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段平、官玉华合著的《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以下简称《昂首名流》)是一部记录云南企业家蔡金华创业故事的长篇传记文学,洋洋30多万字,钤刻下了传主人生履迹的雪泥鸿爪和励志精神。
我与金华相识已逾20年,是当年的诗友、文友和新闻同道,而“人生多歧路”,11年前他转身于商界,创办了激扬时代策划公司,因所关注的事业对象不同,见面已然不多,但知闻其在商界发展得非常不错,尤其是主办政经杂志《时代名流》后,事业风生水起,名流精英荟萃一堂,而其引领潮流,弄潮时代前沿,其经营秘笈“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些都让作为多年老友的我深感欣慰。
1993年夏天,我刚刚从医生转身为报纸副刊编辑不久,蔡金华就出现在我的“城堡”里,这个莽撞的年轻人,说话充满了“冲”劲,仿佛卡夫卡笔下的约瑟夫·K,昂扬有激情的表现,至今还留在我的脑际……但这位“约瑟夫·K”,在我认识他以前,他从哪条路走来?而契阔经年,他又走了一条什么样的路?路上看到了什么风景?——诗人弗罗斯特关于“一条未走的路”提出来的命题,一直是我心中的疑问。好了,《昂首名流》一书一一为我解开了疑惑。
蔡金华的成功,绝不是蓦然破空而至的奇迹,书中将他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文学情愫、爱情经历、创业思考、管理模式等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铺陈、解说,应该说,一个有血有肉的传主形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但我以为,关于一个人的传记或评传作品,车载斗量,可谓多如牛毛,即便一暴发“土豪”,也大可一掷千金,邀人作传,然而又何其悲夫?《昂首名流》这部书最重要的方面在于,除去文学价值先不论而外,透过传主的故事,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启示?
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幸运的一代,也是最不幸的一代,因为我们生活在狄更斯笔下描绘的“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有人戏谑说:短短三四十年,我们居然经历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商品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甚至“微信时代”,就是孔夫子也可能因面对这样的光怪陆离而手足失措……这正是土地测量员约瑟夫·K面临的“城堡困境”,怎样在这迷宫中找到出路,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从来没有设想过,诸如蔡金华之成功者,能够在这里另辟蹊径,成为一盏灯什么的吗?还是一支迷茫中的火烛,风一来,就一塌糊涂?……然而超乎常人想象,他成功走出一条哲商之路来。
综观传主半生的经历,撇开细碎的具体的内容不说,我发现其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精神主线——这就是他“知行合一”的哲商之路,我很欣赏书中对传主的访谈录,这是一个他关于商道的解读,这是一份从实践中得出的关于士与商的独特思考,它以它独特的方式伸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的天空,知和行,相依相融,共同画出了人生的瑰丽图景。金华是诗人,是士的一员,但也是实业家,跻身于商贾之列,士与商如何实现角色的互换互融,的确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金华商业上的成功,其实是士的精神的成功——出身于农家和底层,最后以事功立于世,提出“知行合一”理念的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他出身高)的人生或许代表性不强,但他的弟子王艮汝止先生则颇具代表性,出身贫寒煮,盐灶丁家庭出身的他7岁入学,11岁辍学。但18岁经商,25岁就成为富甲一方的巨富,而因梦感事,天降大任,转身之后却最终成为心学泰州学派巨擘,士与商得到了最佳的结合,士商精神成为了后世啧啧称奇的儒商精神。也许金华有意无意中在走这样的道路,他也出身贫苦农家,走“士”的道路,而后下海“会当水击三千里”,打造“名流”平台……一次又一次文化策划带动商业成功的案例,根子上是文化在起的作用,适应时代,借时代之强势,顺势而为,最终走造势而雄的道路,立功、立言,经商、写诗,这当然只是“小周天”里宛然一譬的说法,但以“时代名流”为招牌的文化品牌,的确打造了为“名流”代言,替“名流”抒志的作用……从这样的角度讲,金华半生的经历无疑是成功的。
说一点有趣的话题。近日,儒学研究者秋风先生接受儒学网专访,题目叫做《必须在学术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引来一批“愤青”“愤中”们的抨击,其实愤则愤也,却不学无术,秋风先生此话的本意何在都没有搞清楚,就“愤”将起来,真不知“出于何典”耶?说句老实话,我是颇反感甚而厌恶此类无端“愤者”的,愤怒实在是情绪中最容易做到的事,动辄愤怒者,是缺乏教养的表现,换句话来说,此愤怒的背后无非是想表明自己比别人高明一点,高与低,是长期思考、长期积累的结果,你奇行异状就表明你高明?秋风先生的话都是从切实中来,他要在学术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指的是张之洞先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癸卯学制”因被西学反客为主的现状而发出的,的确振聋发聩,中华文化目前需要的是“救亡”与立德,需要的是努力的行愿,这不是相对高蹈的“格物致知”所能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全盘西化”主张者的痴人说梦……秋风起处读秋风,却如坐春风,真让人感慨良多:中华文化经历了近现代100余年来祛魅与返魅的过程,现在正是要“努力发掘,加以利用”之时,一切励志的目的正在于此,文道如此,商道如此,政道亦如此。昂首名流也者,瞻望我中华文化涵养之英才、雄才也,立功、立言的目的,正在于走向立德“大周天”的终极目标,《昂首名流》的撰写与出版,目的应该也在于此。
蔡金华的人生道路刚刚走了一半,未来正等待着新的书写。他是有深刻文化情怀的“儒商”,一切行为都会嵌进他的人生传记。他下海10余年,至少于我而言,不是只“在商言商”,我曾经参与过他策划的有陈忠实、陈世旭、艾克拜尔·米吉提、葛笑政、尹汉胤等作家参加的滇西北文学之旅,参加过有关山、彭荆风等先生出席的文化聚会,我主持《春城晚报》副刊期间,他不时打电话来谈的也是报纸副刊的建设问题……是士的担当、勇毅、决断精神促进着他的商业之旅,是商的得利、互惠、福报推动着《时代名流》杂志交融于社会,士商精神的结合是让士与商的根紧紧扎入土地,长出参天大树,而非扎在水中生如浮萍,任意东西,无由无主,漂浮于风过时的一时涟漪中……
秋去冬来,甲午年将逝……逝者如斯乎?至少,士与商的思考,不会轻易地“随风而逝”。
2014年 10月 31日于昆明
责任编辑:吴安臣
我与金华相识已逾20年,是当年的诗友、文友和新闻同道,而“人生多歧路”,11年前他转身于商界,创办了激扬时代策划公司,因所关注的事业对象不同,见面已然不多,但知闻其在商界发展得非常不错,尤其是主办政经杂志《时代名流》后,事业风生水起,名流精英荟萃一堂,而其引领潮流,弄潮时代前沿,其经营秘笈“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些都让作为多年老友的我深感欣慰。
1993年夏天,我刚刚从医生转身为报纸副刊编辑不久,蔡金华就出现在我的“城堡”里,这个莽撞的年轻人,说话充满了“冲”劲,仿佛卡夫卡笔下的约瑟夫·K,昂扬有激情的表现,至今还留在我的脑际……但这位“约瑟夫·K”,在我认识他以前,他从哪条路走来?而契阔经年,他又走了一条什么样的路?路上看到了什么风景?——诗人弗罗斯特关于“一条未走的路”提出来的命题,一直是我心中的疑问。好了,《昂首名流》一书一一为我解开了疑惑。
蔡金华的成功,绝不是蓦然破空而至的奇迹,书中将他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文学情愫、爱情经历、创业思考、管理模式等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铺陈、解说,应该说,一个有血有肉的传主形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但我以为,关于一个人的传记或评传作品,车载斗量,可谓多如牛毛,即便一暴发“土豪”,也大可一掷千金,邀人作传,然而又何其悲夫?《昂首名流》这部书最重要的方面在于,除去文学价值先不论而外,透过传主的故事,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启示?
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幸运的一代,也是最不幸的一代,因为我们生活在狄更斯笔下描绘的“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有人戏谑说:短短三四十年,我们居然经历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商品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甚至“微信时代”,就是孔夫子也可能因面对这样的光怪陆离而手足失措……这正是土地测量员约瑟夫·K面临的“城堡困境”,怎样在这迷宫中找到出路,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从来没有设想过,诸如蔡金华之成功者,能够在这里另辟蹊径,成为一盏灯什么的吗?还是一支迷茫中的火烛,风一来,就一塌糊涂?……然而超乎常人想象,他成功走出一条哲商之路来。
综观传主半生的经历,撇开细碎的具体的内容不说,我发现其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精神主线——这就是他“知行合一”的哲商之路,我很欣赏书中对传主的访谈录,这是一个他关于商道的解读,这是一份从实践中得出的关于士与商的独特思考,它以它独特的方式伸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的天空,知和行,相依相融,共同画出了人生的瑰丽图景。金华是诗人,是士的一员,但也是实业家,跻身于商贾之列,士与商如何实现角色的互换互融,的确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金华商业上的成功,其实是士的精神的成功——出身于农家和底层,最后以事功立于世,提出“知行合一”理念的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他出身高)的人生或许代表性不强,但他的弟子王艮汝止先生则颇具代表性,出身贫寒煮,盐灶丁家庭出身的他7岁入学,11岁辍学。但18岁经商,25岁就成为富甲一方的巨富,而因梦感事,天降大任,转身之后却最终成为心学泰州学派巨擘,士与商得到了最佳的结合,士商精神成为了后世啧啧称奇的儒商精神。也许金华有意无意中在走这样的道路,他也出身贫苦农家,走“士”的道路,而后下海“会当水击三千里”,打造“名流”平台……一次又一次文化策划带动商业成功的案例,根子上是文化在起的作用,适应时代,借时代之强势,顺势而为,最终走造势而雄的道路,立功、立言,经商、写诗,这当然只是“小周天”里宛然一譬的说法,但以“时代名流”为招牌的文化品牌,的确打造了为“名流”代言,替“名流”抒志的作用……从这样的角度讲,金华半生的经历无疑是成功的。
说一点有趣的话题。近日,儒学研究者秋风先生接受儒学网专访,题目叫做《必须在学术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引来一批“愤青”“愤中”们的抨击,其实愤则愤也,却不学无术,秋风先生此话的本意何在都没有搞清楚,就“愤”将起来,真不知“出于何典”耶?说句老实话,我是颇反感甚而厌恶此类无端“愤者”的,愤怒实在是情绪中最容易做到的事,动辄愤怒者,是缺乏教养的表现,换句话来说,此愤怒的背后无非是想表明自己比别人高明一点,高与低,是长期思考、长期积累的结果,你奇行异状就表明你高明?秋风先生的话都是从切实中来,他要在学术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指的是张之洞先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癸卯学制”因被西学反客为主的现状而发出的,的确振聋发聩,中华文化目前需要的是“救亡”与立德,需要的是努力的行愿,这不是相对高蹈的“格物致知”所能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全盘西化”主张者的痴人说梦……秋风起处读秋风,却如坐春风,真让人感慨良多:中华文化经历了近现代100余年来祛魅与返魅的过程,现在正是要“努力发掘,加以利用”之时,一切励志的目的正在于此,文道如此,商道如此,政道亦如此。昂首名流也者,瞻望我中华文化涵养之英才、雄才也,立功、立言的目的,正在于走向立德“大周天”的终极目标,《昂首名流》的撰写与出版,目的应该也在于此。
蔡金华的人生道路刚刚走了一半,未来正等待着新的书写。他是有深刻文化情怀的“儒商”,一切行为都会嵌进他的人生传记。他下海10余年,至少于我而言,不是只“在商言商”,我曾经参与过他策划的有陈忠实、陈世旭、艾克拜尔·米吉提、葛笑政、尹汉胤等作家参加的滇西北文学之旅,参加过有关山、彭荆风等先生出席的文化聚会,我主持《春城晚报》副刊期间,他不时打电话来谈的也是报纸副刊的建设问题……是士的担当、勇毅、决断精神促进着他的商业之旅,是商的得利、互惠、福报推动着《时代名流》杂志交融于社会,士商精神的结合是让士与商的根紧紧扎入土地,长出参天大树,而非扎在水中生如浮萍,任意东西,无由无主,漂浮于风过时的一时涟漪中……
秋去冬来,甲午年将逝……逝者如斯乎?至少,士与商的思考,不会轻易地“随风而逝”。
2014年 10月 31日于昆明
责任编辑:吴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