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现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排头兵,抢抓先发效应,综合运用国家优惠激励政策,充分挖掘发展优势,使自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前列,实现了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的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的战略转移,扩大对内对外的辐射作用,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目前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最强,最有希望融入经济全球化,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区域。
20多年来,沿海开放城市当时的一些优惠政策现在已经取消或扩展到其他区域,但作为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沿海开放城市在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系统回顾沿海开放城市过去的发展成绩,以及其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意义重大。
对外贸易发展变化与历史成就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凭借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地理区位,15个沿海开放城市成功地抓住了国家实施沿海率先发展战略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龙头城市。
进出口贸易调整增长,规模贸易不断扩大。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对外贸易在大进大出的互动格局中实现了多赢,2003年,15个城市进出口总额为2655.6亿美元,人均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全国人均的4.3倍。至2007年,15个沿海开放城市进出口总额已发展到6575.5亿美元,4年翻了一番多,其中出口3663.2亿美元,是1991年出口额的28倍多。15个沿海开放城市外贸发展差距明显。2006年,从进出口总额来看,上海达2275亿美元,在15个城市中遥遥领跑;天津、广州640亿美元,居二、三位;宁波超过400亿美元,青岛、大连300亿美元以上。从增速来看,中小城市快于大城市。北海年增59.8%,增长最快;连云港、烟台增长超过30%;威海、宁波、温州在26%左右。
进出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20多年间,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外需求的拉动作用大大提高。2007年,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外贸依存度平均达10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6.6个百分点。从出口方面看,外贸出口依存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91年,15个沿海开放城市外贸出口依存度为22.98%,到2007年已达58.63%。出口在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
实际利用外资跨越式攀升,利用外资存量快速增长。经过20多年的发展,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实现突飞猛进的增长。1983年,中国引进外资开始起步,全国实际利用外资不到20亿美元,沿海城市也微乎其微。2003年,15个城市实际利用外资250.5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的46.8%;至2007年,15个城市实际利用外资已达35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9%,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的47.5%。
外贸与港口经济互动发展,港口吞吐量持续攀升。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基本集中了大陆沿海重要港口,承担了中国大部分海洋运输货物吞吐任务。1983年,15个城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8亿吨。2007年,1 5个城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达29亿吨,是1983年的10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217万标箱,比上年增长24.8%。2007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十强的港口中,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位占7席,世界港口集装箱运输前30位的港口中,中国大陆地区占了8个,其中,上海和深圳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二和第四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2008年,上海港和深圳港有望分别超过新加坡港和香港港,分列世界第一和第三的位置。
在中国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
15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基础较好,许多城市是中国传统的进出口贸易重埠。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尤其是被赋予先行开放的特殊政策以来,沿海开放城市在全国经济贸易地位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15个沿海城市的总体实力稍领先全国平均水平,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3.5亿元。至1983年,15个城市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1.3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5.7%。2007年,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45亿元,占全国的19.3%,大大高出其占全国7.5%的人口比重,以全国1/13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5的财富。从1978~2007年,近30年来15个沿海开放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倍,年均增长15.6%。
目前,15个城市经济总量差别较大,上海独领风骚,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0亿元,随后是广州超过7000亿元,天津超过5000亿元,青岛、宁波、大连超过3000亿元,烟台、温州,南通超过2000亿元,福州、威海在1000亿元以上。
沿海开放城市出口额增长很快,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份额不断攀升,近年来保持平稳发展。1991年15个沿海开放城市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7.9%,到1998年,已发展到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0.1%,随后稳步增长,并在2002年达到35.9%的峰值,2003年至今一直保持在30%左右的份额,出口在拉动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全国出口额的不断提升也做出很大贡献。
对中国外贸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沿海开放城市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布局的第二梯队,是继经济特区之后,中国实施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赋予其特殊优惠政策,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历史进程,同时,对中国外贸的总体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实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经济特区政策更为灵活、优惠,在政策试验与开放窗口方面的作用更大一些。而沿海开放城市由南到北,遍布整个东部地区,是实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开端。沿海开放城市已经超越了对港澳台的开放,开始面向国际,发展大进大出产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沿海开放城市对外贸发展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更大。沿海开放城市大都是中国出口口岸,对外贸易发展基础较好。同时,在建立开放城市之初,中央就指出,有条件的城市还可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此作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集聚地。此后,在沿海开放城市基础上,中国又开辟了沿海经济开放区,即以沿海开放城市为核心,将中国沿海区域连成一片,形成沿海开放带。在这些区域制定了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通过沿海开放城市的核心辐射与带动,对中国整个东部地区的外贸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沿海开放城市对中国港口和内陆地区的外贸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沿海开放城市大都是中国重要出海港口,外向型产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繁荣了港口经济,使中国沿海港口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另一方面,作为内陆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也为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产业提供了便利,其辐射与带动不仅仅局限于本地经济,还可进一步扩展到中西部地区。
20多年来,沿海开放城市当时的一些优惠政策现在已经取消或扩展到其他区域,但作为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沿海开放城市在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系统回顾沿海开放城市过去的发展成绩,以及其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意义重大。
对外贸易发展变化与历史成就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凭借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地理区位,15个沿海开放城市成功地抓住了国家实施沿海率先发展战略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龙头城市。
进出口贸易调整增长,规模贸易不断扩大。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对外贸易在大进大出的互动格局中实现了多赢,2003年,15个城市进出口总额为2655.6亿美元,人均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全国人均的4.3倍。至2007年,15个沿海开放城市进出口总额已发展到6575.5亿美元,4年翻了一番多,其中出口3663.2亿美元,是1991年出口额的28倍多。15个沿海开放城市外贸发展差距明显。2006年,从进出口总额来看,上海达2275亿美元,在15个城市中遥遥领跑;天津、广州640亿美元,居二、三位;宁波超过400亿美元,青岛、大连300亿美元以上。从增速来看,中小城市快于大城市。北海年增59.8%,增长最快;连云港、烟台增长超过30%;威海、宁波、温州在26%左右。
进出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20多年间,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外需求的拉动作用大大提高。2007年,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外贸依存度平均达10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6.6个百分点。从出口方面看,外贸出口依存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91年,15个沿海开放城市外贸出口依存度为22.98%,到2007年已达58.63%。出口在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
实际利用外资跨越式攀升,利用外资存量快速增长。经过20多年的发展,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实现突飞猛进的增长。1983年,中国引进外资开始起步,全国实际利用外资不到20亿美元,沿海城市也微乎其微。2003年,15个城市实际利用外资250.5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的46.8%;至2007年,15个城市实际利用外资已达35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9%,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的47.5%。
外贸与港口经济互动发展,港口吞吐量持续攀升。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基本集中了大陆沿海重要港口,承担了中国大部分海洋运输货物吞吐任务。1983年,15个城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8亿吨。2007年,1 5个城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达29亿吨,是1983年的10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217万标箱,比上年增长24.8%。2007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十强的港口中,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位占7席,世界港口集装箱运输前30位的港口中,中国大陆地区占了8个,其中,上海和深圳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二和第四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2008年,上海港和深圳港有望分别超过新加坡港和香港港,分列世界第一和第三的位置。
在中国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
15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基础较好,许多城市是中国传统的进出口贸易重埠。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尤其是被赋予先行开放的特殊政策以来,沿海开放城市在全国经济贸易地位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15个沿海城市的总体实力稍领先全国平均水平,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3.5亿元。至1983年,15个城市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1.3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5.7%。2007年,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45亿元,占全国的19.3%,大大高出其占全国7.5%的人口比重,以全国1/13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5的财富。从1978~2007年,近30年来15个沿海开放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倍,年均增长15.6%。
目前,15个城市经济总量差别较大,上海独领风骚,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0亿元,随后是广州超过7000亿元,天津超过5000亿元,青岛、宁波、大连超过3000亿元,烟台、温州,南通超过2000亿元,福州、威海在1000亿元以上。
沿海开放城市出口额增长很快,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份额不断攀升,近年来保持平稳发展。1991年15个沿海开放城市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7.9%,到1998年,已发展到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0.1%,随后稳步增长,并在2002年达到35.9%的峰值,2003年至今一直保持在30%左右的份额,出口在拉动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全国出口额的不断提升也做出很大贡献。
对中国外贸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沿海开放城市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布局的第二梯队,是继经济特区之后,中国实施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赋予其特殊优惠政策,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历史进程,同时,对中国外贸的总体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实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经济特区政策更为灵活、优惠,在政策试验与开放窗口方面的作用更大一些。而沿海开放城市由南到北,遍布整个东部地区,是实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开端。沿海开放城市已经超越了对港澳台的开放,开始面向国际,发展大进大出产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沿海开放城市对外贸发展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更大。沿海开放城市大都是中国出口口岸,对外贸易发展基础较好。同时,在建立开放城市之初,中央就指出,有条件的城市还可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此作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集聚地。此后,在沿海开放城市基础上,中国又开辟了沿海经济开放区,即以沿海开放城市为核心,将中国沿海区域连成一片,形成沿海开放带。在这些区域制定了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通过沿海开放城市的核心辐射与带动,对中国整个东部地区的外贸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沿海开放城市对中国港口和内陆地区的外贸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沿海开放城市大都是中国重要出海港口,外向型产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繁荣了港口经济,使中国沿海港口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另一方面,作为内陆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也为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产业提供了便利,其辐射与带动不仅仅局限于本地经济,还可进一步扩展到中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