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贫血为首发的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e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分析我院1例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children Takayasu′s arteritis,c-TA)病例,旨在对c-TA的诊疗提供一定的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例c-TA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

结果

患儿,女,8岁,因乏力就诊,血常规显示中度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高。抗感染及补铁治疗效果欠佳,最终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c-TA。给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患儿贫血纠正;后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加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随访患儿无乏力、腹痛、发热等表现,血沉及CRP正常,血管超声好转。

结论

以贫血为首发症状的c-TA患儿,往往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早期不易识别,容易漏诊。对以贫血就诊的患儿,常规治疗后未改善者应注意c-TA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在辅助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MG患儿,经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等治疗效果不良基础上进行TPE治疗,血浆置换量为50~70 mL/
期刊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KD并发急腹症患儿14例(急腹症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KD非急腹症患儿6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对急腹症组治疗方案及预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腹症组共纳入14例患儿,其中男
期刊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联合心脏相关标志物评估脓毒症肾损伤患儿病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30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非AKI组67例,脓毒症AKI组63例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严重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死亡原因。焦亡是由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介导的一种坏死和炎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其机制分为典型炎性小体激活和非典型炎性小体激活,caspase-1/11及消皮素D是焦亡发挥作用的关键底物。线粒体DNA作为一种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介导细胞焦亡,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本文就线粒体DNA介导的细胞焦亡与脓毒症的关系进展
儿童重症病毒性肺炎发病率、病死率高,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被动免疫制剂,中和抗体可以使机体快速获得针对特定病毒的免疫力,有预防和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肺炎的潜力。本文分析了中和抗体在儿童重症病毒性肺炎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讨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可能存在的挑战,并尝试指出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一氧化氮是一种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具有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的作用,目前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已广泛应用于足月儿及晚期早产儿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但在早产儿领域的使用还存在争议。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关于早产儿吸入一氧化氮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探讨吸入一氧化氮在早产儿中应用的指征,并介绍潜在的不良反应,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脓毒性休克指脓毒症合并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其发生率、病死率高,病情凶险,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脓毒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其中,液体复苏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近几年的研究对后续的液体平衡管理问题争议颇多。本文将从液体平衡治疗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大剂量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影响,为儿童脓毒症液体治疗的完善作一参考。
每年数以万计的住院儿童发生心脏骤停,仅有一半左右的患儿能存活至出院。及时识别心脏骤停,尽早启动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在复苏过程中,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避免心脏节律恶化成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尽早使用肾上腺素对改善生存是有益的。对于可电击心律,建议除颤初始剂量为2J/kg。侵入性气道在复苏中可能是有害的。对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选择合适的病例尽早行体外心肺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