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计划生育问题中的海内外关切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唯一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的国家,中国人口政策的微调常常会引发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2011年11月,随着人口大省河南宣布夫妻均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二胎、“双独”家庭生二胎的规定在中国实现全覆盖,独生子女在政策层面步入“二胎时代”。然而,记者在实地采访时发现,这一政策的松动并未得到独生子女家庭的一致响应,由此采写的英文重点报道《二胎到底生不生——中国独生子女面临生育之惑》,翔实生动地记录了独生子女夫妇面临的现实环境与多样的心理态度。
  在成稿后不久,笔者粗略梳理了过去一年海外媒体对中国计划生育话题的报道,并从中选取《华尔街日报》去年4月发表的《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稿为代表,尝试就计划生育问题的海内外关切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为新一年的相关报道拓展思路、提供借鉴。
  从国际视角解读“中国特色”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突破70亿,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指出,中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少生4亿人,使“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5年到来。这一官方论断虽然受到一些境外媒体的质疑,但是它在全球背景下解读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和贡献。《华尔街日报》稿件还拿中国和其他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进行对比,阐述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人口出生率所起到的作用,用数据说话,很有说服力。文章也通过官员的观点肯定了中国计生政策对资源、环保等方面的积极贡献。
  新华社播发的《当“人口时钟”指向70亿》亦借世界人口突破70亿的由头,援引巴西全国统计科学院的人口统计学教授迪尼斯的话称,“中国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多亏中国的改革,选择了人口低增长和经济、消费高增长的道路。”由此可见,站在国际视角解读“中国特色”有助于我们摆脱宣传的传统思维模式,从受众的需求出发摆事实讲道理,从而变强制性灌输为平和地制造同意。
  关注人口 超越人口
  计划生育政策的落脚点是人,并由此拓展到性别比平衡、医疗养老等更为广泛的话题。这两篇案例从不同的切入点,比较鲜明地反应了对外传播过程中中外媒体对计划生育问题的关切。
  新华社的报道凭借对新闻现场的贴近,对普通人的深入扎实采访,以白描手法描绘了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现实:他们比父辈们承受更大的生存压力,养儿育女意味着更高昂的经济负担,以及来自“多子多孙是福”传统的压力。事实上,也正是这些真实的代际冲突、憧憬与现实、享乐与牺牲的矛盾将政策微调引发的经济社会影响变得更为生动和丰满,更能打动人心。类似的,新华社对外部2011年12月播发了中英文特稿《“小太阳的忧伤”——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肩负养老重任》,用讲故事的方式揭示了独生子女们面对的养老压力。虽然这个群体曾在孩提时代被称为“小太阳”,泡在蜜罐里,但是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分担赡养责任,并且因求学或工作而不得不离开父母居住地,他们的父母正在变为空巢老人,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受到了巨大挑战,稿件采用非常好,反响强烈。
  对比而言,《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报道角度则更为宏观,它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角度切入,剖析了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家庭结构的改变,并落脚到人口红利潜力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种思路在外媒报道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在中国经济跃升全球第二的今天,中国经济的柔韧度和底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今非昔比,对海外就业和物价水平也具有间接性的影响。
  除此之外,性别比平衡问题也是外媒评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焦点议题。受中国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使得部分父母、尤其是农村等地的父母进行选择性堕胎,造成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根据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总体人口的性别比例(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是105.2,在19岁以下年龄段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少2377万。这意味着10年后,处于婚龄的男性将比同龄女性多出2000多万。9月13日,埃菲社播发了《中国男人花钱到东南亚找新娘》,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国的性别不平衡造成1800万男性遇到结婚难的问题,他们中很多人开始到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寻找另一半。”对于这一现象,新华社并没有保持沉默,我们在9月编发的《“越南新娘”折射中国农村越来越多男子面临“娶妻难”》通过在中越边境的扎实调研,指出了这一现象背后更深刻的经济推手,介绍了中越联合打击边境人口贩卖和偷渡的措施。
  把握政策新趋势
  鉴于有关中国人口红利拐点何时出现的争论一直在进行,各地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新动向更常常被外界视为政策转向的“试验气球”,为此,稳妥把握政策新趋势也是做好计划生育报道的关键。2011年初,国家计生部门开始研究允许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简称“单独”)生二胎问题。7月初,广东省正式向国家提出“单独可生二胎”试点的申请。虽然目前政策上还没有放松,但因为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所暴露出来的劳动力缺失、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和立法人员开始对是否放开此政策进行争辩,并在有些地方“两会”上开始形成议题。相信2012年该话题会继续受到关注,成为计划生育对外报道的焦点之一。
  此外,对生育的相关法律问题的关注也随着广东“代孕八胞胎”事件而引发。2011年12月,有媒体报道广州番禺一对富商找代孕诞下八胞胎,引起广泛争议。外电不约而同地将该事件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联系在一起,称中国奉行独生子女政策并且明令禁止代孕,催生了代孕黑市,甚至是非法买卖精子、卵子现象。但对该现象的罚则问题,法律却没有界定。新华社对外部从代孕行业法律缺失的角度对八胞胎事件及女大学生出售卵子现象进行了报道,呼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外媒的采用效果不错。
  舆论交锋中坚持舆论导向
  值得注意的是,计划生育话题在对外报道中属于敏感题材,外电很多报道也偏于负面,因此,在我们撰写相关稿件时,追求文章客观平衡的同时,坚持舆论导向也尤为重要。
  例如,新华社播发的八胞胎稿件并没有回避中国代孕市场的各种乱象,甚至还揭示这种黑市交易已经形成行业,详细透露了其中的操作流程、利润等问题,但是文章同时也发出了官方声音,介绍了卫生部门已经积极展开调查、专家表示该问题或将促成相关法律的出台等等,做到了负面新闻的正面表达。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外媒对中国计划生育报道的标签式解读,比如计生部门的严苛执法,将质疑计划生育政策的卫生学者冠以“维权人士”称号等,我们在报道中应把握好分寸,有针对性地加以反驳,以捍卫国家形象。
  责编:谭震
其他文献
在保定,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名院,也是一所老院。老有老的好处,老也有老的难处,好处在于历史悠久,一提起来,当地的老百姓都知道,难处在于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医院固有的路径依赖,—旦
2012年,是邓小平南巡讲活发表20周年.10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的邓小平同志到武吕、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对有关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理论做了系统阐述。他的南巡讲话,对于中国的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传统医学大会上通过了《北京宣言》,藉此促使各成员国重视传统医学这一宝贵资源,将其纳入国家卫生体系。不过,在推广传统医学的同时,WHO也希望成员国关注
1949年5月,我们几十名从解放战场撤离下来的白衣战士,带着一身硝烟,在首都郊区建立了一所驻军医院,一个个有说不出的兴奋。
<正> 我院自1979年6月至1981年10月,对57例鼻咽癌病人放疗结束后2个月至半年内,给予辅助化疗。对照组55例鼻咽癌病人采用单纯放疗。全部病例均已随访5年以上。随访率100%。现
“既然敢用,为什么不敢见光?!”“要用就用,何必招惹是非?!”“我是治病,又不是害人,怕什么是非!”在复州一院吕院长的办公室内,院办主任和外科主任的激烈辩论正在升级为争吵,吕院长
目的对曲美他嗪用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将针对读者提出的涉及医院管理方面的问题,邀请有关专家予以解答,您可以通过[email protected]与栏目编辑联系。本期专家邀请的是医院管理咨询与培训专家
目的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肝病患者预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肝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观察
2008年底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欧债危机,加速了中欧实力对比变化,冲击了欧洲的社会肌理。那么,这能否改变欧洲对华观感,进而为中欧跨越价值观分歧提供契机呢?21世纪初是中欧关系的“蜜月期”,双方于2003年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2006年,欧盟发布对华政策文件——《欧盟与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承担更多责任》,首次提出中国应该承担责任。撰写文件前,不少官员、学者和公众在谘商的过程表达了对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