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结构主义的思维方式来提高对海报设计的认识。简述结构主义的起源、发展以及结构“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节性”三大特征,总结了在海报设计中,各个要素对于海报构成的作用。以具体的海报设计作品为例,分析结构主义的特征是如何运用到海报的画面结构之中;海报中各个要素的构成关系是如何与结构主义的三大特征相对应。进而得出,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能运用于海报设计。同时,通过理解海报中的结构主义特征也能帮助设计者更好地进行海报设计。
关键词:结构主义 海报设计 方法论 整体性 转换性 自我调节性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5-0113-03
引言
在如今这个读图的时代,图像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海报作为视觉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以天马行空的创意、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吸引着众人们的视线。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海报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对于设计者而言,创作也变得更为复杂和多变。因此,将海报设计置于结构主义之下,分析、探索海报中的结构主义,对海报设计的理论和实践都能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中的“结构”出自拉丁文“struere(构成)”,指“部分构成整体”。结构主义的核心就是整体地看待事物,通过构成事物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来把握事物的本质。
(一)结构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结构主义诞生于20世纪初,通常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作为起源。索绪尔认为,在语言学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语言符号之间的组合关系,重点关注的是语言系统。在20世纪中期,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首次把结构主义方法运用到人类学领域的研究中。他把社会现象视为一种深层次的结构体系,采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探讨蕴藏在具体社会活动现象背后的整体社会功能,寻找一种普遍又有效的思维结构和构成原则。到了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思潮进入鼎盛时期,开始在西方流行。20世纪下半叶,结构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认知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学科所运用,例如社会学、文学、艺术等各个学科领域,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分析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结构主义的三大特征
1968年,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出版了《结构主义》一书。在书中,他综合归纳了从数理逻辑到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的结构主义。他将结构主义定义成一种方法论,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的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有自身调节性质的图示体系”[1],并指出了结构的三种特征: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节性。
1.整体性
整体性的特征存在于每个结构之中,是结构最为基本的特征。世界上的每个事物都是由诸多部分所构成的,各个部分通过一定的结构规律来构成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组合并不是像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的普通相加关系,而是在每个部分的独立性质之上所构建的一个整体。在结构主义中,整体性强调的不是结构中各个部分的存在或作用,强调的是各个部分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整体作用。在結构之中,结构主义认为整体的性质大于部分性质的和。
2.转换性
转换性这一特征是基于整体性特征而出现的。在结构主义中,转换性是结构构造整体规律的方式。皮亚杰认为,所有的结构都是一种能够转换的体系,因此转换性特征在结构主义中尤为重要。结构主义强调,结构中的规律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静止形式,而是通过转换,不断整理调整旧结构,形成新结构的过程,以此达到的“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
3.启我调节性
结构的第三个特征是自我调节性。在结构中,结构可以通过内部动力进行自我调节,来实现满足自身结构所需的性质。结构的自我调节特征也保证了,结构内每个部分的转换都不会超出结构的边界,以此来保持结构自身的守恒和封闭。与此同时,这种封闭也不会阻碍结构向更高一级的结构过渡,以子结构的形式加入到更大的母结构之中,完成结构的自我调节。
二、海报设计的构成要素
在海报设计中,海报主要由图形、色彩和文字这三大要素构成。这三种要素对于海报而言,能直接影响整个设计的传达效果,因此设计师需要对这三种要素进行合理地设计安排,来构建一个感观良好的视觉整体,以展现自己的设计意图,把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信息传递给观众。将各个要素构成海报的过程对应到结构主义,就是一个构建结构的过程。
(一)图形帮助结构转化
图形作为海报中的主体视觉,是最容易、最直接传递信息的要素,观众可以通过对图形的解读,来了解海报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设计者往往会对图形进行精心设计,在对图形的设计中实现结构内容的转化,借此体现更为丰富的海报含义,吸引人们的眼球。
(二)色彩丰富结构内涵
色彩作为海报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虽然其本身并不带有情感意义,但在社会文化的不断影响下,不同色彩的运用会让人们产生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联想。通过色彩要素在海报中的运用,能增强画面冲击力,同时也能帮助画面传递出,除图形和文字以外更多的信息,丰富海报内涵。
(三)文字辅助结构完整
文字在海报中作为一种符号,具有双重性。—方面,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准确载体,能够补充海报中图形所不能传达的信息;另—方面,文字也可以转化成一种视觉图形,通过图形化的运用,在表达其自身含义的同时,还能扩展其作为图形的内涵。
三、海报设计中结构主义特征的具体体现
1 934年,穆卡洛夫斯基提出可以将艺术作品视为一种特殊的结构,即把结构主义方法论运用到艺术作品的分析中。一个优秀的海报设计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完善的结构,设计者可以通过运用这个结构,创作出优秀的海报作品,同时,观众也能通过这个结构,读懂海报中所蕴藏的深刻内涵。 (一)福田繁雄正负形海报中的结构主义表现
在海报设计中,不同的视觉图形代表着不同的信息语言,如何将这些图形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则是设计师所面临的难题。而结构,便是化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皮亚杰在《结构主义》中提出,“结构是由种种转换规律组成的体系”,由此映射到海报设计,在画面中使用结构,不仅能把图形纳入到一个整体中,还能实现图形间的转换。正如福田繁雄的海报设计,他最常使用的是图与底的正负图形的结构。把正负形融入于精巧的结构之中,设计成一个有序的整体,通过整体结构来阐述图形间关系。正形与负形在结构中的相互交融、不断转换,也正是结构主义中转换性和自我调节特征的体现。
例如,福田繁雄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所设计的宣传海报(图1)。在这个作品中,福田繁雄把女性与男性的腿部形象融合于一个整体,作为构成海报画面的两种主要形象。通过两者间有序地交叉组合,以及黑、白两色的大面积使用,让观众自发地形成一种“图与底”的视觉错觉。当观众注意白色部分,画面出现女性的腿;当观众注意黑色部分,则出现男性的腿。两种图形悄无声息地,在这个正负形结构中实现了互相转换。同时,黑、白两种单色的运用,也有助于图形在结构中“转换性”的实现。
此外,还有海报《UCC咖啡馆》(图2)。福田繁雄以“手握咖啡杯”这一形象作为基础图形,进行正负形结构设计,让方向相反的手在正负结构中进行转换。同时,福田还对“手握咖啡杯”这一结构进行再整合,融入于漩涡状的咖啡图形中,通过画面的结构安排,让不同图形发生层层转换,也从视觉上呈现了一种结构的动态平衡。在这一海报的结构中,除了画面所直观展现的转换性特征,还有隐藏的结构自我调节特征的体现。根据自我调节特征定义,结构具有边界和封闭性,任何转换都不会越过结构的边界。因此,在《UCC咖啡馆》海报中,无论是正负形间的“手握咖啡杯”的转换,还是“手握咖啡杯”到“咖啡漩涡”的转换,都处于福田繁雄所设计的、有关“咖啡”的画面结构之中,结构在帮助视觉形象进行转换的同时,还帮助画面内容紧扣海报的主题,既点明了主题,也加强了海报的整体性。
在福田繁雄的正负形海报作品中,结构是隐藏在画面之中的重要构成规律,结构中的每个部分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各个部分之间互相调节、转换又整合,通过结构让海报展现出一种变幻莫测又独具魅力的风趣感。
(二)金特,凯泽同构海报中的结构主义表现
在结构主义语境下的海报设计,除了像福田繁雄一样,利用设计图形间的转换结构,来作为构成海报的主要画面。结构主义的转换性特征还能体现在图形整体意义上的转换,例如金特,凯泽所擅长使用的同构设计方法。把不同的,但具有一定关联性的多种形象通过同构的转换规律融入到结构之中,使形象在具备其自身独立内涵的同时,还能延展出结构的整体内涵。
金特.凯泽认为海报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中介,必须通过一定的视觉表现手法来传递主题和价值,即通过对海报画面结构的组织来实现传递信息的目的。而同构的设计方法,便是一种明确又独特的结构。例如作品《为什么和平还未实现》(图3),金特,凯泽在不改变鸽子的大轮廓外形情况下,把骷髅巧妙的融入鸽子形象之中,组成一个全新的形象,让观眾在不感到突兀的同时,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结构的转换性,让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在结构的内部进行了转换:调整旧结构,也就是画面中原本鸽子和骷髅所分别代表的“和平”、“死亡”的两种含义,转换成为一种新的结构,即鸽子与骷髅的拼接所带来的“和平与死亡”这一整体的、对立关系的表达。同时,在这个画面结构中,视觉形象的意义从单一到整体对立关系的提升,也体现了结构主义整体性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再如作品《法兰克福爵士乐》(图4),金特·凯泽把乐器小号作为主体形象,将生长的树干作为主体形象的肌理。通过“小号一生长的树一小号和生长的树”这个结构,实现了视觉元素在意义层面的转化:从“小号一爵士乐”、“生长的树一生机”转换成金特,凯泽最终所要表达的“爵士乐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状态”。整个画面还采用了黄绿色调,也赋予了画面生机勃勃的气息。以上多种视觉形象在意义上的层层转化,都是转换性中“结构是一种从简单到复杂,不断转化完善过程”的完美体现。
金特,凯泽运用同构这种创造性的结构,对图形进行拼贴和嫁接,构造全新的视觉形象,把“外在形式”和“内在结构”相对应,利用结构主义的思维方式,让画面产生多层次的意义,创造出非凡的意境,以及设计情感和思想的传达。
(三)卓斯乐爵士乐海报中的结构主义表现
在结构主义的方法论中,最先强调的是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整体性对于认识事物和组织事物而言,都是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观察视角。将结构主义的整体性对应到海报设计中,便是海报画面的整体,即在海报设计中,无论是点、线、面的构成,还是图形、色彩、文字,每一个元素都是画面结构的一部分,不能孤立的存在,各个元素间的转换和调节也是发生于整体的结构之中,目的是营造一种整体性的氛围。
尼古拉斯,卓斯乐所设计的音乐节海报,正是结构主义整体性特征在海报设计中的完美表达。例如,Willisau爵士乐音乐节海报之一(图5),卓斯乐用杂乱的线条作为海报的主要视觉语言,以一种抽象的表达方式来构成海报。整个画面看似是无序的线条,但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这些线条便以一种欢快的节奏,组织成一个演奏着乐器的抽象人物形象。左侧本该是传递音乐节信息的文字,也通过设计,动感地排列着。这些字符,在传递必要的信息以外,还被纳入到画面的整体结构之中,把字符转换成律动的爵士乐音符的象征,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整体氛围。各个元素通过整合,形成一种看似杂乱、实则有序的画面结构。
同样的,在2000年的音乐节海报中,卓斯乐也运用了相同的画面组织结构(图6)。整个画面由各种不规则的黑色墨点组成,但从整体上,能看出是五个吹着乐器的演奏者形象。此外,除了结构整体性的反映,海报还反映了结构的自我调节特征。结构主义的自我调节特征中有提到,结构是一个具有层次的体系,“每一个成分对于比它高级的形式来说都是内容,而对于比它低级的成分来说是形式”。反映到这个画面结构中,抽象的“墨点人’对于整体画面来说是内容,对于墨点而言便是一种组织形式。画面里的墨点在这结构中实现了自我调节和转换,达到海报想要传达的“欢乐的爵士乐音乐节”的目的。与之类似,还有卓斯乐所设计的其他音乐节海报(图7),都能看出其海报中所展现的结构主义三大特征。
卓斯乐将听觉视觉化,把音乐的节奏韵律转化成律动的点、线、面,以一种重复、有节奏的结构规律,以及整体性的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结构。通过对海报中隐藏结构的设计,实现音乐节奏韵律的视觉化表达。
结论
正如皮亚杰在《结构主义》一书的结论中写道,“结构主义主要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其自身,而是各个事物之间的、整体的一种关系。独立的事物个体本身并无多大的意义,只有和其他事物同处于一个结构之中,才会有更多意义的体现。
在海报设计中也是如此,设计者通过对画面元素的精心组织,将各个元素依据一定的构成规律,纳入到一个整体的结构之中,各个元素通过在这个结构中不断调节、转换,进行层层解码,来反映出设计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基于上文,分析了结构主义特征在海报中的体现,可以得出:第一,结构主义的“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节性”特征和思考方法,是我们了解事物构成规律的一种重要思考方式;第二,海报设计从本质上而言也是一个结构的设计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海报设计应遵循结构的三大特征;第三,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能够有效地分析优秀设计作品,透过作品表面,认识其本质的结构,同时,利用结构主义特征能更好的帮助设计实践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倪连生、王琳译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郭红秀,谈招贴设计的三大要素[J]现代装饰(理论),2011 (11):37-38
[4]袁雪瑶,刘淑娟,福田繁雄海报的设计方法研究[J]设计2019,32 (08):96-97
[5]宗诚,耿舒畅,律动的构成 ——淡尼古拉斯卓斯乐海报设计表现形式[J]美与时代(上),2017 (09):48-50
[6]吴卫,付洋璐探究“鲁宾杯”与图底反转中的视觉魔术[J]设计,2016 (07):148-150
[7]游佳,福田繁雄招贴设计方法研究[J]设计,2015 (13):82-83
关键词:结构主义 海报设计 方法论 整体性 转换性 自我调节性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5-0113-03
引言
在如今这个读图的时代,图像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海报作为视觉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以天马行空的创意、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吸引着众人们的视线。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海报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对于设计者而言,创作也变得更为复杂和多变。因此,将海报设计置于结构主义之下,分析、探索海报中的结构主义,对海报设计的理论和实践都能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中的“结构”出自拉丁文“struere(构成)”,指“部分构成整体”。结构主义的核心就是整体地看待事物,通过构成事物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来把握事物的本质。
(一)结构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结构主义诞生于20世纪初,通常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作为起源。索绪尔认为,在语言学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语言符号之间的组合关系,重点关注的是语言系统。在20世纪中期,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首次把结构主义方法运用到人类学领域的研究中。他把社会现象视为一种深层次的结构体系,采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探讨蕴藏在具体社会活动现象背后的整体社会功能,寻找一种普遍又有效的思维结构和构成原则。到了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思潮进入鼎盛时期,开始在西方流行。20世纪下半叶,结构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认知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学科所运用,例如社会学、文学、艺术等各个学科领域,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分析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结构主义的三大特征
1968年,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出版了《结构主义》一书。在书中,他综合归纳了从数理逻辑到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的结构主义。他将结构主义定义成一种方法论,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的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有自身调节性质的图示体系”[1],并指出了结构的三种特征: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节性。
1.整体性
整体性的特征存在于每个结构之中,是结构最为基本的特征。世界上的每个事物都是由诸多部分所构成的,各个部分通过一定的结构规律来构成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组合并不是像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的普通相加关系,而是在每个部分的独立性质之上所构建的一个整体。在结构主义中,整体性强调的不是结构中各个部分的存在或作用,强调的是各个部分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整体作用。在結构之中,结构主义认为整体的性质大于部分性质的和。
2.转换性
转换性这一特征是基于整体性特征而出现的。在结构主义中,转换性是结构构造整体规律的方式。皮亚杰认为,所有的结构都是一种能够转换的体系,因此转换性特征在结构主义中尤为重要。结构主义强调,结构中的规律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静止形式,而是通过转换,不断整理调整旧结构,形成新结构的过程,以此达到的“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
3.启我调节性
结构的第三个特征是自我调节性。在结构中,结构可以通过内部动力进行自我调节,来实现满足自身结构所需的性质。结构的自我调节特征也保证了,结构内每个部分的转换都不会超出结构的边界,以此来保持结构自身的守恒和封闭。与此同时,这种封闭也不会阻碍结构向更高一级的结构过渡,以子结构的形式加入到更大的母结构之中,完成结构的自我调节。
二、海报设计的构成要素
在海报设计中,海报主要由图形、色彩和文字这三大要素构成。这三种要素对于海报而言,能直接影响整个设计的传达效果,因此设计师需要对这三种要素进行合理地设计安排,来构建一个感观良好的视觉整体,以展现自己的设计意图,把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信息传递给观众。将各个要素构成海报的过程对应到结构主义,就是一个构建结构的过程。
(一)图形帮助结构转化
图形作为海报中的主体视觉,是最容易、最直接传递信息的要素,观众可以通过对图形的解读,来了解海报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设计者往往会对图形进行精心设计,在对图形的设计中实现结构内容的转化,借此体现更为丰富的海报含义,吸引人们的眼球。
(二)色彩丰富结构内涵
色彩作为海报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虽然其本身并不带有情感意义,但在社会文化的不断影响下,不同色彩的运用会让人们产生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联想。通过色彩要素在海报中的运用,能增强画面冲击力,同时也能帮助画面传递出,除图形和文字以外更多的信息,丰富海报内涵。
(三)文字辅助结构完整
文字在海报中作为一种符号,具有双重性。—方面,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准确载体,能够补充海报中图形所不能传达的信息;另—方面,文字也可以转化成一种视觉图形,通过图形化的运用,在表达其自身含义的同时,还能扩展其作为图形的内涵。
三、海报设计中结构主义特征的具体体现
1 934年,穆卡洛夫斯基提出可以将艺术作品视为一种特殊的结构,即把结构主义方法论运用到艺术作品的分析中。一个优秀的海报设计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完善的结构,设计者可以通过运用这个结构,创作出优秀的海报作品,同时,观众也能通过这个结构,读懂海报中所蕴藏的深刻内涵。 (一)福田繁雄正负形海报中的结构主义表现
在海报设计中,不同的视觉图形代表着不同的信息语言,如何将这些图形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则是设计师所面临的难题。而结构,便是化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皮亚杰在《结构主义》中提出,“结构是由种种转换规律组成的体系”,由此映射到海报设计,在画面中使用结构,不仅能把图形纳入到一个整体中,还能实现图形间的转换。正如福田繁雄的海报设计,他最常使用的是图与底的正负图形的结构。把正负形融入于精巧的结构之中,设计成一个有序的整体,通过整体结构来阐述图形间关系。正形与负形在结构中的相互交融、不断转换,也正是结构主义中转换性和自我调节特征的体现。
例如,福田繁雄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所设计的宣传海报(图1)。在这个作品中,福田繁雄把女性与男性的腿部形象融合于一个整体,作为构成海报画面的两种主要形象。通过两者间有序地交叉组合,以及黑、白两色的大面积使用,让观众自发地形成一种“图与底”的视觉错觉。当观众注意白色部分,画面出现女性的腿;当观众注意黑色部分,则出现男性的腿。两种图形悄无声息地,在这个正负形结构中实现了互相转换。同时,黑、白两种单色的运用,也有助于图形在结构中“转换性”的实现。
此外,还有海报《UCC咖啡馆》(图2)。福田繁雄以“手握咖啡杯”这一形象作为基础图形,进行正负形结构设计,让方向相反的手在正负结构中进行转换。同时,福田还对“手握咖啡杯”这一结构进行再整合,融入于漩涡状的咖啡图形中,通过画面的结构安排,让不同图形发生层层转换,也从视觉上呈现了一种结构的动态平衡。在这一海报的结构中,除了画面所直观展现的转换性特征,还有隐藏的结构自我调节特征的体现。根据自我调节特征定义,结构具有边界和封闭性,任何转换都不会越过结构的边界。因此,在《UCC咖啡馆》海报中,无论是正负形间的“手握咖啡杯”的转换,还是“手握咖啡杯”到“咖啡漩涡”的转换,都处于福田繁雄所设计的、有关“咖啡”的画面结构之中,结构在帮助视觉形象进行转换的同时,还帮助画面内容紧扣海报的主题,既点明了主题,也加强了海报的整体性。
在福田繁雄的正负形海报作品中,结构是隐藏在画面之中的重要构成规律,结构中的每个部分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各个部分之间互相调节、转换又整合,通过结构让海报展现出一种变幻莫测又独具魅力的风趣感。
(二)金特,凯泽同构海报中的结构主义表现
在结构主义语境下的海报设计,除了像福田繁雄一样,利用设计图形间的转换结构,来作为构成海报的主要画面。结构主义的转换性特征还能体现在图形整体意义上的转换,例如金特,凯泽所擅长使用的同构设计方法。把不同的,但具有一定关联性的多种形象通过同构的转换规律融入到结构之中,使形象在具备其自身独立内涵的同时,还能延展出结构的整体内涵。
金特.凯泽认为海报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中介,必须通过一定的视觉表现手法来传递主题和价值,即通过对海报画面结构的组织来实现传递信息的目的。而同构的设计方法,便是一种明确又独特的结构。例如作品《为什么和平还未实现》(图3),金特,凯泽在不改变鸽子的大轮廓外形情况下,把骷髅巧妙的融入鸽子形象之中,组成一个全新的形象,让观眾在不感到突兀的同时,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结构的转换性,让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在结构的内部进行了转换:调整旧结构,也就是画面中原本鸽子和骷髅所分别代表的“和平”、“死亡”的两种含义,转换成为一种新的结构,即鸽子与骷髅的拼接所带来的“和平与死亡”这一整体的、对立关系的表达。同时,在这个画面结构中,视觉形象的意义从单一到整体对立关系的提升,也体现了结构主义整体性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再如作品《法兰克福爵士乐》(图4),金特·凯泽把乐器小号作为主体形象,将生长的树干作为主体形象的肌理。通过“小号一生长的树一小号和生长的树”这个结构,实现了视觉元素在意义层面的转化:从“小号一爵士乐”、“生长的树一生机”转换成金特,凯泽最终所要表达的“爵士乐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状态”。整个画面还采用了黄绿色调,也赋予了画面生机勃勃的气息。以上多种视觉形象在意义上的层层转化,都是转换性中“结构是一种从简单到复杂,不断转化完善过程”的完美体现。
金特,凯泽运用同构这种创造性的结构,对图形进行拼贴和嫁接,构造全新的视觉形象,把“外在形式”和“内在结构”相对应,利用结构主义的思维方式,让画面产生多层次的意义,创造出非凡的意境,以及设计情感和思想的传达。
(三)卓斯乐爵士乐海报中的结构主义表现
在结构主义的方法论中,最先强调的是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整体性对于认识事物和组织事物而言,都是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观察视角。将结构主义的整体性对应到海报设计中,便是海报画面的整体,即在海报设计中,无论是点、线、面的构成,还是图形、色彩、文字,每一个元素都是画面结构的一部分,不能孤立的存在,各个元素间的转换和调节也是发生于整体的结构之中,目的是营造一种整体性的氛围。
尼古拉斯,卓斯乐所设计的音乐节海报,正是结构主义整体性特征在海报设计中的完美表达。例如,Willisau爵士乐音乐节海报之一(图5),卓斯乐用杂乱的线条作为海报的主要视觉语言,以一种抽象的表达方式来构成海报。整个画面看似是无序的线条,但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这些线条便以一种欢快的节奏,组织成一个演奏着乐器的抽象人物形象。左侧本该是传递音乐节信息的文字,也通过设计,动感地排列着。这些字符,在传递必要的信息以外,还被纳入到画面的整体结构之中,把字符转换成律动的爵士乐音符的象征,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整体氛围。各个元素通过整合,形成一种看似杂乱、实则有序的画面结构。
同样的,在2000年的音乐节海报中,卓斯乐也运用了相同的画面组织结构(图6)。整个画面由各种不规则的黑色墨点组成,但从整体上,能看出是五个吹着乐器的演奏者形象。此外,除了结构整体性的反映,海报还反映了结构的自我调节特征。结构主义的自我调节特征中有提到,结构是一个具有层次的体系,“每一个成分对于比它高级的形式来说都是内容,而对于比它低级的成分来说是形式”。反映到这个画面结构中,抽象的“墨点人’对于整体画面来说是内容,对于墨点而言便是一种组织形式。画面里的墨点在这结构中实现了自我调节和转换,达到海报想要传达的“欢乐的爵士乐音乐节”的目的。与之类似,还有卓斯乐所设计的其他音乐节海报(图7),都能看出其海报中所展现的结构主义三大特征。
卓斯乐将听觉视觉化,把音乐的节奏韵律转化成律动的点、线、面,以一种重复、有节奏的结构规律,以及整体性的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结构。通过对海报中隐藏结构的设计,实现音乐节奏韵律的视觉化表达。
结论
正如皮亚杰在《结构主义》一书的结论中写道,“结构主义主要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其自身,而是各个事物之间的、整体的一种关系。独立的事物个体本身并无多大的意义,只有和其他事物同处于一个结构之中,才会有更多意义的体现。
在海报设计中也是如此,设计者通过对画面元素的精心组织,将各个元素依据一定的构成规律,纳入到一个整体的结构之中,各个元素通过在这个结构中不断调节、转换,进行层层解码,来反映出设计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基于上文,分析了结构主义特征在海报中的体现,可以得出:第一,结构主义的“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节性”特征和思考方法,是我们了解事物构成规律的一种重要思考方式;第二,海报设计从本质上而言也是一个结构的设计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海报设计应遵循结构的三大特征;第三,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能够有效地分析优秀设计作品,透过作品表面,认识其本质的结构,同时,利用结构主义特征能更好的帮助设计实践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倪连生、王琳译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郭红秀,谈招贴设计的三大要素[J]现代装饰(理论),2011 (11):37-38
[4]袁雪瑶,刘淑娟,福田繁雄海报的设计方法研究[J]设计2019,32 (08):96-97
[5]宗诚,耿舒畅,律动的构成 ——淡尼古拉斯卓斯乐海报设计表现形式[J]美与时代(上),2017 (09):48-50
[6]吴卫,付洋璐探究“鲁宾杯”与图底反转中的视觉魔术[J]设计,2016 (07):148-150
[7]游佳,福田繁雄招贴设计方法研究[J]设计,2015 (1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