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已经不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中逐渐深入,对于高职校企合作人才来说,这种新型模式的出现无疑是锦上添花,“学徒制”不仅仅是继承我国传统学徒制的优点,还结合了国外学徒制经验,构建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制,以积极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现代学徒制,能够切实推进产教融合,将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下来,从而彰显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本文在说明现代学徒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策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在高校中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这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而言,是新的发展方向,也是一个挑战,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将学徒制引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中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改革路上的绊脚石也是不可避免的。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了职教领域的研究热点,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高校已經率先开展了相关的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高职院校也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并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模式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了。
一、现代学徒制的概念
传统的学徒制概念是说在过去的手工作坊中,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一对一”的方式来掌握知识或技能,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和人们对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改变,很多国家已经将传统学徒制的特点融合到了现代教育体系中,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现在特有的现代学徒制,实践证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与社会的完美接轨,还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已经被很多发达国家认可,现代学徒制的经验值得在各大高校和高职院校中进行推广。
二、我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形式上,一方面是政府和行业组织正确利用自身职权推进促进校企合作,并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另一方面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在教育教学层面进行对接合作,但是我们都知道,各大高校虽然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尝试改变,但大多都停留在初期,对人才的培育缺乏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对于学徒式的培养模式并没有推进,只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院校对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价值,相应的对于人才的培养计划没也不能实现,基于这样的现状,高职院校要通过革新教育模式来推进对校企合作人才的培养,课程不能违背素质教育要求,只有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才能够对高校乃至整个社会上的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起三位一体的生态圈。
三、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我国出台了教学新政策,大力倡导高校与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学徒制”,倡导的力度和政策都很优越,但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系统的成熟的校企合作机制和运行体系,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学徒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一)虽然我国国务院和教育部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给予了高度关注,并积极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但是现阶段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高效的成熟的的校企合作机制。
(二)行业组织在高职院校实施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学徒制”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三)在新模式中,参与者主要是学校、企业、学生这三部分,“学徒制”的完成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其中任何一方不愿意积极参与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们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也缺乏完善的监督机构,种种因素导致企业与学校不会长期合作,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也不够深入,学生们对实习的条件、补贴、时间等方面都有所顾忌,不愿意投身实习中,积极性不高,简言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的新模式现状是停在表面、流于形式、疏于管理。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对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人们都提出了质疑,归其原因,就是因为传统模式不再能跟得上新时代的发展了,这种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都只会纸上谈兵,严重与社会脱节,所学知识用不到实践中。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大学生可以和社会良好接轨,“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应运而生,现代学徒制是以就业为主流方向的,学生扮演的是学徒的身份,企业相当于是未来的雇主,在整个学徒期间,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完成的,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培养人才的新型出路。
国家为了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让高职学生与社会接轨,中央财政大力投入了资金,在高校中开展各种教育建设,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质性工作,校企合也取得了初步的的成效,很多院校已经为开展现代学徒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我国正式启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试点项目,这一举措将为高校校企合作新模式指明前进道路,将校企合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可以深化优化教育改革,还能实现校企合作的创新发展,实现学院资源与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和事业繁荣。
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制度,突破改革瓶颈
要想从根本上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必须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完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更新,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学徒制想要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那么就必须需要制度这一肥沃的土壤提供营养,因为一切改革的先行首先是制度上的突破。高职院校与企业可以搭建合作框架,选择技术含量高、有实力的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学徒制教导,建立师资队伍的“双导师制”,对于导师的选拔考核不能马虎,要严格按照制度来,形成系统化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要建立财政支持,让社会和政府出资,以保证学徒的薪资待遇,让学生安心学习。 (二)订单切入,改革招生就业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理念核心是 “招生即招工、校企联合培养”,对于招生与招工方案,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要以合作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依据,量身定做招生企业的方案,并在试点扩大招生范围,积极创新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将招生计划纳入学校管理的范畴中进行。以订单为切入点,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明确自己入学后的发展方向,明白自身为此需要储备哪些知识和技能,不至于让学生在入学后处在迷茫期,对未来一无所知,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中学生兼具学徒和学生的角色,学徒在正式培养之前,要首先签订“学徒、学校、企业”三方協议,这是基于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签订的,这样可以让双方更好的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职责,把学徒在岗位上的学习内容和权益保障落实到实处,高职学生在学校和企业这两个不同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和实践,可以更好的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毕业的时候已经是学徒出师,和社会接轨,实现毕业及就业。
(三)量身定做,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的推进高校企业共同培养社会人才的方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需要制定个性化的系统化符合自身实际的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是由基础平台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师徒制实训项目三个部分共同组成的,其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师徒制实训,同时这也是课程体系顺利开展的难点。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这是实践的基础,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为目的,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开展是以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为依据,对各项工作进行调研分析,学校和企业双方在此基础上来确定工作任务,引入企业技术标准,并且开展课程开发,将知识、技能、素质三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化、一体化。师徒制实训可以帮助学生拓宽专业视野,切实接触所学专业的具体工作岗位和环境,学生们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职业素质,有效形成岗位能力,开展针对性强的实训项目,重点突出现场实作能力的强化和提高。
(四)共建共享,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为高职院校学生建设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努力,一方面,要依靠“引进来”策略,具体内容是指由高职院校在学校内提供场地来作为企业生产的厂房和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企业捐赠设备、仪器或者投入资金,来为项目提供物质服务,学校和企业分工,各尽其责,来共同实现资源的融合。另一方面,应用“走出去”政策,即在企业的基地范围内,由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场地,企业按照学校的教学需要把场地改建成标准课堂、实训室等,对于教学和管理环节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出人监督完成,进一步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建共享、互惠双赢”的建设理念,加强对各种形式校企实训基地的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实训的基地建设,将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实践教学基地中,进一步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文化内涵,使基地逐步符合现代学徒制特征。
六、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学徒制”的实施,是需要三方共同努力参与的,只有把每一部分的工作落实下来才能真正实现“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可以推动自身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双赢,校企合作形式可以把学校和企业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彰显出来,通过学校理论教育和社会企业的专业实践, 使人才培养能够和社会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更好的融入社会,大幅度地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建设现代“学徒制”的试点项目,使学院办学贴近企业发展,教育教学贴近企业现场,人才培养贴近企业需求。(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在高校中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这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而言,是新的发展方向,也是一个挑战,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将学徒制引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中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改革路上的绊脚石也是不可避免的。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了职教领域的研究热点,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高校已經率先开展了相关的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高职院校也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并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模式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了。
一、现代学徒制的概念
传统的学徒制概念是说在过去的手工作坊中,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一对一”的方式来掌握知识或技能,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和人们对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改变,很多国家已经将传统学徒制的特点融合到了现代教育体系中,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现在特有的现代学徒制,实践证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与社会的完美接轨,还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已经被很多发达国家认可,现代学徒制的经验值得在各大高校和高职院校中进行推广。
二、我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形式上,一方面是政府和行业组织正确利用自身职权推进促进校企合作,并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另一方面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在教育教学层面进行对接合作,但是我们都知道,各大高校虽然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尝试改变,但大多都停留在初期,对人才的培育缺乏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对于学徒式的培养模式并没有推进,只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院校对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价值,相应的对于人才的培养计划没也不能实现,基于这样的现状,高职院校要通过革新教育模式来推进对校企合作人才的培养,课程不能违背素质教育要求,只有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才能够对高校乃至整个社会上的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起三位一体的生态圈。
三、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我国出台了教学新政策,大力倡导高校与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学徒制”,倡导的力度和政策都很优越,但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系统的成熟的校企合作机制和运行体系,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学徒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一)虽然我国国务院和教育部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给予了高度关注,并积极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但是现阶段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高效的成熟的的校企合作机制。
(二)行业组织在高职院校实施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学徒制”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三)在新模式中,参与者主要是学校、企业、学生这三部分,“学徒制”的完成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其中任何一方不愿意积极参与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们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也缺乏完善的监督机构,种种因素导致企业与学校不会长期合作,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也不够深入,学生们对实习的条件、补贴、时间等方面都有所顾忌,不愿意投身实习中,积极性不高,简言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的新模式现状是停在表面、流于形式、疏于管理。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对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人们都提出了质疑,归其原因,就是因为传统模式不再能跟得上新时代的发展了,这种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都只会纸上谈兵,严重与社会脱节,所学知识用不到实践中。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大学生可以和社会良好接轨,“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应运而生,现代学徒制是以就业为主流方向的,学生扮演的是学徒的身份,企业相当于是未来的雇主,在整个学徒期间,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完成的,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培养人才的新型出路。
国家为了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让高职学生与社会接轨,中央财政大力投入了资金,在高校中开展各种教育建设,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质性工作,校企合也取得了初步的的成效,很多院校已经为开展现代学徒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我国正式启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试点项目,这一举措将为高校校企合作新模式指明前进道路,将校企合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可以深化优化教育改革,还能实现校企合作的创新发展,实现学院资源与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和事业繁荣。
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制度,突破改革瓶颈
要想从根本上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必须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完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更新,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学徒制想要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那么就必须需要制度这一肥沃的土壤提供营养,因为一切改革的先行首先是制度上的突破。高职院校与企业可以搭建合作框架,选择技术含量高、有实力的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学徒制教导,建立师资队伍的“双导师制”,对于导师的选拔考核不能马虎,要严格按照制度来,形成系统化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要建立财政支持,让社会和政府出资,以保证学徒的薪资待遇,让学生安心学习。 (二)订单切入,改革招生就业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理念核心是 “招生即招工、校企联合培养”,对于招生与招工方案,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要以合作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依据,量身定做招生企业的方案,并在试点扩大招生范围,积极创新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将招生计划纳入学校管理的范畴中进行。以订单为切入点,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明确自己入学后的发展方向,明白自身为此需要储备哪些知识和技能,不至于让学生在入学后处在迷茫期,对未来一无所知,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中学生兼具学徒和学生的角色,学徒在正式培养之前,要首先签订“学徒、学校、企业”三方協议,这是基于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签订的,这样可以让双方更好的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职责,把学徒在岗位上的学习内容和权益保障落实到实处,高职学生在学校和企业这两个不同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和实践,可以更好的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毕业的时候已经是学徒出师,和社会接轨,实现毕业及就业。
(三)量身定做,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的推进高校企业共同培养社会人才的方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需要制定个性化的系统化符合自身实际的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是由基础平台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师徒制实训项目三个部分共同组成的,其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师徒制实训,同时这也是课程体系顺利开展的难点。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这是实践的基础,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为目的,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开展是以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为依据,对各项工作进行调研分析,学校和企业双方在此基础上来确定工作任务,引入企业技术标准,并且开展课程开发,将知识、技能、素质三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化、一体化。师徒制实训可以帮助学生拓宽专业视野,切实接触所学专业的具体工作岗位和环境,学生们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职业素质,有效形成岗位能力,开展针对性强的实训项目,重点突出现场实作能力的强化和提高。
(四)共建共享,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为高职院校学生建设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努力,一方面,要依靠“引进来”策略,具体内容是指由高职院校在学校内提供场地来作为企业生产的厂房和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企业捐赠设备、仪器或者投入资金,来为项目提供物质服务,学校和企业分工,各尽其责,来共同实现资源的融合。另一方面,应用“走出去”政策,即在企业的基地范围内,由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场地,企业按照学校的教学需要把场地改建成标准课堂、实训室等,对于教学和管理环节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出人监督完成,进一步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建共享、互惠双赢”的建设理念,加强对各种形式校企实训基地的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实训的基地建设,将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实践教学基地中,进一步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文化内涵,使基地逐步符合现代学徒制特征。
六、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学徒制”的实施,是需要三方共同努力参与的,只有把每一部分的工作落实下来才能真正实现“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可以推动自身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双赢,校企合作形式可以把学校和企业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彰显出来,通过学校理论教育和社会企业的专业实践, 使人才培养能够和社会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更好的融入社会,大幅度地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建设现代“学徒制”的试点项目,使学院办学贴近企业发展,教育教学贴近企业现场,人才培养贴近企业需求。(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