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4年9月4日,歌剧《江姐》在北京儿童剧场首次正式公演,观者如潮。
歌剧《江姐》的脚本,由著名作家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故事的章节改编而来。由《红岩》改编的轰动全国的艺术作品还有电影《烈火中永生》,艺术家于蓝在电影中扮演江姐。革命烈士江姐的坚贞不屈、硬骨铮铮通过这些文艺作品激励了几代中国人。
1920年8月20日,江竹筠出生在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那时的自贡叫“自流井”,因当地的著名盐井而得名。
1920年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状态,但这一年国际国内都有很多大事发生:废除文言文;国际联盟成立;周恩来等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陈独秀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正在来临。
这时候,降生在盆地农家的童年江竹筠却在苦难中颠簸,尚未有机会呼吸到大时代的水气。由于家贫,父亲又游手好闲,性格刚硬的母亲毅然拖儿带女到重庆投靠亲戚。那年江竹筠8岁,跟母亲和弟弟住在舅舅家。
但舅舅家也穷,江竹筠10岁就不得不到织袜厂做童工。她个子小,老板特意为她做了个高脚凳,让她站在凳子上操作。到1932年,12岁的江竹筠终于有机会进学堂读书。她珍惜学习机会,在重庆市私立孤儿院小学创下了连跳三级的记录。
1939年,江竹筠考入中国公学附中读高中。这期间,在同窗好友的影响下,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握拳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江竹筠原以为入党后就可以去到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但组织却需要她留在重庆工作。她接受了组织的安排。1940年,江竹筠考入重庆中华职业学校,继续以学生身份做掩护开展工作。到1941年,21岁的江竹筠已经是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4年,在距離重庆300多公里的成都,锦江边的四川大学校园里,来了一名叫江志炜的新生。江志炜就读于农学院的植物病虫害系,她个子娇小,面容清秀,第一眼看似寻常,第二眼却让人暗暗感觉到她的聪慧机警和气度沉着。
江志炜就是江竹筠。那一年,她在组织安排下来到成都,化名“江志炜”报考四川大学。只读过一年高中的她昼夜苦读,在三个月内硬是学完了高中三年的课程,最终顺利考取。在四川大学,她除了刻苦学习就是遵照组织的指示进行学运的幕后策划,深居简出,静待召唤。
实际上,在赴成都读书前,江竹筠一直承担着一项秘密工作。
1943年,由于工作需要,组织决定派一名女同志与时任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第一委员的彭咏梧假扮夫妻,担任彭的助手,掩护其工作。23岁的江竹筠由于忠诚机智、文化水平较高,被组织选中承担这一工作。
在当年的地下工作中,这样的“假夫妻,真同志”搭档并不罕见,电视剧《潜伏》呈现的就是那样一段“刀尖上行走”的暗战岁月。那时的江竹筠尚未婚配,要与人假扮夫妻难度颇大,但为了革命工作,她接受了任务。
在假扮夫妻的日子里,江竹筠除了陪同彭咏梧出席各种场合,打理家中琐事,还想方设法为身患严重肺病的彭咏梧做有营养的饭菜。彭咏梧身体渐渐好转,二人彼此间的好感也开始潜滋暗长。
江竹筠入读川大后,仍不时在成渝间往返,和彭咏梧假扮夫妻的任务仍在继续。志同道合的二人感情逐渐升温,1945年,经地下党南方局和重庆市委批准,江竹筠与彭咏梧正式结婚。
从那时起,很多同志把江竹筠唤作“江姐”。
1946年,江姐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诞下一子,起名彭云。同年6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重庆被白色恐怖笼罩。暑假时江姐刚带着彭云回重庆就接到上级指示:中断大学学业,留渝开展工作。
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姐具体负责校对和发行等工作。《挺进报》迅速发行到1600 多份,被敌人视为眼中钉。
这年夏天,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前往川东工作。到秋天时,组织派遣一批同志到川东支援,江姐也在其中。行前,她预感此去危险重重,把年幼的彭云托付给了表弟谭竹安。
1948年1月,在华蓥山纵队任政委的彭咏梧在领导武装暴动时壮烈牺牲,年仅33岁。
江姐悲痛万分,但身为革命者,仍要继续前行。在见到华蓥山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江姐只提了一个要求:“我请求留在老彭工作的地方,继续完成任务。”
1948年6月14日,江姐被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随即被送往位于重庆歌乐山麓的渣滓洞监狱关押。渣滓洞是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关押着很多中共地下党的负责人。
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江姐是中共地下党的重要人物,想把她作为突破口,问出有关川东地下党的情报。他们对江姐严刑逼供一个多月,岂料娇小瘦弱的江姐长了一副硬骨头,扛过了特务的百般用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用竹筷做成的刑具夹手指,把锋利的竹签钉进十指……哪怕痛得死去活来,她咬破嘴唇也不吐一个字。
当时渣滓洞的难友后来回忆说,有一晚,江姐受重刑后流血过多失去知觉,被特务拖回女牢房,受刑后因为太过疼痛,江姐经常要使劲咬着被子,棉絮都被她生生咬了出来。有难友还亲耳听到有特务不无敬佩地说:“这个女人硬得很,就是不开腔!”
就是不开腔。她一旦“开腔”,射出的都是硬骨铮铮的子弹:“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慰问信和诗歌从各个牢房秘密地传到女牢房来。在江姐的激励下,监狱里200多位难友团结起来,互相鼓舞。他们利用所有能利用的资源,传递党的指示和高墙外解放军节节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讯息。
解放大西南的号角吹响了。蒋介石眼看败局已定,密令时任保密局局长的毛人凤把关押在重庆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解决掉”。
在那之前,江姐预感特务会有所动作,在1949年8月曾托监狱看守秘密转交给表弟谭竹安一封信。在这封用筷子磨细作笔,把棉花烧黑当墨,在如厕用的毛边纸上写下的信中,江姐写下对刚刚三岁的彭云的期待,“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1949年11月14日,江姐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时年29岁。
16天后,重庆解放。
歌剧《江姐》的脚本,由著名作家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故事的章节改编而来。由《红岩》改编的轰动全国的艺术作品还有电影《烈火中永生》,艺术家于蓝在电影中扮演江姐。革命烈士江姐的坚贞不屈、硬骨铮铮通过这些文艺作品激励了几代中国人。
江竹筠和江志炜
1920年8月20日,江竹筠出生在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那时的自贡叫“自流井”,因当地的著名盐井而得名。
1920年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状态,但这一年国际国内都有很多大事发生:废除文言文;国际联盟成立;周恩来等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陈独秀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正在来临。
这时候,降生在盆地农家的童年江竹筠却在苦难中颠簸,尚未有机会呼吸到大时代的水气。由于家贫,父亲又游手好闲,性格刚硬的母亲毅然拖儿带女到重庆投靠亲戚。那年江竹筠8岁,跟母亲和弟弟住在舅舅家。
但舅舅家也穷,江竹筠10岁就不得不到织袜厂做童工。她个子小,老板特意为她做了个高脚凳,让她站在凳子上操作。到1932年,12岁的江竹筠终于有机会进学堂读书。她珍惜学习机会,在重庆市私立孤儿院小学创下了连跳三级的记录。
1939年,江竹筠考入中国公学附中读高中。这期间,在同窗好友的影响下,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握拳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江竹筠原以为入党后就可以去到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但组织却需要她留在重庆工作。她接受了组织的安排。1940年,江竹筠考入重庆中华职业学校,继续以学生身份做掩护开展工作。到1941年,21岁的江竹筠已经是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4年,在距離重庆300多公里的成都,锦江边的四川大学校园里,来了一名叫江志炜的新生。江志炜就读于农学院的植物病虫害系,她个子娇小,面容清秀,第一眼看似寻常,第二眼却让人暗暗感觉到她的聪慧机警和气度沉着。
江志炜就是江竹筠。那一年,她在组织安排下来到成都,化名“江志炜”报考四川大学。只读过一年高中的她昼夜苦读,在三个月内硬是学完了高中三年的课程,最终顺利考取。在四川大学,她除了刻苦学习就是遵照组织的指示进行学运的幕后策划,深居简出,静待召唤。
从假夫妻到真伴侣
实际上,在赴成都读书前,江竹筠一直承担着一项秘密工作。
1943年,由于工作需要,组织决定派一名女同志与时任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第一委员的彭咏梧假扮夫妻,担任彭的助手,掩护其工作。23岁的江竹筠由于忠诚机智、文化水平较高,被组织选中承担这一工作。
在当年的地下工作中,这样的“假夫妻,真同志”搭档并不罕见,电视剧《潜伏》呈现的就是那样一段“刀尖上行走”的暗战岁月。那时的江竹筠尚未婚配,要与人假扮夫妻难度颇大,但为了革命工作,她接受了任务。
在假扮夫妻的日子里,江竹筠除了陪同彭咏梧出席各种场合,打理家中琐事,还想方设法为身患严重肺病的彭咏梧做有营养的饭菜。彭咏梧身体渐渐好转,二人彼此间的好感也开始潜滋暗长。
江竹筠入读川大后,仍不时在成渝间往返,和彭咏梧假扮夫妻的任务仍在继续。志同道合的二人感情逐渐升温,1945年,经地下党南方局和重庆市委批准,江竹筠与彭咏梧正式结婚。
从那时起,很多同志把江竹筠唤作“江姐”。
1946年,江姐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诞下一子,起名彭云。同年6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重庆被白色恐怖笼罩。暑假时江姐刚带着彭云回重庆就接到上级指示:中断大学学业,留渝开展工作。
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姐具体负责校对和发行等工作。《挺进报》迅速发行到1600 多份,被敌人视为眼中钉。
这年夏天,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前往川东工作。到秋天时,组织派遣一批同志到川东支援,江姐也在其中。行前,她预感此去危险重重,把年幼的彭云托付给了表弟谭竹安。
1948年1月,在华蓥山纵队任政委的彭咏梧在领导武装暴动时壮烈牺牲,年仅33岁。
江姐悲痛万分,但身为革命者,仍要继续前行。在见到华蓥山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江姐只提了一个要求:“我请求留在老彭工作的地方,继续完成任务。”
钢铁铸成的共产党人
1948年6月14日,江姐被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随即被送往位于重庆歌乐山麓的渣滓洞监狱关押。渣滓洞是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关押着很多中共地下党的负责人。
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江姐是中共地下党的重要人物,想把她作为突破口,问出有关川东地下党的情报。他们对江姐严刑逼供一个多月,岂料娇小瘦弱的江姐长了一副硬骨头,扛过了特务的百般用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用竹筷做成的刑具夹手指,把锋利的竹签钉进十指……哪怕痛得死去活来,她咬破嘴唇也不吐一个字。
当时渣滓洞的难友后来回忆说,有一晚,江姐受重刑后流血过多失去知觉,被特务拖回女牢房,受刑后因为太过疼痛,江姐经常要使劲咬着被子,棉絮都被她生生咬了出来。有难友还亲耳听到有特务不无敬佩地说:“这个女人硬得很,就是不开腔!”
就是不开腔。她一旦“开腔”,射出的都是硬骨铮铮的子弹:“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慰问信和诗歌从各个牢房秘密地传到女牢房来。在江姐的激励下,监狱里200多位难友团结起来,互相鼓舞。他们利用所有能利用的资源,传递党的指示和高墙外解放军节节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讯息。
解放大西南的号角吹响了。蒋介石眼看败局已定,密令时任保密局局长的毛人凤把关押在重庆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解决掉”。
在那之前,江姐预感特务会有所动作,在1949年8月曾托监狱看守秘密转交给表弟谭竹安一封信。在这封用筷子磨细作笔,把棉花烧黑当墨,在如厕用的毛边纸上写下的信中,江姐写下对刚刚三岁的彭云的期待,“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1949年11月14日,江姐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时年29岁。
16天后,重庆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