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原始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方法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eiriri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就是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设备,对地质资料进行数字化扫描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等不可编辑的数据集的处理过程。数字化是实现原始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建成“原始地质资料数据库”的前提条件。这样既能有效地保护库存原始地质资料,延长原始资料的寿命,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地质找矿新技术、新方法等在地质找矿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的原始资料由过去纸介质存贮方式向数字化存贮方式的转变,科技进步引发了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变革,传统的原始地质资料管理模式随之转变,纸介质档案、手工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向电子信息时代的新型管理模式转变。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已成为地质资料形成、管理、保存和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趋势,是地质资料管理发展方向。
  一、我局属基层单位地质资料数字化现状
  我局的原始地质资料都保存在各基层地勘单位,近十几年来,计算机已普遍地运用到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2006年以后形成的成果地质资料已制作成电子文档,与之相配套的成果目录数据库和成果涉密登记数据库大部分基层单位已建立。原始地质资料中只有较少部分有电子文件,比如:数字填图技术、GPS RTK测量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原始电子数据。2006年以前的成果和原始资料都以纸介质保存。在局属20个基层地勘单位中,地质十一队于2014年将筛选出的500多档成果资料、15档原始资料进行了数字化,走在了局属地勘单位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的前列。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从2017年开始也正在有计划的开展了部分需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的图文数字化工作。但从实际情况看,只是扫描存贮了单个的电子文件,与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相距甚远,大部分还停留在表格式的目录检索、统计及调阅等较低的层次上。
  二、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原始地质资料必须依法汇交电子扫描件
  2002年《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中规定,依法应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按“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中的规定,需汇交原始资料纸质复制件;依法不需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应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文件目录”;2012年11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57号)中规定,对于2012年以前仅汇交了纸质原始地质资料的,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馆藏机构和受委托单位应及时对其数字化。2017年 1月《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号)中规定:原始地质资料按本通知的“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与成果地质资料一并汇交。我省地质资料主管部门要求汇交电子扫描件。
  2.原始地质资料“老化”现象严重,抢救工作刻不容缓
  各基层地勘单位历经几十年的积累,在地质工作中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各类地质资料。这些原始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历史记录,是国家投入巨额勘查资金获得的特有信息资源,是唯一的、孤本资料,十分珍贵,凝聚着几代地质人的心血。这些资料历经几十年,由于当时的印制技术、保管条件等原因再加上年代已久,导致有些原始地质资料已出现虫蛀、字迹模糊褪色、纸张脆化等现象。有些图面信息已模糊不清,无法辨认和利用;有的地质资料因利用率较高,加上借阅人在使用图件时不注意保护,造成很多图件折痕处磨损,甚至破损开裂;有的野外手图由于项目较大持续时间长,使用频率高,加上归档意识不强,不注意保护,图件有汗渍水渍痕迹、透明胶粘贴现象,还没入库就已经磨损,透明胶粘贴部位也因受胶的腐蚀而受损,使地质信息无法识别,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对于这些破损严重的地质资料,急需抢救性修复。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开展的越早越好。
  三、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面临的几个问题
  1.对地质档案的认识不足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对地质档案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一提起来,都知道地质资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大都认为看管好资料,注意安全和保密,是地质资料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对地质资料管理这类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地质资料管理中工作经费、设备和人员配置等方面投入不足。这都是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不了解造成的,我们离地质资料管理法制化、馆藏设施标准化、地质资料数字化、地质资料社会服务网络化的要求差距非常大。
  2.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待加强
  馆藏资料数字化建设需要有专业的资料管理人才,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保管和借阅,它是一項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地质资料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学和信息技术知识,更要加强对地、物、化、遥等专业地学知识的学习,引进与本行业有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计算机人才,经常性地开展资料管理经验交流、主动到上级机关和兄弟单位相互学习、取经,是提高资料管理人才素质的一个途径。
  3.缺乏统一配套的信息系统技术支撑
  全国地质资料馆于2013年5月发布了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指南(试行),使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有了标准和依据。但是,想实现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没有原始资料目录数据库、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数字化后的原始资料就是一粒粒的散沙,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新旧标准类别代字的转换问题,2008年国家档案行业标准《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实施,所有地质专业项目的原始资料类别都划分为10大类,代字为:底、测、观、探、样、试、录、像、综、文。而2008年前的原始归档资料,按研究的专业项目不同,划分的分类不同,类别代字也不同,比如区测的分7类、物化探的分9类、普查勘探的分10类、水文、工程地质分10类、专题研究的6类、固体矿产的分13类,1:5万区测的分9类等等,每类分别有代字对应,有:底、测、观、野、矿、录、验、水、物、地、设、研、样、综、文、设、研、钻、像、油、图、表、坑、用、像、片、资等27类。2011年全国地质资料馆在浙江、黑龙江两省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六大区开展了原始地质资料清理和数字化试点工作,开发了清理登记软件系统,对原本档案目录新旧标准转换进行了实践,并建立了原始地质目录数据库,建议全国馆将这套软件提供给各基层地勘单位使用,以保证基层单位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的统一性。
  四、统一规划,科学推进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
  开展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对原始资料进行清理;对原始资料的破损情况进行登记,为以后的破损资料的修复做准备;对新旧两个标准的档案分类代字进行转换,把旧标准原本档案目录中的分类代字分别转换到2008年新标准的相应类别代字中去,要跨类、要合并、要对应;要建立目录数字库等等,这是一项庞大而繁杂的工程,项目周期会很长,建议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实施,筛选重点、重要、急需的原始资料进行数字化,也可按资料形成的时间顺序由新到老进行,循序渐进,先完成资料的图文扫描工作,目录库、信息系统建设等问题待向地质资料主管部门申请,统一开发使用。在人员、设备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单位领导应给予大力支持,要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领导重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工作。
  (河北省地矿局资料管理中心 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其他文献
我是2016年10月份来到档案局。在这两年的工作学习中,我对档案工作有了一些简单认知。下面我结合丁薛祥同志讲话内容和自己的实际工作,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所想、所悟、所获,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做好档案工作,要有安全意识  丁薛祥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底线。这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我们日常工作也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库房严格控制温湿度保证档案存放符合规定,实行双人调还档
新春伊始,省政府聘请张立德为山东省政府科技顾问,省科技厅聘请张立德为山东省纳米技术及产业化首席科学家,并邀请张立德研究员作了纳米科技发展的专题报告,这是贯彻落实吴官
经山东省专利管理局批复,我市专利管理机关将于2000年7月1日开始获得专利案件处理权。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专利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市专利纠纷案件不断增加。
what和which看似区别不大,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还是有相当明显的区别。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容易变得狭隘。学习型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自由教育要培养的更全面发展的人,这两者不谋而合。因此,创建学习型社会的
我国的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国内的地产公司也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大地产公司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结合实际建立公司的发展战略并切实执行。本文以一地产公司为例,来探
最早吸引外资建饭店,最多地招徕老外来观光,旅游业无疑是本市最先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然而当我们迎面走向WTO时,却还是要自问一声:虽然从事的是内引外联的行当,但我们是否真
围绕课题引入中如何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景,将学生带入一个新奇的化学世界,让学生能够主动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获得探究过程中的知识收获、思维锻炼和情感体验等问题,对创设
信息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而创新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近日就信息技术创新趋势、中国目前信息技术发展情况和将要采取的措施等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暖通空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密切关联。相关资料显示,暖通空调在建筑中的能耗较大,这也是导致建筑能耗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