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同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地合同管理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最基本的要求,企业应充分规避和化解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保障企业平稳运营。在市场化的大框架下,合同作为市场主体双方交易的基本形式之一,合同也成了市场主体双方交易的契约及凭证。而交易行为往往存在双方利益的博弈,使得合同在磋商、签订、履行等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也促使了合同法律风险不断的增加。因此,有效防控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对提高企业管理经营水平以及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合同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相对人资质审查不严。相对人的资质信誉状况等内容是选择合作伙伴、保证交易安全的重点内容和前置环节。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当关注相对人是否具备承担合同内容的能力,以及其是否具备合同要求的资质、企业信誉、履约能力、经营业绩等。同时要严格审核对方企业的磋商、签约代表资格,查看是否具有有效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者委托代理人的授权委托,避免出现无权代理、合同诈骗等情形。
2.合同条款内容存在瑕疵。合同条款是双方权利义务设定最为直接有效的体现。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对直接影响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条款,如交易内容、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价款支付方式、违约情况处理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应当审核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如合同用語不恰当或内容缺乏严谨性,容易出现歧义,导致合同无法执行等问题。
3.合同履行管理不规范。合同管理部门应当对合同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在合同签订后要认真与合同执行人员进行主要内容和条款的沟通交底,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和履行后进行监管检查,监控实际履行和合同文本约定是否存在“两层皮”的问题,保护企业交易利益和交易安全。此外,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未能意识到变更管理的重要性,容易引发企业经济损失。
二、合同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合同签订程序和合同主要条款必须全面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定,包括合同所涉交易本身的合法性,以及交易双方是否具有法律所认可的进行该种交易的资格,即交易主体的合法性。合同签订前须对交易主体资格进行考察,确保交易对方资质与信誉达到法定及约定条件,避免签订无效合同或效力待定合同。
2.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在市场活动中应讲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切实履行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取得另一方当事人的信任,相互配合履行,共同全面地实现合的签订目的。合同缔约的意思表示真实一致,并善意地行使合同权利,信守承诺地履行合同义务,提高合同履约率。
3.书面性原则。合同双方应正式签署书面合同以明确交易过程、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应的违约责任。在合同订立时,不仅要关注涉及交易实质内容的条款,如交易内容、付款条件、交付期限等商务条款,还要重视合同适用的法律法规、违约责任追究、争议处理方式等敏感条款。确保交易正常履行,双方利益得以实现。
4.先签约后履行原则。合同文本签订,应在合同内容履行之前。先履行后签署的情况,应避免发生。然而市场活动中,由于交易双方缺乏规则意识,先实施交易后补签合同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交易双方实力地位不均衡,造成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失衡。发生纠纷时,合同履约成本上升,双方利益难以同时有效实现。先签约后履行,可有效保障双方达成合同意向的平等性。
5.统一管理原则。合同应实行统一归口管理,职能部门、责任人专项承办负责,公司相关部门、领导层逐级审核审批。多部门归口,公司很难全面掌握合同的签署及执行情况,统计疏漏难以避免。专项承办负责,可有效促进合同签署的质量,跟进合同执行进度。领导层逐级审核审批,保证合同签署的严肃性,从公司管理流程上提升合同的有效管理。
6.全过程管理原则。合同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视签约,也要重视履行,以及合同结算工作。必须对合同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如过程中有阶段性遗漏缺失,或有某一环节发生问题疏忽,很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甚至可能遭受合同损失。因此,为避免无故损失,提高合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在选择合同相对方、合同商谈、合同签约、合同履行、合同结算这一完整过程中,都须纳入管理监控之中。
三、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控建议
1.加强对风险的认识。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职员,都需要树立正确的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整个企业对于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聘请风险防范专家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以增强企业上下全体员工对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相关知识水平。
2.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在合同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中,企业中的相关部门要做到明确管理职责、分清管理层次、程序科学规范,从而将合同中的权益纠纷控制在规范有序的状态中。企业中的相关部门要对合同进行统一管理,在企业的重大谈判活动中,合同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其中,找出各自专业方向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
3.提高合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对合同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高,其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专业素质的缺乏,极易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危害企业利益。有针对性的展开实用性技能培训,以及进行不同企业间合同管理人员的交流,可有效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储备。
4.建立合同评审体系。在合同内容评审流程中,除专业合同管理人员外,可将法律事务、监审等专业力量纳入评审环节。通过第三方律师事务所或公司法律事务人员的专业审查,将合同内容的法律风险降低;通过公司监审人员的审查,进一步将合同签订流程规范化。尤其对企业的重大合同,专业的法律意见和监审的监督将对企业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维护。
5.强化动态监督和合同结算。为了避免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出现违约行为,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要加大对合同的监督力度。对已经签订的合同进行全过程动态监督,及时发现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来有效控制合同中的法律风险。另外,企业中的合同管理部门还要加大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力度,互相配合进行履约结算工作,从而实现对合同法律风险的全面管理。
6.依法处理合同违约行为。在合同履约阶段,一方出现违约,则相对方需按照合同上的相关条款对其进行违约处理。相对方在违约审查的过程中,对相适应的违法条款进行选择,找出违约方的所有违约行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利,这对于企业维护自身利益来说非常重要。另外,在处理完违约纠纷后,合同管理人员还要进一步的完善合同的清算工作,做到善始善终。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必须以法律为经济活动的保障基础,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既要遵守法律规则,也要重视隐藏在经营活动下的法律风险。加强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控工作,才能有效促使企业最大程度的规避和化解法律风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合同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相对人资质审查不严。相对人的资质信誉状况等内容是选择合作伙伴、保证交易安全的重点内容和前置环节。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当关注相对人是否具备承担合同内容的能力,以及其是否具备合同要求的资质、企业信誉、履约能力、经营业绩等。同时要严格审核对方企业的磋商、签约代表资格,查看是否具有有效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者委托代理人的授权委托,避免出现无权代理、合同诈骗等情形。
2.合同条款内容存在瑕疵。合同条款是双方权利义务设定最为直接有效的体现。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对直接影响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条款,如交易内容、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价款支付方式、违约情况处理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应当审核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如合同用語不恰当或内容缺乏严谨性,容易出现歧义,导致合同无法执行等问题。
3.合同履行管理不规范。合同管理部门应当对合同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在合同签订后要认真与合同执行人员进行主要内容和条款的沟通交底,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和履行后进行监管检查,监控实际履行和合同文本约定是否存在“两层皮”的问题,保护企业交易利益和交易安全。此外,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未能意识到变更管理的重要性,容易引发企业经济损失。
二、合同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合同签订程序和合同主要条款必须全面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定,包括合同所涉交易本身的合法性,以及交易双方是否具有法律所认可的进行该种交易的资格,即交易主体的合法性。合同签订前须对交易主体资格进行考察,确保交易对方资质与信誉达到法定及约定条件,避免签订无效合同或效力待定合同。
2.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在市场活动中应讲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切实履行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取得另一方当事人的信任,相互配合履行,共同全面地实现合的签订目的。合同缔约的意思表示真实一致,并善意地行使合同权利,信守承诺地履行合同义务,提高合同履约率。
3.书面性原则。合同双方应正式签署书面合同以明确交易过程、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应的违约责任。在合同订立时,不仅要关注涉及交易实质内容的条款,如交易内容、付款条件、交付期限等商务条款,还要重视合同适用的法律法规、违约责任追究、争议处理方式等敏感条款。确保交易正常履行,双方利益得以实现。
4.先签约后履行原则。合同文本签订,应在合同内容履行之前。先履行后签署的情况,应避免发生。然而市场活动中,由于交易双方缺乏规则意识,先实施交易后补签合同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交易双方实力地位不均衡,造成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失衡。发生纠纷时,合同履约成本上升,双方利益难以同时有效实现。先签约后履行,可有效保障双方达成合同意向的平等性。
5.统一管理原则。合同应实行统一归口管理,职能部门、责任人专项承办负责,公司相关部门、领导层逐级审核审批。多部门归口,公司很难全面掌握合同的签署及执行情况,统计疏漏难以避免。专项承办负责,可有效促进合同签署的质量,跟进合同执行进度。领导层逐级审核审批,保证合同签署的严肃性,从公司管理流程上提升合同的有效管理。
6.全过程管理原则。合同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视签约,也要重视履行,以及合同结算工作。必须对合同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如过程中有阶段性遗漏缺失,或有某一环节发生问题疏忽,很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甚至可能遭受合同损失。因此,为避免无故损失,提高合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在选择合同相对方、合同商谈、合同签约、合同履行、合同结算这一完整过程中,都须纳入管理监控之中。
三、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控建议
1.加强对风险的认识。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职员,都需要树立正确的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整个企业对于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聘请风险防范专家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以增强企业上下全体员工对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相关知识水平。
2.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在合同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中,企业中的相关部门要做到明确管理职责、分清管理层次、程序科学规范,从而将合同中的权益纠纷控制在规范有序的状态中。企业中的相关部门要对合同进行统一管理,在企业的重大谈判活动中,合同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其中,找出各自专业方向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
3.提高合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对合同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高,其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专业素质的缺乏,极易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危害企业利益。有针对性的展开实用性技能培训,以及进行不同企业间合同管理人员的交流,可有效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储备。
4.建立合同评审体系。在合同内容评审流程中,除专业合同管理人员外,可将法律事务、监审等专业力量纳入评审环节。通过第三方律师事务所或公司法律事务人员的专业审查,将合同内容的法律风险降低;通过公司监审人员的审查,进一步将合同签订流程规范化。尤其对企业的重大合同,专业的法律意见和监审的监督将对企业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维护。
5.强化动态监督和合同结算。为了避免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出现违约行为,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要加大对合同的监督力度。对已经签订的合同进行全过程动态监督,及时发现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来有效控制合同中的法律风险。另外,企业中的合同管理部门还要加大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力度,互相配合进行履约结算工作,从而实现对合同法律风险的全面管理。
6.依法处理合同违约行为。在合同履约阶段,一方出现违约,则相对方需按照合同上的相关条款对其进行违约处理。相对方在违约审查的过程中,对相适应的违法条款进行选择,找出违约方的所有违约行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利,这对于企业维护自身利益来说非常重要。另外,在处理完违约纠纷后,合同管理人员还要进一步的完善合同的清算工作,做到善始善终。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必须以法律为经济活动的保障基础,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既要遵守法律规则,也要重视隐藏在经营活动下的法律风险。加强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控工作,才能有效促使企业最大程度的规避和化解法律风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