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园林的智慧发展被广泛关注,智慧园林的管理、智慧园林的规划以及最后的参观则为关注之重点,而如今园林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根据现如今园林规划的不足以及各地文化、气候等因素进行园林的智慧改造,以期在改造设计中为当今中国园林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智慧园林;智能化;5G时代
5G时代即将来临,人类社会正朝着智能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代表着某些体系的完善以及新事物的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提出“智慧园林”理念,并对其进行研究,逐渐将其应用到现实中的园林规划建设中。1956年在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会议上,以人工智能为研究的学科正式成立,到现在智能语音助手为人类所运用,再到后來5G的诞生,将这些智能化的发展产物运用到园林上,使人类在智慧空间的发展成为可能。
一、智慧园林的定义
“智慧园林”顾名思义,即智慧与园林的结合体,可以理解为在自然园林的基础上保留原有的自然的智慧,同时融入人类历史、科学、人文等智慧,并以5G高速信息技术为基础,最终做到这几个点相互作用、相互结合,最终形成完善、多方位的园林智慧管理体系、园林智慧建设体系以及园林智慧观赏体系。在短时间内快速、高质量、大量地展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以此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思想。
二、现今徐州市园林的发展现状
徐州,一直是南北方的交通纽带,也是一个工业较发达的城市,拥有“煤城”之称。徐州于2016年1月被国家正式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但在后期发展中,绿化建设的整体效果没有得到改善或提升,也未能改变城市环境。
就目前而言,徐州园林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园林设计人才和养护人员缺乏
缺乏园林设计精英型人才以及园林相关专业人才。园林设计之初存在诸多弊端和漏洞,中期改造花费大量资金,后期维护养护不到位,导致目前园林建设存在成本大、时间长、收益低、效率低以及后期无人管理或护理办法有误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由缺乏相关人才引发的。
(二)园林市场较为狭小
园林市场较为冷门,且成本较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低,管理费用较高,导致园林市场无人问津,对于园林的投资因其低回报率而普遍不被投资者所看好。而徐州市的矿产资源又与园林建设相冲突,使得大部分投资商更倾向于投资高回报的矿产行业,进而加大开采量,导致园林面积萎缩并且逐步挤压园林市场,使之逐渐乏力。
(三)园林与现代科技结合力度不足
目前5G技术已经逐渐开始普及,而园林设计并未跳出本专业的局限,逐渐与时代脱节,园林的建造和后期维护均缺乏科技含量。自园林出现至今,单一的审美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渐多样化的需求,在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下,大面积的园林规划直接导致人工费用的剧增。
(四)园林灾害防治体系不健全
园林灾害较为多样,但灾害的防治体系较为单一,无法使其得到有效的防治。如徐州市病虫害逐渐增多,开始出现新的虫害,不断地冲击目前脆弱的防线,而徐州大面积园林无法进行有效根除和防范,导致灾害不断。
(五)观赏性大型植物供给较少
观赏性大型植物培育周期长,成本价格较高,后期维护费用较高,市场较为狭小。故大型观赏植物供给逐渐减少,导致大型观赏性植物市场随着需求的减少逐渐萎缩。
(六)观赏性植株的购买需求不大
园林市场较为冷门,观赏性植株培育成本过高导致价格较高,需求较少,而价格低廉的仿真树木价格远低于观赏树木,且不需要定期护理,不需要严格的生长条件,因此市场火爆,进一步导致观赏性植株的需求减少。
(七)相关园林发展的激励政策不足
园林建设政策落不到实处,不能有效促进当地园林事业的发展。部分管理员因无长期的管理规划导致任期短,故而无法克制“政绩冲动”,为了提升政绩,把更多的资源调向徐州矿产行业,导致园林发展受到限制,无法有实质性的变化。
三、智慧园林的营造方式
智慧园林是一种方法论或技术体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课题——建设、管理和养护。
(一)园林建设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景观工作者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设计园林,经常会忽略一些问题,导致园林设计不能尽善尽美。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园林工作者应该将设计工作与科技紧紧相联。在前期选址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看看那个地方更适合园林建设、更适合种什么样的植物和怎样最大程度利用它的地形特点。与此同时,在设计方案最终成稿之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虚拟技术所呈现的画面来看景观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以及这个方案是否合理。把园林的建设工作和科技相结合,可以增强园林使用的合理性,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在建筑领域常用的智能软件BIM,其可以完成材料的运用、建筑外观的构建、建筑受力的运算以及全球材料的分布,通过这一系列功能再以智能作为构建的牵引线,完成整项工程的智能化的构建。智慧园林同样也是如此。
(二)园林管理
以徐州为例,虽然近几年出现了大量园林,改善了生态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重复性的绿化建设太多,我们需要更加合理的园林管理方法。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
1.领导者
领导者要以“创新、务实、为民”为信念,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考核宗旨和科学量化的养护计划。怎样有效投入运行,也是领导层应当考虑的问题。园林面积较大,人员分布松散,不能实时了解到他们的工作状态。领导者可以将移动互联网作为主要载体,利用GPS定位系统创建一款App,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通过这个软件,管理者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督促他们进行网上签到,鼓励工作者提意见(采用匿名的形式),创建应急机制。长期下来,在这样一个大数据背景下,领导者就能知道员工在工作时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管理规定,让工作进行得更有效率。 2.工作者
园林的面积过于庞大,没有科学技术的帮助,努力的工作者很难被发现,长期这样下去会打击工作者的积极性,出现大量形式主义者。创建智能App能让这些努力的人被发现,让偷懒的人也动起来。App会记录工作路线,检测工作者是否长时间逗留。工作者通过App还可以提出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建议。智能化园林还可以实时检测园林中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各个季节植物的生长状态、颜色,及时调整养护的方法以及植物的实时搭配,让园林的景象达到最佳状态。也可以通过App了解当代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视觉需求与文化需求,以此作为园林改造的依据。
3.游客
党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号召全民一起保护环境,在园林管理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扫码填问卷的方法,向游客咨询游览园林之后的感受,从中找到自身的不足,进行进一步改善,让游客有更好的观后感。在游客进入园林前对游客的喜好进行调查,并指导游客游览其喜好的园林景区,实现游客观赏的最优化效果。
(三)园林养护
目前,大部分园林养护都是通过人工进行的,其中多数养护人员都是非专业人员,工作效率不高。但是采用智能养护就不一样了,在大数据背景下,智能技术比我们更加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也能更好地促进它们的生长。利用雨量传感器的智能灌溉培育技术也是如此,它可以自动灌溉,减少人工成本。又如某些地方植物需要严格的温度控制,而智慧园林可以自动识别植物的品种并给出最佳环境温度,使南方的植物也可以在北方生长,这样可以实现植物的多样化,让游客们在一个地方了解并感受到更多地方的植物园林,从而进行文化与思想的传播。
四、结语
整体来说,当今人类社会进化过程越来越快,在这个丰富多变的社会中,绿色园林和绿地区域的规划建设成为人类生态环境发展的体现标准之一。无论是生态环境中的公共园林,还是个体的私家园林,如何对其进行智能化的改造,对其进行有效化的管理,都是很值得钻研的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建立融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術的智慧园林是规划智慧园林建设、加强园林绿化管理、提升人们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设计师对于园林进行智能化改造,要充分考虑园林规划设计与管理模式,同时兼顾美学。一方面是对园林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优化园林建设的实用性,使园林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对其管理模式进行智能化的升级,消除传统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弊端,将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发挥出来,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让人们最大程度体会到智慧园林不仅是一个理念,还能给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认识到经过智能化改造的智慧园林对于自己、生活空间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智慧园林;智能化;5G时代
5G时代即将来临,人类社会正朝着智能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代表着某些体系的完善以及新事物的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提出“智慧园林”理念,并对其进行研究,逐渐将其应用到现实中的园林规划建设中。1956年在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会议上,以人工智能为研究的学科正式成立,到现在智能语音助手为人类所运用,再到后來5G的诞生,将这些智能化的发展产物运用到园林上,使人类在智慧空间的发展成为可能。
一、智慧园林的定义
“智慧园林”顾名思义,即智慧与园林的结合体,可以理解为在自然园林的基础上保留原有的自然的智慧,同时融入人类历史、科学、人文等智慧,并以5G高速信息技术为基础,最终做到这几个点相互作用、相互结合,最终形成完善、多方位的园林智慧管理体系、园林智慧建设体系以及园林智慧观赏体系。在短时间内快速、高质量、大量地展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以此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思想。
二、现今徐州市园林的发展现状
徐州,一直是南北方的交通纽带,也是一个工业较发达的城市,拥有“煤城”之称。徐州于2016年1月被国家正式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但在后期发展中,绿化建设的整体效果没有得到改善或提升,也未能改变城市环境。
就目前而言,徐州园林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园林设计人才和养护人员缺乏
缺乏园林设计精英型人才以及园林相关专业人才。园林设计之初存在诸多弊端和漏洞,中期改造花费大量资金,后期维护养护不到位,导致目前园林建设存在成本大、时间长、收益低、效率低以及后期无人管理或护理办法有误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由缺乏相关人才引发的。
(二)园林市场较为狭小
园林市场较为冷门,且成本较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低,管理费用较高,导致园林市场无人问津,对于园林的投资因其低回报率而普遍不被投资者所看好。而徐州市的矿产资源又与园林建设相冲突,使得大部分投资商更倾向于投资高回报的矿产行业,进而加大开采量,导致园林面积萎缩并且逐步挤压园林市场,使之逐渐乏力。
(三)园林与现代科技结合力度不足
目前5G技术已经逐渐开始普及,而园林设计并未跳出本专业的局限,逐渐与时代脱节,园林的建造和后期维护均缺乏科技含量。自园林出现至今,单一的审美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渐多样化的需求,在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下,大面积的园林规划直接导致人工费用的剧增。
(四)园林灾害防治体系不健全
园林灾害较为多样,但灾害的防治体系较为单一,无法使其得到有效的防治。如徐州市病虫害逐渐增多,开始出现新的虫害,不断地冲击目前脆弱的防线,而徐州大面积园林无法进行有效根除和防范,导致灾害不断。
(五)观赏性大型植物供给较少
观赏性大型植物培育周期长,成本价格较高,后期维护费用较高,市场较为狭小。故大型观赏植物供给逐渐减少,导致大型观赏性植物市场随着需求的减少逐渐萎缩。
(六)观赏性植株的购买需求不大
园林市场较为冷门,观赏性植株培育成本过高导致价格较高,需求较少,而价格低廉的仿真树木价格远低于观赏树木,且不需要定期护理,不需要严格的生长条件,因此市场火爆,进一步导致观赏性植株的需求减少。
(七)相关园林发展的激励政策不足
园林建设政策落不到实处,不能有效促进当地园林事业的发展。部分管理员因无长期的管理规划导致任期短,故而无法克制“政绩冲动”,为了提升政绩,把更多的资源调向徐州矿产行业,导致园林发展受到限制,无法有实质性的变化。
三、智慧园林的营造方式
智慧园林是一种方法论或技术体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课题——建设、管理和养护。
(一)园林建设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景观工作者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设计园林,经常会忽略一些问题,导致园林设计不能尽善尽美。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园林工作者应该将设计工作与科技紧紧相联。在前期选址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看看那个地方更适合园林建设、更适合种什么样的植物和怎样最大程度利用它的地形特点。与此同时,在设计方案最终成稿之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虚拟技术所呈现的画面来看景观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以及这个方案是否合理。把园林的建设工作和科技相结合,可以增强园林使用的合理性,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在建筑领域常用的智能软件BIM,其可以完成材料的运用、建筑外观的构建、建筑受力的运算以及全球材料的分布,通过这一系列功能再以智能作为构建的牵引线,完成整项工程的智能化的构建。智慧园林同样也是如此。
(二)园林管理
以徐州为例,虽然近几年出现了大量园林,改善了生态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重复性的绿化建设太多,我们需要更加合理的园林管理方法。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
1.领导者
领导者要以“创新、务实、为民”为信念,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考核宗旨和科学量化的养护计划。怎样有效投入运行,也是领导层应当考虑的问题。园林面积较大,人员分布松散,不能实时了解到他们的工作状态。领导者可以将移动互联网作为主要载体,利用GPS定位系统创建一款App,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通过这个软件,管理者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督促他们进行网上签到,鼓励工作者提意见(采用匿名的形式),创建应急机制。长期下来,在这样一个大数据背景下,领导者就能知道员工在工作时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管理规定,让工作进行得更有效率。 2.工作者
园林的面积过于庞大,没有科学技术的帮助,努力的工作者很难被发现,长期这样下去会打击工作者的积极性,出现大量形式主义者。创建智能App能让这些努力的人被发现,让偷懒的人也动起来。App会记录工作路线,检测工作者是否长时间逗留。工作者通过App还可以提出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建议。智能化园林还可以实时检测园林中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各个季节植物的生长状态、颜色,及时调整养护的方法以及植物的实时搭配,让园林的景象达到最佳状态。也可以通过App了解当代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视觉需求与文化需求,以此作为园林改造的依据。
3.游客
党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号召全民一起保护环境,在园林管理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扫码填问卷的方法,向游客咨询游览园林之后的感受,从中找到自身的不足,进行进一步改善,让游客有更好的观后感。在游客进入园林前对游客的喜好进行调查,并指导游客游览其喜好的园林景区,实现游客观赏的最优化效果。
(三)园林养护
目前,大部分园林养护都是通过人工进行的,其中多数养护人员都是非专业人员,工作效率不高。但是采用智能养护就不一样了,在大数据背景下,智能技术比我们更加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也能更好地促进它们的生长。利用雨量传感器的智能灌溉培育技术也是如此,它可以自动灌溉,减少人工成本。又如某些地方植物需要严格的温度控制,而智慧园林可以自动识别植物的品种并给出最佳环境温度,使南方的植物也可以在北方生长,这样可以实现植物的多样化,让游客们在一个地方了解并感受到更多地方的植物园林,从而进行文化与思想的传播。
四、结语
整体来说,当今人类社会进化过程越来越快,在这个丰富多变的社会中,绿色园林和绿地区域的规划建设成为人类生态环境发展的体现标准之一。无论是生态环境中的公共园林,还是个体的私家园林,如何对其进行智能化的改造,对其进行有效化的管理,都是很值得钻研的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建立融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術的智慧园林是规划智慧园林建设、加强园林绿化管理、提升人们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设计师对于园林进行智能化改造,要充分考虑园林规划设计与管理模式,同时兼顾美学。一方面是对园林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优化园林建设的实用性,使园林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对其管理模式进行智能化的升级,消除传统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弊端,将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发挥出来,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让人们最大程度体会到智慧园林不仅是一个理念,还能给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认识到经过智能化改造的智慧园林对于自己、生活空间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