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共振 共创家校共育新生态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m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形成家校共同成长的健康生态。一是通过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引导教师和家长以学习促行动,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频共振;二是全面落实开门办学,通过发挥家长专业优势,汲取家长实践智慧,推动家长深度参与学校管理;三是充分落实家校沟通,通过丰富沟通渠道,优化沟通内容,回应学生和家长的多元诉求。
  关键词 家校共育;家校学习共同体;家长学校;家校合作;家校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10-0053-03



  在促进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两个重要因素,只有彼此支撑,合力而为,才能提升育人的整体效应。开展家校共育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成长,终极目标则着眼于学校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发展。如何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近年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山东师大附中”)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敦本笃实、崇尚真理、追求卓越”的附中精神引领下,不断完善家校共育机制,丰富家校共育的内涵和形式,逐步形成家校共同成长的健康生态,有力托举学生逐梦、圆梦。

一、营造共同学习氛围,凝聚家庭和学校教育共识


  在教育观念上形成共识,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同步,是开展家校共育的重要前提。为此,山东师大附中坚持面向教师和家长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和平台,引导教师和家长以学习促行动,同步提升家校共育的意识和执行力,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频共振。
  1. 引导教师精深学习,发挥合作育人的主导力量
  育人者需先育己。学校引导全体教师从自身做起,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同时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专业能力。
  一方面,学校通过组织开展有关教育政策的学习活动,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育改革精神、育人方向和具体要求,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提升与家长沟通时的深度与高度。如利用分散学习和集中研讨的方式,带领教师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促使教师在家校交流中有意识地引导家长放下“唯分数”的旧观念,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
  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开展班主任德育主题研讨会、论坛、沙龙等专题活动,推动教师间有关家校合作的经验交流。如针对新手班主任和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通过每周一次的“未来之星”青年教师培训以及年级内的座谈交流等形式,提供专门指导和实操技能,如怎样向新生家长传达学校的育人理念、怎样成功组织家长会、遇到来访家长情绪激动如何应对、家访时要注意哪些细节等。
  2. 引导家长系统学习,落实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要想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就需要不断对家长进行教育观念的引领和教育方法的传授。为此,学校搭建多种学习平台,引领家长准确理解学校育人方向,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念,积极落实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早在2012年,我校就成立了济南市高中第一所家长学校,并以高中阶段育人方向为目标设置课程,聘请知名教育专家、中学一线名师等开展讲座,为家长提供专业的、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保证家校教育步调一致。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学校又拓展新的学习途径,开设家长学校网络课堂,既解决了家长工作忙、时间紧的现实问题,又保证了家庭教育課堂的系统有序开展。网络课堂课程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采用学分制管理,学生家长需要累计学习并取得规定学分。为了严格管理并考查课程效果,学校还对必修课学习实施考勤制度,要求家长学员每个月撰写学习报告,然后利用学习数据统计分析课程实施效果,并在学年末为家长颁发结业证书,评选优秀学员和校级年度好家长。
  此外,学校还通过家委会为家长提供阅读书目,组织开展家长读书会、家长沙龙等活动,以此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学习促成长”的家长学校工作特色。2020年,我校入选济南市首批“百所家长学校示范校”市级培育学校名单,在探索创建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家校学习共同体方面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全面落实开门办学,推动家长深度参与学校管理


  为了让家长充分理解和认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实践家校共同育人,学校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引导家长发挥自身优势,参与不同层面的学校建设和管理工作,全方位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1. 发挥家长专业优势,探索家校共建校园文化
  近年来,我校在探索以“大学气质”统领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尝试通过家校共建等路径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例如:作为校园文化名片“大家讲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讲坛”的开设对于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规划生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家长讲坛”包括校区和年级层面的“家长职业讲坛”以及班级层面的“家长进课堂”活动等,专门聘请“家长讲师”结合自身的职业或专业实际,介绍不同行业和职业的规则、特点,同时展示精湛的职业技能,让学生不仅了解各行业与职业的特色与要求,同时懂得做好任何工作都需要勤奋努力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此外,在学校的品牌活动如“校长杯”戏剧节、“五月的鲜花”合唱节、职业体验营、社会研学活动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通过担任志愿者、辅导员、策划者等角色,以“校外老师”的身份参与活动,成为学校教育活动组织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一分子。
  2. 汲取家长管理智慧,完善现代学校治理结构



  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力量是实现现代学校治理的重要内容。为此,我校不断完善家长和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提升学校民主建设和依法治校水平,为家校共育保驾护航。例如:学校充分重视家委会制度建设,明确家委会的职责和功能,肯定家委会在学校育人工作中发挥的“桥梁”和“智囊团”作用,同时对于学校餐厅管理与监督、平安校园建设、寄宿生日常管理和教育等涉及学生权益的事务,都会邀请家委会成员参与,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在此基础上改进学校工作。又如:学校重视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为此不断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和制度,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志愿服务团走进社区、敬老院、公益活动现场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在此过程中也有家长参与其中。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我校的教师、家长和学生都主动投入抗疫工作中;即将复学之际,家长也与校友、社会团体等一起向学校捐赠防疫物资,保证了复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充分保障家校沟通顺畅,回应学生和家长多元诉求


  做好家校沟通是开展家校共育的重要基础。移动互联时代,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对家校沟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以及诉求的多元化也对家校沟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考验着学校管理的智慧。
  1. 丰富家校沟通渠道
  在建设家校沟通渠道方面,我们一直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
  其一,完善日常接访制度,把家长请进来。近年来,我校在“合作,从沟通开始”理念的指导下成立“家校合作交流中心”,配备专用的办公地点,由党政办公室维护日常管理,提供便捷畅通的家校沟通渠道,让家长能够深入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工作。同时,学校还安排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轮流服务,包括接待来访家长和关心学校教育的社会人士,通过接听附中热线解释相关教育政策、听取意见建议等。教师也充分利用中心的便利条件,通过设置家长接待日、召开小型家长会等,密切与家长之间的日常联系,激发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
  其二,深入落实家访制度,让教师走出去。学校坚持通过家访让教师走进学生家门,全面了解学生真实的成长环境,在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同时,针对家访工作开展初期访谈形式单一、工作量大、教师人手不足等问题,学校探索创新家访模式,力求既能提高家访实效又要减轻教师负担。如创建“片区集中+一生一案”的家访模式,一方面按照学生居住地划分片区组织家长集中座谈,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学情,促进家长之间互相启发、群策群力,同时在社区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另一方面,针对典型个例或涉及学生隐私的问题,教师坚持单独走访,与家长共同制定专门的教育方案,通过精准施策帮学生走出困境。此外,学校还利用网络优势探索“线下专访+線上互动”模式,与家长保持随时沟通,密切跟踪家访效果,对学生突发问题提供及时帮助。
  2. 系统优化沟通内容
  其一,针对学校工作重点加强宣传引导。要想让家长深度参与学校工作,就需要先让他们了解学校工作,包括学校的育人方向、阶段重点、工作成果等。为此,我校会在每学期根据总体工作部署,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系列内容,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如在2020年,学校正式启动“筑梦工程”,引导附中学子将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相融合,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活动面向全校学生,并在公众号推出系列报道,陆续展示各年级各班级的活动成果,同时还为每一名同学建立筑梦档案,带动家长成为学生追梦路上的“助梦人”。
  其二,聚焦学生成长难点精准施策。例如:针对家长提出的家庭教育困惑,学校在公众号上开设“家长说”栏目,并通过开展家庭教育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传播亲切感人的教育故事,促进家长之间的相互启迪和借鉴。高三年级班主任针对高考备考过程中的加油期、疲惫期、冲刺期等几个关键期,召开专题班会和家长会,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读和预警,帮助学生放松心情、稳定学习状态,也帮助家长调整焦虑、盲从等心理。
  又如:学校在开展家访工作中,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学校工作重心及家长需求,对家访内容和主题进行分类,形成专题式家访。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家访中提供新高考政策解读和选课走班指导,联系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学习状态调适和亲子关系指导。专题式家访弥补了家长会、家长讲座等传统沟通方式中存在的具体性和针对性不足等问题,为每个家庭量身打造实用的教育方法,保证家校在培育学生过程中能够步调一致、同心同向。
  (编辑 王淑清)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方法也发生着改变,微视频教学方法随着翻转课堂的实施,逐渐的被应用到教学之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微视频教学方法应用到英语口语教学之中,改进了英语口语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微视频教学资源以其便捷性、高效性、互动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受到学校教师及众多英语学习者的欢迎。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个人词汇量的扩大,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都依赖于长期的大量的实践积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突破个人的障碍,取得质的飞跃。
  论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
摘要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基于现实问题展开实践研究,构建了育人指向的新型作业体系,使学生减负在作业层面的实践成为可能。首先基于作业育人理念,提炼出优质作业的“四性三化”特质,具体包括启发性、开放性、综合性、迁移性,趣味化、情境化、生活化;其次从构建作业研制的管理和保障制度、实施指南等方面着力,探索构建区域新型作业设计与实施体系;最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了更综合、更平衡的作业评价机制。  关键词 “双
期刊
“双减”,是治理教育乱象的一剂良方、一记重拳。实践将不断证明,这一举措正当其时,是关键的,而且是有效的。往深处看,“双减”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教育规律的坚守,教育生态的重建;往远处看,“雙减”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让儿童成为真正的儿童,让这一举措成为振兴中华的重要工程。  教育首先是道德事业,引导人们向往美好、创造幸福。可是,教育中也存在着危险性,这种危险性不是教育本身所致,而是由人的错误认知和不正
期刊
对比中西方现代教育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下的东西方现代教育都在关注一个共同主题—“全人教育”,都在研究同一个课题—“关键能力的培养”。我们相信,教育应该可以更美好。我们相信:“全人教育”已是东西方基础教育的共同走向  基础教育是每一个孩子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因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规划人生发展的能力,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拥有走向社会必备的共同价值观、基础知识、关键素
期刊
摘要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农村学校的自主创新与特色发展。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益民实验中学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开展了“引人入胜”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以课程的形式落地,营造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塑造富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学校文化,促进农村学校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育;农村学校管理;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
期刊
摘要山东省潍坊市文华学校小学部以系统思维开展作业设计研究。首先是寻找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根问题”,确立作业设计的基本理念,即应设计满足学生发展基础需求和多维需求的作业。其次是通过搭建单元作业设计的整体框架、设计多维度下的作业内容与形式、保障各类型作业设计的合理分层,形成作业改革的行动支架。跨学科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能够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培养综合能力,但同时也给教师指导带来一定
期刊
摘要聚焦作业“减负”的真实困境,基于部分地区和学校的实践探索,探寻作业改革的可行路径。当前中小学作业改革面临科学的作业观尚未形成、完善的作业研究与支持体系亟待构建、高效有序的作业管理体系有待建立等突出问题。一些地区和学校在作业改革方面的探索主要体现在赋能自主、学科综合、分层设计、复盘巩固等方面,未来作业改革需从教学视角转向课程视角,从聚焦“量”到关注“质”,从单独击破到系统改善。  关键词 “双减
期刊
期刊
摘要基于北京大学近两年承担的“国培计划”初中语文骨干教师集中项目实践,总结梳理提升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具体经验。一是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方法,深入挖掘学员有效信息,精准定位培训主题及目标;二是关照教育改革需要、学员自身需求与培训机构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培训课程设计;三是尊重成人培训特点,构建融合开放的培训方式和师资团队;四是增强成果预设意识,通过产出高质量的成果突出培训的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 骨干教
期刊
摘要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探索结合学校 “童心教育”理念,以“精准作业设计”为专题开展作业研究与实践。包括系统开展作业管理,引导教师研发作业设计工具,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设计作业内容,结合学习标准精准设计巩固提升“短作业”和素养提升“长作业”,有效提升学生学科素养;通过精心设计丰富多元的家庭“作业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双减”政策;作业设计;作业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