水的尽头是湖,是盐,是幻像  是生长的逆境,是王者的胜境  是深刻的寂
期刊
“昨天的英雄,如何打动今天的观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晓东针对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述提出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问题。这不仅呈现出当代红色经典教育所面临的时代语境转变带来的接受新困境,而且表达出了当代红色历史题材所面临的新时代读者、新时代语境、多媒介文化等因素构建的创作新困境。面对教学书、课堂上、纪念馆里一次次传递、表达和建构的耳熟能详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当下的红色革命题材的传播、接受与创作面临着如何
期刊
【作者简介】许登彦,原名许金燕,汉族。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现为石河子作家协会理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家协会理事,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随笔、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380余万字,荣获石河子、兵团及国家级文学奖项多次。  火红的七月,花海如潮  金色的歌声,从我们的心窝飞出  所有炽热的情感呼啸着上升  壮阔激越的音符,响彻寰宇  汇聚成席卷华夏神州的狂澜 
期刊
车流在环岛出口撩拨起琴弦  大道宽阔 树木蓊郁  风吹起落叶  在凸起的脉络中读取  即将前往的旅途  络绎的脚步声把墙头马上的鼙鼓  奏得如同  老家对瓶吹的流水宴一样  响亮  卤水店烤鸭出炉的刹那  公园门口模糊的面孔  似乎被擦亮一秒  如同初春新来乍到的野花  蓬勃地挤在公园里  多我一个  或多我们一对  都不会引起日神注意  三月的云被高耸的金融中心大楼犁过  一格格田垄储存丰盈的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