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理科学习来说,练习既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必要途径。如果只侧重练习的知识检验功能,很容易陷入题海而且事倍功半;练习的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而对错误的引导性分析,则可以让学生实现顿悟,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一、强化信息加工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看题,在规定的时间里把题目中的重要信息找出来,并描述自己对题目和题目信息的理解,也就是考察对题目信息的加工能力。对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有类比法、比较法、质疑法等。
讲评过程中,教师不必太多语言,只需点化,让学生将思维的过程有声化。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提问,讲解自己的思路,即便是错误的思路。在纠错和示范中,学生会慢慢体会出面对题目信息,该如何去加工,思路清晰流畅了,解决问题就能又快又准。有了正确的方向,再佐以足够的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就不再仅仅依赖于天赋。
二、突破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就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的随机应变程度说的。其特点一是思维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地进行综合性分析;三是迁移能力强,能举一反三。思维的灵活性强调多解求异,进行发散的思维。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方向去思考问题;重视分析、比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强知识的综合性和系统化,提高知识的概括水平,以达到灵活运用。
三、走出以偏概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就思维的广度而言的。有的人善于抓住整个问题,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亦即不忽视对事实本质部分的分析,也不放弃对具体细节的考虑。中学生由于个体尚未成熟,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流于表面,容易以偏概全。
如:某元素R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可能化合价是(
)
A.(m-n)/14
B.(n-m)/14
c.(2m-n)/28
D.(n-2m)/28
面对这道题,学生容易直观地假设该元素化合价为k,则硝酸盐化学式为R(N03)k,硫酸盐化学式为R2(S04)k。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 62k、2R 96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2m-11)/28,答案为c。
教师分析时,让学生明确几个问题:该元素的化合价为正还是为负?化合价一般是整数还是非整数?整数有没有奇、偶数之分?
经过这些设问,学生就能明白错就错在没有考虑该元素化合价为偶数的情况。当K为偶数时,硫酸盐的化学式应该是R(SO)也就是说漏选了答案A。
四、拒绝浅尝辄止,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就思维的深度而言的,也叫抽象逻辑性。它反映在思维过程中善于深入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个有一定难度、思考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从而深刻地认识有关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将—个复杂的问题设计成—连串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的难度要逐渐增加,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性。如果思考问题时,蜻蜒点水,浅尝辄止。有一知半解就沾沾自喜,是不可能养成思维的深刻性的。
如题: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 SO2 ↑ SO3 ↑,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是(
)
A,BaSO4和BaSO3 B. BaS
C.BaSO4
D.BaSO3
由于BaSO4和BaSO3均属于不溶于水的钡盐,因此学生易锚选为A。
分析这道题时,问问学生:BaSo3能否产生?如何产生的?写出其所包含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在正确地写出了化学方程式后,就会发现他们忽略了产生沉淀的环境。
当SO2、SO3通入氯化钡溶液时,SO3溶于水生成硫酸,硫酸与氯化钡作用,发生如下的反应:H2SO BaSO4=BaSO4↓ 2HCI。反应后溶液呈酸性,BaSO3在酸性条件下根本不能存在。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c。
如题:现有铁和铜组成的合金共a摩尔,其中铜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研成粉未状后全部投入含b摩尔HN03的稀溶液中,微热使其充分反应,且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微粒符号填写下列空白
(2)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Cu,时,则b的取值范围是(用a、x表示)——。
(3)当x=0.5,溶液中Fe和Fe的物质的量相等,在标准状况下共产生672毫升NO气体,求a和b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一般的学生没有清晰的思路很难下手分析。
老师在分析时。先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然后逐步引导:
问题1:铁和铜,谁先和稀硝酸反应?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学生不难回答出铁先和硝酸反应。
问题2:在有Fe存在的条件下,cu会与硝酸反应吗?
不会。
问题3:在有Cu存在的条件下,有没有可能存在Fe3?
不可能。
至此,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如果在铁、铜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硝酸,反应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事实上也就是本题第一问。学生在层层推进中,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这时,可以对第二问进行分解。
问题4: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Cu时,是反应进行到哪个阶段?
②中Fe全部被氧化为Fe,cu尚未被氧化,④Fe、cu全部被氧化为Fe、Cu,尚未有Fe生成。
问题5:这两个极值点,金属被氧化的产物分别是什么?
Fe→Fe(NO3)2;Fe→Fe(NO3)2Cu→Cu(NO3)2
问题6:化学计算中两个重要的守恒思想是什么?本题如何根据这两个守恒来列式?
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
A.Fe全部被氧化为Fe2,Cu尚未被氧化时:
得失电子守恒n(NO)=2a(1-X)/3=b
N的质量守恒28(1一x) 2a(1-x)/3=b
B.④Fe、cu全部被氧化为Fe2、cu2,尚未有Fe3生成。
2a 2a/3=b
这时,再来解决第三问,就完全可以交给学生分析,并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后详细描述解题思路了。
责任编辑 李 淳
一、强化信息加工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看题,在规定的时间里把题目中的重要信息找出来,并描述自己对题目和题目信息的理解,也就是考察对题目信息的加工能力。对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有类比法、比较法、质疑法等。
讲评过程中,教师不必太多语言,只需点化,让学生将思维的过程有声化。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提问,讲解自己的思路,即便是错误的思路。在纠错和示范中,学生会慢慢体会出面对题目信息,该如何去加工,思路清晰流畅了,解决问题就能又快又准。有了正确的方向,再佐以足够的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就不再仅仅依赖于天赋。
二、突破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就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的随机应变程度说的。其特点一是思维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地进行综合性分析;三是迁移能力强,能举一反三。思维的灵活性强调多解求异,进行发散的思维。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方向去思考问题;重视分析、比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强知识的综合性和系统化,提高知识的概括水平,以达到灵活运用。
三、走出以偏概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就思维的广度而言的。有的人善于抓住整个问题,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亦即不忽视对事实本质部分的分析,也不放弃对具体细节的考虑。中学生由于个体尚未成熟,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流于表面,容易以偏概全。
如:某元素R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可能化合价是(
)
A.(m-n)/14
B.(n-m)/14
c.(2m-n)/28
D.(n-2m)/28
面对这道题,学生容易直观地假设该元素化合价为k,则硝酸盐化学式为R(N03)k,硫酸盐化学式为R2(S04)k。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 62k、2R 96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2m-11)/28,答案为c。
教师分析时,让学生明确几个问题:该元素的化合价为正还是为负?化合价一般是整数还是非整数?整数有没有奇、偶数之分?
经过这些设问,学生就能明白错就错在没有考虑该元素化合价为偶数的情况。当K为偶数时,硫酸盐的化学式应该是R(SO)也就是说漏选了答案A。
四、拒绝浅尝辄止,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就思维的深度而言的,也叫抽象逻辑性。它反映在思维过程中善于深入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个有一定难度、思考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从而深刻地认识有关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将—个复杂的问题设计成—连串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的难度要逐渐增加,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性。如果思考问题时,蜻蜒点水,浅尝辄止。有一知半解就沾沾自喜,是不可能养成思维的深刻性的。
如题: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 SO2 ↑ SO3 ↑,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是(
)
A,BaSO4和BaSO3 B. BaS
C.BaSO4
D.BaSO3
由于BaSO4和BaSO3均属于不溶于水的钡盐,因此学生易锚选为A。
分析这道题时,问问学生:BaSo3能否产生?如何产生的?写出其所包含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在正确地写出了化学方程式后,就会发现他们忽略了产生沉淀的环境。
当SO2、SO3通入氯化钡溶液时,SO3溶于水生成硫酸,硫酸与氯化钡作用,发生如下的反应:H2SO BaSO4=BaSO4↓ 2HCI。反应后溶液呈酸性,BaSO3在酸性条件下根本不能存在。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c。
如题:现有铁和铜组成的合金共a摩尔,其中铜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研成粉未状后全部投入含b摩尔HN03的稀溶液中,微热使其充分反应,且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微粒符号填写下列空白
(2)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
(3)当x=0.5,溶液中Fe
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一般的学生没有清晰的思路很难下手分析。
老师在分析时。先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然后逐步引导:
问题1:铁和铜,谁先和稀硝酸反应?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学生不难回答出铁先和硝酸反应。
问题2:在有Fe存在的条件下,cu会与硝酸反应吗?
不会。
问题3:在有Cu存在的条件下,有没有可能存在Fe3?
不可能。
至此,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如果在铁、铜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硝酸,反应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事实上也就是本题第一问。学生在层层推进中,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这时,可以对第二问进行分解。
问题4: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
②中Fe全部被氧化为Fe
问题5:这两个极值点,金属被氧化的产物分别是什么?
Fe→Fe(NO3)2;Fe→Fe(NO3)2Cu→Cu(NO3)2
问题6:化学计算中两个重要的守恒思想是什么?本题如何根据这两个守恒来列式?
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
A.Fe全部被氧化为Fe2,Cu尚未被氧化时:
得失电子守恒n(NO)=2a(1-X)/3=b
N的质量守恒28(1一x) 2a(1-x)/3=b
B.④Fe、cu全部被氧化为Fe2、cu2,尚未有Fe3生成。
2a 2a/3=b
这时,再来解决第三问,就完全可以交给学生分析,并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后详细描述解题思路了。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