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国民工程。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全局出发,自身做起,在学科教学中有机、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环境教育;课堂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通过学校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越来越被教育界人士所关注和重视。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如何切实抓好环境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已成为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因此,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的创设环境教育的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以下是一节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看到这幅图之后,身为中国的一份子,我们有何感想呢?地球逐渐沙漠化的今天,在卫星拍下来的照片,为什么只有中国特别黄,而周边的国家都以绿色为主?”
学生甲:“因为中国人是黄色人种,所以是特别黄。”(学生大笑)学生乙:“不对,那是因为中国有黄河。” 学生丙:“中国森林覆盖率很低,西北地区有黄土高原,还有不少沙漠,所以看上去很黄;而其他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所以看起来以绿色为主。”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看来他平时很注意多看课外书,知识比较广泛。接下来,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让大家帮忙算一算”(出示题目):
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世界各国平均值是27%,俄罗斯的面积和中国相当,但其森林覆盖率约为70%,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世界平均值的比是多少?约为俄罗斯的几分之几?(学生计算后,教师组织评讲,小结时进行环境教育,强调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以上教学就很好地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计算中掌握了知识,同时也达到了一个环境渗透的目的。
二、 充分挖掘教育素材,适时、合理进行环境教育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优美的环境,有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气、水……小学数学课本中对环境教育巧用匠心,从插图到例题,尤其是应用题等都蕴涵着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知识。
现举例一些小学数学教材中可渗透环境教育的素材:
1. “山坡上栽满了松树和柏树。松树有250棵,比柏树多120棵。柏树有多少棵?”(为什么要种树?为什么有植树节?让学生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爱护树木的责任感。)2. 1986年某国因吸烟引起的死亡约有34240人,是机动车造成死亡人数的16倍,吸烟引起的死亡比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數多多少人?(让学生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污染空气)3. 据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187.2吨来源于城市污水,228.8吨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工业废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保护水资源)4. 一个滴水水龙头一天要浪费1.5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节约用水)5. 中国目前已知的哺乳类动物有581种,其中濒危和受威胁种数134种,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约占百分之几?(保护野生动物)
此外,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主动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和发展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
三、 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境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生活中的实例,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特别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能够更加尖锐地反映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急迫性。
如人教版第八册数学在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后安排了“可怕的白色污染”这样一节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可把活动过程分为“课前调查——课堂交流——课后讨论”三个环节。
(1)教师发出调查问卷:A. 你家里一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B. 你知道塑料袋有什么危害吗?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如上网、查阅资料、问家长、小组调查等)调查搜集资料。(2)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收集、统计数据,计算交流。如:计算一下平均每个家庭一天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如果按此计算,全校每天一共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一个星期呢?一个月呢?一年呢?再如:如果每个塑料袋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请你计算一下如果把你们学校的家庭每年用掉的塑料袋铺开,占地( )。(3)根据以上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商讨一下如何减少白色污染。
另外,还可结合6.5世界环境日、4.3爱鸟周、3.12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国民工程。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全局出发,自身做起,在学科教学中有机、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吴镇芬,贵州省贵安新区,安新区党武镇民族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环境教育;课堂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通过学校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越来越被教育界人士所关注和重视。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如何切实抓好环境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已成为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因此,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的创设环境教育的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以下是一节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看到这幅图之后,身为中国的一份子,我们有何感想呢?地球逐渐沙漠化的今天,在卫星拍下来的照片,为什么只有中国特别黄,而周边的国家都以绿色为主?”
学生甲:“因为中国人是黄色人种,所以是特别黄。”(学生大笑)学生乙:“不对,那是因为中国有黄河。” 学生丙:“中国森林覆盖率很低,西北地区有黄土高原,还有不少沙漠,所以看上去很黄;而其他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所以看起来以绿色为主。”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看来他平时很注意多看课外书,知识比较广泛。接下来,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让大家帮忙算一算”(出示题目):
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世界各国平均值是27%,俄罗斯的面积和中国相当,但其森林覆盖率约为70%,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世界平均值的比是多少?约为俄罗斯的几分之几?(学生计算后,教师组织评讲,小结时进行环境教育,强调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以上教学就很好地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计算中掌握了知识,同时也达到了一个环境渗透的目的。
二、 充分挖掘教育素材,适时、合理进行环境教育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优美的环境,有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气、水……小学数学课本中对环境教育巧用匠心,从插图到例题,尤其是应用题等都蕴涵着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知识。
现举例一些小学数学教材中可渗透环境教育的素材:
1. “山坡上栽满了松树和柏树。松树有250棵,比柏树多120棵。柏树有多少棵?”(为什么要种树?为什么有植树节?让学生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爱护树木的责任感。)2. 1986年某国因吸烟引起的死亡约有34240人,是机动车造成死亡人数的16倍,吸烟引起的死亡比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數多多少人?(让学生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污染空气)3. 据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187.2吨来源于城市污水,228.8吨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工业废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保护水资源)4. 一个滴水水龙头一天要浪费1.5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节约用水)5. 中国目前已知的哺乳类动物有581种,其中濒危和受威胁种数134种,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约占百分之几?(保护野生动物)
此外,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主动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和发展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
三、 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境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生活中的实例,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特别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能够更加尖锐地反映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急迫性。
如人教版第八册数学在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后安排了“可怕的白色污染”这样一节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可把活动过程分为“课前调查——课堂交流——课后讨论”三个环节。
(1)教师发出调查问卷:A. 你家里一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B. 你知道塑料袋有什么危害吗?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如上网、查阅资料、问家长、小组调查等)调查搜集资料。(2)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收集、统计数据,计算交流。如:计算一下平均每个家庭一天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如果按此计算,全校每天一共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一个星期呢?一个月呢?一年呢?再如:如果每个塑料袋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请你计算一下如果把你们学校的家庭每年用掉的塑料袋铺开,占地( )。(3)根据以上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商讨一下如何减少白色污染。
另外,还可结合6.5世界环境日、4.3爱鸟周、3.12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国民工程。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全局出发,自身做起,在学科教学中有机、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吴镇芬,贵州省贵安新区,安新区党武镇民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