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高中统编教材落地以来,其平铺直叙的通史体例、层次清晰的条目划分、言简意赅的史实叙述让人耳目一新。课堂容量充实,但也会平添不少旁支,容易引发对历史学科产生繁杂性、割裂性和空泛性等误解,影响核心素养落实。余英时先生认为:“通史的笔调是执简驭繁。”大势、时空、人物,无疑是编撰通史时常涉及的基本要素,且各要素之间有机统一。受此启发,笔者尝试在通史教学中引入历史的“主旋律、纵贯线、横截面、众生相”等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高中统编教材落地以来,其平铺直叙的通史体例、层次清晰的条目划分、言简意赅的史实叙述让人耳目一新。课堂容量充实,但也会平添不少旁支,容易引发对历史学科产生繁杂性、割裂性和空泛性等误解,影响核心素养落实。余英时先生认为:“通史的笔调是执简驭繁。”大势、时空、人物,无疑是编撰通史时常涉及的基本要素,且各要素之间有机统一。受此启发,笔者尝试在通史教学中引入历史的“主旋律、纵贯线、横截面、众生相”等维度,从全局视角来剖析特定历史时期平行于世的万象更新,
其他文献
<正>糖尿病为临床常见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诱发因素与遗传、肥胖、饮食等密切相关,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1]。现阶段临床针对糖尿病的治疗多以注射胰岛素为首选方法。基于此,本文探讨皮下注射胰岛素及胰岛素泵入注射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胰岛素注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4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作为历史学科素养之一,唯物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人类的文明是在一次次质疑中不断进步的,问题才是一切智慧、思维的伊始,是对新鲜事物认知的基础。在国家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参与课程活动,勇于提出问题,并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及时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以师为大”及“制砖机式”地教学方式,让教学更具开放性,使学生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得以凸显;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其对历史问题能够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见解,
<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促进综合实践活动与各个学科的有机融合,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应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设定,中学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也应通过一定的策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把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本文试图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结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活动,探究有效的实施
<正>随着初高中统编历史教科书的使用和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初高中衔接又一次成为探讨的热点。何为“良好的衔接”?真正的衔接,既包括不同学段教师“教”的衔接,更包括学生在不同学段“学”的衔接,应该遵循初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何做“有效的衔接”?大概念教学是探索初高中衔接的有效路径之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强调:“(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
<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是对历史育人功能的高度概括。历史教学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开阔眼界,扩大视野,提高人文素养,提升个人品位;可以让学生从史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养成思维品格,提升科学观察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洗礼,引导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人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实现历史学科的重大价值
<正>基于“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1]这一要求,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必须在唯物史观的视角下进行认识和把握。而真正的唯物史观离不开科学的实践论,“(唯物史观)正是以揭示人的实践本质或实践的人学本质而给历史以客观的承认、尊重,从而发扬了人类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优良传统,把唯物主义推进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新阶段,成为‘新唯物主义’”[2]。笔者结合近期执教的“秦汉史专题复习课”
<正>统编版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除活动课外,上册共9课,下册共23课,容量和覆盖面较之旧教科书偏大,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大,涵盖多个历史时期。如“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包含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和东汉的历史。一线教师要应对的教学难题是如何处理教科书体量偏大和内容涵盖面广的问题。现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点滴看法。
<正>2020年9月开始,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以下简称《纲要》)在福建等省使用。《纲要》容量大,涉及面广,又高度浓缩,且与初中历史教科书存在许多重复,这给高一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如果照搬教科书的传统模式,难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重视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为此,本文以《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正>2021年,我被评为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重点宣传先进典型,当摄制组人员问我职业生涯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时,我的回答是“大道至简,‘三为’为本,‘三力’为要”。“大道至简”是指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以始为终;“‘三为’为本”是以“为人为师为学”作为事业奋斗目标,不断修炼自己,成就别人也成就自己;“‘三力’为要”是努力提升个人的“学习力判断力领导力”,锤炼自身的坚毅品格并勇于攀登教育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