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调结构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1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规划重点是“调结构”,重点是鼓励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摆脱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分依赖。笔者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是 “高投资、低消费”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而社会保障房计划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刺激消费的各种手段可以概括为两类:提高居民收入和降低居民储蓄率。笔者认为社会保障房计划,对有效降低居民储蓄率从而刺激居民消费能起到极其深远的影响。
  高房价是中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当前的中国城市里,人们日常的消费、教育、医疗支出,一旦和买房子比较,恐怕都是小巫见大巫。
  存钱买房,恐怕是当前中国居民,尤其是25岁-40岁这个年龄段的劳动人口进行储蓄的最重要动机。如果房价上涨速度总是快于收入上涨的速度,对于那些想买房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不得不随着房价进一步提高。
  中国的高房价根源是高地价,这已成为共识。高地价的最大受益者是土地出让人,即地方政府。
  出让土地,并不创造价值,只是以土地为载体实现了财富从土地购买者到土地售让者的转移。从这个角度出发,房地产业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去十几年,也是中国的财富从居民部门向政府部门大规模转移的过程。
  在这一财富转移过程,房地产开发商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中介。他们和任何其他中介机构一样,只是雁过拔毛,在利益链上获取一部分而已。
  财富从家庭部门向公共部门的转移,会直接对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由于家庭部门的平均消费倾向比公共部门高,而公共部门的平均投资倾向比家庭部门高,财富在两部门的重新分配,自然会产生刺激投资、抑制消费的效果。笔者认为,这是造成中国过去十年里,投资占GDP比重快速上升,而消费占GDP比重快速下降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经验有别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试想,如果土地资源不是被政府垄断,而是家庭部门中的其他主体拥有,那由房地产业快速发展而产生的财富转移,将发生在家庭部门的不同主体之间,而不是家庭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这样,如果把家庭部门作为一个整体看,其财富并没有因此减少。从而,家庭部门的整体消费水平并不会受到抑制。
  基于以上分析,要有效实现“调结构,刺激消费”的目标,需要改变当前这一不利于消费的财富分配格局,或者至少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社会保障房计划是朝这一方向努力的一个现实可行的政策选择。本质上,社会保障房的价格低,是由于地价低。地方政府为社会保障房低价出让土地,本质上是“还富于民”,是财富从公共部门返回家庭部门的过程。
  同时,如果社会保障房计划可以带来增加总体房地产供给的效果,会帮助抑制当前整体房价过快上涨,并稳定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一定程度上削弱居民部门的储蓄动机,有利于鼓励消费。
  中国在未来3年-5年内,“调结构,刺激消费”能否实现突破性进展,社会保障房计划的成败是关键。很多分析人士建议中国应像很多较发达国家那样,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降低居民储蓄率来刺激消费。笔者不敢苟同。
  发达国家建立的高度发达的社保体系,的确有效地降低了居民的储蓄倾向并调动了消费。然而,那些能“有效降低私人储蓄率”的社保体系,是基于过分乐观的人口及经济增长假设之上建立的。实践证明,人口老化和经济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放缓,使发达国家的社保体系从长远看是不可持续的,并为公共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财务负担。这样的社保体系,本质上是引起收入的代际转移的一种机制,它只能刺激从社保体系中受益的那一代人的消费,不仅不能使未来一代人受益,反而由于财政负担的增加可能降低未来一代人的消费潜力。
  鉴于原有社保体系暴露出的弊端,当前各国相关改革的方向是“做实个人账户”,即从“代际收入的转移”转向“个人强制储蓄”模式。然而,鉴于中国居民存在很高的自愿储蓄倾向,以“做实个人账户”为特征的社保模式,并不能明显降低居民的平均储蓄率,从而也起不到有效刺激消费的作用。
  中国固然需要社保体系,但其主要目的应是局限在建立一种覆盖全社会的保险机制,旨在降低小概率、不可预见的不利事件对参保人的破坏性影响。降低储蓄率并刺激私人消费不应成为社保体系的主要目的。
  作者为摩根士丹利大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其他文献
《财经》:“二次转型”的目标是提高资本收益率,如何实现?  马蔚华:二次转型的目标,一个是优化结构,另一个是提高效率。  招行的第一次转型在优化结构方面迈出一大步,去年底,零售业务占比超过30%,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超过20%,中小企业信贷占公司业务近50%。但同时出现了资本消耗和收益不匹配的问题。  另外,招行贷款不良率只有千分之六,风险偏好越来越低,定价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样下去,我们的风险管
期刊
在前不久的南非世界杯上,裁判的各种错判漏判层出不穷,以至于常常听到央视解说员这样描述受害一方主教练的反应先是狂怒不已,然后无奈摇头,继而怒极反笑,最后则是 笑而不语。  这样的心路历程我们再熟悉不过,尤其是最后那个表情,充满想像力的中国同民们甚至为它创造出了一个Made In China的英文单词 smilence。  我们常能见识到这一神鬼莫测的表情,比方说某报发表文章《被圈定的“黑老大”到底有
期刊
10月底的一天上午,学者李泽厚和秦晓坐在了一起。两代知识分子关注的共同话题是今天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80岁的李泽厚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敏捷。20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思想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李泽厚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他提出的“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的命题,让人们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发了知识分子对启蒙的责任担当。  63岁的秦晓则感叹,“80年代也出现了‘救亡压倒启蒙
期刊
议会政治的经典形式是政党政治,这在《新青年》看来不过是少数人的游戏,不配称为民主,不能代表“国民总意”。因此,它推崇的是数量意义上的国民政治,甚至用国民运动的方式来推进。1919年12月出版的该杂志上有《(新青年)宣言》(陈独秀),该文宣称“我们虽不迷信政治万能,但承认政治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生活。而且相信真的民主政治,必会把政权分配到人民全体,就是有限制,也是拿有无职业做标准,不拿有无财产做标准  
期刊
未来五年,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将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给国内银行业的发展带来非常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中国经济将由过去的过度依赖于投资出口,向投资出口和国内消费同时拉动、同时驱动转变,而且会更注重扩大内需来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过去过度注重单纯的GDP增长,向更加注重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安全转变。会更加有力地控制、限制过剩
期刊
“卖,还是不卖?”急需资金的企业常面临被迫变现股票的艰难选择。而随着股票回购交易的启动,这一难题将被化解。  《财经》记者获悉,近期,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正在探索券商开展股票买断式回购交易的业务。中信证券(600030.SH)、招商证券(600999.SH)、海通证券(600837.SH)、国信证券、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六家券商参与了此项新业务的前期研究。  证券回购交易是指证券买卖双方
期刊
在现有的制度设计中,“信访”并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上访”。而处在信访流程里的“上访”,就像海勒笔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之所以要“上访”,是因为“信”不过下面的官员,而信访制度却又强迫上访者相信下面的官员。这就是上访者不得不面对的悖论你有上访的权利,但你又被“严禁越级上访”。你若坚持“越级上访”,等待你的,就是“截访”。  北京的“截访大军”及截访故事,业已流传多年。但事实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访民
期刊
《财经》:过去两年宏观经济动荡,民生银行恰恰在这个时候提出二次变革,原因何在?  董文标:金融危机以后,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项目推出后基本被大银行垄断了,中小银行根本分不到这杯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转型就更加紧迫。  我们提出重点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这一战略非常成功,一年多来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了将近2000亿元,贷款余额1400亿元,客户10万个。这项
期刊
预计在今年正式出台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微调方案,或将延宕至明初。正在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下称“六普”)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其主要数据出炉后,“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下称“单独二胎”)的政策,可能从浙江等省开始向全国逐步展开试点。    规划建议“留口子”  2010年初,《财经》记者获知,“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单独二胎”政策,“有望以省为单位、分批次进行试点
期刊
11月15日下午发生在上海静安区胶州路的火灾,消防部门于接警一分钟后即出动。记录表明,14时15分,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接警;14时16分,上海市消防局调集45个中队,各类消防车122辆,官兵1300多人,赶赴现场。  据公安部上海市消防科学研究所一名研究人员称,火灾在13时45分左右即已发生,居民试图灭火,在发现无法控制时报警。当首批消防力量到达火场时,这座高85米的28层建筑已处于立体燃烧状态,
期刊