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题记
2014年9月9日,北京秋雨朦胧,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了做当代好老师有四个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作为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的人民教师,我切身感受到习总书记的讲话带给教育界的震动。这四条标准,犹如给教师的四面镜子,每位教师都要站在这四面镜子前照一照,才能正衣冠、明得失、知方向。我将结合从教六年的经历,且用这四面镜子照照自己。
一、中国梦,我的教师梦(第一面镜子,理想信念之镜)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强国梦、奋斗梦、兴盛梦。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梦不同;不同的人,中国梦内涵亦不同。于我而言,2009年前我的中国梦就是回国梦;2009年后,我的中国梦是教师梦。同时,我还要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和圆梦。
2007年,凭借扎实的日语基础,我被北师大送往日本亚细亚大学做交换留学生。在日本的两年,我生活得非常充实,上课、跟着导师做课题、打工、教日本人汉语,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日本的环境干净优美,社会福利好,生活质量高,物质条件无可挑剔。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时,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归去!不如归去”。接着2009年3月,我被孕吐折磨得昏天黑地时,想到日后辛苦抚养的孩子将日本看作是他的祖國时,那一刻,我不能再忍受。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驱使我回到了祖国。当我的脚步再次踏上这片厚实的国土时,当我见到鲜艳美丽的五星红旗时,当我听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汉语时,当我看到热情善良的同胞面孔时,那一瞬间我热泪盈眶。我理解了所有游子归来的心情,理解了从前毫无感觉的“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终于与祖国在一起,与母亲在一起了。
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天安门大阅兵,我与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坐在电视机前看阅兵直播。在日本时,当初次相识的日本人知道我是中国人时,那啧啧称赞的表情、两眼放光的眼神、各种溢美之词,让我第一次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多么骄傲!多么自豪!
9月4日开学第一天,我给学生呈上了一堂丰盛的爱国主义精神盛宴。先是回放大阅兵视频,然后播放纪录片《百年中国》,给学生介绍近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变迁,课件《我是中国的孩子》展示了56个民族的历史故事,接着我分享了自己的旅日经历,最后让学生谈他们的感悟。
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以前老师说爱国,我不想听。然而今天这堂课,我为自己以前的想法而惭愧。做中国人多自豪啊,我要用实际的行动热爱我的国家。”是啊,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根,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位老师,我们用心教书,立志育人,为培养祖国英才而奉献,实现了教师梦,便是实现了中国梦。
二、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第二面镜子,道德情操之镜)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学记》说:“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会是道德楷模。反之,老师道德滑坡,学生的思想自然正不了。
近几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一些老师把教书育人当成了赚钱的机器,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索要钱财;还有一些老师,面对弱小的孩子,各种体罚辱骂;更有甚者,将魔爪伸向少不更事的幼女,此类恶劣事情的层出不穷,也说明了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道德败坏、毫无良知的人渣。
最近朋友圈里《美军还能打仗吗?》这篇文章提到,美军中央司令部前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在海湾战争中战绩不俗,很多人预测他将会出任陆军参谋长一职,但海湾战争一结束他就退休了。为什么呢?后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前主席科林·鲍威尔在《我的美国之旅》中披露了施瓦茨科普夫没有得到提升的原因是:美国国防部认为他人品有问题!书中描述:在一次执行公务的航班上,乘客们排队上洗手间,一位上校替施瓦茨科普夫排队,另一位上校双膝跪在机舱内的地板上,用手把施瓦茨科普夫的制服整理平整。就因为这两件事,国防部部长认为他人品不行,不能出任陆军参谋长。我们可能觉得上洗手间找人排队和让人代为整理军装这类事不足挂齿,但他们觉得这是涉及个人品质的事情。人品大于一切!
在从教的六年中,我一直谨记母校“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校训。生活中,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遵守公共场合的规则;逢年过节,也遇到过家长试图送钱送卡,我都一一回绝,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学生亲手做的卡片、绘画、动漫作品和手工作品,这样的礼物我都欣喜接纳。任教的职中学生,调皮顽劣,身边同事一个个离开,而我一直在坚守,不为别的,只为当初那奉献祖国教育的一腔热情。正是秉持着这种精神,才能使自己安于清苦生活而不失理想。
这些年,我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坚守教育精神家园,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引领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努力扣好学生的人生“第一粒扣子”。六年来,虽然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困苦,但是本着为教育和学生造福的职责,我同样有着无限的骄傲。每当有家长慕名而来,要求孩子到我们班学习时就想起了“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一路播散着心血和汗水,一路收获着感动和幸福。
三、不仅仅是“一潭水”(第三面镜子,扎实学识之镜)
从前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备一桶水”,而今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焉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教师要有‘一潭水’,有了这‘一潭水’,教学才不会捉襟见肘,才会游刃有余。”我认为,习总书记总结得相当精彩。
首先,这潭水应该是“一潭深水”,要有深度。教师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一位老师,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完成由经验型教师到科研型教师的转化。 其次,这潭水应该是“一潭阔水”,要有广度。教师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要通晓社会学科、自然学科,做到博学多才。尤其是语文老师,要想把课上得激情澎湃、有声有色,必须要容纳更多更广的东西。这些年来,我广泛涉猎了天文、地理、人文、社会、哲学、艺术等书籍,并将这些领域的知识引入课堂。如我在《春江花月夜》的拓展课中,先找来《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目,进行一节音乐赏析课,接着给学生介绍了《高山流水》和卡农等中西方古典音乐,然后顺势又讲了古典音乐发展史以及与现代音乐的关系;而后紧扣“悲秋”和“怀月”两个主题,将描写秋景和月亮的经典古诗词全部找出来,让学生一一诵读、品味、揣摩、比较,这几堂拓展课似精神盛宴,学生纷纷表示意犹未尽,欲罢不能。语文课,绝不拘泥于教材。教材里的课文只是给我们提供了“點”,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根据这个“点”横向拓展纵向挖掘,使其成为“线”,线线相交,便是“面”,面面交织,便是“体”。这个“体”非常重要,是学生认识世界建构起来的整体框架。
就这样,在每一篇课文基础上,我都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仔细分析整理,然后探索新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并遵循“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路子,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并将感悟撰写成文章。这些年,在广东省举办的各种公开课比赛、说课比赛,课件和论文评比中,我与来自各地的教师同行积极交流,互相学习,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也捧回不少奖项。我一直努力向“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一潭水”教师方向发展。
四、爱是教育的灵魂(第四面镜子,仁爱之心之镜)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一个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教师要有仁爱之心,首先体现在不求回报无私的奉献。曾几何时,为了学生能有更多的实习机会,我自驾跑遍了珠三角的各个地方,去寻找各种实训基地,也曾经动用了我所有的私人关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平台。这些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开阔了眼界,促进了专业技能,而且还提高了沟通能力。这些学生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如果没有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如何能够克服这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困难?
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其次要尊重每一个孩子。有一年学校举办大合唱比赛,要求班级里所有学生都参加。可是我在组织学生练习试唱时,发现有一个男孩子无论怎么唱,总是比大家慢一拍。他认真的表情,让我不忍心说:“你别开口。”但是他那慢一拍的声音却如此突兀而刺耳,我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突然灵机一动,我大胆地决定:让他当指挥。当他表情严肃,用慢一拍的节奏指挥大家演唱出了最好水平的合唱后,全场都沸腾了,那次我班拿了特等奖。正是有了这份仁爱之心,才去尊重每一个孩子,舍不得让任何一个孩子受伤害。
教师有仁爱之心,还要能够用广阔的胸怀去包容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大音希声,大象希形,大爱常在无声无形之间到达人的灵魂深处。教师拥有一面仁爱之镜,不仅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山有路勤为径,教海无涯乐作舟。”我知道西天取经之路遥远,艰难险阻甚多,本人将牢记习总书记送给教师的这四面镜子,常常对照,时时反省,不断增强业务素质,提高自身修养,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题记
2014年9月9日,北京秋雨朦胧,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了做当代好老师有四个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作为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的人民教师,我切身感受到习总书记的讲话带给教育界的震动。这四条标准,犹如给教师的四面镜子,每位教师都要站在这四面镜子前照一照,才能正衣冠、明得失、知方向。我将结合从教六年的经历,且用这四面镜子照照自己。
一、中国梦,我的教师梦(第一面镜子,理想信念之镜)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强国梦、奋斗梦、兴盛梦。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梦不同;不同的人,中国梦内涵亦不同。于我而言,2009年前我的中国梦就是回国梦;2009年后,我的中国梦是教师梦。同时,我还要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和圆梦。
2007年,凭借扎实的日语基础,我被北师大送往日本亚细亚大学做交换留学生。在日本的两年,我生活得非常充实,上课、跟着导师做课题、打工、教日本人汉语,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日本的环境干净优美,社会福利好,生活质量高,物质条件无可挑剔。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时,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归去!不如归去”。接着2009年3月,我被孕吐折磨得昏天黑地时,想到日后辛苦抚养的孩子将日本看作是他的祖國时,那一刻,我不能再忍受。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驱使我回到了祖国。当我的脚步再次踏上这片厚实的国土时,当我见到鲜艳美丽的五星红旗时,当我听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汉语时,当我看到热情善良的同胞面孔时,那一瞬间我热泪盈眶。我理解了所有游子归来的心情,理解了从前毫无感觉的“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终于与祖国在一起,与母亲在一起了。
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天安门大阅兵,我与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坐在电视机前看阅兵直播。在日本时,当初次相识的日本人知道我是中国人时,那啧啧称赞的表情、两眼放光的眼神、各种溢美之词,让我第一次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多么骄傲!多么自豪!
9月4日开学第一天,我给学生呈上了一堂丰盛的爱国主义精神盛宴。先是回放大阅兵视频,然后播放纪录片《百年中国》,给学生介绍近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变迁,课件《我是中国的孩子》展示了56个民族的历史故事,接着我分享了自己的旅日经历,最后让学生谈他们的感悟。
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以前老师说爱国,我不想听。然而今天这堂课,我为自己以前的想法而惭愧。做中国人多自豪啊,我要用实际的行动热爱我的国家。”是啊,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根,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位老师,我们用心教书,立志育人,为培养祖国英才而奉献,实现了教师梦,便是实现了中国梦。
二、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第二面镜子,道德情操之镜)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学记》说:“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会是道德楷模。反之,老师道德滑坡,学生的思想自然正不了。
近几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一些老师把教书育人当成了赚钱的机器,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索要钱财;还有一些老师,面对弱小的孩子,各种体罚辱骂;更有甚者,将魔爪伸向少不更事的幼女,此类恶劣事情的层出不穷,也说明了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道德败坏、毫无良知的人渣。
最近朋友圈里《美军还能打仗吗?》这篇文章提到,美军中央司令部前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在海湾战争中战绩不俗,很多人预测他将会出任陆军参谋长一职,但海湾战争一结束他就退休了。为什么呢?后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前主席科林·鲍威尔在《我的美国之旅》中披露了施瓦茨科普夫没有得到提升的原因是:美国国防部认为他人品有问题!书中描述:在一次执行公务的航班上,乘客们排队上洗手间,一位上校替施瓦茨科普夫排队,另一位上校双膝跪在机舱内的地板上,用手把施瓦茨科普夫的制服整理平整。就因为这两件事,国防部部长认为他人品不行,不能出任陆军参谋长。我们可能觉得上洗手间找人排队和让人代为整理军装这类事不足挂齿,但他们觉得这是涉及个人品质的事情。人品大于一切!
在从教的六年中,我一直谨记母校“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校训。生活中,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遵守公共场合的规则;逢年过节,也遇到过家长试图送钱送卡,我都一一回绝,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学生亲手做的卡片、绘画、动漫作品和手工作品,这样的礼物我都欣喜接纳。任教的职中学生,调皮顽劣,身边同事一个个离开,而我一直在坚守,不为别的,只为当初那奉献祖国教育的一腔热情。正是秉持着这种精神,才能使自己安于清苦生活而不失理想。
这些年,我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坚守教育精神家园,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引领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努力扣好学生的人生“第一粒扣子”。六年来,虽然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困苦,但是本着为教育和学生造福的职责,我同样有着无限的骄傲。每当有家长慕名而来,要求孩子到我们班学习时就想起了“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一路播散着心血和汗水,一路收获着感动和幸福。
三、不仅仅是“一潭水”(第三面镜子,扎实学识之镜)
从前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备一桶水”,而今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焉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教师要有‘一潭水’,有了这‘一潭水’,教学才不会捉襟见肘,才会游刃有余。”我认为,习总书记总结得相当精彩。
首先,这潭水应该是“一潭深水”,要有深度。教师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一位老师,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完成由经验型教师到科研型教师的转化。 其次,这潭水应该是“一潭阔水”,要有广度。教师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要通晓社会学科、自然学科,做到博学多才。尤其是语文老师,要想把课上得激情澎湃、有声有色,必须要容纳更多更广的东西。这些年来,我广泛涉猎了天文、地理、人文、社会、哲学、艺术等书籍,并将这些领域的知识引入课堂。如我在《春江花月夜》的拓展课中,先找来《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目,进行一节音乐赏析课,接着给学生介绍了《高山流水》和卡农等中西方古典音乐,然后顺势又讲了古典音乐发展史以及与现代音乐的关系;而后紧扣“悲秋”和“怀月”两个主题,将描写秋景和月亮的经典古诗词全部找出来,让学生一一诵读、品味、揣摩、比较,这几堂拓展课似精神盛宴,学生纷纷表示意犹未尽,欲罢不能。语文课,绝不拘泥于教材。教材里的课文只是给我们提供了“點”,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根据这个“点”横向拓展纵向挖掘,使其成为“线”,线线相交,便是“面”,面面交织,便是“体”。这个“体”非常重要,是学生认识世界建构起来的整体框架。
就这样,在每一篇课文基础上,我都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仔细分析整理,然后探索新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并遵循“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路子,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并将感悟撰写成文章。这些年,在广东省举办的各种公开课比赛、说课比赛,课件和论文评比中,我与来自各地的教师同行积极交流,互相学习,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也捧回不少奖项。我一直努力向“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一潭水”教师方向发展。
四、爱是教育的灵魂(第四面镜子,仁爱之心之镜)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一个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教师要有仁爱之心,首先体现在不求回报无私的奉献。曾几何时,为了学生能有更多的实习机会,我自驾跑遍了珠三角的各个地方,去寻找各种实训基地,也曾经动用了我所有的私人关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平台。这些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开阔了眼界,促进了专业技能,而且还提高了沟通能力。这些学生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如果没有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如何能够克服这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困难?
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其次要尊重每一个孩子。有一年学校举办大合唱比赛,要求班级里所有学生都参加。可是我在组织学生练习试唱时,发现有一个男孩子无论怎么唱,总是比大家慢一拍。他认真的表情,让我不忍心说:“你别开口。”但是他那慢一拍的声音却如此突兀而刺耳,我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突然灵机一动,我大胆地决定:让他当指挥。当他表情严肃,用慢一拍的节奏指挥大家演唱出了最好水平的合唱后,全场都沸腾了,那次我班拿了特等奖。正是有了这份仁爱之心,才去尊重每一个孩子,舍不得让任何一个孩子受伤害。
教师有仁爱之心,还要能够用广阔的胸怀去包容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大音希声,大象希形,大爱常在无声无形之间到达人的灵魂深处。教师拥有一面仁爱之镜,不仅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山有路勤为径,教海无涯乐作舟。”我知道西天取经之路遥远,艰难险阻甚多,本人将牢记习总书记送给教师的这四面镜子,常常对照,时时反省,不断增强业务素质,提高自身修养,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