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g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往往是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问题行为发展而来的.研究显示,犯罪青少年存在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1],大多染有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如吸烟、饮酒、打架、看黄色视刊等[2].家庭作为个体重要的生活场所和社会化动因,是青少年犯罪的公认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对犯罪青少年的心理行为研究多是对狱中的现状自评,容易造成归因不清,而且缺乏早期生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的实证分析.本研究则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回顾性研究,探讨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以期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提供可靠依据和可行对策。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与大学生职业倾向的相关关系,揭示影响大学生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的人格因素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取的原则,对江西省三所高校文、理、医类专业学生501人,施以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SCL-90测试和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采用LISREL8.7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PSS13.0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t值检验.结果 (1)大学生选择职业类型的比例分别为
对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研究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对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研究仅有一段短暂的历史.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格心理学家Richard Christie将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政治谋略与日常社会行为联系起来,用以描述为达目的,缺乏对常规道德的关心,不惜使用欺诈手段来操纵别7人的行为.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进入人格心理学范畴.本文以梳理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及其相关研究为基础,
近期大样本、长程纵向以及环境与遗传的交互研究确认不良环境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开始揭示环境因素如何对人格体系产生长期和稳定的不利影响而导致罹患风险增加,即从不良环境到反社会人格障碍长期作用的可能机制—生物学改变,并开始弥合对环境和基因的割裂看待,发现环境和遗传之间的双向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汤剂清肠汤口服配合中药灌肠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3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41例)。其
目的 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表型(HTW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评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
冲动是一种潜在的行为特质,通常指个体倾向于对内外各种刺激进行快速的无计划反应,而不考虑这些行为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带来各种负面结果[1].冲动与多种神经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是药物成瘾、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病理性赌博、进食障碍等疾病的核心症状之一[2].由于不同类型冲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相互分离,同一神经递质系统对不同类型冲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此,针对具体的冲动类型分别对不同递质系统的研究结果进行梳理
艾滋病在全球流行20多年以来,青壮年一直是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主体,我国在2005年前有关艾滋病的报告都没有老年的相关资料,因而人们一直存在这样的误区,认
目的 探讨认知闭合需要对大学生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认知闭合需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人际关系分量表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新乡医学院250名和河南师范大学的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①在认知闭合需要总量表上学习成绩好的大学生比成绩一般及以下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t=2.21,P<0.05).②认知闭合需要的决断性维度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预
目的 通过Go/Nogo任务的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的疗效.方法 选择42例ADHD儿童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20次,治疗前后分别完成Go/Nogo任务,同时记录行为学和脑电数据,对治疗前后的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行为学:ADHD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的虚报错误数[(2.95±2.22)个]明
目的 比较不同负荷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纳入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4组:负荷剂量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