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化学是基础医学的一门必修课,普遍认为难教和难学,所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紧抓现场教学,多形式组织课堂,力求因材施教,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目标;教学对象;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R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基础医学的必修课,是偏重理论分析但又与实际密切相联的交叉学科,是联系生物学各学科的“桥梁”及现代医学发展的“催化剂”[1]。从分子水平描述解释细胞内和细胞间的全部化学反应及其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并将生化知识和规律用于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研究疾病发生机理、探索疾病防治途径及为生产生活服务。在学生已具有化学、生物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基础医药学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生物化学基础[2-4]。
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目标,就基础知识方面,学生要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熟悉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理解各种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的基本过程和特点;熟悉有关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其生理功能,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了解基因信息遗传及其调控。但是,结合我校教学特点和生源情况,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普遍认为难教和难学,尤其是生化反应机理。为此,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欲从教学对象的分析、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实施、教学效果与评价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教学对象的分析与分类
依据学院生源可将教学对象分为统招生、对口生和五年制大专三类,并从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理解记忆能力、自我意识和教育能力、自我调控与抗挫力、学习态度与目标等几方面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是影响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圆满完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高中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意识识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高低等都会影响生物化学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技巧上突出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本课程教学重点包括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的代谢过程及特点;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肝胆生化及水盐代谢等机能生物化学。而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等涉及化学的代谢过程,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是生物化学的瓶颈;生化反应与酶反应的种类更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难点,比如三羧酸循、糖酵解、氨基酸代谢等涉及到的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基团转移反应等等是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因此对重点和难点的处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重点
多次重复法突出重点,反复提问法强化重点,学生对讲法掌握重点,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检测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温故而知新,巩固旧知识才能求新,新课之前的温故与巩固是突出重点、掌握重点的最好时间。
(二)理解难点
通过刨根究底、动画制作、精制图片、实物制作、现场表演等教学手段,运用打比喻、讲故事、说来源、表比较、配图示等语言技巧,将抽象道理通俗化。
在教材中,比较复杂的生化反应历程就有11个,“循环”二字(比如TAC-三羧酸循环、CPC-柠檬酸-丙酮酸、LC/CC-乳酸循环、AMPC-嘌呤核苷酸循环、鸟氨酸-尿素生成、丙氨酸-葡萄糖循环等)在本教材出现6次。如果不能理解这些难点,那么学生将会处于混沌模糊状态,这势必影响课程教与学的效果。
为此,对“三羧酸循环”、“脂酸的氧化”等生化反应要刨根究底,追查碳原子个数的改变与官能团去向;对“葡萄糖的吸收机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等动态过程,制作模拟动画和三维彩图,增强视觉效果;对“蛋白质的各级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等分子水平上的微观表达,可采用实物模型和象形道具进行具体解析,让学生理解难点。
(三)分散考点
把握住难点与重点,也就把握了考点,而护士医师资格考试及期末考试内容的过分集中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和倦怠,所以即讲即练、课课有练、多角度练、单元总结、作业实验等是分散重点、考点的有效措施。
例如:关于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由于体内的含氮物质以蛋白质为主,因此,只要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根据公式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讲解后马上通过例题练习,以巩固基础知识,紧跟“三聚氰胺”实事案例教学增强社会责任感。再如,蛋白质的等电点是同学容易产生模糊的概念之一,所以通过不同出发点、不同思路进行多角度地题型训练,效果会更好。
(四)拆组要点
1、名词解释的掌握:我把名词分为两类:
(1)静态名词:如糖、蛋白质、酶、脂肪等把握定语即修饰限定词和中心词(见表1)。
表1 静态名词定义要点比较表
(2)动态名词:如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DNA的变性与复性;糖的无氧氧化与有氧氧化;糖异生;脂肪动员;生物氧化与生物转化;氨基酸的转氨基与脱氨基作用等把握条件及条件改变的结果(见表2)。
表2 名动名词定义要点比较表
2、简答论述题:识记要点不要超过4个字或5个字、最多不过8个字。
例如,血糖来源((1)食物消化吸收;(2)肝糖分解;(3)糖異生)和去路((1)氧化分解;(2)合成糖原;(3)生成磷酸戊糖;(4)生成脂肪、氨基酸;(5)随尿排出)。
(五)列表比较法
例如,酮体的生成和胆固醇的合成既有不同点,也有相似处,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之间相对应的酶,是两种反应历程的关键区别。所以列表比较可使知识清晰而不混沌,重点突出而不漏忘,同记共同点,分清区别点。
(六)临床病例分析法
针对生化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法,首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例如有机磷中毒病例症状?如何救治?解释救治机制?由此引入不可逆性抑制和可逆性竞争性抑制的作用机制。这样可以较好地将单调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临床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七)章节串讲法
糖、脂肪、氨基酸等物质代谢都需要酶,三羧酸循环是糖代谢、脂肪代谢、氨基酸代谢的枢纽,维生素与辅酶更是并蒂连理,所以章节串联讲解,更会综合知识,融会贯通。
三、教法与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法的设计与实施
1、教学手段多样化。生物化学的讲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比如PPT(动画、多维彩图)、录像、电影。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信息量的加大和丰富,精彩图片的穿插和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简明扼要,以够用为度,使用大量图片、实物等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科研、调研、撰写论文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实施,更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实践验证理论,能力推动创新,知识追求卓越。如:调研紫杉醇治疗癌症(卵巢癌、肺癌、乳腺癌等)的机制,以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科融合。
3、教学方法多样化: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设疑法)、自学指导法。
4、情感体验(换位教学)教学法。比如:上课吃东西这种现象该如何处理?这就要求教师先入情入理地问:吃的什么呀?再问:营养元素是什么?符合营养标准么?换位教学好么?让学生讲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生化知识,又较好地制止不良现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5、现场情景教学法。课堂教学会出现多种不利因素,例如:学生从南教306跑到实验楼六楼上课,同学会很累、腿很酸,作为老师,我首先站在楼梯口迎接上气不接下气的同学,并亲切地问:“累吧?腿酸吧?”教学中,及时利用现场情景,启发提问:“腿为什么会酸呢?”由此引入糖酵解和乳酸循环,当同学静听讲解后,再亲切地问:“腿还酸么?”同学们更会体会到获得知识后的乐趣与满足,由此优化课堂要素结构,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6、重点难点考点逐级分散法。即讲即练、课课有练、单元练习和课后作业是重点难点逐级分散的有利措施,从而加强教学针对性与实用性,当堂掌握基础知识,理解重点难点便于课后复习。
(二)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把握学习三环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这是学好每门课的三个重要环节;独立完成作业:以进一步巩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做好模仿实验: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动手实践中获得知识,验证理论,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从成功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教学效果与评价
对教学评价应该采用综合评价,包括学校评价、社会评价、专家评价。从考核主体上可从自我考核、教师考核、学校考核、社会考核等多种渠道进行。但是评价内容必需以品德操行评价为前提与核心,进行基础知识与理论评价、实验操作技能评价、教学实习评价。各种评价最好采用量化考核。此外社会岗位就业率、发明创新专利率、专升本百分率、研究生入学率,都将会扩大学校影响力,营造专业发展潜力。
五、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
(一)设计理念与思路突破传统意识:为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而设计教材结构和实验内容;补充化学相关知识,以多学科综合为主;以“补充材料”或“相关链接”融合精简其他学科的内容。
(二)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改革:体现理论上“必需与够用”,突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编写适合我院师生使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教材,并加大实验教学资源投资力度,适当增加实验学时。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多种教学媒体、多种组织形式、多维彩图、自制实物模型等。
(四)增强师生互动性:“习题讲练互动式”,“教学角色互换式”,优化课堂要素结构,因势利导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变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
(五)考核方案设计多元化:全面综合的设计考核方案是教学效果与评价的关键环节和必要步骤。从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学生发展潜力等进行多方面考核与评价。
(六)现场-情景-案例三环一体教学法:依据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把握学生需要与动机如何教学生,尤其是把握学生素质与学生心理,如何教会学生;采用现场模拟真实情景,突出案例各个环节,师生为一体导学知识。
综上所述,从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状况出发,结合学生的求知心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因材施教;利用现场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老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本着教师深厚的知识素养与经验积累,突出教师的教育机智能力,善于因势利导,把握教育时机与分寸;增强情感沟通与知识交流,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具有高度的自我批评精神和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热情欢迎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和指正。
参考文献:
[1]贾弘褆.生物化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6-9.
[2]徐福生.生物化學(第一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9):1-5.
[3]陈电容.生物化学与生化药品(第一版)[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8):1-3.
[4]吕文华,肖志勇.生物化学(第一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8):1-3.
关键词:课程目标;教学对象;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R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基础医学的必修课,是偏重理论分析但又与实际密切相联的交叉学科,是联系生物学各学科的“桥梁”及现代医学发展的“催化剂”[1]。从分子水平描述解释细胞内和细胞间的全部化学反应及其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并将生化知识和规律用于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研究疾病发生机理、探索疾病防治途径及为生产生活服务。在学生已具有化学、生物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基础医药学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生物化学基础[2-4]。
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目标,就基础知识方面,学生要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熟悉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理解各种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的基本过程和特点;熟悉有关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其生理功能,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了解基因信息遗传及其调控。但是,结合我校教学特点和生源情况,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普遍认为难教和难学,尤其是生化反应机理。为此,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欲从教学对象的分析、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实施、教学效果与评价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教学对象的分析与分类
依据学院生源可将教学对象分为统招生、对口生和五年制大专三类,并从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理解记忆能力、自我意识和教育能力、自我调控与抗挫力、学习态度与目标等几方面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是影响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圆满完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高中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意识识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高低等都会影响生物化学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技巧上突出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本课程教学重点包括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的代谢过程及特点;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肝胆生化及水盐代谢等机能生物化学。而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等涉及化学的代谢过程,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是生物化学的瓶颈;生化反应与酶反应的种类更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难点,比如三羧酸循、糖酵解、氨基酸代谢等涉及到的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基团转移反应等等是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因此对重点和难点的处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重点
多次重复法突出重点,反复提问法强化重点,学生对讲法掌握重点,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检测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温故而知新,巩固旧知识才能求新,新课之前的温故与巩固是突出重点、掌握重点的最好时间。
(二)理解难点
通过刨根究底、动画制作、精制图片、实物制作、现场表演等教学手段,运用打比喻、讲故事、说来源、表比较、配图示等语言技巧,将抽象道理通俗化。
在教材中,比较复杂的生化反应历程就有11个,“循环”二字(比如TAC-三羧酸循环、CPC-柠檬酸-丙酮酸、LC/CC-乳酸循环、AMPC-嘌呤核苷酸循环、鸟氨酸-尿素生成、丙氨酸-葡萄糖循环等)在本教材出现6次。如果不能理解这些难点,那么学生将会处于混沌模糊状态,这势必影响课程教与学的效果。
为此,对“三羧酸循环”、“脂酸的氧化”等生化反应要刨根究底,追查碳原子个数的改变与官能团去向;对“葡萄糖的吸收机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等动态过程,制作模拟动画和三维彩图,增强视觉效果;对“蛋白质的各级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等分子水平上的微观表达,可采用实物模型和象形道具进行具体解析,让学生理解难点。
(三)分散考点
把握住难点与重点,也就把握了考点,而护士医师资格考试及期末考试内容的过分集中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和倦怠,所以即讲即练、课课有练、多角度练、单元总结、作业实验等是分散重点、考点的有效措施。
例如:关于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由于体内的含氮物质以蛋白质为主,因此,只要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根据公式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讲解后马上通过例题练习,以巩固基础知识,紧跟“三聚氰胺”实事案例教学增强社会责任感。再如,蛋白质的等电点是同学容易产生模糊的概念之一,所以通过不同出发点、不同思路进行多角度地题型训练,效果会更好。
(四)拆组要点
1、名词解释的掌握:我把名词分为两类:
(1)静态名词:如糖、蛋白质、酶、脂肪等把握定语即修饰限定词和中心词(见表1)。
表1 静态名词定义要点比较表
(2)动态名词:如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DNA的变性与复性;糖的无氧氧化与有氧氧化;糖异生;脂肪动员;生物氧化与生物转化;氨基酸的转氨基与脱氨基作用等把握条件及条件改变的结果(见表2)。
表2 名动名词定义要点比较表
2、简答论述题:识记要点不要超过4个字或5个字、最多不过8个字。
例如,血糖来源((1)食物消化吸收;(2)肝糖分解;(3)糖異生)和去路((1)氧化分解;(2)合成糖原;(3)生成磷酸戊糖;(4)生成脂肪、氨基酸;(5)随尿排出)。
(五)列表比较法
例如,酮体的生成和胆固醇的合成既有不同点,也有相似处,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之间相对应的酶,是两种反应历程的关键区别。所以列表比较可使知识清晰而不混沌,重点突出而不漏忘,同记共同点,分清区别点。
(六)临床病例分析法
针对生化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法,首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例如有机磷中毒病例症状?如何救治?解释救治机制?由此引入不可逆性抑制和可逆性竞争性抑制的作用机制。这样可以较好地将单调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临床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七)章节串讲法
糖、脂肪、氨基酸等物质代谢都需要酶,三羧酸循环是糖代谢、脂肪代谢、氨基酸代谢的枢纽,维生素与辅酶更是并蒂连理,所以章节串联讲解,更会综合知识,融会贯通。
三、教法与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法的设计与实施
1、教学手段多样化。生物化学的讲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比如PPT(动画、多维彩图)、录像、电影。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信息量的加大和丰富,精彩图片的穿插和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简明扼要,以够用为度,使用大量图片、实物等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科研、调研、撰写论文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实施,更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实践验证理论,能力推动创新,知识追求卓越。如:调研紫杉醇治疗癌症(卵巢癌、肺癌、乳腺癌等)的机制,以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科融合。
3、教学方法多样化: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设疑法)、自学指导法。
4、情感体验(换位教学)教学法。比如:上课吃东西这种现象该如何处理?这就要求教师先入情入理地问:吃的什么呀?再问:营养元素是什么?符合营养标准么?换位教学好么?让学生讲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生化知识,又较好地制止不良现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5、现场情景教学法。课堂教学会出现多种不利因素,例如:学生从南教306跑到实验楼六楼上课,同学会很累、腿很酸,作为老师,我首先站在楼梯口迎接上气不接下气的同学,并亲切地问:“累吧?腿酸吧?”教学中,及时利用现场情景,启发提问:“腿为什么会酸呢?”由此引入糖酵解和乳酸循环,当同学静听讲解后,再亲切地问:“腿还酸么?”同学们更会体会到获得知识后的乐趣与满足,由此优化课堂要素结构,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6、重点难点考点逐级分散法。即讲即练、课课有练、单元练习和课后作业是重点难点逐级分散的有利措施,从而加强教学针对性与实用性,当堂掌握基础知识,理解重点难点便于课后复习。
(二)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把握学习三环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这是学好每门课的三个重要环节;独立完成作业:以进一步巩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做好模仿实验: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动手实践中获得知识,验证理论,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从成功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教学效果与评价
对教学评价应该采用综合评价,包括学校评价、社会评价、专家评价。从考核主体上可从自我考核、教师考核、学校考核、社会考核等多种渠道进行。但是评价内容必需以品德操行评价为前提与核心,进行基础知识与理论评价、实验操作技能评价、教学实习评价。各种评价最好采用量化考核。此外社会岗位就业率、发明创新专利率、专升本百分率、研究生入学率,都将会扩大学校影响力,营造专业发展潜力。
五、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
(一)设计理念与思路突破传统意识:为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而设计教材结构和实验内容;补充化学相关知识,以多学科综合为主;以“补充材料”或“相关链接”融合精简其他学科的内容。
(二)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改革:体现理论上“必需与够用”,突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编写适合我院师生使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教材,并加大实验教学资源投资力度,适当增加实验学时。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多种教学媒体、多种组织形式、多维彩图、自制实物模型等。
(四)增强师生互动性:“习题讲练互动式”,“教学角色互换式”,优化课堂要素结构,因势利导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变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
(五)考核方案设计多元化:全面综合的设计考核方案是教学效果与评价的关键环节和必要步骤。从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学生发展潜力等进行多方面考核与评价。
(六)现场-情景-案例三环一体教学法:依据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把握学生需要与动机如何教学生,尤其是把握学生素质与学生心理,如何教会学生;采用现场模拟真实情景,突出案例各个环节,师生为一体导学知识。
综上所述,从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状况出发,结合学生的求知心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因材施教;利用现场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老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本着教师深厚的知识素养与经验积累,突出教师的教育机智能力,善于因势利导,把握教育时机与分寸;增强情感沟通与知识交流,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具有高度的自我批评精神和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热情欢迎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和指正。
参考文献:
[1]贾弘褆.生物化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6-9.
[2]徐福生.生物化學(第一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9):1-5.
[3]陈电容.生物化学与生化药品(第一版)[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8):1-3.
[4]吕文华,肖志勇.生物化学(第一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