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廉洁教育与优良作风的培养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hbyc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加强党风建设、政风建设、改善社会风气的基础性工程。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要着力培养大学生敬廉崇洁、求真务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艰苦朴素的素养,使大学生的作风建设跟上反腐倡廉的时代要求,推动大学生作风建设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廉洁教育 作风素质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全面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如何将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与加强大学生的作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作风,是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这一新课题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要把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作风列入工作重点
  
  作风是指人们在思想、工作或生活上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作风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学习、工作、社交及日常生活的诸方面,一个人的作风反映出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人的作风具有不同的性质,优良的作风对人的发展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涣散、恶劣的作风对人的发展会起到消极阻碍作用。人的作风的形成,既受一定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又受主体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支配,是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意志、道德品质的集中反映。在诸多影响人的作风形成的因素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教育的重要职责,就是要有效控制不良风气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作风,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面向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所谓廉洁教育,是指教育者用廉政文化的思想理论,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切实增强反腐倡廉自觉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廉洁教育虽然属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畴,但它对弘扬正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培养人的优良作风,具有明显的综合效应。高校是直接面向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平台,大学生将从这里走上社会,成为党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条战线上的领导者、管理者和主力军。他们的作风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风建设,政风建设和改善社会风气的成败。全面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使他们坚定反腐倡廉的信念,自觉加强作风建设,全面提高作风素养,是加强党风建设、政风建设、改善社会风气的基础性工程。因此,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践中,必须要把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作風列入工作重点,使大学生的作风建设跟上反腐倡廉的时代要求,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反腐倡廉的建设性力量。
  
  二、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对培养大学生优良作风的基本要求
  
  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作风,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其教育要求涉及到方方面面。那么,从廉洁教育的视角看,到底要培养大学生什么样的优良作风?我们认为要重点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1.敬廉崇洁的思想作风
  思想作风是依据一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和对待现实问题的一贯态度和作法。思想作风决定着人的行为取向。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牢固树立敬廉崇洁的思想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判断,切实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养成敬廉崇洁的思想作风和行为习惯。这是因为,敬廉崇洁、反对腐败事关社会的和谐发展、民族的进步和人性的完善。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敬廉崇洁,反对贪污腐败的优良传统。先秦时期的管子把“廉”提到了治国之纲的高度,他认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1]P47北宋包拯一生反腐倡廉,对贪污可谓深恶痛绝。为我们留下了“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1]P47的遗训。宋代《西山政训》中也说:“廉者士之美节,污者士之丑行。士之不廉,犹女之不洁。不洁之女,虽功容绝人,不足自赎。不廉之士,纵有他美,何足道哉!”[1]P35深刻地提示了人们对清正廉洁之美的崇尚,对贪污腐败之丑的憎恶。我们党自成立以来,长期坚持“以廉为荣,以贪为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并且不断取得了反腐倡廉的新胜利。新时期的大学生要深刻地认识到,敬廉崇洁、反对腐败对社会和谐发展、民族进步、人性完善的重大意义。社会的和谐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和谐发展,是人性的不断完善。人性的完善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其中清正廉洁、反对腐败是做人的一条基本道德底线,是人性完善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敬廉崇洁的思想意识,养成敬廉崇洁的思想作风和行为习惯,是大学生报效国家、完善自我的必然要求。
  
   2.求真务实的学习作风
  学习作风又称学风,是指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要着力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学风。“求真”就是追求真理,就是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求真是一种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行为。“务实”就是把“实”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要内容,就是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实践,就是戒虚、戒伪、戒俘、戒躁、戒空。求真务实的学风,本质上是一种治学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是大学生学好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培养健康的人格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从对一些腐败案例的剖析可以看出,学风不正,放松或厌恶学习,导致头脑空虚、思想贫乏、理想信仰动摇,是一些人走上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既要引导大学生以求真务实的学风搞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引导大学生以求真务实的学风搞好政治理论的学习,改变那种重专业知识学习,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的倾向,学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大学生只有树立求真务实的学风,才能不断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3.遵纪守法的组织作风
  组织作风是一个人对待和处理个人与组织、自由与纪律关系时的一贯态度和行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一个人只有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严格的纪律性,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自由与纪律的关系,自觉遵守纪律、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清正廉洁。相反,一个人无视组织纪律和法律,唯我独尊,独断专行,就不可能有廉洁自律的行为,甚至会跌入腐败的泥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度的组织观念,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忠于组织,自觉维护和服从组织决定,关心集体建设,维护集体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要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维护安定有序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敢于同破坏秩序,破坏纪律的错误行为作斗争。通过全面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组织作风,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4.诚实守信的处世作风
  处世作风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待社会交往、人际合作的一贯态度和作法。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处世作风为根本。诚实守信是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的道德规范或德性。中国古代儒家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2]P40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 P83在当代社会,诚信显得更为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诚实守信是个人事业取得成功、人际合作得以进行、社会秩序赖以维持的根本道德条件。诚信和廉洁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诚信者往往廉洁,不廉洁者必不诚信。因此,廉洁教育的深层基础在于诚信。只有把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和作风作为根本来抓,才能保证廉洁教育的效果。高校要紧密联系大学生中存在的诸如考试作弊、贷款不还、毕业推荐弄虚作假、欺骗家长老师等不诚实现象,开展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效法客观世界的真实无妄,尊重、认同和遵循客观规律,合乎人的本质而生活和行动,保人的善良本性,按人道的方式去去处理一切事务;引导大学生不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摒弃欺诈行为,既不欺己又不欺人,信守承诺,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和作风。
  
  5.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生活作风是一个人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支配下,对待日常生活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节俭,不怕艰苦著称于世。我们的古人早就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个人如果只是贪图享受,骄奢淫逸,追求个人的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生活,就不可能有清正廉洁,敬业奉献的行为。因此,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要着力培养大学生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到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还比较落后的国情,增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要紧密结合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追求高消费、追求时尚、挥霍浪费等现象,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摆脱低级趣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养成量入为出,勤俭节约,不浪费钱物,适度消费的行为习惯。通过廉洁教育,使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自强的优良作风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不断发扬光大。
  
  三、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培养大学生优良作风的基本途径
  
  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作风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当前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建设有高等教育特色的高校廉政文化,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对大学生优良作风养成的积极熏陶作用
  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反腐倡廉面向全社会的重要领域。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设是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围绕“廉政”这个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3]廉政文化以其独特的功能,积极作风于反腐倡廉的实践,对人的作风建设会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一是导向作用。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所包括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为反腐倡廉提供了崇廉耻贪的社会舆论环境,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培养人的优良作风提供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同化作用。廉政文化既是一种先进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反映的是全社会的认同。人们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用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社会所倡导和认同的良好作风。三是立美作用。廉政文化是一种高尚文化,是一种立美文化。它不仅内容美,而且形式美。人们通过对廉政文化思想,作品的审视和领悟,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社会美感。这种社会美感能够使人们分清是非,鉴别美与丑、善与恶,引导人们以美的标准和方式,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四是约束作用。廉政文化对人的作风养成有着无形的约束力和软性的管理作用,它作用于人的方式是积淀、溶铸、传承,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它通过一系列为人们所接受的价值观念来约束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作风养成的影响持久有力,使人的行为更具有自觉性。
  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工作部署,科学设计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努力建设以“育人为本”为特色的高校廉政文化体系。其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指导下,对个利益和社会利益作出正确的选择,以合乎人民的最大利益为衡量一切言行的标准,敢于同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敲诈勒索、坑蒙拐骗、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等一切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引导大学生对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其二,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反腐倡廉政策法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道德素养。其三,要弘扬大学文化的批判精神,对社会客观存在的各种腐朽思想、“腐败文化”进行强有力的批判和抵制,提高广大师生员工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建设有高等教育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在高校校园内形成敬廉崇洁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氛围,对大学生的作风建设产生积极的熏陶作用,推动大学生的作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2.加强高校党风、教风和干部作风建设,以教育者的优良作风为学生提供榜样示范
  高校的党风、教风和干部作风的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优良作风的形成,要净化高校的校风,摆脱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都首先要从高校的党风、教风和干部作风入手。因此,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遏制各种腐败现象在高校的滋生和蔓延,努力实现党风、教风和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创造清正廉洁、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育人环境。要大力加强教育者的职业道德建设,高校的党员领导干部、教师、及各个岗位的管理服务人员,都要履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规范,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以廉洁从政、廉洁从教、廉洁从业的行为方式影响青年学生,以教育者的优良作风感染学生。
  
  3.将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与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使培养大学生优良作风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作风,固然需要全面系统地灌输廉政理论知识,坚持正面说服教育、引导和感化,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但是由于大学生思想、心理尚处于不稳定阶段,不利于大学生作风建设的种种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仍然存在,单纯的理论灌输和说教无法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还必须诉诸严密的管理。诸如,如何抵御社会庸俗哲学、腐败文化以及互联网上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消除考试舞弊、论文造假现象等,都必须要有“刚性”的纪律和严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以保证大学生作风建设的健康发展。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努力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高校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本着科学性、规范性、严肃性及相对稳定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管理制度,对大学生管理作出合乎实际和宽严适度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其二,要严肃纪律,增强执纪的公正性、权威性。要针对高校在校规校级执行中存在的方法不当、软弱无力等实际问题,进一步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和执纪部门共同一致地维护法规纪律的严肃性,对大学生中发生的违纪事实,应依据校纪校规给予相应的处分和处罚,以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其三,要勤于管理,坚持作风养成的经常性和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作风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在“勤、严、细、常、实”上下功夫。“严”是标准,抓而不严,等于没抓;“勤、细、常”则是指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就是从点点滴滴和言行举止上去抓,坚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实”是目的性,抓作风养成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工作,其全部效果体现在大学生优良作风的形成上。其四,要培养大学生的行为自律能力。优良作风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修炼过程,必须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在自勉、自警、自省、自律中不断进取,全面提高自己的作風素养。
  
  参考文献:
  [1]寿永年主编.廉政格言警句[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2]宋.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7.
  [3]刘峰岩. 深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J]. 中国监察,2005(22):8-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吉林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制约因素等进行分析梳理,分别从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创意优势策略、实施资源整合策略、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开展中心推进策略、树立大体育文化产业战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为提升吉林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提供宏观策略。  [关键词]提升体育文化产业 竞争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文在分析高校网络学院校外学习中心重要功能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网络学院校外学习中心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从建立监督质量监控组织机制,质量监控督导评价体系,控制招生规
摘 要 本文从立法来源的角度,通过论述债权形式主义和意思主义的差异,对对抗的概念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了对抗问题的来源。并结合我国《物权法》,对相应的对抗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善意第三人在对抗问题中的范围界定,为相关立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对抗 物权法 善意第三人  作者简介:牛适然,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 管理论和控权论的行政法理论模式曾经被而且至今还在被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所倡导。但是,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进步,人们对行政要求的提高,在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博弈”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希望看到双赢的结果。这样,一种既能保证行政效率又能保障公民权益的行政法理论—平衡论,被学者提出来,并体现出它的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在我国这样崇尚管理、效率的国家,要推行平衡理论就应加强对公民在行政过程中的
本文中笔者从法律视角对左翼电影先驱夏衍的代表作《上海二十四小时》予以解读,且对左翼电影背后创作者与审查者的意图予以分析,旨在找出隐藏于左翼电影背后的政法文化和探寻
基于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际,在分级教学情况下,为创建输出为主的口语课堂、深化基于网络的课程体系教改和建设相应的配套教学模式,通过整合网络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人的先天本性息息相通。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既是人性的根本需要,也是天道规律的严格要求,中外志士仁人进行传统教育的实践活动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传统文化 先天本性 思想道德教育 可行性    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人的先天本性息息相通,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然而,在当今传统精华失落、道德普遍下滑、功利主义泛滥的情
我国碳酸盐岩油气储量较大,分布较广,油气当量储量超过43亿吨,其中,深层和超深层储量占主导,为73%以上.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基质渗透率低,储集单元间封隔性较强,
审美教育一词最先早是由德国美学家席勒提出来的。其德语(asthetiche erziehung)和英语(aesthetic education)原意均为“感性、情感”之意。  讨论艺术教育审美趣味之前,首先要对趣味的概念与性质进行分析。趣味源于“味”,指能够刺激人的味觉、嗅觉乃至触觉,感觉到甜、酸、苦、辣、咸、臭等不同的味觉物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以感性方式把握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味”便从物质
暂予监外执行是对自由刑执行的一种变通刑罚制度,体现了行刑个别化和立法者重视、保障人权的良好初衷。2012年《刑事诉讼法》、《监狱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和规定对暂予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