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目前,网络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思潮误导网民,值得警惕。
警惕“去意识形态化”等观点误导。当今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和激烈,随着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一个主战场,网上网下“去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等噪音不断。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等论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断章取义、肆意歪曲,公开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一些所谓的网络名人大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呼吁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意识形态多元化”等论调。
有鉴于此,网络工作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树立阵地意识,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政治家办网,不为错误的思想观念提供传播渠道。同时,要始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前提下,围绕当代中国实践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积极回应、解答好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凝聚人心、形成共识、稳定大局、开拓奋进的有力武器和有效保障。
警惕“私有化”论调死灰复燃。鼓吹私有化不是始自今日,但是当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之时,一些人又开始在网上网下鼓吹私有化。他们宣扬,只有搞私有制才能真正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只有私有制才会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一些人甚至在网上公开鼓吹取消公有制,大力宣扬“只有私有化才能救中国”,极力主张实行全面私有化的市场经济,要求在网络文化体制改革中实现彻底的私有化。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也明确提出:“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包括网络在内的所有文化体制改革都必须遵循。为此,我们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之时就必须做到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所以,当前网络工作者要通过强有力的事实,打破少数人编织的私有化“神话”。比如2009年联合国公布49个最不发达国家,其中48个是实行了私有化的资本主义国家。
警惕“唯市场化”倾向。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我们党的一大理论创新,标志着党在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突破。它既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发展文化产业清除了思想障碍,对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有一些人却一叶障目,只看到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极力鼓吹实现文化领域的彻底市场化,把文化改革彻底、真正地交给市场,完全按市场规律去办。
对于这种论调,网络文化单位一定要引导网民认识并重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意识形态属性,坚决反对“文化产业化”、“文化市场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等错误提法和做法。事实上,如果一味把网络等文化载体推向市场,完全以追逐利益为目的,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势必会走偏方向,坠入泥潭。近来网络上出现的信谣、传谣现象,在深层次上就是“唯市场化”的部分表征。
警惕低俗、功利、拜金等思想误导。由于一些人错误地把“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引入网络经营,导致网络上出现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的所谓“审丑”趣味,淫秽色情、网络恶搞、恶意诽谤、网络暴力、炫富拜金等低俗、恶俗的网络文化时有传播。有的网络文化单位在转企改制中甚至不提肩负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提出“赚钱才是硬道理”。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庸俗、低俗、媚俗等“三俗”新闻、虚假新闻屡禁不止,一些网络工作者为了广告进行新闻敲诈、勒索,搞有偿新闻。
毫无疑问,这一切都将严重影响媒体的客观公正立场,污染网络文化环境。《决定》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内容引导和建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既是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因此,我们要坚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内容为王,着力提升网络文化产品内涵和质量,严厉打击网络谣言和低俗内容,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警惕选人用人上的“轻德”现象。在市场化、国际化的压力下,“一切向钱看”思想在一些网络文化单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表现在选人用人上,就是只注重引进所谓会赚钱的人,而轻视甚至漠视这些人的道德和品行。坦率地说,一些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功洗脑的人目前已被引进个别网络文化单位,有的甚至占据了领导岗位。这些所谓的“人才”正在用其西化思想影响、渗透身边的人和网民。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上,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领导核心作用,牢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确保网络文化阵地的正确导向。同时,下大力气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这既是在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也是新时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作者: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叶再春
警惕“去意识形态化”等观点误导。当今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和激烈,随着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一个主战场,网上网下“去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等噪音不断。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等论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断章取义、肆意歪曲,公开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一些所谓的网络名人大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呼吁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意识形态多元化”等论调。
有鉴于此,网络工作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树立阵地意识,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政治家办网,不为错误的思想观念提供传播渠道。同时,要始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前提下,围绕当代中国实践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积极回应、解答好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凝聚人心、形成共识、稳定大局、开拓奋进的有力武器和有效保障。
警惕“私有化”论调死灰复燃。鼓吹私有化不是始自今日,但是当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之时,一些人又开始在网上网下鼓吹私有化。他们宣扬,只有搞私有制才能真正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只有私有制才会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一些人甚至在网上公开鼓吹取消公有制,大力宣扬“只有私有化才能救中国”,极力主张实行全面私有化的市场经济,要求在网络文化体制改革中实现彻底的私有化。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也明确提出:“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包括网络在内的所有文化体制改革都必须遵循。为此,我们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之时就必须做到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所以,当前网络工作者要通过强有力的事实,打破少数人编织的私有化“神话”。比如2009年联合国公布49个最不发达国家,其中48个是实行了私有化的资本主义国家。
警惕“唯市场化”倾向。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我们党的一大理论创新,标志着党在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突破。它既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发展文化产业清除了思想障碍,对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有一些人却一叶障目,只看到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极力鼓吹实现文化领域的彻底市场化,把文化改革彻底、真正地交给市场,完全按市场规律去办。
对于这种论调,网络文化单位一定要引导网民认识并重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意识形态属性,坚决反对“文化产业化”、“文化市场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等错误提法和做法。事实上,如果一味把网络等文化载体推向市场,完全以追逐利益为目的,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势必会走偏方向,坠入泥潭。近来网络上出现的信谣、传谣现象,在深层次上就是“唯市场化”的部分表征。
警惕低俗、功利、拜金等思想误导。由于一些人错误地把“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引入网络经营,导致网络上出现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的所谓“审丑”趣味,淫秽色情、网络恶搞、恶意诽谤、网络暴力、炫富拜金等低俗、恶俗的网络文化时有传播。有的网络文化单位在转企改制中甚至不提肩负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提出“赚钱才是硬道理”。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庸俗、低俗、媚俗等“三俗”新闻、虚假新闻屡禁不止,一些网络工作者为了广告进行新闻敲诈、勒索,搞有偿新闻。
毫无疑问,这一切都将严重影响媒体的客观公正立场,污染网络文化环境。《决定》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内容引导和建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既是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因此,我们要坚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内容为王,着力提升网络文化产品内涵和质量,严厉打击网络谣言和低俗内容,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警惕选人用人上的“轻德”现象。在市场化、国际化的压力下,“一切向钱看”思想在一些网络文化单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表现在选人用人上,就是只注重引进所谓会赚钱的人,而轻视甚至漠视这些人的道德和品行。坦率地说,一些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功洗脑的人目前已被引进个别网络文化单位,有的甚至占据了领导岗位。这些所谓的“人才”正在用其西化思想影响、渗透身边的人和网民。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上,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领导核心作用,牢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确保网络文化阵地的正确导向。同时,下大力气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这既是在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也是新时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作者: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叶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